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學會計入門基礎知識
自學會計入門基礎知識1
第一章 會計基礎知識
1、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2、會計按報告對象不同,分為財(國家)務會計(側重於外部、過去信息)與管理會計(側重於內部、未來信息)。
3、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基礎)和監督(質保),會計還有預測經濟前景、參於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的職能。
4、會計的對象是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投入—運用—退出《償債、交稅、分配利潤》)。
5、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空間范圍,法人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持續經營(核算基礎)、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必要手段)。
6、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基本分類,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
7、會計等式是設置賬戶、進行復式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資產=權益(金額不變:資產一增一減、權益一增一減益同減)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靜態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編制資產負債表依據)收入-費用=利潤(第二等式,動態要素,反映經營成果,編制利潤債表(損益表)依據)取得收入表現為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發生費用表現為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金額變華:資產權益同增、資產權。
第二章 會計核算內容與要求
1、款項和有價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款項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備用金等;有價證券是指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支出是指企業所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和損失,費用是指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收入、支出、費用、成本是判斷經營成果及盈虧狀況的主要依據。
3、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一般包括:利潤的計算、所得稅的計算和交納、利潤分配或虧損彌補。
4、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區,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三章 會計科目與賬戶
1、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
2、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是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
3、賬戶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於記錄經濟業務的。
4、會計科目(賬戶)按反映業務詳細程度分為總賬和明細賬。按會計要素不同可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
5、賬戶的四個金額要素及關系: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6、賬戶的基本結構包括賬戶名稱(會計科目)、記錄業務的日期、憑證號數、經濟業務摘要、增減金額、余額等。
7、賬戶分為左右兩方,哪方增加,哪方減少取決於賬戶性質和記錄的經濟業務,賬戶余額一般在增加方。
8、會計科目和賬戶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分類,兩者口徑一致、性質相同;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開設依據;賬戶是會計科目載體和具體運用。無科目,賬戶無依據,無自由式戶,科目無作用;科目無結構,賬戶有一定格式和結構。實際工作中,科目和賬戶不加以嚴格區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 復式記賬
1、復式記賬按照記賬符號不同,分為借貸記賬法、收付記賬法、增減記賬法。
2、借貸記賬法以「借」「貸」為記賬符號,借貸哪方登記增加與減少取決於賬戶性質及結構。
3、資產、成本、損益(費用)增加為借,減少為貸,負債、所有都權益、損益(收入)增加為貸,減少為借。
4、資產類賬戶:期末余額(借方)=期初余額(借方)+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權益類賬戶:期末余額(貸方)=期初余額(貸方)+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5、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6、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發生額試算平衡法(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余額試算平衡法(全部賬戶的借方期初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初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合計=全部賬戶的貸方期末余額合計)試算不平衡,肯定有錯;試算平衡,不一定正確(重記、漏記、借貸方向錯誤、科目錯誤)。
7、會計分錄指對某項經濟業務事項標明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三要素:賬戶《科目》名稱、金額、借貸方向)
8、會計分錄分為簡單分錄(一借一貸)和復合分錄。(一借多貸、一貸多借、多借多貸)
9、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平行登記要求:同依據、同方向、同期間、同金額
10、總賬(總括記錄業務)對明細賬具有統馭控製作用,明細賬(詳細記錄業務)對總賬具有補充說明作用總分類賬戶金額=所屬明細分類賬戶金額合計。
11、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應交所得稅等於應納稅所得額乘以所得稅率,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等於凈利潤
第五章 會計憑證
1、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
2、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之一,也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起點。
3、會計憑證按照編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4、原始憑證(單據),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記錄或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購銷合同、各種申請單、銀行對賬單、債權債務對單、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等不能作為原始憑證)
5、原始憑證按照來源不同分為外來原始憑證和自製原始憑證。按照填制手續及內容不同分為一次憑證、累計憑證、匯總憑證。按照格式不同分為通用憑證和專用憑證區分: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差旅費報銷單增值稅專用發票。
6、原始憑證基本內容:名稱、日期、單位和個人、內容、金額。
7、原始憑證填寫時不得塗改、刮擦、挖補。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8、出納人員辦理收付款後,應在有關原始憑證上加蓋「收訖」「付訖」的戳記。
9、原始憑證的審核內容主要包括: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確性和及時性。
10、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的會計憑證,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
11、記賬憑證按照使用范圍分為通用憑證和專用憑證(收款憑證《借方科目為現金和銀行存款》、付款憑證《貸方科目為現金和銀行存款》、轉賬憑證《不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科目》)列方式分為單式憑證和復式憑證
12、一筆經濟業務需要填制多張記賬憑證的,可以採用分數編號法。一原始憑證需編制多記賬憑證的,應在未附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上註明其原始憑證附在哪張記賬憑證下。
13、除結賬和更正錯誤的記賬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外,其他記賬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填寫錯誤的,重新編制。
自學會計入門基礎知識2
考點一會計等式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1.會計恆等式
(1)資產=權益
這里的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
(2)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與權益的恆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2.經濟業務對會計恆等式的影響
(1)對「資產=權益」的影響
①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
②資產方等額有增有減,權益不變;
③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減少;
④權益方等額有增有減,資產不變。
無論以上哪一種經濟業務,都不會影響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2)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①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②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③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④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⑤資產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⑥負債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⑦所有者權益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負債要素不變;
⑧負債要素增加,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減少,資產要素不變;
⑨負債要素減少,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增加,資產要素不變。
同樣,無論以上哪一種經濟業務,都不會影響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二)收入-費用=利潤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是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考點一會計憑證概述
(一)會計憑證的概念和種類
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會計憑證可以分為:
1.原始憑證。原始憑證又稱單據,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記錄或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文字憑據。
2.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又稱記賬憑單,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加以歸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會計憑證。它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二)會計憑證的作用
1.記錄經濟業務,提供記賬依據。
2.明確經濟責任,強化內部控制。
3.監督經濟活動,控制經濟運行。
自學會計入門基礎知識3
入門會計基礎知識
1、會計入門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會計入門的基礎知識包括:會計結算種類、會計的職能、會計基本六要素、會計恆等式、會計法規體系、借貸記帳法的原則、會計科目與會計要素、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等。
(1)在會計基礎知識部分,對會計要素的含義、賬戶的運用以及怎樣記賬、對賬與查賬等會計需掌握的最根本的問題一一進行了分析說明,以為入門會計的工作打好基礎。
(2)在很行結算基礎知識部分,詳細介紹了銀行賬戶管理辦法和幾種銀行結算方式,幫助入門會計更好地管理和運用企業的銀行賬戶,為企業看好「寶庫」。
(3)在稅務基礎知識部分,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等的運用進行了詳細說明,讀者可兼有稅務會計的身份,在普通會計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成為會計多面手。
(4)在工商管理基礎知識部分,介紹了集中企業方式的特點和企業的成立、合並、解散和清算等方面的知識,讓新上手的會計對企業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不再陌生,擴大的知識面,使其成為全面全能的優秀會計成為可能。
2、如何快速掌握會計入門基礎知識:
在不少會計學員看來,會計課程的學習比較單調,整天都在和會計分錄以及公式計算打交道,知識點非常瑣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還有特殊,苦於沒有好的方法去記憶和理解會計核算的規律。應該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會計學習必須依勤學苦練,沒有什麼「終南捷徑」,但是會計學習自有其內在的規律,我們需要在學習中藉助一些竅門,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最基本的口訣——讀書口訣:這主要強調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後復習、做題鞏固以及總復習迎考都要把讀書放在基礎性地位。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或者「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都是這個道理。
利用口訣理解記憶賬戶記賬規則:借貸記賬法下的記賬規則是基礎會計學習的入門規律,是需要同學們深刻記憶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識點之一。我們一般把賬戶區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五大類。資產、成本類賬戶一般都是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負債、所有者權益賬戶(二者合並稱為權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記減少,貸方登記增加;損益類賬戶則需要區分是費用類還是收入類去分別登記,收入與費用之間的登記也是相反的。
利用口訣理解記憶跨期攤提賬戶的賬務處理:跨期攤提賬戶主要包括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賬戶。待攤費用實際是先付費後分攤的費用,主要屬於資產性質。預提費用實際是先預計後付費的費用,主要屬於負債性質。他們的共同點是收益期是若干個會計期間(月)。他們的核算規律可以結合以下的口訣進行理解記憶。
❷ 會計的基礎知識都是什麼
會計基礎知識是會計結算種類;會計的職能;會計基本六要素;利潤計算公式;確認收入與費用的兩種標准;會計恆等式;會計游戲規則;會計法規體系。會計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❸ 基礎會計知識都有哪些
1、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2、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面。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記錄、計算、報告等環節,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會計監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3、會計的對象: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也就是會計的對象。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4、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會計主體 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並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5、單位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6、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統稱為企業的六大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即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顯著變動狀態,即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7、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企業的資產等於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借入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分別歸屬於所有者和債權人。
歸屬於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於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資產等於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
8、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財物是財產、物資的簡稱,企業的財物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且具有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以及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設施、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
❹ 基礎會計知識點有哪些
基礎會計知識點如下:
1、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基礎)和監督(質保),會計還有預測經濟前景、參於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的職能。
2、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是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
3、賬戶分為左右兩方,哪方增加,哪方減少取決於賬戶性質和記錄的經濟業務,賬戶余額一般在增加方。
4、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准。包括三個方面,即,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以及作為對以上原則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則。
5、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❺ 會計初學者的基本知識
會計初學者的基本知識如下:
會計相關定義
1、會計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2、會計分類:會計按報告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側重於外部、過去信息)與管理會計(側重於內部、未來信息)。
3、會計職能: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基礎)和監督(質保),會計還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的職能。
7、會計等式:會計等式是設置賬戶、進行復式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
資產=權益(金額不變:資產一增一減、權益一增一減金額變化:資產權益同增、資產權益同減)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靜態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編制資產負債表依據)
收入-費用=利潤(第二等式,動態要素,反映經營成果,編制利潤債表(損益表)依據)
取得收入表現為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發生費用表現為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
會計核算
1、款項和有價證券
(1)款項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備用金等;
(2)有價證券是指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等。
款項和有價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
2、收入、支出、費用和成本
(1)收入是指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支出是指企業所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和損失;
(3)費用是指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4)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是判斷經營成果及盈虧狀況的主要依據。
3、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一般包括:利潤的計算、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利潤分配或虧損彌補。
4、會計記錄文字
(1)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
(2)在民族自治地區,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❻ 會計的基本常識有哪些
1.會計的兩大職能:反映職能、監督職能。2.會計的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3.會計的四大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4.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5.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條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