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三了一點基礎都沒有怎麼辦
高三了一點基礎都沒有補習方法
一、首先我們拿起一本課本,不要盲目地看,不懂就看哪,看到哪就是哪,何時想看就看,看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最後搞得自己壓力很大。
總結整理各科學習方法
對於方法的總結,一般是最基本的公式定理,其次就需要建立在一定量的練習題上。比如每一科涉及到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前學這些知識的時候是分散學的,現在可以把這些東西集中起來,不但可以更好的記憶,也便於發現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
② 基礎知識沒有學好怎麼辦
基礎知識,也就是知識的基礎部分。不打好基礎,就很難學到更高深的學問。
基礎知識沒學好的同學,往往抱怨父母沒有給他生個聰明的腦袋,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傑出的父母不一定生出聰明的子女,一般的父母卻往往生出聰明的孩子。再說聰明的學生不好好學習,也會成績不好;不大聰明的同學,因為專心致志,卻能成績很好。基礎知識學不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的。
有的同學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總覺得學了也無用,於是糊里糊塗,馬馬虎虎,日復一日,學習成績就垮下來了。
有的同學缺乏意志和毅力,打不起精神,下不了決心,忽冷忽熱,怕苦怕累,能拖則拖,能推則推,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又有些學生不講究學習方法,既不集中精力聽課,又不認真作業,既不課前預習,又不課後復習,既不思考問題、加深理解,又不認真記憶、鞏固知識,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天天都煮夾生飯。
也有可能是教師調換太多,或者是學生自己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原因,如生病等,使基礎知識有了缺漏。前面的知識沒有弄懂,後面的知識就難以為繼,久而久之聽不懂課,做不了作業,學習的道路就變得崎嶇難行。
還有一些同學因學習成績跟不上,就不敢接近老師,越不接近老師,就越得不到老師的指導,惡性循環,以致不可收拾。
此外當然還會有一些個別的、偶然的因素,不同的學科又會有一些不同的原因,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有決心、又採用正確的方法,基礎知識是一定可以學好的。有些著名的科學家,在中學時代甚至留過級,後來發憤圖強,終取得大成。當然這不是輕而易舉的,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通過學習、參觀、訪問,看看四周現代化建設的形勢,弄懂學好課程是將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需、也是進一步深造所必需,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也可訪問老師、親友,聽聽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看看前輩校友的成就,以激勵自己的志氣。
二、要下定決心,用加倍的精力,在學習新課過程中補上過去缺漏的課程。課前要預習,記下難懂的地方,聽課時加倍注意,課後要做作業,對難題要認真鑽研,真正做不出再去問同學、老師,務必弄懂弄通、牢固掌握,一段時間後缺漏必能補上,理解力和記憶力也會鍛煉出來,學習的道路就會逐漸變得平坦。
三、疑難問題要多想多問。關鍵是要多和別人探討、多讀多看有關課外讀物、多參加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擴大眼界,增加興趣,在自己周圍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幾年後必能大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