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坡道條基錯台怎麼設置
這是筏板基礎,用筏板基礎繪制,調整標高,設置筏板變截面就可以了。
現在條形基礎有很多錯台,和筏板似的的錯台,立面也有砼,可以分段修改標高來處理,將交接處拉長使之重疊,重疊一個條形基礎寬度,在高差部分重疊就可以。
2. 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除滿足《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條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於200mm。當翼板厚度大於250mm時,宜採用變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於或等於1:3;
2條形基礎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長度宜為第一跨距的0.25倍;
3現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基礎梁的平面尺寸應大於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得小於50mm;
4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於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
5柱下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20。
8.3.2柱下條形基礎的計算,除應符合《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6條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比較均勻的地基上,上部結構剛度較好,荷載分布較均勻,且條形基礎梁的高度不小於1/6柱距時,地基反力可按直線分布,條形基礎梁的內力可按連續梁計算,此時邊跨跨中彎矩及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
2當不滿足本條第一款的要求時,宜按彈性地基梁計算;
3對交叉條形基礎,交點上的柱荷載,可按交叉梁的剛度或變形協調的要求,進行分配。其內力可按本條上述規定,分別進行計算;
4驗算柱邊緣處基礎梁的受剪承載力;
5當存在扭矩時,尚應作抗扭計算;
6當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於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條形基礎梁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3. 牆下條形基礎的施工流程
牆下條形基礎的施工流程是:
1、平整場地;
2、按基礎圖紙挖基礎(放坡=[a+2c+kh] *h*l ) 這里a 是基礎斷面 c是工作面 kh是放坡系數 h是基礎埋深 l是長;
3、按圖紙要求砌築(混凝土、毛石、磚的);
4、地圈樑(支模板、配筋、澆築);
5、砌築牆體(毛石的、磚的)
6、牆體壓頂;
7、牆面處理(勾縫、抹水泥砂漿);
8、壓頂抹灰;
9、如果牆體較高、較長,每個2-3米加一道混凝土構造柱,效果更好。
4. 求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方案。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人員准備
根據基礎工程量,開挖順序,結合業主工期要求,本工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計劃投入勞動力50人,在開工前簽訂勞務合同組織進場,施工前做好作業人員三級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等工作。
2、開挖順序
根據設計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基礎採用大開挖形式,從C軸往A軸進行機械開挖。
3、施工進度計劃
測量放線1天完成,土方開挖3天完成,混凝土墊層1天完成,基礎柱樑鋼筋綁扎4天完成,基礎柱樑鋼筋混凝土1天完成,土方回填1天完成,-0.400米層梁模板安裝2天完成,綁扎鋼筋3天完成,混凝土澆築1天完成,回填土1天。
二、施工准備
1、現場准備
1)基礎土方開挖
本工程現場自然地坪標高距基礎底約2.9mm,使用一台HD512挖土機後退式進行開挖。
2)現場三通一平
現場道路從已修築完成的規劃路引入,現場臨時用水、電建設單位已接入場內,場內場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滿足施工要求。
3)場內排水
在基礎柱樑施工前,為了保證施工現場場地乾爽,在施工期間,必須做好現場排水工作,本工程現場排水已說明,具體做法見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
2、技術准備
1)熟悉施工圖紙、地勘資料,了解場地的地下土質,水文地質情況、編制施工方案交公司技術部門和監理審批,並將審批後的方案向施工人員進行書面交底。
2)開挖基槽,分析土質、水文等有著情況,如與地勘資料不符,則即時與業主、監理、地勘等相關部門聯系,並即時對原施工方案進行修改,編制可行的施工方案。
4)開挖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全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三、人員准備
1、根據工程需要本著「科學管理、精幹高效、機構合理」的原則配備現場管理人員。
2、選擇好施工作業隊伍、按計劃組織勞動力進場。
3、做好新工人入場教育,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紀守法教育,建立用工台賬。
四、材料准備
1、對所需原材料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采購、檢查、驗收,並按要求進行送檢,檢測的單位必須有資質。
2、鋼筋由持證材料員和試驗員按規定對其進行抽樣送檢,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要求。 五、施工工藝
1、操作工藝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工藝流程
基槽清理、驗槽→混凝土墊層澆築、養護→抄平、放線→基礎柱樑鋼筋綁扎、支模板→相關專業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鋼筋、模板質量檢查,清理→基礎混凝土澆築→混凝土養護→拆模
2、清理及墊層混凝土澆築
地基驗槽完成後,清理表層浮土及繞動土,不得積水,立即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必須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禁晾曬基土 。
3、鋼筋綁扎
墊層澆築完成達到一定強度後,在其上彈線、支模、鋪放鋼筋網片。上下部垂直鋼筋綁扎牢,將鋼筋彎鉤朝上,按軸線位置校核後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基礎外模板上;底部鋼筋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或塑料墊塊墊塞,以保證位置正確,表面彈線進行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不允許漏扣,柱插筋除滿足沖切要求外,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當基礎高度在900mm以內時,插筋伸至基礎底部的鋼筋網上,並在端部做成直彎鉤;當基礎高度較大時,位於柱子四角的插筋應伸到基礎底部,其餘的鋼筋只須伸至錨固長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礎部分長度應按柱的受力情況及鋼筋規格確定。與底板筋連接的柱四角插筋 必須與底板筋成45°綁扎,連接點處必須全部綁扎,距底板5cm處綁扎第一個箍筋,距基礎頂5㎝處綁扎最後一道箍筋,作為標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綁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綁扎完成後將柱插筋調整到位並用井字木架臨時固定,然後綁扎剩餘箍筋,保證柱插筋不變形走樣,兩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須進行更換。鋼筋混凝土條型基礎,在T字形與十字形交接處的鋼筋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放置。
4、模板安裝
鋼筋綁扎及相關專業施工完成後立即進行模板安裝,模板採用組合鋼模板或木模,利用鋼管或木方加固。錐形基礎坡度>30°時,採用斜模板支護,利用螺栓與底板鋼筋拉緊,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設透氣及振搗孔,坡度≤30°時,利用鋼絲網(間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墜,上口設井字木控制鋼筋位置。不得用重物沖擊模板,不準在吊幫的模板上搭設腳手架,保證模板的牢固和嚴密。
5、清理
清除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木模澆水濕潤,堵嚴板縫及孔洞,清除積水。
6、混凝土攪拌
根據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計算出每盤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認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均勻,攪拌時間不少於90s。
7、混凝土澆築
澆築現澆柱下條型基礎時,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築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l0cm厚的混凝土並搗實,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網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後對稱澆築。條型基礎根據高度分段分層連續澆築,不留施工縫。澆築時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後澆注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分層下料,每層厚度為振動棒的有效振動長度。防止由於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吊幫的根部砂漿湧出等原因造成蜂窩、麻面或孔洞。
8、混凝土振搗
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插入的間距不大於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上層振搗棒插入下層3~5cm盡量避免碰撞預埋件、預埋螺栓,防止預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澆築後,表面比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搗器振一遍,然後用木桿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須校核混凝土表面標高,不符合要求處立即整改。
10、混凝土養護
已澆築完的混凝土,常溫下,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常溫養護不得少於7d,特種混凝土養護不得少於14d。養護設專人檢查落實,防止由於養護不及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縫。
11、回填土
在回填時,應分層回填,每層不大於40cm,使用夯土機夯實,注意成品保護,應待混凝土構件強度達到後再進行回填。
5. 基底標高不一致時,混凝土條形基礎怎麼錯台處理
在高差處開挖成45度角的斜度作為高與低的過渡,做法有以下二種:
生命愉悅!有用請採納。
6. 我想問一下,算條形混凝土基礎土方開挖如果放坡怎麼算
主要看土質,好的話坡度小一些也沒事,按照經驗估算。
其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V=(b+2c+k*h)*h*l
這里,V表示放坡基槽開挖的土方量,立方米
b表示條形基礎的底寬度m
c表示工作面,混凝土支模板取每面300(0.3m)
k為放坡系數,可以查表取得,(一般預算的工具書中都有)
l為溝槽長度m
7. 條形基礎(坡形)
條形基礎(坡形)如果施工是坡度做的不夠,要分清楚是什麼情況,當根部的尺寸沒有減小,只是端頭變厚,對結構安全沒有影響;當根部的尺寸減小,對結構安全沒有影響。做成坡度是為了節省混凝土;與地基沒關系,抗沖切驗算只與基礎根部或驗算的截面的高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