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解剖基礎學怎麼背
擴展閱讀
還有什麼名校的成人教育 2025-02-09 14:24:52

解剖基礎學怎麼背

發布時間: 2023-06-16 01:37:24

1. 解剖學怎麼記得牢

第一種:理論知識:這是比較新鮮的知識點,因為之後沒有接觸過,但有的內容真的很枯燥也很復雜,我那時學解剖學的時候,經常把課本與標本模型一起學習,而且在練習本上經常寫出自己記住的內容,要反復的看、想,這樣才能比較好的記清楚。
操作:基本工要靠自己爭取機會練習,就要你多參與手術,當助手也好,見多識廣,這個只能仁者見仁了。
有的人認為:(kan_lu )
1、多看書,多總結,首先對照大綱把大標題與主要內容記住(自己作一些筆記),切不要想一口吃飽,在記住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慢慢對照比較,逐漸增加記憶內容,在這過程中需要多看圖,最好配一本彩圖。
2、看書時最好對照模型、標本或圖譜。
3、買一本題型多、配圖的練習冊,定期復習。
4、待掌握一定內容後,嘗試系統內、系統之間的聯系,如循環系統的動脈、靜脈、淋巴可以聯系起來記,神經系統可以借傳導路串起來記,內臟部分的器官位置可各系統聯合起來記,同時通過一些數字,把特殊的內容歸在一起記。
5、可以自當老師講解,這回極大提高你對解剖的理解,便於內容的整理與融匯貫通。
6、記住:一定要循序漸進

2. 解剖學基礎重點歸納有哪些

1:骨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骨的構造:骨質,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與體相連處形成微向前突的橫脊,稱為胸骨角。兩側平對第二肋軟骨,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與胸骨相連接,稱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與胸骨相連接,稱假肋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弓肋:第8-10肋的肋軟骨一次連與上位肋軟骨,共同形成一軟骨性邊緣,稱肋弓。

肋角:肋體後份急轉彎處形成肋角。

3:腦顱骨由成對的頂骨、顳骨、和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枕骨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對的鼻骨、淚骨、上頜骨、下鼻甲、灌骨,顎骨,和不成對的下頜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竇4對:額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向前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前中後三群,前中裙開口中鼻道,後群篩竇開口於上鼻道。上頜骨開口於中鼻道。

6:翼點:顳窩內側壁前部有顳,頂,額,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縫,稱翼點。此處為顱腔側壁的薄弱處,其內面恰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此處骨折極易損傷動脈。

7關節的基本構造: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關節的輔助結構:韌帶,關節盤,滑膜壁,關節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緣圍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劍突圍成 胸廓下角:兩側肋弓在中線相交,形成向下開放的胸骨下角,角間夾有劍突

9:軀干骨的連接: 1椎骨的連接:

椎體間的連接:椎間盤,前縱韌帶,後縱韌帶。

椎弓間的連接:黃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關節突韌帶。

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 椎骨間連接:

滑膜關節:寰枕關節,寰樞關節,關節突關節,椎間盤。

韌帶連接: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

肋與胸椎連接:肋頭關節,肋橫突關節。

肋與胸骨連接:軟骨連接,胸肋關節,肋弓,浮肋。

解剖學方位

為了說明人體各部或各結構的位置關系,特規定一標准姿勢,稱為解剖學姿勢,描述任何結構時均應以此姿勢為標准,即使研究對象或標本模型,是橫位、倒置或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仍應以標准姿勢描述。特定的解剖學姿勢規定如下: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並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體解剖學

3.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如下:

1、膝關節:全身最復雜的關節。

2、肝:人體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器官。

3、直腸子宮陷凹:直立時,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點。

4、迷走神經:行程最長、分布范圍最廣的腦神經。

5、心臟的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普金野氏纖維網。

4. 系統解剖學怎麼學才能記住

就是一定要結合解剖圖,書上的也好,還是app,還是解剖圖譜都行。就是對著系解課本上的文字,還有圖,邊讀邊在圖上找相關部位,血管神經走行,器官形態結構等等,把文字和圖結合起來看,看幾遍,對著圖譜自己描述結構和走行。實驗室的標本也認真看看和書上說的結合起來,畢竟實際標本和圖譜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把書和圖多看幾遍,用自己的話描述。再做一定的題練習,鞏固知識,把握出題的范圍形式
解剖雖然是基礎學科,但是學起來的難度並不亞於任何高等專業課,就算你現在學會了,後面也還是會忘,很多老教授還備著解剖書在辦公桌上,所以一款解剖app是每位醫學從業者都應該必備的手機軟體,隨時打開查閱。

5.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解剖學必背知識點有睫狀體產生-進入後房-越過瞳孔到達前房-再從前房的小梁網進入Schlemm管-然後通過集液管和房水靜脈-匯入鞏膜表面的睫狀前靜脈-迴流到血循環,另有少部分從房角的睫狀帶經由葡萄膜鞏膜途徑引流和通過虹膜表面隱窩吸收。

顳窩內側壁前部有顳,頂,額,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縫,稱翼點。此處為顱腔側壁的薄弱處,其內面恰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此處骨折極易損傷動脈。

解剖經典知識

解剖學是不僅是臨床醫學的基礎, 也是基礎醫學的基礎。首先你應該知道它是一門形態科學,形態科學的最大特點是直觀,所以學習解剖學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去學習。可以找一本解剖學大綱, 它會告訴你,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內容,哪些是需要熟悉的內容, 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內容。

所有要求掌握的內容都是解剖學的重點內容,知道這些你就很容易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學習解剖學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觀點, 以及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前者應注意在學習時兩者有機的結合, 看書,看圖譜,看標本,不要各自為陣。後者告訴你不是獨立的。

你可以就此提出問題,諸如這個孔有什麼內容通過?左側和右側的差異有什麼臨床意義等?能提出問題,你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的學習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6. 解剖學基礎重點歸納有哪些

1、人體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下肢靠攏,足尖朝前,雙上肢自然下垂於軀體干兩側,手掌朝前。

2、骨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劍突。

4、成對的腦顱骨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腦顱骨有:額骨、枕骨、蝶骨、篩骨。

5、鼻旁竇有四對,包括:額竇、篩竇、蝶竇、上頜竇。

6、肩胛骨上能觸及的骨性標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岡、喙突、內側緣。 7.椎間盤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

7、胸廓是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借骨聯結構成的。

8、下頜關節由:下頜頭與下頜窩構成。其關節腔內有:關節盤。

9、椎間孔:是指相鄰椎骨的椎上切跡和椎下切跡所組成的孔,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

10、胸骨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相接處形成突向前方的橫行隆起,稱為胸骨角,可在體表摸到,他平對第二肋,為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11、翼點:在顳窩區內有額、頂、顳、蝶四骨的匯合處,稱為翼點,此處骨質比較薄弱,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翼點處骨折時,容易損傷該動脈,引起顱內血腫。

12、椎間盤:椎間盤是上、下相鄰兩個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由周圍的纖維環和中央部的髓核構成。

13、腹股溝管:腹股溝管是指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有一斜貫腹肌和腱膜的裂隙,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

14、每塊椎骨均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構成。椎體位於前部,呈短圓柱狀。椎弓試附在椎體後方的弓狀骨板,它與椎體圍成椎孔椎弓與椎體相連的部分較細,稱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跡,下方有椎下切跡,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組成椎間孔。

兩側椎弓根向後內側擴展為寬闊的骨板,稱為椎弓板。每個椎弓伸出7個突起,即向兩側伸出一對橫突,向上伸出一對上關節突,向下伸出一對下關節突,向後伸出單一的棘突。

15、額竇開口於中鼻道,下頜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的前、中篩、小房開口於中鼻道,後篩小房開口於上鼻道。

16、肩關節由肩胛骨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其形態特點:

(1)股骨頭答,關節盂下而淺,周緣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較大運動。

(2)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囊地上、後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強而較薄弱。肩關節為人體最靈活的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及換轉運動。

7. 人體解剖學記憶口訣

1 骨的數量

全身有骨二零六,

配布四肢一二六。

上比下肢多兩塊,①

餘下八十在中軸。

面顱十五腦顱八,

每側鼓室藏著仨,②

加上軀干五十一,

中軸八十剛好齊。

[注釋]

① 上比下肢多兩塊: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

② 每側鼓室藏著仨:每側鼓室有三塊聽小骨。

2 椎骨的一般形態

一體一弓圍椎孔,①

椎體在前弓在後。

椎弓前根後為板,②

椎弓根間椎間孔。

兩側弓板癒合處,

向後伸出成棘突,

弓根弓板結合處,

上下關節和橫突。③

[注釋]

① 一體一弓圍椎孔:椎骨的前方為椎體,後部為椎弓,二 者圍成椎孔。

② 椎弓前根後為板:椎弓的前部為椎弓根,後部為椎弓板。

3 腰椎形態特徵

椎弓發達體粗壯,

棘突寬短呈板狀。①

相鄰棘突裂隙寬,

便於臨床行腰穿。

[注釋]

①腰椎棘突寬而短,呈板狀,水平伸向後方。

4 椎間盤

成人間盤二十三,①

居於相鄰椎體間。

周圍部稱纖維環,②

與鄰椎體緊密連。

中部偏後是髓核,

白色膠樣彈性墊。

[注釋]

①成人有23個椎間盤,第1和第2頸椎之間沒有椎間盤。

②周圍部的纖維環堅韌而富於彈性,緊密連接兩個相鄰的椎體。

5 顱骨

顱骨共有二十三,

關節軟骨逢來連。①

保護支持腦耳眼,

後上腦顱前下面。②

前窄後寬形卵圓,

鄰骨之間逢相連。

頂枕相接人字縫,

頂間矢狀額頂冠。

[注釋]

① 關節軟骨逢來連:顱骨之間借關節、軟骨、逢連接。

② 後上腦顱前下面:顱骨以眶上緣和外耳門上緣連線為界 分為後上方的腦顱骨和前下方的面顱骨。

6 顱底內面觀

顱底內面不平整,

前中後窩階梯形。①

凹凸不平多孔裂,

大部都與顱外通。

[注釋]

① 前中後窩階梯形:顱底內面自前向後為顱前窩、顱中窩和顱後窩。

7 顱的側面觀

外耳門、居中間,

門後乳突顴弓前。

顴弓分隔上下窩,①

顳窩上界為顳線。

額蝶枕顳會合處,

骨質薄弱是翼點。

[注釋]

① 顴弓分隔上下窩:顴弓將顱側分上方的顳窩和下方 的顳下窩。

8 三邊孔和四邊孔

小大圓肌上下橫,①

長頭縱行孔形成,

最外縱行外科頸,

血管神經孔內行。

[注釋]

①小圓肌和大圓肌橫行,構成三邊孔和四邊孔共同的上界和下界

9 手肌

居於掌側固有肌,

外側魚際內小魚;①

掌三背四掌骨間,②

四條細小蚓狀肌。

[注釋]

①手肌外側群稱魚際,內側群稱小魚際。

②手肌中間群位於掌心,包括四條蚓狀肌,骨間掌側肌(3塊),骨間背側肌(4塊)。

10 大腸(概況)

大腸似門框,

空回門內藏。

右柱比較短,

左柱彎而長。

全長分五部,

盲闌結直肛。①

[注釋]

①盲闌結直肛: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

11 肛管內觀

肛柱下端肛瓣連,

形成肛竇易感染。①

柱下肛瓣連齒線,②

齒線下方色淺藍,

肛梳下緣稱白線,

內外括約分界環。

[注釋]

①形成肛竇易感染:肛竇底部有肛腺開口,竇內往往積存糞,易感染形成肛竇炎。

②柱下肛瓣連齒線:肛柱下端與各肛瓣邊緣連接成鋸齒狀環形線稱齒狀線。

12 腎的位置

腎居柱側腹後隙,①

左比右高半椎體。

兩側腎門平腰一,

體表投影在腎區。②

[注釋]

①腎居柱側腹後隙:腎位於脊柱兩側,腹膜後隙內。

②體表投影在腎區:兩側腎門約平第一腰椎水平,其 體表投影在豎脊肌外緣與第12肋夾角處

13 腹膜與臟器的關系

空回橫盲乙狀闌,

胃脾卵巢輸卵管。①

子宮膀胱膽囊肝,

升降結腸直上段。②

外位器官蓋一面:

輸尿管腎腎上腺,

十二指腸下三段,

直腸中下和胰腺。

[注釋]

①、 空回橫盲乙狀闌,胃脾卵巢輸卵管:腹膜內位器官。

②、 子宮膀胱膽囊肝,升降結腸直上段:腹膜間位器官。

14 體循環的靜脈

體循終點右心房,

三個入口回收忙,①

三個派系收全身,

心靜脈繫上下腔。②

[注釋]

①三個入口回收忙: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

②心靜脈繫上下腔: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心靜脈系。

15 眼球內容物

房水晶狀玻璃體,①

無色透明屈光系。

可調節的晶狀體,②

調節動力睫狀肌。

[注釋]

①房水晶狀玻璃體: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②可調節的晶狀體:晶狀體是唯一可以調節的屈光裝置。

16 房水循環

房水生自睫狀體,

後房瞳孔前房隙,①

滲入鞏膜靜脈竇,

涓涓流回發源地。②

[注釋]

①後房瞳孔前房隙:房水由睫狀體產生,充填於眼後房, 經瞳孔到前房,經虹膜角膜角間隙滲入鞏膜靜脈竇。

17 內囊

丘腦豆尾狀核間,

有一寬厚白質板。

上下纖維束構成。

前肢後肢膝相連。

[注釋]

內囊是位於背側丘腦、豆狀核和尾狀核之間,由上下 行纖維束構成的寬厚白質板。可分為:內囊前肢、內囊膝

18 基底核

埋於髓質近腦底,

豆尾屏狀杏仁體。

豆尾合稱紋狀體,

協調運動及張力。

[注釋]

基底核位於髓質內,靠近腦底,包括豆狀核、尾狀核、屏狀核、杏仁體。

19 腰叢組成及位置

腰叢組成較簡單,

前支腰一至腰三。

胸末腰四各一半,

腰大深方橫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