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太笨怎麼也教不會怎麼辦
你好,我是零基礎教育,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孩子太笨,怎麼也教不會怎麼辦?
其實父母的要求和孩子本身的願望,產生分裂,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孩子,最後長成不自信的樣子。
那怎麼辦呢?
第一,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你的一句肯定、一句鼓勵、一句信任,都是孩子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力量支撐。
第二,父母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用我們更多的耐心去引導他們。
第三,孩子的叛逆情緒,是被「不許、不準、不要」這些居高臨下的命令激發出來的。所以生活中少說此類的話
總結:有時候,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口不擇言,傷害孩子一生。
多大的孩子?教什麼教不會?
有些人心太急,孩子很小,就感覺什麼都應該會。
記得我兒子兩歲時,剛剛會說話。
一個叔叔給他念書,念了兩句,就問。
兒子一頭霧水,他念了三遍,問了三遍,兒子說了三個不知道。
我說停。我對他叔叔說,你高興念就念,別問,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理解你念的內容,當然也不懂問題,只會說不知道。
說了太多的不知道,就沒信心了。
不會觀察孩子的理解力,亂教,教不會還怪孩子。真會把孩子教傻了。搞得孩子自己也認為自己很笨。沒信心了。比不教更糟糕!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沒有笨孩子,只有努力與不努力的區別。永遠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笨。
首先,不能罵孩子,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都能理解。作為父母要對孩子抱以信心,要做的就是耐心的開導孩子,給予孩子以鼓勵。注意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
看起來孩子並不大,剛開始學習掌握不好方法是正常的,不要過於著急。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家和孩子坐在一起一起學習,為孩子做出榜樣。
如果孩子因為粗心做錯事時,父母可以這樣說:我知道這件事情你是可以完成的,你沒有做好的原因是你著急了,沒有看清楚認真地去做,再細心一點,你一定會做得很好的!
孩子身邊的人說什麼樣的話,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
試試這樣做,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不是笨孩子。[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人是有差異性的,有的人對某些領域很擅長對某些領域又反應遲鈍。
比方說,有的人數學好,英語差,學習數學一點就通而學英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還有的孩子學習一樣東西,總學不會,你要注意是不是孩子基礎太薄弱,如果是這樣就要幫孩子打好基礎。
如果孩子單純是有一點小笨,學什麼都比較慢,記憶力不是很好,那麼家長應該耐心,多教幾遍,反復練習。可以將復雜的東西分步驟進行教學,要求不能過高。可以利用任務分析法,比方說,你教小孩子學習系鞋帶,你不能一股腦操作完,讓孩子根據回憶來操作,你要一步一步的操作,讓孩子跟著你做,首先具體是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系起來,怎麼系還涉及到系的手法,你把系鞋帶分為幾個步驟,要求不能過高,教的時候一個步驟學會了再學習下一步。這樣能提升他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整個過程避免出現不耐煩,或者總去說他「你怎麼那麼笨!」這樣的話打擊他的自信心,應該多去鼓勵。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笨一點已經是很幸運的了,他至少還是一個正常的人,你如果這樣就唉聲嘆氣,那讓那些智力有障礙的孩子和家長情何以堪?你耐心教導,他以後也會成材,做一個對 社會 有用的人。
天生我才必有用,沒有絕對笨的孩子。如果身體 健康 ,沒有什麼隱疾,那麼好多孩子是缺少興趣點和注意力的問題。
注意力有早期和中期兩種問題。早期孩子1.過度保護,在三個月到2歲時,缺少運動,例如爬行等,這樣就缺少對大腦的刺激,導致大腦發育不良。2.在上學前沒有經過必要的注意力訓練。
針對早期情況,八歲以前建議進行感統訓練,八歲以後建議進行專業的注意力訓練,例如手眼腦協調,方位訓練等。
中期,1.睡眠時間不夠。小學生最好10個小時,早睡早起。2.睡前不要吃東西。尤其是甜食,油炸食品等。3.不要帶著情緒睡覺,不管是高興的,悲傷的,羞愧的,都會影響睡眠質量,影響腦能量。4.注意跟孩子的交流,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不要居高臨下的說教,越愛講大道理的家長,孩子就越不成器,5.夫妻和諧,讓孩子有安全感。6.讓父親多去陪伴孩子,父親是孩子的榜樣和靠山,是孩子的根,多讓父親做正能量的樣板。
在興趣點上,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這些在今後也許是孩子的特長表現,要多做引導,多鼓勵,讓他有成就感。不可刻意打擊嘲笑,人的一生就是體驗著不同的挫折和成就!沒有這些人生豈不無趣!
有幾條建議1.不要把你的這種想法透露給孩子,甚至你就要把這個想法從你的心裡挖掉,否則總會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孩子。
2.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學習好的孩子,別用這一條標准要求孩子。
3.試著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鼓勵他堅持去做。
4.接受孩子。無論你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該如此。
希望能給你一點參考。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孩子在學習方面的領悟力確實有差別。學習方面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孩子教不會的原因卻不全是因為「笨」沒有天分。
一、少部分學生確實缺乏天賦
人類發展到今天,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生理上的差異。天賦本質上是人的一種生理特徵,與生俱來,不能磨滅,但是天賦未經正常發掘可能會得不到施展。基於人類個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有人天資聰穎,那麼就有人相對愚鈍。
對於真的相對愚笨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笨鳥先飛」,勤奮是學習的一大法寶。對於這樣的孩子要有充足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一遍不行,兩遍三遍。「水滴石穿」時間久了自然能看到成效。
二、大多數孩子不是真的「笨」
就目前大數據,大多數孩子都屬於資質普通。這類孩子教不會有以下原因:
1、學習興趣低。除了學習幹啥啥都行。
2、學習習慣不好,專注力不夠。畢竟所有的老師都教不會一個不聽課的學生。
3、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一個潛意識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孩子自然不會努力去學習。
4、學習方法不科學。每一學科都會有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語言科目與思維科目就要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三、切實可行的策略有: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方法,將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到學習上面來。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平時盡量讓孩子在一段完整的時間內專注地做一件事,不去打擾打斷。
3、積極疏通孩子的心理問題,讓孩子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設立一些獎懲制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對於低學段學生,家長在輔導學習時也要注意方法,盡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教學。同時有意識地學習各科目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有的是兔子,聰明伶俐,跑得比別人都快。有的則是烏龜,慢吞吞的,好像哪方面都比較差。
我能理解一個父母在教孩子時怎麼都教不會的抓狂,畢竟我們都面臨著學校的要求, 社會 的評判。我們自己心裡也許還能接受孩子的「笨」「不如他人」,但卻害怕在學校在 社會 他被人批評和為難。
每個孩子幼小的心靈都是敏感的,如果因為他慢的本性而遭「嫌棄」,會對他的成長造成很大傷害。從另一方面看,孩子真的「笨」嗎?所謂的「笨」一般指在常規的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方面比較慢。總有少數孩子比較特殊,他們的興趣點或者思維方式和大多數孩子不一樣,所以他們總顯得笨手笨腳。父母需要加倍關注並找出他們的興趣點或者他們能適應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一旦方式方法對了,你會發現一個滿是優點的孩子,也許是對自然和動物的愛,也許是在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天賦等等...總之你需要用心去愛他,關注他和理解他。推薦你讀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會對你有很大啟發。
也許,孩子的「笨」不完全是因為他的特殊,而是因為他性格溫和,沒有太大進取心,或者至少目前階段沒有能激發他潛能和熱情的事物。為什麼不陪著他慢慢地往前走呢?只要品質好三觀正,你完全可以給他更多支持,一起承受外界的壓力。有一個慢吞吞的孩子,是要求你也慢下腳步,細細品味孩子們的成長。
相比起學習成績和學校的評價,家長無條件的愛和支持、陪伴才是更重要的。相比起一個優秀但親子關系緊張的孩子,你一定更希望有一個表現普通但和你關系親密的孩子吧。
千萬不要錯過他的成長!好好愛,用力前行!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位美術老師,也是一位七歲孩子的媽媽。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哪些孩子算是笨孩子。
我的女兒,曾經就是大家嘴裡的笨孩子。
女兒在山東老家長大,三歲我們才接到上海讀幼兒園。那時候,孩子是全班小朋友里的另類,除了玩樹葉和泥巴啥都不懂,甚至不會說普通話。孩子老師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年輕老師,她很替孩子著急,找我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她說,小朋友甚至不會和我女兒玩,只因為我女兒看起來太笨。
小區的老太太也說我們學習能力差,大概在農村生活智商沒開發好,斷定我們家女兒是笨的。那段時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和小孩一起前行。
而在上海長大的其他孩子,禮貌大方,英文倍棒,我們差的不是一點點。
我很焦慮,每周末就陪著孩子練習說話,看電影做 游戲 ,希望她能快點適應新的環境。但是,現在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已經和周圍其他孩子無異,小區的老太太們也不再說我們不聰敏。
您說,我女兒到底是笨還是不笨呢?
您再想一下您的孩子,是不是某些方面也是起步比較晚,人家孩子都已經父母跟著練習了很多了呢?
很多教育學著作裡面也提到,每個孩子的發展不是完全同步的,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自己的狀況,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能力,來衡量你的孩子。
舉個例子:我們讀幼升小時期,班裡很多孩子已經超過1000的識字量,而我們只認得一百字左右。老師找我談話,要求我們一天至少學會認五個生字,我一開始也覺得也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是,在教的過程中,你前腳剛說完,孩子一分鍾不到完全不認識了。那段時間,我被氣的心臟都要炸裂了。
但是,在半年後,我女兒像突然開竅一般,迅速地認識很多生字,很快和普通同齡孩子無異。看著現在喜歡一個人讀故事書的女兒,我才明白,在自家娃的心智發育還不到那個水平的時候,太著急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只會氣壞自己,壓制壞孩子。
另外,教孩子學習要有方法,這些方法需要經驗。
例如:讓孩子學習認字,要通過多組詞,多讀書,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死記硬背。
英文的學習有自然拼讀法,還有和父母一起情境對話,多多磨耳朵,而不是死板的背單詞。
諸如此類,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借鑒人家成功的學習方法,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一點都不笨,只是原先的學習方法不合適自己家孩子。
當然,這需要家長陪著孩子多摸索,不是一蹴而就。
以上是我自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希望對您有用,謝謝!
對於孩子太笨怎麼也教不會這個問題,首先自問你是否對孩子有所了解,還是一味地按自己的意願去調教孩子。
孩子小時多給他一個自由的空間,平時多注意多觀察孩子有哪些優缺點,優點加以培養興趣,缺點適當加以引導,不要給孩子下命令式那樣一定要按你的指示去做,那樣做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的。
從小培育孩子獨立自主是對孩子的愛護與尊重!
生活中確實也有一些孩子領悟性特別差,這更要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慢慢地加以引導,從生活中各種細節細微的觀察與感悟來引導孩子,切莫罵笑看不起孩子,這樣孩子就顯得更笨了。
總之只要對孩子加以細心的關心與指導,孩子就會收到你的關心與用心,意識里會慢慢地配合你對他的幫助和引導的。
② 父母不會教育孩子應該怎麼辦
父母不會教育孩子應該怎麼辦?教育孩子是所有家長的責任,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利用情景法:
發揮家庭教育靈活機動的優勢,充分利用生活現成的情景,自然地恰當地進行教育,孩子身處其境,感受其事其人,家長(微博)進行觀念的點撥、方法的傳授,生動而親切,關鍵在於家長要抓住教育時機。
自學自省法:
買一本或借一本適合表少年閱讀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讀物,讓孩子自己看,開開竅,啟啟蒙。封鎖這方面知識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實也封鎖不住,孩子從非正常渠道獲得的非科學性知識,家長更不放心。選一本好書,就是請來一位好老師。孩子自己閱讀自己琢磨,比咱們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學多了。家長要注意兩點:一是書的選擇定要適當;二是:不—定當面交給孩子,可以好像是無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嚀,他自己會拿去閱讀。
小說感染法:
一部好的長篇小說,對於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學生來說,是生活教科書,它給予孩子感情的震撼不是一般家長說教所能比擬的。讓孩子從容步入小說展開的社會環境,追隨主人翁地坎坷人生中顛簸,一起品嘗歡樂和痛苦,以純真的心去感受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偽。孩子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終生崇拜的偶像。名人傳記,對孩子不僅有這種教育效果,而且有更大的真實性。這個建議,寒暑假實施最好。
觀念滲透法:
例如看電視,一位姑娘輕率地許身於人,我們一家人嘆息一番,議論一番,還可以假設姑娘婉言謝絕的情節來續編後面的故事;再例如看報紙,在“金色盾牌”、“警戒線”等欄目中發表的一些案便,那些受騙的少女、誤入歧途的少年,都可以作為家人談話的話題。在議論中,表明我們成年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審美意識。這顯然比叮囑孩子、耳提面命要有更好的接受效果。
防微杜漸法:
孩子人際交往的變化,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微變到巨變,漸變到突變,家長要立足於預防,及早地疏導、教育,把工作做在孩子陷入早戀泥潭之前。那麼,事前孩子會有什麼跡象呢?有曠課行為,深夜不歸:與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觸;上課神情恍惚;精神亢奮,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過分追求打扮;突然花錢大手大腳:突然不愛講話,眼神發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飲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張望……發現這些變化,都要引起家長的警覺。發現後,您不要急躁,首先要從關懷入手,從理解入手,消除孩子戒備,取得孩子的主動配合,以達到了解事態的真實情況。然後才是與孩子共商對策。
興趣轉移法: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動能量很大。父母不要以為他們整天學習就可能拴住他們的心。每逢周末,安排一些全家參與的趣味活動,讓孩子盼望著周末的到來。例如:春遊、遠足、—人—菜烹飪大賽、春節家庭小製作展出等。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攝影、繪畫、彈琴、集郵、登山、游泳等。家庭活動的豐富,課余愛好的堅持,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興奮點轉移,為他們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
對於家庭教育的建議
首先,建議做父親的,從孩子較小的時候就為教育孩子投入較多的精力。一方面增加早期對孩子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減輕妻子的負擔。同時,也建議做母親的,不必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讓丈夫有施展身手的機會。
其次,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點、智能特點、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個人盡量揚長補短,夫妻之間優勢互補。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學習、生活、勞動、體育、文娛和其他活動。父母按教育內容分工也好,按時間分工也好,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都在關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帶孩子上街遊玩,孩子最願意走在中間,一手被父親領著,一手被母親領著,他會充滿歡樂、倍感幸福地往前走。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煩,不合適時可以隨時調整。孩子逐漸長大,應該有意識地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希望爸爸媽媽怎樣幫助他。
第三,建議母親在孩子上小學中年級時,反思、清理一次自己的教育言行。哪些內容和方式方法應該有所改變,避免孩子的厭煩心理產生。如果母親自己認識不清,可以全家討論,也可以請教家教專家或老師。同時,建議父親也經常檢討自己的教育言行,適時地進行調整。
第四,父親和母親經常一起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互相提出建議,制定配合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總之,父母都承擔起教育責任,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更快進步的“合力”,也是孩子的一種幸福。
如果父母有一方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常和孩子接觸,就應該用寫信,打電話,寄錄音(像)帶,贈書、贈小禮品等方式努力盡到自己的責任。
教育孩子父母不得不了解的事
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興趣最原始的模型是,在一個嬰兒眼中看到成年人做這件事情的快樂感覺。他引發了孩子本能對這件事的感覺:有趣味,有意思。一旦形成習慣找到興趣那就更有意思了,然後反反復復練習同一行為,做得多了,做起來勝任了,就會產生愉快、產生快樂。如果孩子的學習沒有培養出興趣來,那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孩子是通過行為和感覺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促使孩子發奮學習是情感的力量,不是道理
情感的力量:一是興趣,興趣是做事情本身能找到快樂;二是做一件事情的結果能獲得父母的承認,獲得快樂,孩子就會反復去做。
孩子的第一天性是討好,通過父母對他的態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通過父母為自己所做出的努力,父母表達一種愛的情感,激發出孩子的感恩的情緒,才會使他去努力做事情。講道理激發不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發奮學習只有如下原因:
(1)學習等於快樂;
(2)父母的良性供養——鼓勵、確認;
(3)父母無條件的愛,激發孩子的感恩心理。
教會孩子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那麼好好學習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選擇
我的基本教育觀是一個精神上的人應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自尊心,它是人的脊樑骨;二是自信心;三是責任心。在孩子眼中世界是陌生的,培養孩子自信心最好的方法是鼓勵,當孩子的這三個方面都建立起來後教育起來是很容易的。
我教育女兒時,每天讓她記錄班裡發生的好事及一天的收獲,就是讓他找到快樂,願意到學校,到班級去,逐漸培養他好好學習的習慣。
父母的確認、表揚與鼓勵是孩子上進的原動力
如果缺了確認、表揚與鼓勵,就像把種子放在乾燥的土裡不施肥、不澆水、不見光,他就不可能“發芽”,不會有上進動力。
最初孩子不懂什麼叫有興趣,不懂什麼是好與壞,他的生命本能是讓父母高興。他認為讓父母高興的標准就是父母的確認、表揚和鼓勵,父母的確認、表揚、鼓勵是原動力。反過來父母的否定、批評、刻責是孩子成長的下拉力。如果一個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他就不會有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如果這三方面沒有建立起來,父母說什麼都沒有用。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本人,而不是父母的錢財
如果允許你選擇的話,一個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才叫幸運?我認為最幸福的家庭是父母高成就,而且會教育孩子;其次是父母低成就,會教育孩子。但這樣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學會超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下面就是最不幸的孩子:
(1)父母高成就,不會教育孩子;
(2)父母低成就,不會教育孩子。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可能是游戲
我們之所以把工作學習當作正事,把打撲克玩當作游戲,這都是家長們灌輸給孩子的。
如果我們讓孩子們意識到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那父母就不用費心思去教育。索魯門斯基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大人們只要伴隨他成長,讓生活變成游戲,孩子對一切都會感到有趣。
一位曾經培育了七個優秀孩子的母親,是這樣做的:每次她洗衣服時,都給孩子准備一個小的搓衣板、洗衣凳和小的洗衣盆。她把洗衣服當成一種快樂,也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到快樂。是我們的父母們使孩子們意識到學習很痛苦很難,造成孩子的緊張壓力情緒,以致學習不好。
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必須在游戲中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再後來激勵孩子在學習中獲得興趣和快樂,這樣才有可能學好。人是一個有機體,他是嚴格按照“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原則做事的,家長們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教育方法
幸運的孩子是父母在“無意中”做對了。所謂“無意中”就是說父母沒有學過什麼教育學,沒有聽過親子講座,父母是無意中做到的。它不是自然的選擇,而是意想不到的。
我覺得我們兄妹六人被培養起來,純粹是父母無意中做對的。讀了卡爾·維特的教育理論和斯特娜自然教育的理論,我發現我的父母在無意中做到了,基本上做到了。在我家對孩子的培養中,自我價值保留,沒有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有責任心。但在我的內心中,我母親是愛我們所有的孩子的。家裡六個孩子,我不記得她為我們這些大孩子洗過衣服。她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整理床鋪,這是你的事,她無意中做到的。而不是說她知道怎樣叫孩子有獨立性,有自尊心,她沒有這個概念,只不過孩子太多了,太忙了。早上起床後,你自己疊被,這是你的事;學習這是你的事。所以,我從小的概念中,洗衣服是自己該洗,沒有說是父母該給我洗的,沒這個概念。
③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不好,各科基礎都非常薄弱,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在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的好,孩子各科基礎都非常的薄弱,在這個情況時家長需要多了解孩子究竟是對哪一些學科出現了偏差。其實在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一般學習的知識都是以語文數學為主。如果再了解到孩子語文數學主科成績都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家長就應該在家裡邊多輔導孩子學習,才能進一步的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
孩子學習的態度
對於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首先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端正學習的態度,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總是到了放學回到家裡就以玩為目的,慢慢的會發現不管家長怎樣用心的去教孩子。孩子根本就沒辦法取得一個優秀的成績,在每一次面臨孩子放學回到家以後,家長就應該第一時間讓孩子先寫作業,輔導孩子的功課。
④ 孩子基礎太差如何輔導
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如下: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
孩子基礎不好,家長不能光抱怨、說孩子沒用;盲目幫孩子報輔導班,而不親自言傳身教也是不負責任的;孩子的潛能需要家長幫忙引導開發,你會發現皮銀原來自己的孩子這么聰明,也可以品學兼優。
孩子學習基礎差怎麼辦:
多引導孩子讀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些孩子語文基礎差,學習語文不主動、不積極,究其原因是缺乏興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多買書多讀書,在家裡營造讀書的氛圍。
另外跟孩子一起逛書店,買一些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小說和故事書、科普書;引導孩子多讀書,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慢慢的孩子對學習語文就有了興趣。
幫助孩子寫讀書筆記。當你燃宏宴看到孩子讀完一本書了,你一定覺得很高興。不妨叫他寫篇讀後感。問他這本書怎麼樣,有什麼看法和感悟?先從寫讀後感開始。下次他讀第二本的時候,你可以給他買一本大字典了,幫助他及時查生字詞,更好的閱讀。
幫助孩子堅持寫日記。哪怕是一小段的日記,幫助孩子堅持每天寫日記,把當天發生的事、自己絕陵的心情記錄下來;對孩子的寫作也是一個鍛煉的開始。養成多動筆的習慣,開發孩子寫作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