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建立閱讀基礎
擴展閱讀
初中英語基礎知識失分 2025-02-07 00:42:43

如何建立閱讀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7-21 06:28:34

Ⅰ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你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嗎?書能增長知識以及開闊自己的視野,能從書中認知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有一小部分人說自己不知道怎麼閱讀,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1

第一層次是基礎閱讀。

基本上接受過一定教育的都會基礎閱讀, 它分為四個階段:閱讀准備階段(學前教育)-認字-字匯的增長和對課文的運用-「成熟」的閱讀者(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 。基礎閱讀是一種輔助型閱讀,基本都有一位老師在旁指導,只有當一個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是准備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的時候。

第二層次是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偵探,主動找尋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

1、先看書名和序,副標題,其他相關說明等;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有索引,也檢索一下;

4、如果是新書,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從目錄的略讀,挑幾個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最後一步,打開書,隨便翻翻,念個一兩段或連續讀幾頁。

另一種是粗淺的閱讀。面對一本書的時候,先從頭到尾地過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在兩個層次之後,作者又談到了主動的閱讀基礎: 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而言,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找出主要思想、生命和觀點。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系?

要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做筆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讓你保持清醒,讓你主動思考並寫下來,同時寫下來讓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筆記有三種: 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接著就進入了本書花了比較大篇幅來介紹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進行分類。種類分為小說等虛構型的和論述型的,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後者。種類可以從書名判斷和內容判斷。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主要在說些什麼。這是指導你注意一本書的整體性。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列舉全書大綱及各個部分大綱。這是強調一本書的復雜度。有一套運用的公式:全書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談的什麼;第一部分又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重點又分別是什麼。

4、確定作者在本書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找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這里包含了找出重要單字並理解這個單字在這種情境下的精準意義兩個方面。

6、找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主要核心是作者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斷,以及談為什麼會這么做的理由。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找出相關內容,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哪些沒有解決,哪些是他知道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智慧禮儀評論規則:

9、在你讀懂了的情況下再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辮到底不可。

11、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准: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2

首先, 拿到一本書,應該先看他的封面或者扉頁,對於前面的.作者介紹和生平有一個大致了解,這是為了方便之後對於書中內容的理解,會知道該怎麼基於作者的觀點來理解作者的描述,也會根據這個,來思考自己的理解對於這本書的本意有多大的意義。

其次, 是目錄,無論是對於一個故事,還是對於專業的知識理論,目錄無疑都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告訴你了每一節的概要,也是對於後面閱讀的時候為了某些內容查找時候的方便所在。最終要的是,很多時候,你可能發覺其實只有目錄中的某些要點或者知識點是需要去閱讀的,而剩下的可能對自己用處並不大。

第三, 閱讀,沒錯就是閱讀。可能大家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閱讀,卻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因為這個時候不但要閱,最好讀出來,如流水一般的一目十行不如出去走走步。而且,同時要動腦,一邊看,一邊思考,遇到問題或者想法一定要馬上記錄下來,因為我不知道有誰的腦子記性好到可以記住路上所有的風景,尤其是那些忽然就冒出來的靈感。

第四, 總結,當某一章、或者整本書都閱讀完了之後,一定要立馬、馬上寫下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不管是什麼都好,只要是自己腦子里曾經浮現的東西一定要記錄下來,記不清楚的時候可以去翻閱前面的筆記或隨筆。然後再將所有書中所講的內容跟自己的總結或者是體會做一個比較,問一下自己為什麼?

好像到這,就完結了。不,建議你把看過的書,對,尤其是看過的書籍小心的放好(很多人習慣將新書碼的整整齊齊的,那有什麼用?),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間發現,通了,對就是這種感覺,然後再將那本書翻出來,你會驚訝的發現,某些觀點是那樣的神奇,或者自己的進步是如此之快,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感受,那都是人生珍貴的收獲。

Ⅱ 怎樣提高語文的基礎和閱讀能力呢,多看書


級別:高級教員

2007-05-20 11:39:29
來自:IANA 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Ⅲ 怎樣打好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基礎

一、識字認字

1、要學會按偏旁部首、形近字、多音字給生字分類

(1)按偏旁部首分類

例如:波浪滑冰果汁;郵票郊外部分;寬廣豐富寄信;盤子臉盆盒子;透明到達追趕;次序出席家庭

我們可以根據偏旁部首歸納我們所學習的字。同時字不離詞,詞又進行歸類,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特別是對一些不常見的偏旁部首,要有意識地歸類,例如帶包字頭的一些字。

(2)按形近字、音近字進行歸類

同學們看:「從前」的「從」和「花叢」的「叢」這兩個字形很像,「幻燈」的「幻」和「幼年」的「幼」只有一筆之差。但通過組詞、比較,很容易把這些形近字加以區分。「畫卷」和「入場券」中的「卷」和「券」是不同的,放在一起很容易發現他們的不同,可以避免以後寫錯。「辛苦」和「幸福」中的「辛」和「幸」不同;「客人」和「容易」中的「客」和「容」雖然都是寶蓋頭,但是下面部分是不同的。另外,「貧窮」和「貪玩」中的「貧」和「貪」,「提水」和「問題」中的「提」和「題」,「前進」和「近處」中的「進」和「近」,「栽樹」和「裁衣」中的「栽」和「裁」,這些都是形近字。

還有的字形近音也近。比如:「直線」的「直」,「職務」的「職」;「平原」的「平」,「評選」的「評」;「藍天」的「藍」,「竹籃」的「籃」。記憶這些字應該掌握規律。比如:「藍天」和「竹籃」中,「藍」表示顏色的,最初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因此它是草字頭。「籃」是竹字頭,因為籃子是由竹子編成的。同樣,「辨認」和「爭辯」,「日歷」和「厲害」,「艱苦」和「堅持」都是這類字。

(3)按多音字分類

如:「假jiǎ山--假jià日」;「重zhònɡ量--重chónɡ復」;「調tiáo皮--調diào換」:「電扇shàn--扇shān風」;「團結jié--結jiē識」;「縫fénɡ補--門縫fènɡ」;「撒sā手--撒sǎ種」;「睡覺jiào--覺jué得」等等。

2、如何對生字進行更快捷和穩健的記憶

在語言環境中記憶

學習生字一定要注意在語言環境中記憶,最好把字放到詞、句子中記憶。比如:學習「朝陽」的「朝」時,可以記句子「火紅的朝陽從東方升起」;學習「露珠」的「露」時,可以記憶「葉子上的露珠閃閃發亮」。

這樣我們不僅把字記住了,而且詞也容易記牢,還能積累句子。

要加強復習

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要接觸大量漢字,如果不加強復習會影響學習效果。我們可以用老師教的方法,按照部首、形近、音近、和多音來歸納,還可以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這樣能使我們牢固地掌握字詞。

經常請教他人

對一些字我們學了也許過段時間就會忘掉。如果忘掉了,可以問問同學,家人。這樣使我們的學習更加鞏固。

要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查字典是我們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們具備熟練查字典的能力,就能掌握很多的生字和知識。例如:「愜意」這個詞同學們認識,也會發音,但對它的意思可能不會太了解,這時就需要打開字典查一查。要通過字音了解字義,可以利用音序查字法查。根據漢語拼音,在音節索引部分就可以找到qiè這個發音,然後按照後面的頁碼,找到相應的頁,這樣就查到這個字了。根據字典上的解釋,我們知道它表示「滿足,暢快」的意思。又如:「名聞遐邇」後面兩個字念什麼呢?打開字典,看到字典部首目錄,找到走之旁所在的頁,然後在檢字表中根據除開部首的筆畫數在這一欄中找到相應的宇,這樣就可以查到它們的發音。第一個字念xia,當「遠」講;第二個字念ěr,當「近」講,這樣「名聞遐邇」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更多知識點可關注下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的小學語文課程,激發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Ⅳ 閱讀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習能力嗎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習能力嗎?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3.讓孩子讀課文,通讀兩三遍,了解文章大意。父母應該督促孩子在字典中查找他們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單詞。讓孩子們仔細閱讀課文。通過使用自己的大腦、單詞和手,兒童可以理解文本的內容,並嘗試分段和總結段落的意思。讓孩子們仔細閱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可以確定重點段落,理解它們,提煉它們,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從小就要讓孩子養成多讀書、多思考、勤寫字的習慣。文章的內容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把語言所描述的人物故事表達出來。如果你對學習有疑問,思考總是從問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