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樁基礎地下水多怎麼處理
擴展閱讀
高二基礎怎麼樣 2025-02-09 05:26:57
重陽節安全知識講座 2025-02-09 05:16:31

樁基礎地下水多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3-06-19 10:09:01

『壹』 我們工地的有一個樁基礎地下水比較豐富,現已經開挖24m,採取什麼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

建議採用管井降水,在基坑四周設置管井,從根本解決地下水湧入坑內的問題,防止邊坡由於受地下水流的沖刷而引起的塌方,使坑底的土層消除了地下水位差引起的壓力,因此防止了坑底土的上冒,由於沒有水壓力,使基礎加少了橫向荷載,由於沒有了地下水的滲流,也就消除了流沙現象。降低地下水位後,由於土體固結,還能使土層密實,增加地基土的承載能力,

『貳』 建築基礎施工時出水多如何進行施工

一、 地下水的人工處理

地下水的處理有多種可行的方法,從降水方式來說可總分為止水法和排水法兩大類。止水法,即通過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圍形成止水帷幕,將地下水止於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漿法、地下連續牆等;排水法是將基坑范圍內地表水與地下水排除,如明溝排水、井點降水等。

止水法相對來說成本較高,施工難度較大;井點降水施工簡便、操作技術易於掌握,是—種行之有效的現代化施工方法,已廣泛應用。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井點降水法作一簡要介紹。

 井點降水法,它是在擬建工程的基坑周圍設能滲水的井點管,配置一定的抽水設備,不間斷地將地下水抽走,使基坑范圍內的地下水降低至設計深度。井點法防水適用於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穩定邊坡的作用。由於基坑內土方乾燥,有利機械化施工,縮短工期,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

 目前國內常用的井點降水法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在我國,井點降水法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設大量的滲水井點管,與此同時地面組裝抽水管路系統,通過井群連續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圍內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保持基坑乾燥狀態。通常把這一方法叫做井點降水法。

井點降水法具有下列優點:施工簡便,操作技術易於掌握;適應性強,可用於不同幾何圖形的基坑;降水後土壤乾燥,便於機械化施工和後續工作工序的操作;井點作用下土層固結,土層強度增加,邊坡穩定性提高;地下水通過濾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節省支撐材料,減少土方工程量等。井點降水法已成為目前在含水透水位土層實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輕型井點降水法

(1)輕型井點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除管路系統外,很大程度取決於抽水設備。目前常用的真空泵型、隔膜泵型配套抽水裝置。

輕型井點井點管、過濾管、集水總管、主管、閥門等組成管路系統,並由抽水設備啟動,在井點系統中形成真空,並在井點周圍一定范圍形成一個真空區,真空區通過矽井擴展到一定范圍。在真空力的作用下,井點附近的地下水通過砂井,經過濾器被強制性吸入井點系統內而使井點附近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在作業過程中,井點附近的地下水位與真空區外的地下水位之間,存在一個水頭差,在該水頭差作用下,真空區外的地下水是以重力方式流動的。所以常把輕型井點降水稱真空強制抽水法,更確切地說應是真空—重力抽水法。只有在這兩個力作用下,基坑地下水才會降低,並形成一定范圍的降水的漏斗拋物線。

井點管與總管的聯接可用鋼管和透明塑料管,因受真空力的作用,塑料管內裝有彈簧,以加強抗外部張力,保證地下水流暢通。

總管與總管的聯接有法蘭法和套箍法兩種形式。

(2)施工時應注意的問題

經過降低地下水位後,土壤會產生固結,也就會在抽水影響半徑的范圍內引起地面沉降,有時會給周圍已有的建築物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在進行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時,為避免引起周圍建築物產生過大的沉降,採用回灌井點是一種有力的措施。這種方法就是在抽水影響半徑范圍內建築物的附近預先鑽一排孔,在進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之前,事先將鑽孔內的水位勘查清楚,記錄下來。當進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時,為避免已有建築物下面的地下水位下降,與降水的同時向鑽孔內灌水,以保證原地下水位不變化,以此來防止地面產生沉降給已有的建築物帶來危害。

2. 深井井點

深井井點降水是在深基坑周圍埋置深於基底的井管,依靠深井泵或深井潛水泵將地下水從深井內揚升到地面排出,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深井井點降水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不受吸程限制、井距大等優點。但其一次性投資大,成孔質量要求高。深井井點降水適用於滲透系數較大(10~250m/d);土質為砂土、碎石如;地下水豐富、降水深(10~50m)、面積大的情況。

(1)施工工藝程序

(2) 井點設置與使用階段的注意事項

① 成孔

② 安設井管、填充濾料

③ 洗井

④ 安設水泵

⑤ 使用階段注意事項

Ⅰ、基坑內井點應同時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Ⅱ、加強水位監測,特別是靠近已有建(構)築物的深井井點,宜在建(構)築物附近設觀測井,水位差過大時,應立即採取補救措施,如設置回灌井點等。

Ⅲ、防止排出的地下水回滲而流入基坑。

Ⅳ、潛水泵在運行時要注意檢查電纜線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損後水沿電纜芯滲如電動機內。

Ⅴ、位於基坑內的深井井點,由於井管較長,挖土至一定深度後,井管應於附近的支護結構支撐或立柱等連接,予以固定。

Ⅵ、當基坑底部有不透水層時,為排除上層地下水,可採用砂井配合深井降水。

Ⅶ、井管使用完畢拔出。

『叄』 當打地基時,如果遇到地下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有2個辦法:

1、繼續打井,井底標高要比基坑底標高低15米,然後24小時抽井水,通過管道排走。

2、基坑鋪碎石,瓜米石,上面鋪彩條布,需要有坡度,坡腳設置集水井,在彩條布上打墊層。

有的基坑積水或土質稀軟,工人難以立足,無法施工;有的出現「流砂現象」導致邊坡塌方,地質破壞。


(3)樁基礎地下水多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處理分類:

地基處理主要分為:基礎工程措施、岩土加固措施。有的工程,不改變地基的工程性質,而只採取基礎工程措施;有的工程還同時對地基的土和岩石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質。選定適當的基礎形式,不需改變地基的工程性質就可滿足要求的地基稱為天然地基;已進行加固後的地基稱為人工地基。

地基處理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質量直接關繫到建築物的安全,如處理不當,往往發生工程質量事故,且事後補救大多比較困難。因此,對地基處理要求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驗收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