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學習數學
1、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
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及時了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的數學思想有以上幾個: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
思想,變換思想。有了數學思想以後,還要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換元、待定系數、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等等。在具體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觀察與實驗,聯
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
解數學題時,也要注意解題思維策略問題,經常要思考:選擇什麼角度來進入,應遵循什麼原則性的東西。高中數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學思維策略有:以簡馭繁、數形結合、進退互
用、化生為熟、正難則反、倒順相還、動靜轉換、分合相輔等。
3、逐步形成
「以我為主」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
精神;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敗不餒,勝不驕,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耐挫折的優良心理品質;在學習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於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
題,注重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滿足於現成的思路和結論,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
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4、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採取一些具體的措施
a.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在課堂中
b.拓展的課外知識。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c.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
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葯;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d.熟記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使自己平時的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
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e.經常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板塊結構,實行「整體集裝」,如表格化,
使知識結構一目瞭然;經常對習題進行類化,由一例到一類,由一類到多類,由多類到統一;使幾類問題歸納於同一知識方法。
f.
閱讀數學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數學學科課外活動與講座,多做數學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g.
及時復習,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進行適當的反復鞏
固,消滅前學後忘。
h.
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總結歸類。如:①從數學思想分類②從解
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等,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網路化。
⑵ 零基礎如何自學數學
你可以將數學分成幾類來進行分類復習。分成數和幾何兩類。數分為實數和虛數,幾何的話就是證明和求面積。你可以從初一開始整理,將以前的錯題整理抄寫,寫好錯誤原因及反思。然後在哪一個本子整理個知識點和概念,將經典題目做一遍。在做新題和競賽題
⑶ 高數零基礎自學怎麼開始
先了解高數的基本知識點,在查詢資料,總結積累。
1、學高等數學需要哪些基礎知識:函數的基本理論,對於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有比較好的了解;數列的知識;最好具有三角函數的知識。其他的知識細節可以慢慢邊學邊補。
2、高數,又稱高等數學,是比初等數學更高深的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極限理論、常微分方程、多元微積分學與空間解析幾何等。
3、學習高數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在學習高等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在學習高等數學中要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
⑷ 0基礎自學數學怎麼學
我覺得數學自學還是有難度,不過智商超高的你不妨試試0基礎自學數學的方法,下面我為你收集了0基礎自學數學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基礎自學數學的方法
一、從看題到做題,這是一個很難的習慣改變。
在我看來,看題目是一種偷懶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欺騙: 看似搞定了一本書或者習題冊,心理上有了一些成就感, 或者安慰, 卻照著真正解題還差很遠, 只有能真正掌握, 才會理解這種差距有多大。
二、解題首先請消除畏難心理
題目不是科學上的開放問題, 而是面向學生的, 所以一定有解(極少數出錯的題目除外);所有的背景知識,名詞都是學過的,所以更不必害怕。 所有的題目都有已知條件, 如果覺得自己不會做, 那麼就回憶已經做過的題目和學過的知識, “由這些已知條件能得到什麼題目中沒有明說的東西?” 也就是獲得求解題目的 ”中間量” ;另一方面, 也要仔細品味一下提問, 想想看這個提問是否和已經熟悉的東西等價。 有不少的學生,看到題還沒有幾分鍾,可能也就幾秒鍾,算了幾下,就覺得做不下去, 說 ”不會做”,然後翻看答案, 恍然大悟。 這其實大可不必(要最終杜絕)。知識都是現有的, 我們要做的, 就是為此岸的已知, 和對岸的答案, 搭上一架架用等式連成的橋。
三、要很早就開始做模擬題
考試中涉及的知識, 對於已經快要高中畢業的學生來說是很有限的。差不多每個學生都知道某個定理, 某個公式,而真正讓學生們拉開差距的, 並非知識, 而是這種”搭橋”的能力。 高中教育最終面向高考, 就不應該過晚做模擬題, 因為大的題目才能更多的訓練”搭橋”能力; 既然解模擬題是一種能力, 而非知識的羅列, 就要及早開始。
雖然一套題涵蓋了所有知識, 但是各個題目卻還是相對獨立的: 有一道大題主要考三角函數, 有一道大題主要考解析幾何, 雲雲。 所以在學過一塊知識之後, 就去做模擬題。 這里不主張用那種已經分類的模擬題, 而是像<天利38套>那樣整套的題目, 自己分類之後, 試著解答。 因為分類的題目更側重”知識”,而高考題目更側重搭橋能力。
四、解題當然要以知識為依託
這就要依靠自己的自學能力, 進行知識的超前學習。 這時就有人反對了, 如果我連上課都跟不上, 談何超前學習? 其實不然。試想, 作為一個高中生, 你沒有再學全等三角形, 沒有學平面幾何, 那麼拿到初中的題目, 你還會像初中剛剛學到的時候那樣畏懼嗎? 即使不會解, 是不是很有信心的, 翻翻初中課本, 刷刷兩下就能解出來呢?
五、超前學習的必要性
高中不再學平面幾何, 回頭再看初中的平面幾何也不覺得難,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人腦對於認知有一個慢熱過程。 當知識已經在腦子里過了很多遍, 大腦有了一定的熟悉, 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理解會輕松得多。 所以如果超前學習, 在老師講課的時候, 對於自己就是一個復習。 一個不好理解的知識點, 可能有的同學一旦被卡住, 整節課甚至整個學期都跟不上, 但是如果作為復習, 就輕車熟路。 有些高三學生, 當第一輪復習的時候, 發現原來的知識不過如此, 而高考成績卻還不理想, 就是因為前兩年學知識, 後一年才學搭橋解題帶來的弊病。
六、教材加上一本好的參考書就足夠超前學習
書不在多,理科和文科那種需要”博覽群書”不同,把一本好書讀透即可。 因此,教材加上一本好的參考書就足夠超前學習。 在學習的時候, 通常是定義+定理+例題+習題的模式。把定義看懂, 知道是在描述怎樣的一個過程, 看似高深就變得平淡無奇。 例題永遠都是最好的習題。 因為能夠被選為例題, 一定是因為有代表性, 因此答案詳細。 所以為了檢測自己是否理解概念, 就捂住答案, 把例題當作習題來做。 對於解不出來的題目, 不要一下子看完答案, 而要在答案幫助自己知道是哪一步卡住了的時候, 再捂上答案自己寫下去。
七、只有兩類題目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的進步
一類是不會的題目, 一類是做錯的題目。 不會的題目, 也要試試看, 好搞明白自己到底是哪裡被卡住了; 做錯的題目, 當然要知道自己是怎麼錯的。 不能以”馬虎”來糊弄過去。 所有這樣的題目都要在未來的某一時間重新全部做一遍, 往往讓人驚訝的是: 總是還會不停的犯同樣的錯誤。
自學數學的步驟
第一個步驟:買習題冊。
選擇市面上最好的、你聽過的、同學老師推薦的參考書習題冊,你先買個至少五本。我一般是買八本十本的,內容不重要,答案一定要全。當然,我會天天被老媽噴,因為99%的書都是空白的……
第二個步驟:看課本。
第一遍就是看,爭取把所有的定理、知識點、例題看懂。你肯定有不會的,然後,在目錄旁邊記下來,直到看完。
第二遍看自己寫的目錄,結合一堆參考書的例題或習題進行研究,解決不會的地方。有個概念就夠,不用完全掌握,不是完全不懂就行。
以高中數學難度,三天就應該對一本課本有個大概感覺了 (我一般就用一天)。
第三個步驟:學一個單元。
知道這學期學什麼之後,提前認真的學一個單元。學整學期的,太累,還容易忘。花一個周末學一個單元,基本沒啥壓力,反正不需要全學會。
接著開始做題。只做單元練習, 單節練學根本不要做。(博宇解釋下,一本書會有七八個單節練習和一個單元綜合練習)。還是那句話,因為你沒學過,能用課本知識解決多少算多少。
我不是天才,肯定都有不會的,那不會的怎麼辦呢?我的方法是這樣,我不是有十本書么,我看別的書進行學題,認真地找類似的題目(高中數學題型就那些,十本書不太可能找不到類似的!!!),然後根本不想,直接看答案,把答案看完了,回過頭來再做你原本要做的單元練習,這就等於你重新思考了。
關鍵是一定要做一題會一題。除了個別壓軸題,按照這個方法,你理論上都能自學完教材。智商高的,或者願意花時間的,應該能全做完,不想研究難題也無所謂。
第四個步驟:重復學習。
你提前學過每個單元,而且做過完整的單元練習了,所以,上課就等於你在復學了!
認真說, 帶著記憶聽“新課”簡直爽到爆!!!
把之前自己不懂的地方注意聽聽,然後和老師多交流一下,基本就搞定了。上課無聊,那就做書本課後題來鞏固記憶,刷熟練度,你會發現這個過程下來簡單的不得了。有時間,再把買來的剩下習題冊,隨便做一兩套題 。
⑸ 如何學習數學從基礎開始
1、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多練習: 課本上講的定理,可以自己試著自己去推理。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證明能力,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2、大量練習題目:基本上每課之後都要做課余練習的題目,不包括老師的作業;
3、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啟慎豎課結束後應深思並進行歸納,對於例題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
4、學會思考,悄大發展思維: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孝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