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條基基礎核心箍怎麼放
擴展閱讀
康復管理知識講座 2025-02-06 19:27:00
如何進行自律教育 2025-02-06 19:26:15

條基基礎核心箍怎麼放

發布時間: 2023-07-23 16:46:05

1. 框架柱在基礎中箍筋怎麼設置

框架柱在基礎中箍筋設置:間距≤500,且不少於兩道矩形封閉箍筋(非復合箍)。

2. 樑柱節點核心區內的箍筋應當怎樣設置

1、框架結構的節點核心區受力狀態很復雜,為使梁、柱縱向受力鋼筋有可靠的錨固條件,框架樑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約束,節點核心區應配置水平箍筋。

在抗震設計的框架節點時,我們通用理念是需要保證「強柱弱梁,節點更強」的設計理念。因此,我國相關標准對節點核心區的配箍特徵值、柱端箍筋加密區體積配箍率以及箍筋的直徑、間距都有明確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求對一、二、三級框架的節點核心區進行抗震驗算。

2、抗震設計的框架節點核心區中水平箍筋,應按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的要求配置,不得隨意減少。

按16G101-1圖集編制的平法施工圖,無特殊註明時框架節點核心區箍筋等同於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箍筋。當框架節點核心區內箍筋與柱端箍筋設置不同時,設計人員應在括弧中註明核心區箍筋直徑及間距。

如:φ10100/200(φ120@100),括弧內數值表示框架節點核心區箍筋直徑12mm,間距100mm,不同於柱端箍筋。

3、在施工中當節點核心區的復合箍筋肢數較多時,經設計確認後,可採用除最外側矩形箍筋、菱形或多邊形箍筋必須為封閉箍筋外,中間部分箍筋用符合抗震構造要求的拉筋或封閉箍筋加拉筋的復合箍替代的做法。

3. 條形基礎梁配筋

示例:

示例圖是個有梁式條形砼基礎,分別定義基礎梁和條基,分別布置鋼筋即可。條基主筋B12@200,分布筋A8@200,在基礎梁中,上部分鋼筋T6根平面圖中的鋼筋型號,下部鋼筋B6根平面圖中的鋼筋型號,構造鋼筋(側面鋼筋)6根B14鋼筋,拉筋A8@400,箍筋為四肢箍,可查圖中鋼筋直徑和間距。
T表示基礎梁的上部分鋼筋,B表示基礎梁的下部鋼筋(在平法101圖集中有詳細的表示方法介紹)字母後面的6表示應在定義欄內輸入的鋼筋根數。

4. 求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方案。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人員准備
根據基礎工程量,開挖順序,結合業主工期要求,本工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計劃投入勞動力50人,在開工前簽訂勞務合同組織進場,施工前做好作業人員三級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等工作。
2、開挖順序
根據設計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基礎採用大開挖形式,從C軸往A軸進行機械開挖。
3、施工進度計劃
測量放線1天完成,土方開挖3天完成,混凝土墊層1天完成,基礎柱樑鋼筋綁扎4天完成,基礎柱樑鋼筋混凝土1天完成,土方回填1天完成,-0.400米層梁模板安裝2天完成,綁扎鋼筋3天完成,混凝土澆築1天完成,回填土1天。
二、施工准備
1、現場准備
1)基礎土方開挖
本工程現場自然地坪標高距基礎底約2.9mm,使用一台HD512挖土機後退式進行開挖。
2)現場三通一平
現場道路從已修築完成的規劃路引入,現場臨時用水、電建設單位已接入場內,場內場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滿足施工要求。
3)場內排水
在基礎柱樑施工前,為了保證施工現場場地乾爽,在施工期間,必須做好現場排水工作,本工程現場排水已說明,具體做法見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
2、技術准備
1)熟悉施工圖紙、地勘資料,了解場地的地下土質,水文地質情況、編制施工方案交公司技術部門和監理審批,並將審批後的方案向施工人員進行書面交底。
2)開挖基槽,分析土質、水文等有著情況,如與地勘資料不符,則即時與業主、監理、地勘等相關部門聯系,並即時對原施工方案進行修改,編制可行的施工方案。
4)開挖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三、人員准備
1、根據工程需要本著「科學管理、精幹高效、機構合理」的原則配備現場管理人員。
2、選擇好施工作業隊伍、按計劃組織勞動力進場。
3、做好新工人入場教育,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紀守法教育,建立用工台賬。
四、材料准備
1、對所需原材料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采購、檢查、驗收,並按要求進行送檢,檢測的單位必須有資質。
2、鋼筋由持證材料員和試驗員按規定對其進行抽樣送檢,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要求。 五、施工工藝
1、操作工藝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工藝流程
基槽清理、驗槽→混凝土墊層澆築、養護→抄平、放線→基礎柱樑鋼筋綁扎、支模板→相關專業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鋼筋、模板質量檢查,清理→基礎混凝土澆築→混凝土養護→拆模
2、清理及墊層混凝土澆築
地基驗槽完成後,清理表層浮土及繞動土,不得積水,立即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必須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禁晾曬基土 。
3、鋼筋綁扎
墊層澆築完成達到一定強度後,在其上彈線、支模、鋪放鋼筋網片。上下部垂直鋼筋綁扎牢,將鋼筋彎鉤朝上,按軸線位置校核後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基礎外模板上;底部鋼筋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或塑料墊塊墊塞,以保證位置正確,表面彈線進行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不允許漏扣,柱插筋除滿足沖切要求外,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當基礎高度在900mm以內時,插筋伸至基礎底部的鋼筋網上,並在端部做成直彎鉤;當基礎高度較大時,位於柱子四角的插筋應伸到基礎底部,其餘的鋼筋只須伸至錨固長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礎部分長度應按柱的受力情況及鋼筋規格確定。與底板筋連接的柱四角插筋 必須與底板筋成45°綁扎,連接點處必須全部綁扎,距底板5cm處綁扎第一個箍筋,距基礎頂5㎝處綁扎最後一道箍筋,作為標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綁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綁扎完成後將柱插筋調整到位並用井字木架臨時固定,然後綁扎剩餘箍筋,保證柱插筋不變形走樣,兩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須進行更換。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在T字形與十字形交接處的鋼筋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放置。
4、模板安裝
鋼筋綁扎及相關專業施工完成後立即進行模板安裝,模板採用組合鋼模板或木模,利用鋼管或木方加固。錐形基礎坡度>30°時,採用斜模板支護,利用螺栓與底板鋼筋拉緊,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設透氣及振搗孔,坡度≤30°時,利用鋼絲網(間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墜,上口設井字木控制鋼筋位置。不得用重物沖擊模板,不準在吊幫的模板上搭設腳手架,保證模板的牢固和嚴密。
5、清理
清除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木模澆水濕潤,堵嚴板縫及孔洞,清除積水。
6、混凝土攪拌
根據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計算出每盤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認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均勻,攪拌時間不少於90s。
7、混凝土澆築
澆築現澆柱下條型基礎時,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築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l0cm厚的混凝土並搗實,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網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後對稱澆築。條型基礎根據高度分段分層連續澆築,不留施工縫。澆築時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後澆注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分層下料,每層厚度為振動棒的有效振動長度。防止由於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吊幫的根部砂漿湧出等原因造成蜂窩、麻面或孔洞。
8、混凝土振搗
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插入的間距不大於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上層振搗棒插入下層3~5cm盡量避免碰撞預埋件、預埋螺栓,防止預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澆築後,表面比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搗器振一遍,然後用木桿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須校核混凝土表面標高,不符合要求處立即整改。
10、混凝土養護
已澆築完的混凝土,常溫下,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常溫養護不得少於7d,特種混凝土養護不得少於14d。養護設專人檢查落實,防止由於養護不及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縫。
11、回填土
在回填時,應分層回填,每層不大於40cm,使用夯土機夯實,注意成品保護,應待混凝土構件強度達到後再進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