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不完善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直在增加,速度在提升,建設內容在不斷拓展豐富,成績比較顯著,但是由於原來的起點低、底子薄,當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遠景設計研究院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投資效率低下
2、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經濟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4、農業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低
5、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而針對古鎮開發的所需要考慮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環境凈化吧。
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版在「三農」城鄉相比,「三農」領域有哪些短版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個方面的短板:
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在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等通硬化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
二是農村供水保障方面。重點是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重點是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廣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乾乾凈凈迎小康。
四是農村教育方面。硬體上,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軟體上,加強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教師管理、工資待遇、職稱評定、住房保障等政策。
五是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在建好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的同時,重點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簡化鄉村醫生招聘程序,支持高校醫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
六是農村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合理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發展互助式養老等。
七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主要是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鼓勵送文化下鄉、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等。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小康之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八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對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葯化肥減量、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黑土地保護、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提出要求。
(2)村基礎設施短板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央一號文件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開始發布《第一號文件》。現在已成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20年又連續十七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③ 你認為農村發展的短板是什麼
一是農業產能有待提升。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經營規模偏小,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今明兩年,我們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保障重要農產品的供給和提高農業的發展質量這兩個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未來兩年,要注意重要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將農業這個基本盤穩住,發揮好「三農」壓艙石的作用。
二是農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持續推進。基於長遠的考慮,只有繼續推進農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讓中國農業真正強起來,因此,必須繼續堅持這兩年所採取的一些結構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土地的流轉集中與規模經營等。
三是脫貧攻堅成果需不斷鞏固。我們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是不平衡的問題,一些深度貧困地區未來兩年脫貧攻堅的任務很重,特別是「三區三州」,未來兩年國家新增的扶貧資金應該向這些地區傾斜。第二是存量在減少,但是要防止增量,就是返貧問題,防止返貧依然面臨巨大壓力。未來兩年一個重要的工作著力點,就是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減貧人口重新返貧。第三是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讓脫貧成果得到鞏固,同時還能進一步擴大這個成果。
四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尚不完善。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距比較大,還有很多短板。接下來,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大「路長制」和示範縣實施力度,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條件的地區向自然村延伸。同時,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對於義務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下一步要實現從「有」到「好」的轉變。
④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薄弱環節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村城鎮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雖然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比農民的需求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是「三農」問題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關鍵詞:農村基礎設施;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基礎設施是指相對於農民私有財產而言,用來滿足農村生產與生活需要的設施,具有非競爭性,非它性的特點。它包括政府所提供的全國性公共產品,這些產品覆蓋農村地區,比如農村環境保護,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公共衛生,農村道路建設等,還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和農村自己組織修建的地方性公共產品,比如江河的治理,公共水利設施修建與維護,大型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農村電網建設,農村科技成果推廣等。有效的利用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農民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加快農村的城鎮化建設,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農村基礎設施是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它由交通郵電、商業服務、農村水利電力、農村能源、生態環境、科教文衛事業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組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於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消費環境的改善、農村內需的啟動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協調城鄉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更是農民增加收入不可缺少的基礎。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
我國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城鄉存在著兩套完全不同的公共產品機制,由於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導致民主意識薄弱,制約著農村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在GDP不斷上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耀眼成績下,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越來越凸顯,城市在快速發展,農村發展仍然緩慢。由於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導致城鄉差距大。
農村基礎設施供給總量不足,發展中的中國是農業大國,根據統計到09年,我國農村人口佔有全國人口的70%,全國有34301個鄉鎮,60547個行政村。到08年底,我國還有200多個鄉鎮、48000多個村莊都沒有修通公路,13000個村莊電力沒通,4萬個村莊沒有電話,300多個鄉鎮沒有衛生原,1.3億農戶燃料問題沒有解決,甚至60%的縣都還沒有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還有將近50%的建設村沒有通自來水。和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無論是在教育還是在醫療水平上都遠遠的落後於城市。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在交通、水電、通訊一家燃料等這么基礎設施方面都與城市存在著很到的差異。農村基礎設施和居民生產與生活直接相關,是城鄉居民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
因為我國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近年來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促進了農民的收入,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在現如今的社會各村必須領會和充分利用中央的扶持政策,堅持中央政府的主導地位,積極協調各方面的資源力量,全面有效的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我國的中西部農村地區較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而言,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要少得多。所以想要減小東中西部地區的差距在目前還是比較的困難,因為西部地區受到嚴重的資金限制。對於中西部農村的發展政府對政策傾斜和創新融資機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對於落後的農村來說在建設的規劃性上比較落後。特別是一些山區縣,由於地勢特殊,居民居住比較的分散,對於山區的建設也缺乏整體規劃,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設施建設都缺乏長遠的打算,建築物排列無序,隨意修建房屋,畜牧圈舍大都與房屋相連,缺乏意識等等,這些現象嚴重的影響著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建設上主體單一。農村在建設基礎設施的過程當中,由於政府是主要的投資者,所以老百姓就存在著嚴重的依賴心理,思想不積極,並且各個村集體和村民們在參與修建基礎設施的時候都不積極,導致在修建過程中建設力量薄弱。而各村委會的「一事一議」機制並沒有得到充分有利的運用,因此在籌集資金修建基礎設施的時候資金困難,致使公共的修建存在嚴重的問題。再加上農村落後的社會經濟,使得農民的生活條件本來都不富足,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用來修建基礎設施。各村委會對各自的生態、旅遊等可以加大經濟發展的行業,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並且修建村裡基礎設施外來企業大都不願投資,因為在邊遠山區投資風險大資金回籠速度慢,這也是建設資金缺乏的一個原因。
在農村由於人們思想覺悟不高導致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破壞嚴重。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協調能力不強,就連一些通村工程、飲水工程都要多村多鄉聯合才能夠完成。但是由於各村分散爭取國家資金,只看中眼前利益,導致各個項目的人為分裂,在修建中自然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在修建通村公路的時候,出現的斷頭路就是因為各村的分散爭取資金造成的。這類問題在農村修建基礎設施中並不少見,因為人為的分裂以及區域劃分的阻隔,造成的各鄉鎮、各村、各鄉之間難以溝通,所以對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嚴重的人為影響因素。並且在修建基礎實施上也會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佔用不必要佔用的土地資源。
在修建起的農村基礎設施上,由於村內管理基礎設施能力不強,導致損壞嚴重特別是在公有設施上,國家也缺乏一系列的公有設施保護制度。再就是自然災害的損壞,由於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差,在受到自然災害對基礎設施破壞的時候,及時修復欠缺。使得公路、水電線等等破壞相當嚴重,需要連年重建,這樣就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和國家資金。 3.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
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與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存在著很大的關系,而當地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主要是取決於農村基礎設施存量。農村基礎建設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推進和開展。首先要利用政府的政策作為引導,創造一個和諧的融資環境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期限長、盈利能力差、投資風險大等不利條件所以是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的。在財政上當地農村想要吸引非財政資金進入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領域,但是由於農村基礎設施的獨特性質,使得非財政資金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的困難,所以要吸引非財政資金的融入就必須要有吸引力的財稅優惠政策以及和諧的融資環境作為前提。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法律法規體系,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者的財稅優惠力度,以及建立和完善政府擔保機制,還要完善政府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中的監督和管理職能。
⑤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問題如下:
1.農村基礎設施不足:中國農村基礎設施表現不佳:生產基礎設施支持薄弱,服務基礎設施實施薄弱,社會基礎設施安全性差,流通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薄弱。
2.資金來源過於單一,農村投資所佔比例過小:在中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大部分資金由農村集體和農民承擔,而政府投資,外資和金融機構的貸款很少。從絕對總量來看,雖然農業財政資金逐年增加,但增長率遠遠低於財政總支出的增長率,而且這一比例趨於下降。
3.重視短期效益,輕型長期效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路,供水,供電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影響城市經濟增長,短期經濟效益明顯,因此城市政府高度關注和投資;和污水處理,廢物處理和其他環境基礎設施雖然它與城市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有關,但由於其間接和長期的經濟效益,它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滯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嚴重污染。
(5)村基礎設施短板有哪些擴展閱讀: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