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承重牆下基礎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什麼
1、建築的常用基礎形式有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箱型基礎、樁基礎等。
1)條形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牆承重時,基礎沿牆身設置,多做成長條形,這類基礎稱為條形基礎或帶形基礎。
2)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方形或矩形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或柱式基礎。
3)筏板基礎:當建築物上部荷載大,而地基又較弱,這時採用簡單的條形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通常將牆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建築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成為筏板基礎。
4)箱形基礎:當板式基礎做得很深時,常將基礎改做成箱形基礎。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隔牆組成的整體結構。
5)樁基礎: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
Ⅱ 你好,請問7層自建房的承重柱及基礎應該怎麼設計比較合理安全
柱下條形基礎是常用的軟地面或基於幀的類型排架結構。它可以用於地基承載能力不足,需要增加的?底部的底面積,並且延長基本結構柱下一次和平面尺寸 - 有限制的情況;特別是當列壓縮載荷或不平坦的地面,而當不均勻沉降敏感的配置抗彎剛度較大的條形基礎,以接收圓柱形柱有一定影響的建設。下在其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的彎曲變形
柱條形基礎,因此這兩個方向的橫截面中存在的剪切和彎曲力矩。在橫向剪力和彎矩柱條形基礎通常被認為是抗彎能力的翅膀剪,根據其內力計算和牆壁相同的條形基礎承擔。作為承擔由地基梁 - 在垂直切變和彎矩柱條形基礎。其特點是:每個單元被隔開的細長結構承受集中載荷的列中,每個單元設計的縱向和橫向的彎曲應力和剪切應力,並配置鋼筋時必須加以考慮。下的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柱,也稱為梁基礎或基礎梁,其通常為倒T形的橫截面,T形梁的較大部分的高度的第1
施工要求中心稱為肋或肋稱為翼片橫向突出的底部分。除了滿足其建設擴大基本要求的總體要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比索(1)適當的四分之一柱間距為1月8日柱條形基礎梁的高度下。凸緣厚度不小於200mm。當翼緣厚度大於250毫米,宜採用可變厚度翼片,其坡度應小於或等於1:3日(2)的條形基礎的端部應向外,它的長度應該是0.25倍的第一跨度。名錄,Page 108
比索(3)結條形基礎投立柱和橫梁,這架飛機應不小於規定尺寸如圖3.1。
(4)縱向加強條狀基礎梁在計算中除了頂部和底部,以通過底部穿過鋼筋的一長段計算所有符合要求的,鋼筋的頂部應不小於主體的第三佔地底部的總面積。計算出的,並通過不小於10mm的直徑確定翼腱力,100間距200mm。箍筋直徑為6至8mm,從0.351的范圍內 - 0.301承軸箍筋加密布局。當肋寬b1≤350mm雙小腿肌腱時;當350毫米六肢體肌肉時800毫米。日(5)根據混凝土強度不低於C20柱條形基礎。下條形基礎設計 - 條形基礎設計步驟步驟
列下2列如下:比索(1)計算簡圖繪制條形基礎梁,包括裝載,大小(見圖3.2)等。
(2)求負載力重心位置。
(3)確定的懸臂梁的長度和尺寸的基礎。
對X1的伸出長度的左側列中選擇,擴展的列右側的長度
A = 2XCàXN(3.2)
Ⅲ 樁基與承重柱的區別
樁基: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台(簡稱承台)組成的深基礎(見圖)或由柱與樁基連接的單樁基礎,簡稱樁基。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承重樁是鋼筋與混凝土聯合作用承受軸向壓力的一種基礎形式,在特定環境中凸顯其作用。承重樁作為軸向壓力構件作用力的方向和柱相似。
一般房屋承受重大負荷的柱子在建築圖紙中軸網的交接處就是柱的位置。
Ⅳ 承重柱下採用什麼基礎為主要柱基模式
在建築物地下,承受上面結構的自重及其所承受的荷載部分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