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供應鏈什麼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基礎

供應鏈什麼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6-15 22:58:37

Ⅰ 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合作,二是共享。
合作原理認為,由於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因而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與此同時,企業必須與全球范圍內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相關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將本企業中的非核心業務交由合作企業來完成,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提高供應鏈系統整體的競爭能力。
共享原理認為,實施供應鏈合作關系意味著管理思想與方法的共享、資源的共享、市場機會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進技術的共享以及風險的共擔。其中,信息共享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准確可靠的信息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供應鏈系統的協調運行是建立在各個節點企業高質量的信息傳遞與共享基礎之上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提高了供應鏈的運行效率。

Ⅱ 學供應鏈管理需要什麼基礎

一、供應鏈管理基礎是傳統的倉儲, 物流, 配送. 從上游的原材料采購, 產品設計, 市場調查,到下游的分銷, 到最終用戶。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二、供應鏈管理的7項原則: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設計企業的後勤網路;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准則等。
三、供應鏈管理的四大支點
供應鏈管理的實現,是把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等在一條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企業都聯系起來進行優化,使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生產、分銷環節變成增值的產品,到達有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手中。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社會庫存,而且使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逋過信息網路、組織網路,實現了生產及銷售的有效鏈接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流動,最終把產品以合理的價格,把合適的產品,及時送到捎費者手上。計算機產業的戴爾公司在其供應鏈管理上採取了極具創新的方法,體現出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優越性。構造高效供應鏈可以從四個方面人手:
1、以顧客為中心
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管理本身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拉式」營銷推動的結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都是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顧客價值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是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組織生產;以往供應鏈的起始動力來自製造環節,先生產物品,再推向市場,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是不會知道銷售效果的。在這種「推式系統」里,存貨不足和銷售不佳的風險同時存在。產品從設計開始,企業已經讓顧客參與,以使產品能真正符合顧客的需求。這種「拉式系統」的供應鏈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原動力的。
供應鏈管理始於最終用戶。其架構包括三個部分:客戶服務戰略決定企業如何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對客戶的反饋和期望作出反應;需求傳遞戰略則是企業以何種方式將客戶需求與產品服務的提供相聯系廣采購戰略決定企業在何地、怎樣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
客戶服務戰略。第一步是對客戶服務市場細分,以確定不同細分市場的客戶期望的服務水平。第二步應分析服務成本,包括企業現有的客戶服務成本結構和為達到不同細分市場服務水平所需的成本。第三步是銷售收入管理,這二步非常重要,但常被企業忽視。當企業為不同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時,客戶對此會如何反應?是購買增加而需要增加產能,還是客戶忠誠度上升,使得企業可以提高價格?企業必須對客戶作出正確反應,以使利潤最大化。
需求傳遞戰略。企業採取何種銷售渠道組合把產品和服務送達客戶,這一決策對於客戶服務水平和分銷成本有直接影響。而需求規劃,即企業如何根據預測和分析,制定生產和庫存計劃來滿足客戶需求,是大多數企業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良好的需求規劃是成功地滿足客戶需求、使成本最小化的關鍵。
采購戰略。關鍵決策是自產還是外購,這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所承擔的勞動力、匯率、運輸等風險;此外,企業的產能如何規劃布置,以及企業如何平衡客戶滿意和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2、強調企業的核心竟爭力
在供應鏈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強調企業的核心業務和競爭力,並為其在供應鏈上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由於企業的資源有限,企業要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它必須集中資源在某個自己所專長的領域,即核心業務上。這樣在供應鏈上定位,成為供應鏈上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
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點是仿不了,就是別的企業模仿不了,它可能是技術,也可能是企業文化。第二點是買不來,就是說這樣的資源沒有市場,市場上買不到。所有在市場上能得到的資源都不會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點是拆不開,拆不開強調的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具有互補性,有了這個互補性,分開就不值錢,合起來才值錢。第四點是帶不走。強調的是資源的組織性,好多資源可能像個人,好比你拿到了MBA學位,這時候你的身價就高了,你可以帶走。這樣的資源本身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不走的東西包括互補性,或者它是屬於企業的,好比專利權,如果專利權屬於個人,這個企業就不具有競爭力。一些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以自己為中心構建起高效的供應鏈,就在於它們有著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並且憑借這種競爭力把上下游的企業串在一起,形成一個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有機鏈條。比如,沃爾瑪作為一家連鎖商業零售企業,高水準的服務以及以此為基礎構造的顧客網路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於是,沃爾瑪超越自身的「商業零售企業」身份,建立起了高效供應鏈。首先,沃爾瑪不僅僅是一家等待上游廠商供貨、組織配送的純粹的商業企業,而且也直接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中去,與上游廠商共同商討和制定產品計劃、供貨周期,甚至幫助上游廠商進行新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沃爾瑪總是能夠最早得到市場上最希望看到的商品,當別的零售商正在等待供貨商的產品目錄或者商談合同時,沃爾瑪的貨架上已經開始熱銷這款產品了。其次,沃爾瑪高水準的客戶服務能夠做到及時地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給廠商,並幫助廠商對產品進行改進和完善。過去,商業零售企業只是作為中間人,將商品從生產廠商傳遞到消費者手裡,反過來再將消費者的意見通過電話或書面形式反饋到廠商那裡。看起來沃爾瑪並沒有獨到之處,但是結果卻差異很大。原因就在於,沃爾瑪能夠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和控制中去,因此能夠將消費者的意見迅速反映到生產中,而不是簡單地充當二傳手或者傳聲筒。
沃爾瑪的思路並不復雜,但多數商業企業更多的是「充當廠商和消費者的橋梁」,缺乏參與和控制生產的能力。也就是說,沃爾瑪的模式已經跨越了企業內部管理和與外界「溝通」的范疇,而是形成了以自身為鏈主,鏈接生產廠商與顧客的全球供應鏈。而這一供應鏈正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來保障的,這就是它的一整套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離開了統一、集中、實時監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沃爾瑪的直接「控制生產」和高水準的「客戶服務」將無從談起。
3、相互協作的雙贏理念
傳統的企業運營中,供銷之間互不相干,是一種敵對爭利的關系,系統協調性差。企業和各供應商沒有協調一致的計劃,每個部門各搞一套,只顧安排自己的活動,影響整體最優。與供應商和經銷商都缺乏合作的戰略夥伴關系,且往往從短期效益出發,挑起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失去了供應商的信任與合作基礎。市場形勢好時對經銷商態度傲慢,市場形勢不好時又企圖將損失轉嫁給經銷商,因此得不到經銷商的信任與合作。而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環節都看作一個整體,鏈上的企業除了自身的利益外,還應該一同去追求整體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因為最終客戶選擇一件產品,整條供應鏈上所有成員都受益;如果最終客戶不要這件產品,則整條供應鏈上的成員都會受損失。可以說,合作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的一個關鍵。
在供應鏈管理中,不但有雙贏理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把理念形態落實到操作實務上。關鍵在於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的供應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此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夥伴關系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應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供應商管理庫存和共同計劃、預測與庫存補充的應用就是企業轉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典型例子。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企業就可以更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對於主要用戶,企業一般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小組,這樣的小組具有不同職能領域的功能,從而更好地為主要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4、優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業內員工、客戶和供貨商的溝通過程,以前只能以電話、傳真,甚至面見達成信息交流的目的。能利用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甚至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雖然手段不同,但內容並沒有改變。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優勢在於其自動化操作和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時減少失誤。然而,信息系統只是支持業務過程的工具,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決定著信息系統的架構模式。
為了適應供應鏈管理的優化,必須從與生產產品有關的第一層供應商開始,環環相扣,直到貨物到達最終用戶手中,真正按鏈的特性改造企業業務流程,使各個節點企業都具有處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組織和自適應能力。要形成貫穿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的信息集成,從而集中協調不同企業的關鍵數據。所謂關鍵數據,是指訂貨預測、庫存狀態、缺貨情況、生產計劃、運輸安排、在途物資等數據。
為便於管理人員迅速、准確地獲得各種信息,應該充分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Inter- net等技術手段,實現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信息集成,達到共享采購訂單的電子接受與發送、多位置庫存控制、批量和系列號跟蹤、周期盤點等重要信息。

Ⅲ 我國現有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上的

我國現有的產業鏈是建立在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基礎上的綜合。企業辨清自身的價值鏈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前提,供應鏈的連接是產業鏈生成的基礎,而產業鏈條是多重供應鏈條的復合體。
價值鏈,是指企業在一個特定產業內的各種活動的組合,它反映企業所從事的各個活動的方式、經營戰略、推行戰略的途徑以及企業各項活動本身的根本經濟效益。
供應鏈,是指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路結構。
產業鏈,是指經濟布局和組織中,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之間或相關聯行業之間構成的具有鏈條絞合能力的經濟組織關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的八大基本原則

一、資源橫向集成原理:資源橫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經濟形勢下的一種新思維。該原理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對企業所提出的要求。

二、系統原理:系統原理認為,供應鏈是一個系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把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物流服務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三、多贏互惠原理:多贏互惠原理認為,供應鏈是相關企業為了適應新的競爭環境而組成的一個利益共同體,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供應鏈各成員企業之間是通過一種協商機制,感謝關注采購從業者微信公眾號來謀求一種多贏互惠的目標。

四、合作共享原理:合作原理認為,由於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因而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

五、需求驅動原理:需求驅動原理認為,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於一定的市場需求,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服務流、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六、快速響應原理:快速響應原理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經濟活動的節奏也越來越快,用戶在時間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用戶不但要求企業要按時交貨,而且要求的交貨期越來越短。

七、同步運作原理:供應鏈是由不同企業組成的功能網路,其成員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存在著多種類型,供應鏈系統運行業績的好壞取決於供應鏈合作夥伴關系是否和諧,只有和諧而協調的系統才能發揮最佳的效能。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就在於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及相互之間在各方面良好的協調。

八、動態重構原理:學會致力於為企業和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提供系統的采購、物流與供應鏈知識、體系和先進企業的成功案例,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采購、物流及供應鏈競爭優勢和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該原理是供應鏈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們在思維方式上所發生的重大轉變。我們在博海國濟·崇簡人文的課程上企業家工商管理EMBA研修班的課程中會有一門《供應鏈管理》會單獨講到這些觀點和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