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坑驗槽由哪個單位組織
1、基坑驗槽:首先應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報監理,然後由監理單位報建設單位,由總監理工程師或者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設計、勘察、監理、施工等單位到場共同進行驗收
2、基礎驗收:由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參加
3、廁所間的混凝土翻邊為:宜150mm(GB50203—2011);至少120mm(GB50352-2005);至少200mm(GB50037-2013)。具體要看圖紙參考那個規范,不過施工經驗通常150mm就行
㈡ 建築地基驗槽由誰組織
檢驗批及分項工程由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驗收,分部工程由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驗收,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單位工程驗收。隱蔽工程在隱蔽前由施工單位通知有關單位驗收。
推遲驗槽情況:
(1)勘察報告所提供的承載力和持力層與設計使用不符時;
(2)場地內有軟弱下卧層並未說明原因時;
(3)場地為不均勻場地並未進行處理時。
無法驗槽情況:
(1)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時;
(2)基槽底面坡度較大時;
(3)槽底有機開挖、溝槽、鏟齒痕跡時;
(4)沒有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基礎施工圖,結構總說明。
驗槽條件及准備工作
(1)開挖完畢並且條件良好的基槽。
(2)基礎平面圖,結構圖,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3) 比較結構設計所用的地基承載力、持力層與報告是否相同。
(4)建築位置與勘察范圍是否一致。
(5)場地內是否有軟弱下卧層。
(6)知曉地下是否有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2)廈門基礎驗槽哪些單位參加擴展閱讀:
樁基的驗槽
機械成孔的樁基,在施工中進行。在施工過程中就應判明樁端是否進入預定的樁端持力層;泥漿鑽進時,應認真判明預定的樁端持力層是否已經達到。
人工成孔樁,在樁孔清理完畢後進行。對摩擦樁,主要檢驗樁長;端承樁,主要檢查的是進入持力層長度、樁端直徑。在混凝土澆灌之前,應清凈樁底鬆散岩土,檢驗樁身的垂直度。對大直徑樁必須做到每樁必驗。檢驗的重點是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樁端直徑等。
復合地基的驗槽
(1) 換土墊層應根據基坑深度的不同在進行墊層施工之前進行。
(2)按深、淺基礎的驗槽分別進行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
(3)復合樁基,應在施工之中進行。
(4)對各種採用預壓法、壓密、擠密、振密的復合地基,主要是用試驗方法確定是否達設計要求。
質量控制及成品保護
(1)同一工程中,釺探時應嚴格控制穿心錘的落距,不得忽高忽低,以免造成釺探不準,使用釺桿的直徑必須統一。
(2)釺探孔平面布置圖繪制要有建築物外邊線、主要軸線及各線尺寸關系,外圈釺點要超出墊層邊線200~500mm。
(3)遇鋼釺打不下去時,應請示有關工長或技術員,調整釺孔位置,並在記錄單備注欄內做好記錄。
(4)釺探前,必須將釺孔平面布置圖上的釺孔位置與記錄表上的釺孔號先行對照,無誤後方可開始打釺;如發現錯誤,應及時修改或補打。
(5)在記錄表上用有色鉛筆或符號將不同的釺孔(錘擊數的大小)分開。
(6)在釺孔平面布置圖上,註明過硬或過軟的孔號的位置,把枯井或墳墓等尺寸畫上,以便設計勘察人員或有關部門驗槽時分析處理。
(7)打釺時,注意保護已經挖好的基槽,不得破壞已經成型的基槽邊坡;釺探完成後,應做好標記,用機磚護好釺孔,未經勘察人員檢驗復核,不得堵塞或灌砂。
(8)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牆角、承重牆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同勘察、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㈢ 建築工程基槽驗收是否可以由監理單位組織
一般情況下,基槽驗收不可以由監理單位組織,但監理單位可以與其他單位同時參與。
基槽驗收應由承包商、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五方代表共同參與進行,並請質量監督站抽查。對土質有爭議的,可到法定檢驗部門檢驗鑒定,經檢驗符合要求後,填寫驗收意見及簽證。
(3)廈門基礎驗槽哪些單位參加擴展閱讀:
基槽驗收的具體工作包括:
1、檢驗基槽的標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對基底的土質類別及狀態進行鑒別,判斷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3、檢查基底是否有不良土質存在,如淤泥、暗河流沙、鬆土坑、洞穴等。
4、檢查基底土質是否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