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動漫回報怎麼獲得 2025-02-09 00:16:17

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26 18:56:55

① 什麼是工業基礎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具有應用造型設計原理和法則處理各種產品的造型與色彩、形式與外觀、結構與功能、結構與材料、外形與工藝、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市場的關系,並將這些關系統一表現在產品的造型設計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表現基礎、設計基礎、設計理論、人機工程、設計材料及加工、計算機輔助設計、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②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什麼,工業起什麼作用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業),工業起(主導)作用。
知識點延伸: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工業不斷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保證各部門的生產在先進技術基礎上不斷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農不穩,無糧則亂」。一個國家如果吃飯問題要依靠別的國家來解決,那麼這個國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基礎,在國際競爭中就會受制於人,聽人擺布。
供參考。

③ 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性質的理論基礎就是以國家為基礎,以個人的和集體為輔助的一種。如果你要是違背理念的話,那就會把你淘汰。甚至與社會脫節了。
拓展資料:
工業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概述
雖然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沒有出現「工業化」這個術語,但這個概念還是顯然存在的。馬克思把「現代工業」、「工廠制度」或「機器體系」跟工場手工業作了區分。現代工業其所以區別於工場手工業,是由於機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機體的工具變為機械裝置即工具機的工具以後,發動機才取得了獨立的、完全擺脫人力限制的形式。於是,單個的工具機,就降為機器生產的一個簡單要素了」(《資本論》第1卷,第415頁)
在跟工場手工業進行對比之下,馬克思把機器體系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里,是「簡單協作」,即僅僅是「同種並同時共同發生作用的工作機」在工廠中的「集結」,它們使用著一個單一的動力來源。
在第二個階段里,是一種「有組織的機器體系」,這時候通過各局部機器之間不斷地交接工作,產品便從一個生產階段傳送到另一個生產階段。當這種有組織的體系臻於完善,並且只需要工人從旁照看就能夠進行整個生產過程的時候,它就成為「自動的機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