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拳擊的基本拳法有哪些必須掌握
拳擊 是一種人與人直接身體對抗項目。拳擊技術包括步法、身法、拳法。而拳法又包括直拳、擺拳、勾拳。所以勾拳是拳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拳擊的基本拳法。
拳擊的基本拳法一:刺拳
刺拳屬於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 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 並配合 其它 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 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 伸直。
拳擊的基本拳法二: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 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拳擊的基本拳法三:平鉤拳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 成80度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 轉,但不超過90度,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 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 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
② 左拳擊出同時右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 方法 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平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 時擊打左平鉤拳或右平鉤拳。
拳擊的基本拳法四:擺拳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1)左擺拳擊頭、腹
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0- 150度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胯發力,重心移至左腳, 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
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 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頦。③左拳出擊後立 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2)右擺拳擊頭、腹
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 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 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 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
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 意力分散時,以右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 手疏於防守或體力不支或處於雙手護面被動防守時,也可使 用這種拳法給予重擊。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 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
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 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旋動作,用拳峰 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 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 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 鍛煉擊打力量。
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拳擊的主要場地用具
(1)拳擊台
國際業余拳聯(AIBA)規定,國際拳擊錦標賽、奧運會拳擊比賽、世界盃拳擊賽等國際正式比賽的拳擊台最大不得超過 6.10米見方。一般比賽的拳擊台可在4.90米見方~6.10米見方。
在拳擊台的一個中立角處設置專用台階,供場外醫生和台上裁判專用,同時避免比賽雙方的任何接觸。台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台角的立柱,四個立柱間用三條粗繩圍攔成一個正方形空間,以保護運動員。台上四個角落處均放有5-7厘米厚,20厘米寬的軟護墊,運動員雙方分為紅色和藍色,仲裁席左邊的應放紅護墊,為紅角方,對面角放藍護墊為藍角方,另外兩個角放白色軟護墊,為中立角。中立角處要放置兩個小塑料袋,供台上裁判員放用過的止血棉球和紗布。
比賽用的拳擊檯面必須要堅固結實,平整穩固,不能在檯面上有任何障礙,檯面上要有1.5厘~2.0厘米的厚氈子或橡膠墊,軟硬適度。台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貼檯面,便於運動員在檯面上做任何技術動作。
拳擊台四周的圍繩要堅固結實,一般用3厘米到5厘米直徑的粗繩。拳擊台每側有3道圍繩,從四角的固定豎桿上拉出,3 道圍繩距離拳擊檯面的高度分別為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
圍繩應用柔軟光滑的材料裹起來,以免擦傷運動員。拳擊台圍繩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厘米的繩外檯面,以保證運動員不致失足掉下拳擊台。為了使圍繩更加穩固,四周的圍繩均須用兩條質地緊密,寬度3~4厘米的帆布以同等距離上下固定住。拳擊台的圍繩也可用四道繩子,每根圍繩離檯面的高度分別為40.6厘米、71.l厘米、101.6厘米和132.1厘米。
(2)護手綳帶
拳擊比賽標准護手綳帶長2.5米,寬5厘米。歐洲拳擊錦標賽、世界拳擊錦標賽、世界盃拳擊賽和奧運會拳擊比賽的主辦國,應為每名參賽運動員的每場比賽提供綳帶。綳帶由拳套管理員發給拳手拳套的同時發放,而且每場比賽必須發放新的綳帶。參賽運動員必須使用大會統一發放的綳帶。
護手綳帶一般都採用吸水性很強的棉紗製成,不要用其它質地的布料。纏護手綳帶時,要注意腕部可以適當地纏的緊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纏的過緊,因為纏的過緊,會使手指失去活動餘地,影響技術動作的使用發揮。纏護手綳帶的方法和順序,可以按的順序進行。
(3)拳擊手套
根據國際業余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准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中國拳協批准,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台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扎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厘米,寬不應超過2.5厘米。
按規則規定,台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並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鍾,一般是1分鍾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鬆了,台上裁判應幫助系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台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4)拳擊服裝與護具
拳擊服裝包括背心、短褲和軟底鞋。背心應松緊適宜,不能影響技術動作的發揮。拳擊短褲要寬松長大,褲長必須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讓護襠有所暴露,更不能影響比賽。拳手必須穿軟底鞋,而且要綁緊牢靠。比賽時如果服裝出現問題,台上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給運動員1分鍾的時間更換、最多不超過2 分鍾,運動員應准備好備用服裝,以備更換。
拳擊的護具包括護頭、護齒和護襠。參加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頭,雙方運動員,護頭的規格、樣式要統一,一方為紅 色,一方為藍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護頭必須是國家拳協批准認可的統一護頭。
規則規定,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齒,護齒的大小應合 適。如果運動員沒有自帶護齒,東道主有義務提供。比賽時不允 許運動員故意吐出護齒,否則要受警告。如果護齒被打掉,台上 裁判員撿起後把拳手帶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沖洗干凈後,再由台上裁判員給運動員戴好。運動員不能隨意更換護齒;不戴護齒,比賽不能進行。運動員要穿戴護襠,如果護襠脫落或損壞, 要及時更換和穿戴好,在1分鍾內不能換好時,運動員可不戴護襠繼續打滿該回合,然後在休息時更換護襠。如果休息時不能及時穿戴好護襠,比賽則不能繼續下去。
根據國際業余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准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中國拳協批准,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台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扎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厘米,寬不應超過2.5厘 米。比賽期間,要有兩名拳套管理人員專門檢查拳套,如果懷疑手套有問題,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檢查運動員的拳套以及綳帶是否符合規則要求。 按規則規定,台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並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鍾,一般是1分鍾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鬆了,台上裁判應幫助系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台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
猜你喜歡:
1. 拳擊握拳方法
2. 拳擊的規則介紹
3. 拳擊之前手拳的動作作用與教學
4. 格鬥式(預備姿勢)和基本拳法
5. 泰拳基本拳法直拳
2. 我想練一套拳希望有人告訴我什麼拳入門快好學簡單
一段長拳,軍體拳最簡單好學。
當下的拳術套路是很復雜的,大體上可以分官方制定的競技武術和民間的傳統武術兩大類。如果你想健身運動,可以練習中國武術段位制的長拳系列,一段長拳,二段長拳,三段長拳等,這些套路是明確說明是傾向演練的攻防技術,並不強調動作的實用性,雖然也是圍繞著實用的意圖去練習,但還是表演方向、健身方向。
如果你要實戰,當然是首選散打,散打是競技擂台的實用主義,沒有一點花哨動作,如果想以一套拳形式出現,最好的是軍體拳,軍體拳是由拳打、腳踢、摔打、奪刀、奪槍等格鬥動作組合而成的一種拳術。
不知你是男是女?現代跆拳道根本沒用,全是花架子,出腿雖快,但沒有力量。我一黑帶哥們,他是北京大學聯賽第五,三分鍾內被我K.O。我是練截拳道的。傳統實戰跆拳道在中國又學不到。柔道,首先小個子佔便宜。其次,技術一樣的情況下,就要靠力量了。最根本的,如果遇到意外,你如何近身,進不了身如何使用招式?除非你練柔術,不過柔術在日本也不多了。合氣道,雖然可以不用近身,也適合沒有力氣的人練,但我可以保證,你別說一個月,就是三個月也不一定能用上。傳統武術隨便就可以把合氣道的招式破了。空手道,相對比較死板,講究一擊必殺,對力量的要求較大,也不是一兩個月可以學會、用上的。散打,沒有一個標準的體系,盡管比較厲害,內涵不多,身體條件很重要,想以弱勝強基本沒戲。如果你是男的建議形意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形意、太極、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形意拳的風格是顧中帶打,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之訓,明家交手幾如電閃雷鳴,所以形意以善打聞名,有「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諺語。1954年,美國有一位名叫吉爾比的格鬥高手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市見識了一位華人拳師演示的形意拳,大為驚佩,認為它是「拳術中的最高形式」,「但要小心它的危險性」。如果你是女的建議八卦掌一、八卦掌的陰柔美和陽剛美所謂八卦敏老掌的陽剛美,是指八卦掌的固有套路中屬於那種強勁雄偉、氣勢宏大、如風出谷、如餓虎出山林、如泰山壓崩頂的技擊之術和訓練招勢。其美學表達形式多為勁力渾厚,動勢如龍,換勢似鷹,穩固沉實。而八卦掌的陰柔美則是那些表達委婉清幽、綿軟如煙、如牽絲線、如清風霞雲似的纏綿化解術及防禦招勢。在八卦掌的整個套路設置中突出表現了陰柔美,其美學表達形式為動勢如山、行如流水、擰旋如鱔、轉翻圓活。八卦掌是以八卦為盤九宮為法,以九宮飛行之巧藏於天乾地支之妙,用五行道理演化而成。它以陰陽學作為依據,整個動作特點是要作到在擰勁的前提下進行鑽翻伸縮。就其招勢特點來說,「鑽」是擰住勁後再不斷地朝里扣裹,並向前探進;「翻」是將手臂擰住勁後再不斷地朝外掙,朝前探。二者的關系是鑽到極點就產生翻,翻到極點就產生鑽,這就是八卦掌中的陰陽轉換。「伸」為生為信叢陽儀,「縮」為化為陰儀,與鑽翻具有同樣的易理。同時,「鑽」有鑽中之裹和鑽中之探的區分。所謂「鑽中之探」為陽中之陰,打中寓克;「鑽中之探」為陽中之陽,打中再打。「翻」有翻中之掙和翻中之探的區分。所謂「翻中之掙」為陰中之陰,克中再克;「翻中之探」為陰中之陽,克中寓打。以上四式合起來謂之「四象式」。八卦掌中的推、托、帶、領、搬、扣、攔、截,是由鑽、翻、伸、縮變化而生的,而鑽、翻、伸、縮又是由陰陽相生。即八卦掌的每招每勢,均含有陰陽,且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陽交替,互為條件,互為轉化。這就是八卦掌的魅力所在,陽剛陰柔的美學價值所在。再以八卦掌中的基本動作單換掌來說,從動作外形看,兩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兩腳一擺一扣,皆有陰陽之分,亦可見陰陽易理之美妙。從整體動作的內外分析看,則表現為外柔內剛。從外表看它是一個面對圓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側掩滑拿櫻肘,於頭右側上方,右掌於左肘外側下方,兩手指向上,兩腳對弧線的推掌動作;而它的內在就有陽氣和剛勁的外露,他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頭頂氣沉、沉肩墜肘、兩臂圓撐、空胸拔背、肩肘松垂、收臀裹胯、兩膝相抱、腳趾扣地,無一處不在頂勁,無一處不在用力。這就是八卦掌的陰陽同體、內剛外柔、內實外虛、飄而不浮、柔而有骨,陰柔和陽剛之美。二、八卦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八卦掌的節奏美源自整套動作設計的藝術性,主要體現於動態與靜態的精妙結合。所謂動態,是指八卦掌的演練過程中,人的肢體在空間完成各種動作時所構成的瞬間形態,是指八卦掌的整個套路演練過程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相對靜止和短暫過渡時的定勢和造型。八卦掌的動態有快慢(速度)、輕重(力度)、剛柔(程度)之分,亦有大小、伸縮、起伏之別。八卦掌的形體動作正是通過套路的動態變化,有節奏的交替列迭,使之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充分的得以展示,進而表現出八卦掌套路的節律感和美感,並產生傳統武術所特有典型藝術形象。八卦掌的靜態有高低曲直之分,俯仰開合之異。八卦掌的演練過程中,通過相對的靜態走勢,與動作間銜接的短暫過渡,可塑造出無數形象藝術和抽象藝術造型,使其整套動作如龍戲水,如燕穿雲,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由此產生了「觀其形,悅其目」的藝術效果和「咫尺之內面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山之峻」的美感。八卦掌的演練由動態到靜態,再由靜態到動態而形成節奏,又通過節奏的不斷和諧,便產生了「韻律」。如同一曲優美的樂章,其音調的高低輕重、長短急緩、抑揚頓挫的精妙組合,便能充分表達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韻律美。而八卦掌中的這種「韻律」亦能充分的表現出武術攻防技擊中矛盾的激烈化和協調性,尤其是那些大動中忽靜,至靜中突動的節律變化,更是給人以變化清晰、層次分明的美感。因此,八卦掌的演練只有準確把握動靜、起落、快慢、輕重、高低、剛柔的分寸,並使每組動作形成相互補充,相互襯托的辯證統一體,才能表現出鮮明的節奏美和韻律美。於節奏美和韻律美的更高層次,則是「神韻」。精於八卦掌套路演練的武術師總是如有神助,一步一掌,一招一勢,無不掌目相隨,形神暗合,天衣無縫,給人以通靈美妙之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和氣功理論,形是神之所在的物質基礎,神則形的統帥和靈魂,形出而神生。所以在八卦掌的套路演練中,常常要求神隨形轉,形隨意動,神形即有含而不露之蓄,亦有豪放舒展之爽。正所謂:運步行掌一如滔滔江河奔騰而下之氣魄,擰身纏肘猶若涓涓細流繞岩而行之潤澤。通俗地說,八卦掌的演練,必須要求演練者對姿態、節奏、韻律與神韻進行細心揣摩和領會,從而把所有的動作貫成一氣,並使之成為一個協調完整的有機整體,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節奏美和韻律美。三、八卦掌的技擊美和技巧美武術技巧的訓練,實際上也是智慧的訓練和培養。具體地講,武術技巧的訓練除 體育 健身之外,主要包括技擊和表演藝術。技擊是武術之本,也是中國武學中單兵作戰能力的反映,它將力量、速度、技巧和心理戰術綜合為一體,最終完成其技擊目的。技巧是技擊中的一部分,是為了表現技擊。技巧的最早使用尤重攻守變換及一二次攻擊的配合,這些技藝實際上就是兵法中「奇正」的應用。而現代武術技巧體現在表演藝術上,則是力量、速度、節奏、柔韌、造型等諸多元素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系列表演技藝。而八卦掌的傳統武術套路則多突出其節奏、發力、速度的技藝而形成令人難忘的威勢,使人內心產生強烈震撼,這也是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八卦掌的技擊過程,具有隨形就勢,因勢變招的自然應對特點,完全是隨著人們搏鬥的瞬間需要而對技能運用的巧妙化。正因為它具備了這樣的自然法則,才使它在有效的合理的技擊法則規范下,喚起了演練者和觀賞者對「技擊美」和「技巧美」的追求。當然,任何形式的藝術,都具有表現形式的美和展示內在的美。在八卦掌的技擊法則中,在其「內含」上仍保留了實用技擊中格鬥價值的精髓,而在其「外形」上則更是注重對演練技巧的不斷提煉、創新,和必要的美化修飾,從而使春不僅符合技擊的法則,而且更能體現八卦掌傳統技擊技巧的美學價值。在八卦掌的訓練中,技巧性既是提高練習者的瞬間思辨能力和持久運動活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激活練習者智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從整體技擊風格來看,八卦掌的技擊技術都是在走轉中得以體現的,故八卦掌的繞圈走轉是其最為突出的技擊風格。在走轉中,以蹚泥步為主要行步,外擺里扣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講究擰簇轉翻,協調完整;手法主要有推、托、帶、領、劈、進、搬、扣、攔、截、拿等;腿法則以暗腳、截腿為主。從整體技擊要求來看,八卦掌掌似兵刃,有撥轉之功,因而出手換勢掌法須敏捷,眼明手快,手眼相隨;身似弓弦,動似游龍,有轉運之神,其翻轉須活潑敏快;腳似戰馬,有快速運動之力,走轉中必然敏捷迅速。步法的敏快,是在擺扣得法、屈腿蹚泥、夾襠摩脛的前提下進行的,不能脫離技擊法則,無原則的強調步法的敏捷迅速;身法的圓活,是以「八卦圖」的圓心作為軸心,人體設想為一個圓球體,形似圓心牽著圓體轉,圓心動一點,圓體動一片。上述風格和要求,必然為八卦掌的操練者帶來技擊優勢,所謂「引進落空,攻防配合」,正是八卦掌所具有的基本技巧,遵循這些技巧,便真正體現出八卦掌的技擊魅力。由此可見,八卦掌傳統套路更多地繼承和發揚了技擊中的技術性因素,其巧妙的招數和靈活多變的技擊方式,以及主動運用攻防結合和虛實轉化的謀略,充分展現了八卦掌的技擊美;而八卦掌的精湛技藝所體現出的高度靈巧性和協調性,無不反映出演練者形體動作的高度「和諧美」,亦即技巧美。四、八卦掌的形神美和意境美形神美和意境美,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意境美離不開形神兼備,內外合一的高超技藝和傳神精彩的形體表達;而形神美也離不開內在美的意識體驗和外在形體節律,和諧統一的藝術表達。兩者的區別則主要反映在它們的作用不同,即形神美感目,意境美則感心。所謂形神美,形是神之所在的物質基礎,神則是形的統帥和靈魂,形出而神生。而形神兼備則是任何一種傳統武術套路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根本點。即注重內外運動符合生命和自由和諧運動,使內部意氣的流動和外部神氣鼓盪在運動中趨於和諧,從而達到形神美。八卦掌的形神美,要求外練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力。從八卦掌的基本理法分析,一是「三形三勢」說:行走如龍、動轉如猴、換勢似鷹;行步若蹚泥、兩臂似擰繩、走轉如推磨。二是「三空三扣」說:掌心空、腳心空、胸心空;肩扣、掌扣、腳扣。三是「三圓三頂」說:脊背團圓、臀部斂圓、虎口張圓;頭頂天、舌頂齶、掌頂前。四是「四墜四敏」說:肩墜腰、腰墜胯、胯墜膝、膝墜腳;眼敏、手敏、身敏、步敏。這些都是對習練者身形的要求,習練時看似對身形的訓練,但久而久之便在內心產生了許多體驗,而後由心意發於形體,使心意與形體達到高度統一和諧,便實現了形神合一和形神兼備。所謂意境美,意者,是習武者主觀的思想感情;境者,是習武者所描繪的畫面形象景緻。意境則是習武者的思想感情在演練時所呈現的感人景象,它凝結著節奏、和諧、統一的結構,自我欣賞和被欣賞的美學價值,從而使武術藝術本質和價值不僅僅顯示在技術上的熟練,而且身心總是處在一種新的體驗之中,即達到了意境美。八卦掌的意境美,已超越了純自然狀態,跨入了文化創造領域,使其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意義,具有更濃郁的民族特色。八卦掌的習練者雖因人而異,在演練過程中會因性格、情節、 情感 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更主要的則是從招式之中,眉宇之間,動作的鑽翻伸縮或轉擰擺扣的變化幻之中,所表達的堅韌頑強、機警勇敢、古樸典雅的藝術形象,以及天高地闊、風清氣爽、心曠神怡的意境美感。正如八卦掌拳諺所說:「形如游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從我習練八卦掌套路的體會來說,形神美和意境美是相生相伴的。所以必須練中有思,思中有練,你對八卦掌的「形」有多少理解,在練習時就會體驗出多少「神」,多少「意境」。出神入化才有意境美的顯示,而意境落實到最後,就是給人以一種了聯想的藝術效果。至於這種藝術效果是氣勢磅礴、勢如破竹,還是行雲流水、平湖秋月,就看演練者當時的心意表達於形體的意境了。同時,八卦掌不僅僅是動作技術上的熟練,更是使身心處在一個新的體驗中,是一種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例如「扣擺俯身穿掌」,上體左轉,向左成歇步,左掌自右肘下內旋,俯身屈肘,拇指向右,掌心向里,右掌屈肘至於左肩內側,掌心向右,目視左掌。習練時如果只想它是一個歇步上插掌的動作,那麼它就僅僅是一個動作了。但如果加深對這個動作的理解想像,兩臂向上鑽穿時要有擰裹勁,全身扭轉盤纏如同纏在柱子上,這就達到了「烏龍絞柱」的藝術效果了。如果在習練這個動作時,再加上眉宇之間的 情感 ,便會給人一種威猛雄健的視覺沖擊或柔能克剛的震撼。形神美到意境美便由此而生了。綜上所述,八卦掌傳統套路具備了傳統美學和現代美學特徵,其陽剛美和陰柔美、節奏美和韻律美、技擊美和技巧美、形神美和意境美等四對美學特徵,只是它的美學價值的突出表現。只有在演練和觀賞時,自覺表達這些美學特徵,才能獲得美的享受,並提升我們對八卦掌的鑒賞能力和興趣,進而促進八卦掌套路修飾和演練的進一步美化。
少林小洪拳拳法簡煉卻精悍,還有十八拳之母」之說,推薦你練這個。
整套拳分解練三天便可學會,然後每天當體操來操演一遍便可。即鍛煉身體,又看起來好看,很能唬人。
這套拳法節奏嚴緊,剛健朴實,攻防兼備,運拳身法始終一線。如果是開悟之人並有強悍的體格作為根本,這套拳完全能被練到化境。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
廣播體操
3. 八極拳要練什麼基本功
八極拳基本功(基本招式):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青龍拳和黑虎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行拍,可單練,亦可對練。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森帶納大招為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器械以陸合大槍、對扎大陸合為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為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對接單練稱「八極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勢。主要拳勢有理打頂肘、左右提打、端檔、托窗、轉環掌、大纏、小纏、挎塌、跪膝、撲面掌、落步砸等。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3)要練哪些基礎拳擴展閱讀:
八極拳的跺腳、擤氣和發力,共同構成了八極拳勁力的三個基本要素,成為八極拳區別於其它拳種的基本特徵,失去了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極拳的本質。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個拳術技藝的基礎,是習拳者必須首先掌握的技術,它對拳術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八極拳的「跺腳」也稱「跺子」,是構成八極拳獨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極拳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跺腳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雙腳跺、單腳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練形式,在練習時有輕、重、緩、急、明、暗的區別。
跺腳技術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勢,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盤。
所謂助拳勢。一是通過跺腳技術的練習,使全身勁力協調和順,從而有助於上肢、軀乾等部位的發力,增加打擊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腳產生的山崩地裂的氣勢,可產生威懾敵膽的作用,在心理上給對方施加壓力,使之產生畏懼感,起到先聲奪人之效。
所謂固根基。是指發力產生的沉墜勁,通過跺腳此沒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腳下生根,下盤穩固,也就是在瞬間迅速增加了腳與地面的摩擦力。
所謂增功力。即是經過長期的跺腳練習,可增加下肢的勁力,且可產生透力,武林中練功有蹬踹石滾之法,我們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謂攻下盤。是指跺腳是比較隱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對方之腳,踩中則可碎其腳趾腳骨,踩不中也可占據中門,亂對方之步法,所謂腳踏中門既是此理。同時又可吃住對方下盤,施展三盤連擊的技法,使對方防不勝防,極具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