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打造互聯網基礎
擴展閱讀
伯樂雲9年級數學知識 2025-02-08 00:20:49
天津市內六區教育怎麼樣 2025-02-08 00:10:41

如何打造互聯網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7-09 05:21:50

㈠ 加快互聯網平台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平台建設的方式有哪些

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平台建設的方式有哪些

具體要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要推進電子證照系統建設,加快電子證照服務應用,加強電子證照共享驗證。 二是整合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與省、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互聯互通和准確對接。 三是整合建設全區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建成和完善全區完整統一、貫通上下的政務服務「一張網」。 四是促進線瞎差上線下有效融合,形成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五是加快寬頻網路優化升級,實現城市和鄉鎮的連續覆蓋以及農村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 六是推進國家級智慧城市創建工作,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為龍頭,發展智慧應用,建構民生服務體系,積極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向城市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加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邏輯上主要由什麼構成

日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對各地區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進行規范,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動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全國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

總體目標

重點任務

根據總體目標,圍繞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以服務驅動和技術支撐為主線,重點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台體系、關鍵保障技術體系、評價考清碧核體系四個方面內容。以服務事項標准化提升規范化發展能力,以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協同化治理能力,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整體化服務支撐能力,以強化權力運行監督提升流程化約束能力,以政務數據開放和應用提升智慧化服務能力。

主要內容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主要實現政務服務統一申請、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等功能,其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

總體構架

「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體層級體系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系統組成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技術架構圖

關鍵保障技術

《指南》的實施有助於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的標准化、精準化、便捷化、平台化、協同化,使政務服務流程更加優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助力「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企業建設互聯網平台的作用是啥?

企業網站建設互聯網平台的作用是讓企業有更多渠道發展業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企業的業務需要向互聯網轉移,建設互聯網平台是企業發展互聯網業務的基礎。鴨梨企業網站建設,有PC站、APP、手機站等多個互聯網平台的統一開發建設,讓企業全面接入互聯網,完善互聯網基礎平台,拓寬發展渠道。

現階段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要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什麼建設

(1)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

從業務發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出發,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主要是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辦公網,與省以下的辦公網物理隔離。要根據決策和業務需求,統一標准,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按照密級與授權對內網進行科學管理。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主要進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 *** 業務和不宜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要統一標准、利用統一平台,促進各個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統一的電子政務內外網路平台,在運行中逐步完善。 (2)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為了提高服務、決策和監管水平,逐步規范政府業務流程,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快十二個重要業務系統建設:繼續完善以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管四個工程,促進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啟動和加快建設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質、金水等八個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業務系統建設要統一規劃,分工負責,分階段推進。 (3)規劃和開發重要政務信息資源為了滿足對政務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國家要組織編制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設計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啟動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資料庫的建設。 (4)積極推進部門與地方的公共服務建設要加快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公開政務和政府信息的步答神舉伐,在內部業務網路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對企業和公眾的服務,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近兩年重點建設中央和地方的綜合門戶網站,促進並整合政務公開、行政審批、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環境保護、防偽打假、掃黃打非等服務。 (5)基本建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 要組織制定我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框架,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電子政務信任體系,加強關鍵性安全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建立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基礎設施。 (6)完善電子政務標准化體系逐步制定電子政務建設所需的標准和規范。今年要優先制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標准,加快建立和健全電子政務標准實施機制。 (7)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 要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的開展公務員的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制定考核標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務員信息技術知識預計能的培訓標准和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教材,落實培訓機構。 (8)建立並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和制度 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規范。加快研究和制定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及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基本形成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對於集團互聯網網路平台的建設有什麼好的建議

網路平台除了發布集團的新聞動態,還要有互動,分享。應該要根據集團發展目標,結合互聯網制定個方案,從需求出發。

2018工業互聯網專項將支持哪三大體系建設?

近日,工信部正在制定2018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將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建設,包括網路體系、平台體系、安全體系。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不僅能為製造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新型網路基礎設施支撐,還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2017年11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在日前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工信部將在2018年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並啟動首期工程。據了解,工信部將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323」行動。「323」行動,即著力打造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加快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的應用普及,不斷健全產業、生態、國際化三大支撐。

上述權威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制定的2018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將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其中,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核心,安全體系是保障。其本質就是數據加模型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協同設計、生產優化、質量檢測、運營決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據介紹,網路基礎方面,重點推動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構建標識解析與標准體系,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路基礎設施,為工業全要素互聯互通提供有力支撐。平台體系方面,著力夯實平台發展基礎、提昇平台運營能力、推動企業上雲和工業APP培育,形成「建平台」與「用平台」有機結合、互促共進的良好發展格局。安全保障方面,著力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全面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

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情況如何?

2018年8月29日報道,「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匯流排。」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作出全面部署。

推進「一網通辦」基於怎樣的背景?建設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難點何在?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全國一盤棋,「一網通辦」恰逢其時

目前,全國已建成31個省級政務服務平台,30多個國務院部門建設開通了部門政務服務平台。其中,20個地區構建了省市縣三級以上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浙江、廣東、貴州等地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在31個省級平台提供的22152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中,16168項已經具備網上在線預約預審功能條件,佔比72.98%,平均辦理時限壓縮24.96%。一些地方和部門依託平台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措施不斷涌現。

在貴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吳志剛看來,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國已形成普遍共識,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紛紛以政務服務平台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務服務。但不可否認,管理分散、服務系統繁雜、事項標准不一、數據共享不暢、業務協同薄弱等問題的普遍存在,讓政務服務整體效能不強,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現象依然存在。

《2016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2016年的全球排名為第63位,相較於2014年上升了7位,特別是在線服務指數上升到第29位。從這個排名看,我國電子政務水平已處於全球中等偏上水平,但與我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二、電子商務規模世界第一的地位相比,顯然不夠匹配。

為此,此次《意見》提出,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全面推進「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路。」貴州智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村村」創始人羅永安說,「以往,企業辦理各種證照確實很頭疼,這次《意見》的出台,給企業帶來了福音。」

吳志剛也認為,《意見》的出台恰逢其時,從國家層面實現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地位,從縱向和橫向上明晰了國務院部門平台、各省級平台與國家總平台的對接,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我國實施大數據戰略、構建「數字中國」以及全面推行電子政務也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

打破「數據割據」,地方對接是關鍵

「堅持全國統籌」「全流程、一體化」,加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一網共享」……此次《意見》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匯流排。

「近年來,各地區按照省級統籌的原則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各地統籌的方式和深度不一樣,還沒有真正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在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看來,要實現《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和各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做好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對接工作。

「數據碎片」「數據孤島」和「數據割據」的現象普遍存在;部門缺乏「大數據思維」,不願開放、不敢開放內部數據;數據共享開放的過程普遍採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在推動數據共享交換和深度融合應用過程中,難題也不少。

作為全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試點省份之一,貴州首先在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2014年,貴州省構建了一體化的數據中心體系,建設了雲上貴州系統平台,打通了數據開放共享的經脈。這一平台橫向聯接了65個省直部門,縱向部署了9個市州和貴安新區共享交換平台,已經在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系統上報信息資源6825個。至2017年9月,雲上貴州系統平台與國家平台完成網路互通性測試,成為首個正式整體接通國家平台的省份。

此次《意見》還提出要編制全國標准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目錄清單,以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為重點,推動實現同一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統一。對此,王益民認為,在線政務服務標准化是實現一體化政務服務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國網上政務服務缺乏統一、規范、權威的標准,這也導致了跨部門、跨地域事項難辦理,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受到極大影響,應當逐步推進公共服務事項規范化。

互聯網(1)政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