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讀易經需要會哪些基礎
擴展閱讀
0基礎學轉繪多久 2025-02-07 05:58:32
九年級下冊數學圓知識點 2025-02-07 05:58:29

讀易經需要會哪些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7-18 05:56:35

Ⅰ 周易基礎知識有哪些如何入門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周易所蘊含的知識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周易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周易基礎知識 一、學習易經陰陽道理

陰陽概念是貫穿傳統易學 文化 ,陰陽是宇宙的總劃分,是對自然現象規律辯證的學問,陰陽理論總根源就是時空學,時間為陽,物質自然為陰,其次就是動為陽靜為陰等等。

劉恆對於陰陽的具體劃分:

動者為陽,靜者為陰

表為陽,里為陰

散為陽,聚為陰

熱為陽,冷為陰

左為陽,右為陰

上為陽,下為陰

紅色為陽,黑色為陰

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開為陽,闔為陰

男為陽,女為應

六腑為陽,五臟為陰

周易基礎知識 二、易經三才概念

三才思想縱列於世界文化,包括各種哲學與神學

易經有三才:天人地;

佛學有三寶:佛法僧;

道家有三寶:道經師;

耶穌有三靈:聖父、聖子、聖靈;

人活在三天經脈上:任脈、督脈、沖脈;

人有三性:天性、秉性、習性;

人有三魂:天魂、人魂、地魂;

六道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

人有三災八難:天災、人禍、疫癧;

人有三我:過去我、當下我、未來我。

三才體系應用於各門預測學,包括八字學、六爻學、風水學、奇門遁甲學等。

周易基礎知識 三、易經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人們對宇宙世界規律的認知體系,人們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宇宙變化,從中感悟到的自然規范,而具體化五行思維,劉恆老師深入解悟五行原理,真正辯證五行理念,徹底揭開五行秘訣。

人體五行:肝膽木,心小腸火,脾胃土,肺大腸金,腎膀胱水

儒家五常:仁木,義金,禮火,智水,信土

佛家五戒:殺木,盜金,淫火,妄語土,酒水

人身情志:怒木,恨火,怨火,惱金,煩腎

五行西遊:孫悟空木,唐僧火,白龍馬土,沙僧金,豬八戒水

五行五方:木東方,火南方,土上下四方,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五色:木藏青,火紅,土黃,金白,水黑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丑三合金局(劉恆老師:合者同也,課堂具體講解三合原理以及應用)

春三月:寅卯辰,夏三月:巳午未,秋三月:申酉戌,冬三月:亥子丑

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巳申合,午未合,辰酉合

地支六沖: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劉恆:沖者反也,意思是說地支六沖就是兩個五行之氣完全相反的兩個月份)

其他還有地支“三刑”“六害”“自刑”等,純屬後人杜撰之說辭,沒有任何研究與易學實用價值。

十二月建:

立春 —— 驚蟄 、建寅

驚蟄—— 清明 、建卯

清明—— 立夏 、建辰

立夏—— 芒種 、建巳

芒種—— 小暑 、建午

小暑—— 立秋 、建未

立秋—— 白露 、建申

白露—— 寒露 、建酉

寒露—— 立冬 、建戌

立冬—— 大雪 、建亥

大雪—— 小寒 、建子

小寒——立春、建丑

十二時辰大約北京時間劃分

23—1 子時、1—3 丑時、3—5寅時、5—7 卯時、7—9 辰時、9—11巳時、11—13 午時、13—15 未時、15—17 申時、17—19 酉時19—21 戌時、21—23 亥時

日與日的交界點是子時,確定具體時辰以出生地太陽起落為准。以正午12點與半夜零點為軸心,以日出為卯時,日入為酉時。 冬至 附近白天一個時辰不到兩個小時,夜晚一個時辰兩個多小時, 夏至 則相反。

周易基礎知識 四、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原理

作者:劉恆

1、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據說是伏羲創造力先天八卦,周文王設立了後天八卦,這只是 傳說 ,劉恆:其實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是同時產生的,就像自然陰陽道理一樣,並沒有先後,陰陽本是同時產生的。先天八卦為陽,代表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天八卦為陰,代表了自然化生萬物的狀態,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理念;先天八卦為陽所以有順序,後天八卦為陰所以八方確立;

2、陰陽的符號:“——”陰爻(爻:螺旋運動的象形字)“一”陽爻;三個爻位組合一個單卦,分別象徵“天、人、地”乾卦為三個陽爻組合,所以乾卦為至陽,陽極生陰,乾卦一變轉化為巽卦(長女),乾卦二變轉化為離卦(中女),乾卦三變轉化為兌卦(少女);坤卦為三個全陰的爻位組成,所以為至陰,陰極生陽,坤卦一變而成震卦(長男),坤卦二變而成坎卦(中男),坤卦三變而成艮卦(少男);此為先天八卦始成。

3、震屬陽木,巽屬陰木,離屬陰火,坎屬陽水,乾屬陽金,兌屬陰金,艮屬陽土,坤屬陰土。既知道八卦的五行所屬,那麼,我們也就能知道八個方位的五行所屬:

東方屬震,故其五行屬木;東南方屬巽,也是屬木。

北方屬坎,五行屬水。

南方屬離,五行屬火。

4、先天八卦知識

先天八卦卦序(劉恆:先天八卦因為屬於陽,所以只有卦序,而沒有八方方位之說)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易經 風水知識

1、風水基本概念“砂水”

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

屬於外部砂自然環境:高山、土墩、堤壩、大樹、樓房、土坡、公園、假山

屬於外部水的自然環境:江河湖海、廣場、田地、小河、池塘、水系、低窪之處

2、風水二十四山向:

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

其中十二陽山為:寅申巳亥、甲庚壬丙、乾卦巽卦坤卦艮卦

其中十二陰山為:子午卯酉、乙丁辛癸、辰戌丑未

坐山與朝向正好一百八十度(以最大的、採光最多的窗子定向口、以窗子的一百八十度方位定坐山)

Ⅱ 易經入門要先學什麼

我認為,初學者首先應在八經卦的主要性質上下工夫,並將這些基礎知識運用於每一個卦的學習與分析上,久而久之必將有大的收獲。

初學者一定要重視藉助《易傳》來學習《易經》的方法,要肯於在這方面下一些「笨」工夫,並且要敢於和善於獨立思考。

比如,人們可以通過學習《易傳—說卦》的論述來理解八經卦的基本性質,並運用這些性質來分析和理解六十四卦的含義。

《易傳—說卦》曰:「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初學者千萬不要認為上述這段話很簡單就不重視它,而要熟記這些結論,並將其靈活運用在六十四卦的分析上。

比如,結構為上坤(地)下乾(天)的泰卦,如果你去看很多分析卦的書,其中的說法會很多,你也許還看不太懂。但是,有了《易傳——說卦傳》的幫助,你就不會一點沒有想法和抓手。你就會想到泰卦的基本性質是內剛而外柔,內健而外順。

《周易》本不是連貫的「一本書」,而是一系列古典文獻的匯編。

包括易經和易傳,易傳是後人解釋易經的文獻匯編,一共是七種十冊,故而又稱為「十翼」。是為:《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系辭》(上、下)、《說卦》、《序卦》、《文言》、《雜卦》。易經包括卦名、卦象、卦辭、爻辭,非常古樸難懂。

Ⅲ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講解有哪些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如下:

1、《周易》是一本哲學書籍,自古以來的哲學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預測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周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性學說。

2、八卦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為陽,坤、巽、離、兌為陰。

3、八卦的順序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個很重要的,可用來計算卦中的數。

4、《系辭傳》主要講述易經的性質和特徵,易經的基本原理,易經的占筮方法和原理,易經的成書過程和原理,分上下兩篇,每章12節,共24節。

5、兩儀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時春夏秋冬溫熱涼寒的氣候變化,同時四象也可以用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來表示,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來表示。

Ⅳ 《易經》入門要先學什麼

先記住易經的圖案。如陰陽,八卦。64卦和對應的爻,先記住分析的方法。先要有辨認關,就是陰陽。

然後是八卦,事物並不是非黑及白的,還有很多中間灰色地帶,這就要有八個維度去思考,這就是八卦。64卦和爻,掌握了易經的基本思維,入了門在系統具體的學習。

學習《周易》一定對儒家思想要有所了解。四書要看看,《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不用學習的太精通,但要知道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東西。

儒家思想裡面有很多人際關系的內容,對當今社會有很多好處,在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配合西方很多社會學,心理學,成功學,營銷學去理解等等,會讓你對易經的了解,容易很多。

注意事項,先學基礎,道理,由事件到規律。最後熟悉了,自然會預測。不要先去學預測,搞神秘主義,玄學,沒有基礎,就變成騙人的東西了。

Ⅳ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一、易經的來源。

二、易經的論文:孔子的《易傳》。

三、易經名字的含義:易以道陰陽,易經是通過陰陽之間的關系,以此推闡出萬事萬物。

八、易經的核心內容:包括易象、易數、易理三個方面。

九、古代易學大家:主要有王弼、朱熹、程頤、焦延壽、魏伯陽等等。

十、學易者的正見:學易的目的是通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Ⅵ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變易。

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

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鍾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鍾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簡易。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

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我們看京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

這就是把那麼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