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入門先學什麼
中醫入門需要學習的內容,在古代是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葯性賦與湯頭歌訣這四小經典。現代的中醫教育,已經在古代的內容上更加充實,分別是: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這五門核心課程。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❷ 中醫學專業各學期課程
課程: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傷科學、醫古文、溫病學、金匱要略、傷寒論、內經、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原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基礎、臨床醫技課、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或者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還有其他一般大學必修課程。這是主修課程,還有應該有的選修,是自己選的,每個學年都不一定一樣的。非醫學專業的如果要報考中醫的,需要考研,選自己喜歡的學科來學。
❸ 中醫學有哪些專業課程
中醫學專業課程
(1)基礎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經典(內經、傷寒、溫病)、針灸
(2)專業課: 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
❹ 學中醫最基本的先學什麼
要學中醫首先的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1.只是一般業余愛好,養生保健?
2.還是系統學習診病看病?
學習目的不一樣,要學習內容自然不一樣。
就第一種來說,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的中醫暢銷書,這些書都比較普及,入門,好懂。這個僅僅是針對普通的業余愛好者而已。
如果是想要系統學習中醫,就得從中國文化的基礎知識開始。這些基礎知識包括陰陽五行,甚至天乾地支等中國,數術的基礎知識。
難說這些基礎知識不是必備的,但是對於一個想要系統學習中醫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具體入門的話,谷在古代推薦從師大經典入門也可以從四小經典入門。從四大經典開始,門檻比較高,但是一旦學過去,後面都是好走的路。
不是小經典,從初級入門比較好入門,但是後面的路還是比較難,要慢慢的由淺入深。
現代人學中醫沒有古文化和傳統知識的鋪墊,可以選擇中醫學院的教材作為參考。主要用到的書本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診斷學,方劑學的作為基礎,當然,這些只是理論入門的基礎,只算知識不算中醫的技能。想要獲得中醫的臨床技能,還是得看回經典學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
當然,中醫也可以從針灸入手,因為針灸可以治療常規病,一些急症都有優勢。而且學起來門檻並不高,只要學習經絡穴位,然後可以試著通過按摩艾灸的入門,具體的可以進一步找一個老師學習針灸的操作。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中醫,關鍵在於興趣和愛好,少了這一點很難堅持下去。
❺ 中醫學專業課程有哪些 主要學什麼
中醫學專業培養具備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必要的現代醫學知識,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和預防保健知識,適應當今中醫事業的發展,能從事中醫臨床、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中醫學課程設置
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細胞生物與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西醫外科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學、急診醫學、醫學心理學、康復學概論、醫學統計學、中醫葯信息檢索、英語、計算機應用。
中醫學主要有哪些科目
主要有醫古文、英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內經選讀、傷寒論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葯理學、檢體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等。
中醫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中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現代中醫學發展和高等中醫教育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素養、扎實的西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葯學及預防醫學相關知識,具有較強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中醫學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