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你知道是什麼嗎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基礎教育自己一直都覺得就是K12教育,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這種教育直接決定了你以後到大學乃至到研究生,你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和進步。
如果這么說你還不明白,那就是說想要真正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那就是要讓老師變得更優秀,讓師德更好,讓老師的知識更好,讓學校的評價體系更好,目標不再是唯分數論,讓課堂的教育形式更好,基本上就是這些了,自己覺得這樣的說法已經夠通俗地了,再通俗就沒有辦法說了。
② 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全面發展——高質量幼兒教育的目標。 今天社會對人的整體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這種整體素質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創造性已成為其中的核心要素。我理解創新精神作為一種態度一種個性傾向不是一種可以直接教會的東西它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積累過程是以積極主動性、獨立自主性為基礎的。只要我們能為兒童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支持、鼓勵兒童的探索和創造活動創新精神就可以在其中孕育、萌芽並逐漸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格特徵。 二、基本學習——高質量幼兒教育的內容。 教育內容直接關繫到教育的目標、教育的質量。 對於基礎教育來說基本性、基礎性一直是內容選擇的原則。但對於什麼是基本性、基礎性的學習內容現在的理解與以往相比有了不小的變化。以往人們往往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理解為基本性、基礎性的學習內容。今天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終身學習已成為必然。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已經不可能也不應該再把傳授知識、技能作為自己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基礎教育的功能與價值正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被重新解釋判斷基本性、基礎性的學習內容的標准也隨之發生改變。 三、整合綜合化——高質量幼兒教育內容的組織。 幼兒的理想發展即培養高素質幼兒的教育目標的實現依賴於他們在教育活動中獲得的有益學習經驗。而「任何單一的學習都不可能對學習者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只有通過經驗的積累才會使兒童產生深刻的變化。為了使學習經驗產生累積效應必須對各種教育因素加以組織使他們起互相強化的作用。有效的教育必須是一個被合理地組織起來的整體或系統。「整合綜合化」作為教育內容的組織原則指的是加強內容之間、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習經驗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幫助兒童把從各方面、各領域和先後獲得的各種經驗加以統整和貫通以增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教育內容的組織有一定聯系但不是同一個概念。選擇教育內容並從某個角度將它清晰地表達出來解決的是「教什麼」或引導兒童「學什麼」的問題即教育內容的范圍、基本成分的問題而組織教育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則主要涉及「怎樣教」或「怎樣學」。 四、主動學習——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過程特徵。 主動學習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完整過程。幼兒真正的主動學習包括直接地操作物體在活動中思考內在的動機、需要和問題的解決。簡而言之主動學習就是兒童在內在興趣需要的基礎上探索環境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思考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社會對主動學習的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最初較多把它看做有效學習的手段而後開始把它視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兒童成為一個主動學習的人。 五、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高質量幼兒教育中的教師角色。 在創造一個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教育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必然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教師的角色要麼僅僅傾向於生活的照料者、環境的提供者、活動的觀察者要麼過多扮演教導者、管理者、控制者。當今理想的幼兒教師角色開始走出這兩個極端既不是幼兒的「保姆」和一般意義上的游戲夥伴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導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借用霍欽斯的一句話他是一個「以專業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所謂「專業的眼光」指的是幼兒教育要懂得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在面對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事件、行為、材料、情境等時要具有運用可靠的專業知識和見解進行分析、判斷發現其中的教育含義、教育價值的能力而「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一方面是指通過教師的行為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及自己的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是有意義的另一方面是指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幫助、促進幼兒的發展和幼兒學習活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