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文科生報中醫需要看什麼基礎書籍
擴展閱讀
beatars是什麼時候的動漫 2025-02-08 07:45:20

文科生報中醫需要看什麼基礎書籍

發布時間: 2023-07-05 02:29:38

❶ 學好中醫需要看什麼書

問題一:學習中醫 應該熟讀哪些書籍? 一般來說,中醫有2種入門方式,一種是從今讀到古,即從簡到難,循序漸進,比如現在的(思考中醫),或(醫學衷中參西錄),還有像(醫方集解)等等。第二種是從古學到今,即從(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
中醫歷來視湯頭、脈訣、葯性賦為啟蒙「三件寶」。「湯頭」即「方歌」。中醫入門書素以清代汪昂的《湯頭歌訣》為藍本,並以《醫方集解》輔行。要求「湯頭」必須熟背至信手拈來的地步,臨床方可應用自如。「脈訣」是指脈學方面的歌訣。現以李時珍《瀕湖脈學》流行最廣,然李中梓《診家正眼》似乎更切實用,故雲脈必「二李」。當然有精力多讀幾部更好。諸如:《四診抉微》、《脈訣匯辨》、《脈理求真》等。《葯性賦》是民間流傳多年且影響極大的入門讀物,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確實對初學用葯可具初步輪廓。
《內經》、《難經》是中醫基礎的奠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診法治則、五運六氣均需從《內經》、《難經》二經中探求。然《內經》中《靈樞》、《素問》各八十一篇,《難經》八十一難,共二百四十餘篇,要想快速通讀,談何容易?故初學者可選用明代李中梓的《內經知要》或近賢秦伯未的《內經知要淺解》為讀本,部分章句必須熟背。讀《黃帝內經》的同時,可以參考清代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這是一本需要反復讀,反復琢磨,一直到背誦的書。我認為黃元御是後世真正理解了《黃帝內經》的極少數醫家之一,其妙悟岐黃,臨證如神。黃元御勤於筆耕,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醫學著作,實在是後世蒼生之福。同時還可參考張景岳的《類經》、李中梓的《內經知要》以及汪機的《讀素問鈔》。
《傷寒論》是六經辨證的典範;《金匱要略》辨臟腑經絡,是辨治雜病的基礎。《溫病條辨》系統論述三焦辨證,與《傷寒論》相對而言,使「萬病診法實不出此一縱一橫之外」。(《溫病條辨?凡例》)。《溫熱經緯》以《內經》、仲景為經,以葉、薛、陳、余諸家為緯。其中「葉香岩外感溫熱篇」主要論述衛氣營血辨證系統,也應熟背。《神農本草經》是方葯學之祖,自然也是必讀之書。清代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可視為初學者較好的讀本。《醫學心悟》一般視為入門的啟蒙書,它是系統論述「八綱八法」之作,且書中載有很多療效高、實用性廣的方劑,如啟膈散、開噤散、半夏白術天麻湯之類,皆臨床慣用之方。這些醫籍的精讀,可使中醫理論的框架構架起來。故第三步功夫為「構架功」。
中葯是臨床醫生的手中利劍,必要精通。所以學了理論後,緊接著要學《神農本草經》。可以參考黃傑熙評釋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問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辯錄》,另外中醫大學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葯學》亦可一參,但當以《神農本草經》的觀點為本,勿受後世過多影響。
如果堅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時間里完成上面的任務,如此就奠定了一個深厚寬廣的中醫基礎,以後再起萬丈高樓不過是時日問題了。

問題二:學中醫要看哪些書籍? 學中醫要看的書籍很多。《瀕湖脈學》《葯性賦》《葯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辨》這些基本的書最好能熟讀成誦。基礎課程方劑學、中葯學、診斷學、針灸學等;還有就是臨床書籍,中醫內、外、婦、兒、耳鼻喉等。自學初學,建議先看一下秦伯未的《中醫入門》,還有一本是山東中醫學報編的《名老中醫之路》借鑒一下前人的學醫之路,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問題三:自學中醫學需要循序漸進的看哪些書? 可以從《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等啟蒙書入手,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也可以從《傷寒論》入手,先難後易,高屋建瓴。循序漸進,是培養一般人才的方法,至於唬黃帝內經》,可以先讀《內經知要》,掌握其精髓,因為全書涉及的知識過於龐雜,又不能直接用於臨床看病,不可讀得太早,以免陷了進去,分散精力,迷失方向。我就是先學的湯頭歌訣

問題四:想要學好中醫看哪本書 中醫四大經典,特別是《黃帝內經》必看,是中醫基礎理論,不過是文言文,有些基礎才比較能看懂,建議你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中醫基礎理論》,這是中醫院校的中醫理論基礎教材,很好的一本書,如果你實在很喜歡中醫,也可以報考中醫院校,現在或者將來。
參考:ke./...1oS3IK

問題五:想自學中醫的把脈,應該看哪些書或者資料 我有書你要那方面?好學的三四年,我自學三年莫脈的一點體會而且四百味,二十八樣脈背熟了

問題六:初學中醫入門該看什麼書? 初學中醫看中醫基礎理論,如果是自學請不要從基礎理論開始,因為它是一個理論,是中醫各方面的總結和歸納,沒有毅力或壓力是沒法把理論看完的。
中醫的理、法、方、葯,最具體的是葯,從中葯學入手伐最具體最方便的。

❷ 中醫學入門書籍推薦

有機會再學學西醫的一些知識,互相應證。比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 等等。

❸ 初學中醫應該先看什麼書好啊

中醫書籍

這些中醫書籍均出自圖中左上角

其它中醫書籍推薦:


││靈樞經脈翼.pdf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pdf
││黃帝內經 (唐)王冰.pdf
││黃帝內經 靈樞經.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七篇和遺篇二篇.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原文.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應用分表.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總論總表.pdf
││黃帝內經 素問.pdf
││黃帝內經1000問(葉學益).pdf
││黃帝內經專題研究(王琦).pdf
││黃帝內經臨證指要(劉柄凡).pdf
││黃帝內經使用手冊(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上).pdf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下).pdf
││黃帝內經太素語譯 李克光 鄭孝昌主編 2005.pdf
││黃帝內經導讀 傅維康吳鴻洲.pdf
││黃帝內經概論 溫熱論新編 金壽山龍伯堅.pdf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掃描版).pdf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郭藹春).pdf

│ 金匱腎氣丸(難病奇方系列叢書).pdf
│ 金匱要略三步釋(劉讀文).pdf
│ 金匱要略臨床新解(張笑平).pdf
│ 金匱要略臨床研究(王占璽).pdf
│ 金匱要略今釋.PDF
│ 金匱要略參新釋 盧景明.pdf
│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pdf
│ 金匱要略廣注校詮 宋收功劉渡舟.pdf
│ 金匱要略心典.pdf
│ 金匱要略指難.pdf

難經臨床學習參考.pdf
│ 難經本義.pdf
│ 難經校注.pdf
│ 難經校注.pdf
│ 難經正義.pdf
│ 難經正義(清)葉霖.pdf
│ 難經匯注箋正.pdf
│ 難經註疏(日本)名古屋玄醫.pdf
│ 難經白話解(陳璧琉).pdf
│ 難經經釋·難經經釋補正).pdf
│ 難經解難校譯).pdf
│ 難經語譯.pdf
│ 難經語譯.pdf
│ 難經集注.pdf│

金匱要略教程.喬模.掃描版.pdf
│ 金匱要略教程.pdf
│ 金匱要略方葯新解(高清版).pdf
│ 金匱要略易解.pdf
│ 金匱要略校注 何任主編 范永升等編寫 1990.pdf
│ 金匱要略校注.pdf
│ 金匱要略校注.pdf
│ 金匱要略注釋.pdf
│ 金匱要略淺述.pdf
│ 金匱要略淺釋.pdf
│ 金匱要略現代研究文摘.pdf
│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pdf
│ 金匱要略類編).pdf
│ 金匱要略講座資料選編.pdf
│ 金匱要略講解.pdf
│ 金匱要略論注.pdf
│ 金匱要略語譯.pdf
│ 金匱要略語釋).pdf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明· .pdf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pdf
││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靈樞經(任廷革).pdf
││黃帝內經靈樞譯釋.pdf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清)張志聰.pdf
││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類析(梁運通).pdf
││黃帝內經素問 運氣七篇講解(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pdf

││《傷寒總病論》釋評.pdf
││《傷寒雜病論》湯方現代研究及應.pdf
││《傷寒論》中三陰病之我見.pdf
││《傷寒論》中三陰病之我見).pdf
││《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影印版】.pdf

││《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pdf
││《傷寒論》方證辨析與應用.pdf
││《傷寒論》.pdf
││《傷寒論》疑難解讀-李心機.pdf
││《傷寒論》脈法研究.pdf
││《傷寒論》解讀與臨床運用.pdf
││《傷寒論》詞語解釋.pdf
││《傷寒論條辨》明·方有執編著.pdf
││《傷寒論研究》與《臨證演講錄》.pdf
││《傷寒論研究》與《臨證演講錄》.pdf

❹ 中醫入門哪本書好

然後《醫學知三字經》誦讀,看一看診斷學的《脈訣》與《醫宗金道鑒·四診心法要訣》。最後開始看內科的《傷寒論》。

先由淺入深看回比較好,剛開始可以看簡單易懂的,比如《葯性賦》、《湯頭歌》等,慢慢的在讀有難度的答,中醫博大精深,自學還是很有難度的。

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容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終究是要用來使用,多去醫院和著老師傅多看看,多學學。

❺ 零基礎自學中醫看什麼書

零基礎學中醫可以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針灸學等書。

1、《中醫基礎理論》

本書主要介紹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命題及閱卷經驗編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