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人性人性的概念
指人的本性。
人性,顧名思義,指人的本性。人性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論的觀點,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也有人性本惡論的觀點,以儒家荀子為代表;一種含義是指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類似於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說的人性,以後一種涵義居多。人性,實在是個古老的話題,也是個答案眾多的話題。孔子曰性相近,承認有人性,但未說人性是什麼;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告子說無所謂善惡,又說食色性也,等等。
中國的聖哲前賢們大都從社會倫理角度闡發人性。文藝復興後的歐洲資產階級則把人性看作感性慾望、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他們大都從人的本質存在、天然權利等角度來闡發人性,起因則在於反對封建制度對個性的束縛。我對此的心態則是:那麼多大學問家對人性都未能給出一個公認的答案,以我等之能當然更是望塵莫及;可既然已經有那麼多答案,再來一個嘗試又有何妨我探討人性的目的在於:如何更好地解釋、激發、引導、組織人類行為,如何更好地實現人類存在。由此,我便不管別人對人性是怎樣理解的,只是按照下面的含義來界定人性:人性就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固定不變的人類天性。顯然,這種人性具有對人類的普遍適用性,並在深層制約著人類行為。此種人性,與其叫做人性,倒不如稱作「人類的天然法則」更為確切。
Ⅱ 人心人性的基礎是什麼
基礎就是人的意識
人腦產生的意識
其實這個天生的遺傳也有一定比例
Ⅲ 人性的基礎是什麼,善良
人之初,性本惡。基礎是惡,所以所有的教育都是導人向善,因為人性本惡。善要學,但是惡根本不需要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