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道德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
1、道德是建立在每個人誠實守信人格上的自覺性,這是道德的基礎。2、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誠實守信是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⑵ 什麼是道德的直接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⑶ 什麼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
名言:
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2、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圖大者,當謹於微。——呂近溪
4、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松下幸之助
5、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王通
6、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
7、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⑷ 什麼是道德的基礎,也是道德的目的和歸宿
實踐是道德的基礎,也是道德的目的和歸宿。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⑸ 什麼是道德品質的前提和基礎 道德品質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
1、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質的核心,道德意志是道德品質的重要保證,道德認識是道德品質的前提和基礎,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質的必要環節。
2、道德認識是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認識。
3、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系以及處理這種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認識。
4、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道德認識是在人們的道德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加深的。掌握道德概念能使人們較好地把握一定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本質,理解和把握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加以內化,並用於指導和支配自己的行為。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個體比較全面認識和評價自己的道德行為,同時也可對社會行為進行道德評價。
5、因此,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是道德認識的重要階段。道德認識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基本條件,它使人們自覺地把理智和情感結合起來,按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行動,懂得應該怎樣做以及為何這樣做,從而提高自己形成一定道德品質的自覺性。
⑹ 道德產生於什麼的基礎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是人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6)什麼作為道德基礎擴展閱讀: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⑺ 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道德,道既是客觀規律,道理;
德就是結果,德者得也。
道德,道講的規律,講的是本質,德講的是結果,講的是現象,是遵循客觀規律所必然發生的結果,是違背客觀規律所必然帶來的惡果。
道德的基礎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根本之道,是宇宙間唯一永恆不變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包括人事都包含和遵從的根本規律。道家的根基是《太上感應篇》。《道德經》是高深的理論經典,是智慧的高度結晶。道德基礎要從《太上感應篇》做起,從《弟子規》(弟子規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道理)做起,從信因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