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四層建築基礎換填深度怎麼確定

四層建築基礎換填深度怎麼確定

發布時間: 2023-06-15 23:37:34

Ⅰ 換填法處理地基,墊層厚度如何確定

換填法進行基礎的處理,其墊層的厚度一般都是15-20公分。因為僅僅是墊層,不是受力主體,所以墊層都是根據規范、經驗進行取值的,而非計算取值。

Ⅱ 基礎埋深如何確定

基礎埋深如何確定

根據其它情況和最低埋深來決定地基的深度。地基的高度主要是根據抗沖切的州態岩需要來決定,並考閉老慮到柱的縱筋和其他結構的需要。地基的埋深應從室外地面高度計算。在填方平整區域內,可以按自填土的地表標高來計算,但在上部結構工程完工後,填土的起點為自然地表標高。在地基上,若為箱型地基或筏基,地基的埋設深度應從室外地表高度計算。若使用單層地基或條形地基,則以室內地面標高計算。
影響地基埋設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五個:第一,建築物的使用情況,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地下設備,地基的形態及結構。第二,作冊御用於基礎上的荷載的大小與特性。第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情況。第四,相鄰建築物地基的埋設深度。第五,地基土體的凍脹與溶陷效應。
在確定基坑的持力層及基坑深度時,要根據工程地質調查報告,對施工現場的地層分布,各土層的物理機械性能,承載力等進行詳細的分析。根據四種常見的土層在實際工程中的分布,闡述了地基的埋深計算原理。
首先在基坑荷載作用下,由上至下均為較好的土壤。根據其它情況和最低埋深來決定地基的埋深。其次,從頂部到底部均為軟土。當地基的承載力和地基的變形無法達到要求時,可採用連續基礎,人工地基或深層地基的方法。
第三,上層是軟土,下面是好土。在這種情況下,上軟粘土的厚度決定了持力層的選取。第四,上層是好土,下面是軟土。對於一般的中小樓或六樓以下的房屋,應選用較好的地基,並盡可能地將地基淺埋,也就是「寬基淺埋」。
以上各方面介紹了基礎埋深如何確定的相關問題,在地基承載層頂面發生傾斜的情況下,相同結構的地基可以採取不同的深度。選用何種方案,必須從安全,可靠,施工難度,造價等多個角度來考慮。

Ⅲ 請問基礎埋深如何確定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確定基礎埋深應考慮地基的凍脹性。地基的凍脹性類別應根據凍土層的平均凍脹率η的大小,按本規范附錄G0.1查取。

式中 zd——設計凍深。若當地有多年實測資料時,也可:zd=h』-△z,h』和△z分別為實測凍土層厚度和地表凍脹量;

z0——標准凍深。系採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曠場地中不少於10年實測最大凍深的平均值。當無實測資料時,按本規范F採用。

注意事項: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做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

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抗滑要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基礎埋深

Ⅳ 基礎埋深和基礎高度都是怎麼確定的

基礎埋深由其他條件和最小埋深確定。基礎高度主要由抗沖切要求確定,同時考慮柱縱筋的錨固和其它構造要求。

基礎埋深宜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區,可自填土地面標高計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後完成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於地下室,當採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當採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

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4)四層建築基礎換填深度怎麼確定擴展閱讀

在選擇持力層和基礎埋深時,應通過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了解擬建場地的地層分布、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基承載力等資料。針對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種土層分布情況,說明基礎埋深的確定原則。

(1)在地基受力范圍內,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層。這時基礎埋深由其他條件和最小埋深確定。

(2)自上而下都是軟弱土層。如果地基承載力或地基變形不能滿足要求,則應考慮採用連續基礎、人工地基或深基礎方案。選擇哪種方案需要從安全可靠、施工難易、造價高低等方面綜合考慮。

(3)上部為軟弱土層而下部為良好土層。此時,持力層的選擇取決於上部軟弱土層的厚度。若小於2m,應選取下部良好土層作為持力層。

(4)上部為良好土層而下部為軟弱土層。對於一般中小型建築物或6層以下的住宅,宜選擇上部良好土層作為持力層,基礎盡量淺埋,即採用「寬基淺埋」方案。

當地基持力層頂面傾斜時,同一建築物的基礎可以採用不同的埋深。為保證基礎的整體性,牆下無筋基礎應沿傾斜方向做成台階形,並由深到淺逐漸過渡。

Ⅳ 多層建築怎麼確定基礎埋深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針對「樓脆脆」,對於基礎埋深是否足夠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如下兩個對比就可以很快得到結論。

1、基礎埋置深度是否滿足1/15建築物高度的要求;

2、埋入地下部分是否具有可靠的側向限制,沒有夯實的回填土、淤泥質土、軟土等都不能算作可靠的側向限制;也就是埋入老硬密實土的深度是否達到1/15建築物高度以上。

3、如果有裙房,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從裙房的地下室地面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