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工業三大基本材料是什麼
第六問的回答
什麼是建築「三大材」?
答:建築「三大材」指的是鋼材、水泥、木材。
補充知識
1、 什麼是容積率?答:容積率是項目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小數表示。
2、 什麼是建築密度?答:建築密度是項目總佔地基地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3、 什麼是綠地率(綠化率)?
答:綠地率是項目綠地總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4、 什麼是日照間距?
答:日照間距,就是前後兩棟建築之間,根據日照時間要求所確定的距離。日照間距的計算,一般以冬至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層窗檯以上牆面,能被太陽照到的高度為依據。
5、 建築物與構築物有何區別?
答:凡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都叫做建築物,如公寓、廠房、學校等;而人們不在其中生產或生活的建築,則叫做構築物,如煙囪、水塔、橋梁等。
6、 什麼是建築「三大材」?
答:建築「三大材」指的是鋼材、水泥、木材。
7、 建築安裝工程費由哪三部分組成?
答:建築安裝工程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三部分組成。
8、 什麼是統一模數制?什麼是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
答:(1)、所謂統一模數制,就是為了實現設計的標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規則,使不同的建築物及各分部之間的尺寸統一協調,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以加快設計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價。 (2)、基本模數是模數協調中選用的基本尺寸單位,用M表示,1M=100mm。(3)、擴大模數是導出模數的一種,其數值為基本模數的倍數。擴大模數共六種,分別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 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築中較大的尺寸,如開間、進深、跨度、柱距等,應為某一擴大模數的倍數。(4)、分模數是導出模數的另一種,其數值為基本模數的分倍數。分模數共三種,分別是1/10M(10mm)、1/5M(20mm)、1/2M (50mm)。建築中較小的尺寸,如縫隙、牆厚、構造節點等,應為某一分模數的倍數。
9、 什麼是標志尺寸、構造尺寸、實際尺寸?
答:(1)、標志尺寸是用以標注建築物定位軸線之間(開間、進深)的距離大小,以及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有關設備位置的界限之間的尺寸。標志尺寸應符合模數制的規定。(2)、構造尺寸是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的設計尺寸。構造尺寸小於或大於標志尺寸。一般情況下,構造尺寸加上預留的縫隙尺寸或減去必要的支撐尺寸等於標志尺寸。 (3)、實際尺寸是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為允許的建築公差數值。
10、 什麼是定位軸線?
答:定位軸線是用來確定建築物主要結構或構件的位置及其標志尺寸的線。
11、 什麼是橫向、縱向?什麼是橫向軸線、縱向軸線?
答:(1)、橫向,指建築物的寬度方向。 (2)、縱向,指建築物的長度方向。(3)、沿建築物寬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橫向軸線。其編號方法採用阿拉伯數字從左至右編寫在軸線圓內。(4)、沿建築物長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縱向軸線。其編號方法採用大寫字母從上至下編寫在軸線圓內(其中字母I、O、Z不用)。
12、 什麼是房屋的開間、進深?
答:開間指一間房屋的面寬,及兩條橫向軸線之間的距離;進深指一間房屋的深度,及兩條縱向軸線之間的距離。
13、 什麼是層高?什麼是凈高?
答:層高指建築物的層間高度,及本層樓面或地面至上一層樓面或地面的高度;凈高指房間的凈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14、 什麼是建築總高度?
答:建築總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頂部的總高度。
15、 什麼是標高?什麼是絕對標高、相對標高?
答:(1)、建築物的某一部位與確定的水基準點的高差,稱為該部位的標高。(2)、絕對標高亦稱海拔高度,我國把青島附近黃海的平均海平面定為絕對標高的零點,全國各地的標高均以此為基準。(3)、相對標高是以建築物的首層室內主要房間的地面為零點(+ 0.00),表示某處距首層地面的高度。
16、 什麼是建築面積、使用面積、使用率?什麼是交通面積、結構面積?
答:(1)、建築面積指建築物長度、寬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積再乘以層數。它由使用面積、交通面積和結構面積組成。(2)、使用面積指主要使用房間和輔助使用房間的凈面積(凈面積為軸線尺寸減去牆厚所得的凈尺寸的乘積)。(3)、使用率亦稱得房率,指使用面積占建築面積的百分數。 (4)、交通面積指走道、樓梯間、電梯間等交通聯系設施的凈面積。(5)、結構面積指牆體、柱所佔的面積。
17、 什麼是紅線?
答:紅線指規劃部門批給建設單位的佔地面積,一般用紅筆圈在圖紙上,具有法律效力。
18、 建築物如何劃分等級?
答:建築物的等級是依據耐久等級(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級(耐火年限)進行劃分的。(1)、按耐久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一級,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級,耐久年限50~100年;三級,耐久年限25~50年;四級,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從一級到四級,建築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19、 什麼是磚混結構?
答:房屋的豎向承重構件採用磚牆或磚柱,水平承重構件採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板,此類結構形式叫磚混結構。
20、 什麼是框架結構?
答:框架結構指由柱子、縱向梁、橫向梁、樓板等構成的骨架作為承重結構,牆體是圍護結構。
21、 什麼是剪力牆?
答:剪力牆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牆體。因高層建築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牆又稱抗震牆。
22、 什麼是框架?剪力牆結構?
答:框架?剪力牆結構指豎向荷載由框架和剪力牆共同承擔;水平荷載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牆承受70%~80%的結構。剪力牆長度按每建築平方米50mm的標准設計。
23、 什麼是全剪力牆結構?
答:全剪力牆結構是利用建築物的內牆(或內外牆)作為承重骨架,來承受建築物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結構。
24、 什麼是筒體結構?
答:筒體結構由框架-剪力牆結構與全剪力牆結構綜合演變和發展而來。筒體結構是將剪力牆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內部和外圍而形成的空間封閉式的筒體。其特點是剪力牆集中而獲得較大的自由分割空間,多用於寫字樓建築。
25、 什麼是鋼結構?
答:鋼結構是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由鋼材構成的結構。具有自重輕、強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點。鋼結構多用於超高層建築,造價較高。
26、 與磚混結構相比,框架結構有何優、缺點?
答:優點:(1)、自重輕:磚混結構自重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結構如採用輕板(加氣混凝土隔牆、輕鋼龍骨隔牆等)的自重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僅為磚混結構的1/3。 (2)、房間布置靈活:框架結構的承重結構為框架本身,牆板只起圍護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較靈活。(3)、增加了有效面積:框架結構牆體較磚混結構薄,相對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積。缺點:(1)、用鋼量比磚混結構高出約30%,與磚混結構相比,造價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過大,會凸出牆外,影響美觀。
27、 地基和基礎有什麼區別?
答:(1)、地基是基礎下面的土層,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礎傳來的全部荷載。 (2)、基礎是建築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是建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築物傳下來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連同自重傳給下面的土層。
28、 什麼是基礎埋深?什麼是深基礎、淺基礎?
答:(1)、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2)、埋深大於等於5米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29、 建築物的基礎可按哪三種不同的方法分類?
答:(1)、按使用材料分:可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等。 (2)、按構造形式分:可分為獨立基礎、條形基礎、井格基礎、板式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點分: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30、 什麼是防潮層?
答:為了防止地下潮氣沿牆體上升和地表水對牆面的侵蝕,採用防水材料將下部牆體與上部牆體隔開,這個阻斷層就是防潮層。防潮層的位置一般在首層室內地面(+0.00)下60mm~70mm處,及標高-0.06m~-0.07m處。
31、 什麼是勒腳?什麼是踢腳?其作用各是什麼?
答:(1)、外牆牆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腳。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從而保護牆面,保證室內乾燥,提高建築物的耐久性。勒腳的高度一般為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的高差。(2)、踢腳是外牆內側和內牆兩側與室內地坪交接處的構造。踢腳的作用是防止掃地時污染牆面。踢腳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32、 什麼是散水?什麼是明溝?其作用是什麼?
答:散水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明溝是靠近勒腳下部設置的排水溝。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築物的下沉。
回答望滿意
⑵ 工業基礎指的是甚麼
工業基礎是為國民經濟提供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如:冶金、煤炭、石油、電力、化學、機械等工業就是基礎工業。 基礎工業為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中國經濟界把裝備重工業自身的重工業部門稱為基礎工業,是重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冶金、石油、煤炭、電力、化學、機械工業等。基礎工業需要較多的裝備,生產建設周期長,耗用資金多,並為製造工業、生產消費資料部門提供服務。基礎工業是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物質基礎,對建立中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工業、農業、科技、國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它必須先行於其他部門發展,但也不宜超前過快,以免造成浪費。
⑶ 高中地理工業基礎是什麼意思
基礎工業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其產品主要服務於重工業自身。在我國,一般將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冶金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及部分機械工業等稱為「基礎工業」部門。
高中地理,一般是講工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臨近原料產地,原料充足);②能源(臨近能源產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設,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⑤環境: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空氣潔凈。(一般是對新興工業如電子工業而言)
(2)經濟因素:①市場(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市場廣闊);②交通(臨海或臨港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④技術(科技發達,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者素質高);⑤農業基礎好(臨近商品糧基地等)。⑥工業基礎雄厚。⑦信息:廣告宣傳 品牌效應。
(3)社會因素:①國家政策(支持、鼓勵);②國防安全;③個人偏好(華僑對家鄉的投資);④工業慣性;⑤社會協作好:社會服務條件和生產協作情況好。
(4)環境因素:①產生大氣污染企業的布局:要使居民區不受到污染,還要用衛生防護帶(如綠化帶)隔離。A最小風頻,布局在居民區的上風處。B單一盛行風,布局在居民區的下風處。C季風區,布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
②產生水源污染企業的布局:A遠離水源;B河流的下游 ③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企業的布局:A遠離居民區;B遠離農田 ④交叉污染:兼顧上述要點
2.根據不同工業的特點,按影響工業的主導因素把工業類型:(1)原料指向型工業: 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新疆的紡織廠
(2)市場指向型工業: 啤酒廠、傢具廠、印刷廠、飲料廠、食品廠、玻璃廠、
(3)動力指向型工業:(臨近火電站或水電站)煉鋁廠、有色金屬冶煉、火電廠、水電站 ?(4)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紡織廠、普通服裝廠、電子裝配廠、包帶、制傘、製鞋廠
⑷ 工業「四基」是指什麼
「四基」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
⑸ 在地理教學中經常會提到「工業基礎」這個詞,該如何跟學生解釋呢什麼是工業基礎呢
工業基礎就是支持工業發展的因素。包括為工業提供的物質條件、原材料等。技術條件工程師、技工等。基礎設施條件電力、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