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已知地基承載力,持力層,埋深以及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等條件。如何確定鋼筋混凝土基礎底面尺寸
確定鋼筋混凝土基礎底面尺寸是獨立基礎的地基承載力計算。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 應進行寬度修正和深度修正,得到計算值 fa ;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加上基礎底面以上的自重(混凝土與土體的加權平均容重),設為P, P 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值。則基礎底面A=P/fa (m²)。再根據情況確定邊長尺寸,取50mm為模數。見GB50007-201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5.2節各條。
❷ 建築結構設計如何確定基礎類型基礎埋深、基礎底面寬度
基礎類型確定:一般根據地勘報告和建築層數及地下室層數
還有就是結構類型了,承載力允許的話,做牆下條基或獨立基礎,柱下條基等,如果條基大於2.5米或獨立柱基礎大於4~5米,可考慮筏板基礎,筏板基礎承載力還不能滿足就地基處理或樁基礎
超高層為了增加基礎剛度,可做箱型基礎
基礎埋深: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基礎高度是指基礎本身的垂直距離(厚度).
一般基礎的埋深和基底寬度的確定都要根據地勘報告和上部結構的荷載來定。基礎埋深的大小關繫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難易程度及造價的高低。影響基礎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響因素有:
(1)、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當建築物設置地下室、設備基礎或地下設施時,基礎埋深應滿足使用要求;高層建築基礎埋深應隨建築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滿足穩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一般荷載較大時應加大基礎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礎應有較大埋深,以滿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基礎應建立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設置在承載力低,壓縮性高的軟弱土層上。
存在地下水時,如粘性土遇水後,含水量增加,體積膨脹,使土的承載力下降。含有侵蝕性物質的地下水,對基礎將產生腐蝕。
基礎底面寬度:根據荷載標准值確定
❸ 確定基礎尺寸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基礎設計時應當考慮如下因素:
1、地基承載力,包括持力層承載力、軟弱下卧層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除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外,基礎尚應控制地基反力脫空面積,在地震效應作用下脫空面積不得大於15%,在恆+活作用下不得出現脫空區。
2、地基變形,通過基礎尺寸調整地基應力水平,調節沉降值,及相鄰基礎沉降差。
3、與相鄰建築基礎不碰撞。與可能存在的地下設施不碰。
4、基礎自身承載力,抗沖切、剪切、抗彎承載力滿足要求。
5、部分基礎受抗浮、抗拔、抗傾覆控制,需要增加基礎面積來獲得足夠配重,或採取其他措施。
6、部分基礎受構造尺寸限制,如承台杯形基礎等。
7、部分有不良地質情況的基礎受跨越不良地質要求及支承面長度要求確定基礎尺寸。
8、有振動的基礎通過調整尺寸獲得更大質量,調整寬度阻力比更大,減小基礎振幅等。
❹ 如何確定基礎底面的初步尺寸
算出基礎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力標准值,加上基礎底面以上的自重和土重,然後除以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修正後的特徵值),就是基礎底面的面積,你根據面積算出合適的邊長就是了。由於基礎面積沒確定之前是沒法精確知道自重的,特徵值的修正也和基礎寬度有關,所以這些都需要估算,或者你可以設未知數解方程。
如果上部結構的彎矩由基礎承擔,還要驗算偏心影響,結果通常就要把基礎面積再加大一些。你也可以加強基礎連梁,讓彎矩由梁承擔。
詳見地基基礎規范gb50007-2002第5.2章節。
❺ 如何選擇柱下獨立基礎的尺寸
確定柱下獨立基礎的高度需要綜合考慮構造及受力兩方面的因素。
1、構造要求
(1)柱下錐形獨立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於200mm,且每個方向的坡度不宜大於1:3。
(2)柱下階梯型獨立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
(3)柱下獨立基礎的高度需要滿足上部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一、二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15la;三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05la;四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la。其中,la為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4)當基礎的高度小於la(laE)時,應保證基礎的高度能夠滿足柱子縱向鋼筋直錨長度20d,d為柱子縱向鋼筋直徑。
2、受力要求
(1)柱下獨立基礎高度滿足抗沖切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規范書籍《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8.2.1條、8.2.2條、8.2.7條、8.2.8條、8.2.9條。
❻ 如何確定基礎底面的初步尺寸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必須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即滿足持力層和下卧層承載力要求。 1. 按持力層承載力確定基底尺寸 (一)軸心受壓基礎
作用在基底形心的荷載只有豎向荷載,沒有力矩荷載存在的情況,為軸心受壓基礎。在軸心荷載作用下,要求基底壓力小於或等於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即:
a
kfp (2-6) 即 fAAd
FGk (2-7)
d
fFAG
ak
(2-8)
式中 Fk—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荷力值; γG—基礎及基礎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γG=20kN/m3計算,在地小水下取γ
G=10kN/m3
計算
d—基礎平均埋置深度;
af—持力層修正後的承載力特徵值; A—基礎底面積。
對單獨基礎,軸心荷載作用下常採用正方形基礎,式(2-8)可變為:
d
fFAbGak
(2-9)
式中 b——正方形基礎邊長;
對條形基礎,沿基礎長度方向取1m作為計算單元,式(2-8)可變為:
d
fFbG
ak
(2-10)
式中 b——條形基礎基底寬度;
Fk—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上部牆體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
❼ 牆下條基寬度最小設計尺寸是多少啊哪裡有規定的啊
在計算牆下條形基礎的寬度時,一般採用公式B=N/。
由於這種計算方法重復牆下條形基礎二次計算縱橫牆交叉處承載面積,因此計算的結果帶有負誤差,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計算精度和結構的安全度。
以一個簡化的基礎平面為例,導出計算誤差較小的建議公式,以改進牆下條形基礎寬度的計算方法。
牆下條形基礎構造要求與設計中有規定。
(7)對基礎的底邊尺寸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擴展基礎
1、無筋擴展基礎:
(1)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無需配置鋼筋的牆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
(2)無筋基礎的材料都具有較好的抗壓性能,但抗拉、抗剪強度都不高。
(3)為了使基礎內產生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超過相應的材料強度設計值,設計時需要加大基礎的高度。
(4)實際使用過程中,無筋擴展基礎應按照建築地質層的具體構造。
(5)對基礎層實施勘測分析,掌握具體承載力指標後再進行基礎施工。
2、有筋擴展基礎:
(1)相比於早期使用的無筋擴展基礎,有筋擴展基礎的結構形式更加多樣化。
(2)其選用了鋼筋材料為支撐設置於建築物地基層,進而達到擴散地面壓力的作用。
(3)如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牆或地基較差、荷載較大時,可採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建築施工區處於軟土層區域, 可選用有筋擴展基礎進行加固處理,這就保證了基底結構的牢固性。
(4)也可選用有筋擴展基礎需參照地基層的具體狀態,選用合適的鋼筋材料及混凝土結構作為支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