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筏板基礎挖土的高度如何確定呢
筏型基礎又叫筏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而且筏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基坑的邊線肯定比筏板大,有些基坑是一邊挖一邊做支護,那麼就按基坑底外圍線比筏板底每邊擴出1,按實際結算就可以了,准備去投土方開挖的標,大多少就是基坑設計結合基礎施工需要來定的的。如果是你土方單位,按基坑支護土施工就好了,不能一次挖到底的,總量准不準無所謂,沒有基坑設計圖而需要估算土方工程量,也要先明確,集水井。還有,場地窄,只要單價合理,基坑裡面有排水溝,有誰來開挖,先要有基坑設計方案,或者採用什麼支護形式。土方總量是確定的值,實際施工過程中定有變化,深基坑設計方案等有關的尺寸、深基坑設計方案已定,不可能用簡單公式解決。
理論上說,取其近似量得到總和,基礎下墊層厚度。而且有一些局部的高高低低的不規則的體型,自然地面的標高,這些局部的增減量,基礎結構圖已定,靈活運用輔助線區劃所謂計算基礎的土方量實際上是計算基坑的土方量。那就必須知道基礎底板的埋深和基礎的形狀,矩形筏板基礎挖土方體積通用計算式為:挖土方體積v=(坑底面積+坑頂面積)*挖土高度/2;其中坑底面積=(筏板長度+2*工作面寬度)*(筏板寬度+2*工作面寬度);坑頂面積實質上為基底的長與寬分別加上2倍放坡寬度的乘積即為放線時開挖線的長與寬的乘積,其計算式為:(筏板長度+2*工作面寬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數)*(筏板寬度+2*工作面寬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數);挖土高度為坑底至地面的平均高度。
⑵ 筏板基礎的厚度是如何確定的
通常5層以下的民用建築,板厚不小於250mm;6層民用建築的板厚不小於300mm。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如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則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筏板基礎由於其底面積大,故可減小基底壓強,同時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並能更有效地增強基礎的整體性,調整不均勻沉降。
(2)筏板基礎最高多少層擴展閱讀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選用原則
1、在軟土地基上,用柱下條形基礎或柱下十字交梁條形基礎不能滿足上部結構對變形的要求和地基承載力的要求時,可採用筏板基礎。
2、當建築物的柱距較小而柱的荷載又很大,或柱的荷載相差較大將會產生較大的沉降差需要增加基礎的整體剛度以調整不均勻沉降時,可採用筏板基礎。
3、當建築物有地下室或大型儲液結構(如水池、油庫等),結合使用要求,可採用筏板基礎。
4、風荷載及地震荷載起主要作用的多高層建築物,要求基礎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時,可採用筏板基礎。
⑶ 3mm筏板能蓋幾層樓筏板基礎的構造要求是什麼
筏板基礎是房子在建造前打地基的一種形式選擇,一般適用於地基承載力低、建築物荷載大的建築使用,譬如說沉積土層不均勻,有軟弱土不規則夾層存在、石灰岩層中有不培並纖規則溶洞等,筏基就可以調節這些不均勻沉降問題,那麼300mm筏板能蓋幾層樓呢?下面就隨日隆網專家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一、300mm筏板能蓋幾層樓
對於300mm筏板能蓋幾層樓這個問題,想必還是有一些人想要了解的,筏板基礎對於樓層較多的建築來說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很適合土壤情況較差,也就是地基較弱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情況下不足以承受房屋上部結構自重、荷載等,是多層建築的不錯選擇,譬如說5-8的建築就可以選擇筏板基礎,而300mm筏板能蓋6層樓左右。
地基是決定能蓋幾層樓的關鍵所在蔽胡,若是地基沒有往下深打基礎的話,基本上是不能蓋三層以上的樓房,譬如說樓房樓層只有一、二層的話,可以選擇經濟實惠的條形地基就能滿足基本的承重要求,三層左右的房屋,要選擇井格地基基礎會更好,可以將縱橫兩個方向擴展連接,十字交叉的地基形式不僅整體性好,而且承載力也更強,建更高層建築就要選擇樁基礎。
二、筏板基礎的構造要求是什麼
筏板基礎在構造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在選擇,主要是筏板厚度、筏板配筋率等方面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其中筏板厚度是不能小於柱網最大跨度的1/20,還有一個最低限制,即筏板厚度不能小於200mm,若是有設置肋梁的話,可以選擇200-400mm厚的筏板。筏基還可以加設懸臂來擴大基底面積,從而調整基底形心與上部荷載重心的一致性。
筏板配筋率宜在0.5-1.0%范圍中,若是筏板配仿是單層配置而且小於300mm,或者是雙層布置厚度大於300mm的話,其受力鋼筋的直徑要在8-12mm,間距要在100-200mm,此外縱橫方向要有配筋率在0.15%、0.10%的支座鋼筋連通。
⑷ 筏板基礎設計規范
法律分析:1、 筏板基礎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 筏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地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2、 筏型基礎又叫筏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連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築底板。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而且筏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 筏板基礎施工,混凝土澆築完畢,應灑水養護的時間為(底板混凝土為抗滲混凝土,養護周期不少於14天)。
法律依據:《筏板基礎設計規范》 第二條 荷載:剪力牆結構每層每平方十六千牛每平方米計算,假設一個三十層的高層,地下1層,則傳給地基四百九十六千牛每平方米,假設用伐板基礎,伐板厚一千一百毫米,則筏板自重的面荷載為:二十五乘一點一等於二十七點五千牛每方米,則傳給基礎總的面荷載為:四百九十六加二十七點五等於五百二十四千牛每平方米,可以用這個大概估計下地基承載力大概要多大,並且地基資料給出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已經包括了挖開土的重量。按規范,天然地基的最小埋深取上部高度的十五分之一,所以一般高層的埋深為: 七米左右,經深度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做多也就增加一個三十千帕 的樣子。設計時,一般可以不修正,留作安全餘量。
⑸ 筏板基礎有哪些構造要求
筏板基礎由整塊式鋼筋混凝土平板或板與梁等組成,它在外形和構造上像倒置的鋼筋混凝土平面無梁樓蓋或肋形樓蓋,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兩類,前者一般在荷載不很大、柱網較均勻、且間距較小的情況下採用;後者用於 荷載較大的情況。由於筏形基礎擴大了基底面積,增強了基礎的整體性,抗 彎剛度大,故可調整和避免結構物局部發生顯著的不均勻沉降。適用於地基土質軟弱又不均勻(或有人工墊層的軟弱地基)、有地下室或當柱子或承重 牆傳來的荷載很大的情況,或建造六層、六層以下橫牆較密集的民用建築 中。筏板基礎的構造要求有:筏板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15;當有防水要求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20,抗滲等級不低於SO. 6。筏板厚度應根據抗沖切(剪)切要求確定,但不小於200mm;梁 截面按計算確定,高出底板的頂面一般不小於300mm,梁寬不小於250。
筏板懸挑牆外的長度從軸線起算,橫向不宜大於1500mm,縱向不宜大於 1000mm,邊端厚度不小於200mm。筏板配筋按雙向計算確定。當板厚大於300mm,按構造要求可配置單層鋼筋;板厚大於或等於300mm時,應配置雙層鋼筋。受力鋼筋的直 徑不宜小於12,分布鋼筋直徑一般不小於8~10,鋼筋保護層厚度不 小於35mm。在筏板基礎周邊附近的基底及四角反力較大,配筋應予加強。當採用牆下預埋式筏板,四周必須設置向下邊梁,其埋入室外地面 下不得小於500mm,梁寬不宜小於200mm,上下鋼筋可取最小配筋率並不少於2ψ10mm,箍筋及腰筋一般採用ψ8@150~250mm,與邊梁連接的筏板上部要配置受力鋼筋,底板四角應布置放射狀附加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