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經濟基礎怎麼講
擴展閱讀
0基礎學轉繪多久 2025-02-07 05:58:32
九年級下冊數學圓知識點 2025-02-07 05:58:29

經濟基礎怎麼講

發布時間: 2023-07-18 10:26:14

『壹』 經濟基礎是指什麼通俗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其中,決定這個社會性質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是與生產關系相對應的概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規律。經濟基礎是與上層建築相對應的概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名詞解釋
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只有社會主義經濟(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所有制)才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
2.經濟基礎是指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
3.市場經濟的基礎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經濟基礎主要是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生產的基本狀態,即人們衣食住行的狀況。
4.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傳統解釋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繫上實現了由「對立論」、「補充論」向「共同發展論」的轉變
5.在對經濟基礎的理解中,有人認為經濟基礎只是生產關系,這是片面的,經濟基礎是指社會的基礎或人的基本活動,不可能僅由生產關系來構成。與經濟基礎相對的上層建築,它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和法律,是在經濟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為經濟基礎服務。
6.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或生產方式),即社會的生產關系的總和。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藉以豎立其上的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1]
7.一般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教科書中,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基礎,文化觀念同樣是占統治地位的文化觀念。由此就引出一系列問題:一是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基礎變了,不佔統治地位的文化觀念是否會變,會如何變。
8.網路與上層建築的革新同一定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稱為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帶來上層建築的變革。網路技術通過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作用,也在影響著上層建築的變革。
9.認為這兩種經濟基礎的定義都有片面性,本文的經濟基礎定義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與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具有非對抗矛盾的各種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系統)
10.「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是社會的某一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即生產關系的總和。
1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里,生產關系就是經濟關系,經濟關系就是利益關系,三者是同義語。
12.有些同學只答「生產關系的總和」,大致的意思是知道的,但認真推敲,這里的生產關系不是指任何一種生產關系,而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才可稱為經濟基礎。
13.這一概念強調任何法律的本質屬性是它的階級性,而這種階級性的具體內容是由該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也稱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14.經濟基礎「是指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是「同物異名」,相對於生產力而言,叫作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被稱為經濟基礎
15.社會經濟結構直接決定社會政治結構和社會文化結構構成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的現實基礎故又稱為經濟基礎.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是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因此又稱為政治的上層建築和觀念的上層建築。
16.我們把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各方面的總和稱為經濟基礎,而把其他生產關系稱為「經濟基礎現象」。
17.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又把作為生產關系總和的社會經濟結構稱為經濟基礎。」根據以上論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經濟基礎這三個概念的內在聯系了。

『貳』 什麼是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Economic Base)

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聯系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要正確理解經濟基礎的科學含義:

其一,經濟基礎不包括生產力,經濟基礎就是生產關系。它相對於生產力而言稱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則稱經濟基礎。

其二,經濟基礎不等於一定社會現實存在的一切生產關系,而是指這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

其三,經濟基礎不是指各種生產關系的混合,而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各環節的有機統一。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具有決定意義。

『叄』 經濟基礎是什麼

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它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經濟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由於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因而它必然在上層建築領域也占統治地位;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

『肆』 什麼是經濟基礎

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的建築關系:

具體表現在:①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②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由於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因而它必然在上層建築領域也占統治地位,並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③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

上層建築的各個部分由於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對獨立性,其改變有早有晚、有快有慢。這種情況決定了上層建築中思想文化領域里新舊斗爭的長期性。取決於它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歸根到底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伍』 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基礎就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那部分的生產關系,當然也是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生產關系。由此看來,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的關系就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經濟基礎特點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會意識形態及設施。上層建築系統可分為兩個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軍隊、警察、監獄、法庭、政治部門等設施。

思想上層建築即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藝術等觀點體系。簡單來說,上層建築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是所以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包括物質層面和意識層面的。

『陸』 我國的基本經濟基礎是什麼

經濟基礎有兩種解釋,一種為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與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具有非對抗矛盾的各種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系統)另一種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毛澤東認為,「所謂經濟基礎,就是生產關系主要是所有制」。故而我國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柒』 經濟基礎什麼意思

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經濟基礎。生產力決定了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中文名

經濟基礎

外文名

economicsbase

提出者

馬克思和恩格斯

提出時間

1845~1846年

應用學科

社會生活

適用領域范圍

交換形式、分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