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建地梁層
所謂地梁層應理解為正負零標高處的一層框架梁,它參與地震作用,與上部結構共同協同工作。
一、從結構計算的角度出發:
1、在首層建模時輸入的高度首先就不是標準的建築層高。
建模時輸入的高度該是結構的高度。
通常我是以 建築層高-4mm=結構層高 來取值,但須結合實際情況採納。
2、在建模時,一層的高度是否包含+0.00至基礎頂標高的高度,關鍵是看你的結構模型想如何建立。
若該一層為首層,那就須包含其高度。若以框架柱為例,其柱該延至基礎;若未包含其高度,那麼在最終柱結構計算時,其起始高度將為+0.00,則柱計算高度短了。
反之,若該一層非首層,而還存在地梁或者其他形式,那麼該層高就可僅輸入其結構層高即可。
二、從建築的角度出發:
若要從效果圖來考慮,那就是APM的情況了。
當然你不該輸入地面以下至基礎的高度。
砌體結構應是室外地面以下300-500mm.框架結構一般應算至基礎頂.若埋深較大,可在0.000以下適當位置加設一道梁,底蹭層高算至此梁也可.
有的時候基礎土質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我還是考慮加地梁層的,這樣可以減少柱子的計算長度~
1.加地梁層,短柱加大截面,滿足軸壓比要求,但應注意:模型應設地下室,且注意層剛度比,實際一層柱根配筋應放大。
2.不加地梁層,拉梁下短柱處理成類似高杯口基礎,計算模型柱底取拉梁頂,一層填充牆荷載在基礎里按豎向力輸入,不存在軸壓比問題。
3.視具體情況確定,但建議8度及以上按方法2做。
注意點:
1,層高取基礎頂面到正負零的高度;
2,地梁的斷面尺寸取值類同於樓面梁,但在配筋時應考慮無樓板而要加強抗側抗扭腰筋和箍筋;
3,因為地梁層的設置,你的底層就被pkpm認為是基礎到正負零那一層了,而實際應理解為基礎到二層樓面標高。在計算時顯然沒有放大正負零到二層樓面那段柱子內力和配筋。所以你還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層刪除,底層層高取正負零到二樓高度復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內力和配筋。這是新抗規的規定。
4,但是復算的模型畢竟和實際理論的嵌固端不同,所以在配筋上面應注重概念設計的加強。
5,以上是目前抗震審圖意見統一的處理方法。
② 自建房地梁要挖多深地梁基礎如何做
一般來說,挖掘深度約為1.5至2米,對基礎接地梁的施工,一般要對基坑進行清洗,然後澆築混凝土墊層。然後,開始綁扎地梁鋼筋。模板支撐完成並清理干凈後,即可澆築混凝土。通常建議您選擇C30混凝土。如果有防水要求,可以選擇C30 P7抗滲混凝土。一般來說,在常規自建房屋的開挖過程中,保持1.5m至2m的深度較為合適。
自建房屋的梁挖多深,既要保證表面植根於土壤中,直至土壤堅實,同時還要保證埋深50厘米以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不同,深度也不同。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相關問題,你也可以選擇咨詢專業人士,這樣可以更好地確保房子的安全。綜上所述,主要的情況還是需要看實際情況,不同的情況,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③ 建三層磚混結構的房屋,地梁下面的樁基礎應該怎樣做,地梁該怎樣做
可做人工挖孔樁,直徑800mm,挖3米深即可,地面做承台(與短柱),再做地梁,梁截面250x500,配筋底3根∮18,面2拫16或18,腰筋∮12,設S勾,支座加負筋,箍筋∮8@100/200,砼標C25以上。
④ pkpm地梁建模時,基礎埋深較淺時,地梁層會形成短柱,結果地梁層柱會超筋,怎麼處理
不用理會。
PKPM模型是實際建築的計算簡圖。實際上地梁標高以下就是基礎,並不存在短柱。所以模型中的短柱超筋問題實際上並不會存在。
如果對於發紅實在看不過眼,那麼在計算上部樑柱構件的時候不要輸入地梁層,有地梁層的模型僅僅用來計算地梁配筋和基礎。這樣用兩套模型即可。
其實計算上部構件時本來就不宜考慮地梁層,因為你把地梁視作一層,那麼對於剛度比、全樓的地震剪力計算都有影響,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⑤ 獨立基礎和地梁的流水施工方法
兄弟,這要看具體圖紙吧,基礎底和地梁底的標高相同一般是這樣:墊層澆築一次,基礎承台和地梁一起澆築,基礎柱單獨澆築;基礎底和地梁底標高不同是這樣:基礎墊層一次,然後是基礎承台,回填一步土後打地梁墊層,然後地梁和基礎柱一起澆築。當然分段施工就具體看圖紙再劃分流水段了。
⑥ 自建房地梁要挖多深地梁基礎如何做用什麼材料好
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大家都還是在建造自建房來進行居住,那麼在建造自建房的時候,安全也是大家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自建房的地量要挖多深才是比較合適的,地量的基礎應應該如何來做呢?相信有多少人在建造的時候也是特別的關心這一個問題。
在進行了基槽的開挖工作之後把自建房體的缺糧基礎的基層做好了之後就能夠進行基礎的地梁施工了,而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需要對基坑進行清理,保證土壤的憑證,如果發現土質不合格的情況,還是需要進行換錢的,除此之外就是用澆築混凝土來進行墊層了。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低氧鋼筋的保障,也是需要大家格外關注的一個問題,這能夠很好的保證建成的強度,也能夠保證整個房子的安全和穩定,所以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⑦ 地梁尺寸如何確定
基礎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礎的豎向反力,是受力構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據豎向反力值確定.
基礎拉梁是調節基礎不均勻沉降及承受一層隔牆的荷載,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確定.
在計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慮為僅承受自重和底層牆體總量並且將之傳給兩邊基礎的兩邊鉸支(或者有時可以考慮是彈性支座)的單跨梁(即在兩邊基礎內鋼筋不連續 而是達到錨固長度),它的計算同一般的上部結構兩邊鉸支梁;然而,拉梁在實際施工及使用中,由於其基底下層土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壓實土層,而且在協調 變形的過程中會承受一定的兩邊基礎的變形差異帶來的影響,所以完全沒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說,拉梁計算應考慮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鋼筋以應付兩種 可能性的發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鋼筋配置一致。至於實際計算,1/15的長跨比在底層層高以及拉梁埋深總和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小點。
拉梁是基礎之間的聯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計算方法依其作用而異
1.僅為加強基礎的整體性。調節各基礎間的不均勻沉降,消除或減輕框架結構對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結的各柱軸力較大者的1/10,按受拉計算配筋,鋼筋通長,按受壓計算穩定;
此時基礎按偏心受壓基礎考慮。基礎上土質較好時,建議採用該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彎矩。
按受彎構件計算,考慮到柱底彎矩的方向的反復性,鋼筋通長。
此時基礎按中心受壓基礎考慮。
3.上兩相並兼承托首層牆體或其他豎向荷載。
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兩種結果之一 組合進行計算。
4.構造措施
梁寬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並滿足構造要求
001: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2、 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牆或其他豎向荷載,應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述兩種計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內力組合計算。 拉梁截面寬度大於等於1/25L~1/35L,高度大於等於1/15L~1/20L。如按0.1N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於615平方毫米。
補充基礎梁的有關內容:
(1)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
(2)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
(4)基礎梁一般採用C20或C25等級的混凝土澆築;
(5)注意基礎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為6m時,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為7.5m時,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應根據其荷載計算確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當基礎按軸心受力計算,上部結構傳來底彎距由基礎梁平衡時,基礎梁應設置在基礎頂面,當基礎梁僅起連接作用或作為首層牆體基礎時,可設置在-0.05標高處。
003:拉梁的設置情況:
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
3.相鄰柱荷載相差懸殊
4.基礎埋深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不均勻沉降等.
多層建築,基礎埋深較淺,宜設在基礎頂面;高層建築,宜具體情況而定 基礎拉梁與基礎梁-1
004: 1.我想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o.oo下50或60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底層柱的計算高度; 2.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時設基礎梁,樓上說得很清楚,我想補充以上兩條,請各位大蝦指教;
005: Q:請問基礎梁配筋是按什麼算的? 比如開間6m的門式鋼架,柱下獨立基礎,基礎梁(我們說的地梁)高 為 l/12~l/10取,配筋怎麼算?
A:如果上面沒有牆體荷載的話,一般取較大柱底軸力的1/10,按軸心受拉構件計算一下就行了。
基礎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協調地震時各基礎的變形,使基礎能共同協調工作,所以我認為基礎梁最好設在基礎頂面處。只有當基礎埋深很深時,才在接近室內地面處再設一道梁,以減小首層柱的計算高度。
「 若基礎埋深較淺時,基礎梁設在某個靠近正負零的標高處,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這種說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謂要避免短 柱的出現,是為了防止地震時短柱吸收過大的地震力,並發生脆性破壞。而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短柱由於在地面下所以並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響,這樣做也沒什 么。但我會優先選擇把基礎梁設在基礎頂面處。 單獨計算,承受底層牆荷載,按連續梁計算!
這兩種地梁在PKPM里的建模方法,應當是不一樣的。
1:基礎拉梁即地基梁,應在JCCAD里按地基梁輸入計算出圖。
2:設在0.00處的地梁,是上部結構的一部分,應在PMCAD里一個標准層建模。用 TAT或STA計算出圖。由於沒有樓板,板厚和荷載都賦0。樓板應定義為彈性板。地下室層數應賦1。還要注意短柱問題
⑧ 獨立基礎埋置深度差別較大,拉梁怎樣設置
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15),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 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 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如按1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於615平方毫米
2、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 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牆或其他豎向荷載,應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述 兩種計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內力組合計算。 拉梁截面寬度大於等於1/25L~1/35L,高度大於等於1/15L~1/20L。 如按1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於615平方毫米。
補充基礎梁的有關內容: (1)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 (2)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 ,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 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 (4)基礎梁一般採用C20或C25等級的混凝土澆築; (5)注意基礎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為6m時,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為7.5m時,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應根據其荷載計算確定,一般可取3Ф16,Ф8@100/200。 002:當基礎按軸心受力計算,上部結構傳來底彎距由基礎梁平衡時, 基礎梁應設置在基礎頂面,當基礎梁僅起連接作用或作為首層牆體基礎 時,可設置在-0.05標高處。 003:拉梁的設置情況: 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 3.相鄰柱荷載相差懸殊 4.基礎埋深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不均勻沉降等. 多層建築,基礎埋深較淺,宜設在基礎頂面;
高層建築,宜具體情況而定 基礎拉梁與基礎梁-1 004: 1.我想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o.oo下50或60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 底層柱的計算高度; 2.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 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