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產養殖基礎知識是什麼
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可供養殖(包括種植)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從事水生經濟動、植物養殖,為農業生產部門之一。按水域性質不同分為海水養殖業和淡水養殖業。按養殖、種植對象,分為魚類、蝦蟹類、貝類,及藻類、芡、蓮、藕等。
水產養殖業的出現和發展,標志著人類影響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強。
2. 養豬的基本知識
養豬的基本知識:
1、 實行保護性飼養
夏秋季節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2、推行高密度養成豬
冬季0.8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3、品種要優
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肉率66%,料肉比2.8:1。
4、欄舍要簡
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5、飼料要廉
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6、防疫要嚴
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7、出欄要適時
如二元豬體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冬季養豬要領:
1、豬舍外圍牆壁要厚實嚴密
豬舍的後牆、山牆、前牆在冬季時要增加保溫設施。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稈,可以臨時砌泥土坯。最好是在豬舍初建時,就把外圍的四面牆體做加厚處理。陳舊的豬舍要及時封嚴牆體、門窗的殘留間隙。
2、提高豬舍溫度
提高豬舍溫度的辦法很多,但經濟、簡便、實用的辦法有四種。一是開放式豬舍覆蓋塑膜。最好是覆蓋雙層塑膜,雖然成本比單層塑膜覆蓋高些,但保溫效果較好。
這種辦法適宜肥豬舍和非哺乳母豬舍。二是封閉式養豬車間實行鍋爐式暖氣供熱。三是開放式豬舍暖氣供熱加塑膜覆蓋。四是暖氣供熱加電熱器,適宜於哺乳母豬舍。
3、增設床板
在小豬階段,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纖維板等溫暖性床板,沒有條件可鋪設水泥預制板。
4、豬舍地面要乾燥
糞便污水要及時排除,清掃干凈。為了便於乾燥,豬舍可以做成水泥地面,但是水泥地面豬易只著涼,易發生疾病白痢等。解決水泥地面的弊端,就是使用地暖,地暖可以有效保證豬整體溫度,而不是局部溫度,地暖電熱膜廣泛應用於豬舍。
5、不要讓豬飲用冷水
要把冷水燒成溫水後再讓豬飲用。
6、增加喂料次數
增加喂料次數的目的是相對增加採食量,以填補由於溫度低造成豬體內脂肪、肌內代謝產熱造成的體重虧空。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採取自由採食。在定次飼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7、增大豬舍採光面積
在豬舍初建時,就要考慮豬舍採光面積。開放式豬舍要有較大的開放面積,以備冬季覆蓋塑膜便於採光。封閉式豬舍要在南牆和舍頂預留窗口,以備冬季安裝玻璃。
8、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大時,每頭豬的佔地面積縮小,躺卧時可互相體貼取暖。同時,豬飼養密度大時它們的身體散熱量也加大,這樣有利於提高舍內溫度。
9、適度提高飼料中能量水平
可在原來飼料能量水平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大豬低點,小豬高點。小豬可添加油脂類高能飼料,大豬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飼料在配合料中的數量。
3. 養雞需要哪些基礎設施
對於一般規模的雞場或養雞專業戶來說,養雞必須具備以下設備和用具。
(1)飼料加工設備 主要有粉碎機、攪拌機、顆粒機和青飼料切碎機等。
(2)喂料設備 主要有長形飼料槽或自流式乾粉料桶和飼料箱等。
(3)飲水設備 主要有長形飲水槽、普通塔式或懸掛式自動飲水器等。
(4)育雛保溫設備 主要有保溫傘、紅外線燈、地下煙道、火坑及育雛籠等。
(5)雞舍通風降溫設備 主要有風扇或風機、濕簾等。
(6)其他設備 主要有雞籠、產蛋箱、斷喙器、棲架、注射器,以及常用於捕雞、裝雞和稱雞的用具。
4. 養殖技術
養殖技術指:生態養殖。包括培育和繁殖(水產動植物)。養殖技術包括生豬養殖技術,家畜養殖技術,水產動植物養殖攜春技術,特種養殖技術幾大類。
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冊辯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州隱缺。
需知:
生態養殖的基礎是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條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結果是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
其中「共生互補原理」、「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保持生態平衡」等幾個關鍵詞,明確了「生態養殖」的幾個限制性因子,區分了「生態養殖」與「人工養殖」之間的根本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