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首層柱的凈高以及首層柱以上的柱凈高是怎麼計算的
凈高均以凈高=層高-樓板厚度進行計算。
住宅的樓層凈高為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下層唯歷地板面或樓板上表面到上層樓板下表面之間的距離,樓梯凈高和層高的指旁搜關系可以用公式來表示:凈高=層高-樓板厚度。
根據住建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的《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規定,住宅層高宜為2.80m,卧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於2.40 m,局部凈高不應低於2.10m,且其面積不應大於室內使用面積的1/3。
(1)柱無基礎交接處的上階邊長怎麼取擴展閱讀:
首層柱計算要求規定:
1、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上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
2、框架柱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高度計算。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設計施工圖示混凝土體積計算。
3、預制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柱上的鋼牛腿按鐵件計算。獨立柱裝修=框架柱啟神周長*裝修高度;柱側裝修=柱外露長度*裝修高度。
⑵ 計算基礎梁要扣除柱子不 怎麼計算 有沒有公式
基礎梁支座是獨立基礎或樁基礎,它與柱子無關,算至柱子邊,柱子自獨立基礎頂面算。
地基梁體積應計算全長內的實體,即梁頂面標高以下全部,包括梁底板、腹板、交柱處的擴大部分等。(梁、柱鋼筋各算各)
上部結構的梁是凈跨。
⑶ 基礎怎麼算
先確定基礎類型,看你所在的地區適合做什麼基礎: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柱下條形基礎,筏形基礎,樁基礎。
無筋擴展基礎:確定基礎高度H0≥b-b0/2tanα;確定基礎寬度。擴展基礎:確定基礎底面積,應按規范第五章有關規定確定;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基礎底板的配筋;當擴展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於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擴展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柱下條形基礎: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1. 在比較均勻的地基上,上部結構剛度較好,荷載分布較均勻,且條形基礎梁的高度不小於1/6柱距時,地基反力可按直線分布,條形基礎梁的內力可按連續梁計算,此時邊跨跨中彎矩及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
2 .當不滿足本條第一款的要求時,宜按彈性地基梁計算;
3 .對交叉條形基礎,交點上的柱荷載,可按交叉梁的剛度或變形協調的要求,進行分配。其內力可按本條上述規定,分別進行計算;
4. 驗算柱邊緣處基礎梁的受剪承載力;
5 .當存在扭矩時,尚應作抗扭計算;
6. 當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於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條形基礎梁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地基土的承載力、上部結構的布置及荷載分布等因素按本規范第五章有關規定確定。對單幢建築物,在地基土比較均勻的條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與結構豎向永久荷載重心重合。當不能重合時,在荷載效應准永久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e≤0.1W/A;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計算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外,其厚度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的要求。 對12層以上建築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與最大雙向板格的短邊凈跨之比不應小於1/14,且板厚不應小於400mm;平板式筏基的板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平板式筏基內筒下的板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Fl/umh0≤0.7βhpft/η;平板式筏板除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外,尚應驗算距內筒邊緣或柱邊緣h0處筏板的受剪承載力;受剪承載力應按下式驗算:Vs≤0.7βhsftbwh0。
樁基礎:群樁中單樁樁頂豎向力的確定;樁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樁的承載力設計要求;部分工程進行沉降驗算;樁基設計時,應結合地區經驗考慮樁、土、承台的共同工作。
建議看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
⑷ 獨立基礎上面的柱子鋼筋怎麼計算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如下: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4)柱無基礎交接處的上階邊長怎麼取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構造如下:
獨立基礎一般設在柱下,常用斷面形式有踏步形、錐形、杯形。材料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當柱為現澆時,獨立基礎與柱子是整澆在一起的;當柱子為預制時,通常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用細石混凝土嵌固,此時稱為杯口基礎。
當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荷載不太大的時候,可以採用柱下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比較適用於中心受壓的受力狀態。
當柱根部有彎矩作用時,一般在設計中會有獨立基礎之間加設拉梁,依靠拉梁承擔彎矩作用。在有些設置地下室的建築中,拉梁之間還會有一塊底板,以解決建築物地下室防水防潮的問題。
獨立基礎的技術知識:
1、土方開挖後,清理干凈浮土,通知相關單位進行驗槽。
2、驗槽後,基礎進行墊層的施工,防止基土晾曬。
3、待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後,在上部彈線、安裝模板、綁扎基礎底板鋼筋網。
4、獨立基礎的邊長大於或等於2.5米時,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交錯布置。
5、基礎配筋大的鋼筋放在底部。
6、基礎外邊四根鋼筋不能取長度0.9倍,必須通長。
⑸ 如何選擇柱下獨立基礎的尺寸
確定柱下獨立基礎的高度需要綜合考慮構造及受力兩方面的因素。
1、構造要求
(1)柱下錐形獨立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於200mm,且每個方向的坡度不宜大於1:3。
(2)柱下階梯型獨立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
(3)柱下獨立基礎的高度需要滿足上部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一、二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15la;三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1.05la;四級抗震的柱子,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laE=la。其中,la為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4)當基礎的高度小於la(laE)時,應保證基礎的高度能夠滿足柱子縱向鋼筋直錨長度20d,d為柱子縱向鋼筋直徑。
2、受力要求
(1)柱下獨立基礎高度滿足抗沖切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規范書籍《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第8.2.1條、8.2.2條、8.2.7條、8.2.8條、8.2.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