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確定基礎底面的初步尺寸
算出基礎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力標准值,加上基礎底面以上的自重和土重,然後除以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修正後的特徵值),就是基礎底面的面積,你根據面積算出合適的邊長就是了。由於基礎面積沒確定之前是沒法精確知道自重的,特徵值的修正也和基礎寬度有關,所以這些都需要估算,或者你可以設未知數解方程。
如果上部結構的彎矩由基礎承擔,還要驗算偏心影響,結果通常就要把基礎面積再加大一些。你也可以加強基礎連梁,讓彎矩由梁承擔。
詳見地基基礎規范gb50007-2002第5.2章節。
⑵ 基礎底面尺寸如何確定
基礎底面尺寸是建築物的基礎結構之一,它的尺寸直接影響著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建築設計中,確定基礎底面尺寸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紹一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方法。
一、根據建築物的用途確定基礎類型
首先,需要根據建築物的用途和所處的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確定基礎類型。常見的基礎類型包括淺基礎、深基礎和特殊基礎等。不同的基礎類型對應著不同的基礎底面尺寸。
四、沒鋒睜根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底面尺寸
根據建築物的用途、重量和荷載以及地基土的承載力等參數,可以根據相應的基礎設計規范計算出基礎底面尺寸。在計算過程中,需要考慮基礎的深度、寬度、長度和形狀等因素,以確基做保基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總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是建築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直接關繫到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確定基枯歲礎底面尺寸時,需要綜合考慮建築物的用途、重量和荷載以及地基土的承載力等因素,以確保基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⑶ 圖紙中的基礎厚度在哪裡看....
方法如下:
1、這要看具體的圖紙如何設計的。
2、基礎結構平面圖中,筏板基礎的形式,一般是在平面圖中,在圖名的下面說明中有底板厚度多少的。有不同板厚的,也有區別圖例說明的。例如,未註明的是700厚,然後圖紙上標個陰影區,陰影區是1000的。
圖紙是標有尺寸、方位及技術參數等施工所需細節和業主希望修建的工程實物的圖示表達。它包含兩層意思,作為包括在合同內的工作的圖紙;由業主(或其代表)根據合同簽發的增加和修改的圖紙。1999年出版的《合同範本》中的圖紙定義不包括承包商提供的圖紙。
國際標准組織:
A0:841mm × 1189mm
A1:594mm × 841mm
A2:420mm × 594mm
A3:297mm × 420mm
A4:210mm × 297mm
⑷ 基礎平面圖怎麼能看到多高多寬
看什麼基礎、筏板厚度在說明裡或者局部標注;獨立基礎 承台平面尺寸一般見附表或者大樣、高度見剖面
⑸ pkpm二維怎麼看基礎尺寸
1、首先,打開軟芹談件pkpm,並進入該軟體的主界面。
2、其次,點擊該嫌族碰軟體中需要查看的二維文件。
3、最穗閉後,點擊查看屬性即可查看基礎尺寸。
⑹ 結構施工圖中基礎施工圖的識讀步驟是什麼
問:結構施工圖中基礎施工圖的識讀步驟是什麼?
答:結構施工圖中基礎施工圖的識讀步驟:
1、看圖名、比例。圖名常用1-1斷面、2-2斷面 或用基礎代號表示。讀圖時先用基礎詳圖的名字(1-1或2-2等)去對應基礎平面的位置,了解這是哪一道基礎上的斷面;
2、看基礎斷面圖中軸線及其編號。如果該基礎斷面適用於多道基礎的斷面,則軸線的圓圈內可不予編號;
3、看基礎斷面各部分詳細尺寸和室內外底面、基礎底面的標高。如基礎厚度、大放腳的尺寸、基礎的底寬尺寸以及它們與軸線的相對位置尺寸。從基礎底面標高可了解基礎的埋置深度;
4、看基礎斷面圖中基礎梁的高、寬或標高及配筋;
5、看施工說明等,了解對基礎的施工要求。
⑺ 如何確定基礎底面的初步尺寸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必須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即滿足持力層和下卧層承載力要求。 1. 按持力層承載力確定基底尺寸 (一)軸心受壓基礎
作用在基底形心的荷載只有豎向荷載,沒有力矩荷載存在的情況,為軸心受壓基礎。在軸心荷載作用下,要求基底壓力小於或等於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即:
a
kfp (2-6) 即 fAAd
FGk (2-7)
d
fFAG
ak
(2-8)
式中 Fk—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荷力值; γG—基礎及基礎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γG=20kN/m3計算,在地小水下取γ
G=10kN/m3
計算
d—基礎平均埋置深度;
af—持力層修正後的承載力特徵值; A—基礎底面積。
對單獨基礎,軸心荷載作用下常採用正方形基礎,式(2-8)可變為:
d
fFAbGak
(2-9)
式中 b——正方形基礎邊長;
對條形基礎,沿基礎長度方向取1m作為計算單元,式(2-8)可變為:
d
fFbG
ak
(2-10)
式中 b——條形基礎基底寬度;
Fk—相應於荷載效應標准組合時,上部牆體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
⑻ 基礎平面尺寸由什麼計算確定
挖溝槽的工程量=溝槽的斷面積×基礎中心線的長度(單位:立方米)。基槽的斷面積=(基礎底部的寬度+兩側工作面的寬度)×(基礎墊層到地面的高度),另外,根據圖紙的深度和溝槽的土質、施工方法,溝槽深度超過規定時,還要計算兩側放坡的面積。
不同材料的基礎,所需要的工作面也不同。比如:砌體基礎兩側工作面都是150mm;混凝土基礎兩側工作面都是300mm。平面形式一般為圓形或多邊形。但除了自重和豎直活載以外,風荷載是高聳構築物的主要設計荷載,為了使基礎在各個方向具有大致相同的抗傾覆穩定系數,採用圓形基礎最為合適。基礎在上部荷載的作用下,地基中應力起了變化,建築物總會產生一定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而不均均沉降常常導致建築物開裂、破壞,嚴重地影響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減少由於地基引起建築物不均勻沉降,採取各種技術措施,是地基設計與施工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建築物上部結構,包括基礎在內和地基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整體,而它是互相聯系,又互相影響的。因此,必須考慮上部結構和地基的共同工作,既適當加強上部剛度,又提高結構的抗裂性,以達到地基變形在容許范圍內,使建築達到安全又經濟
⑼ 基坑尺寸在圖紙中怎麼看
平面圖上面能看到它的長寬尺寸,如果是基礎,那麼在標高圖上面能找到基坑的深度尺寸,你在圖紙上看基坑深度的時候,如果沒有標注,就看標高。
開挖不深者可用放邊坡的辦法,使土坡穩定,其坡度大小按有關施工規定確定。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
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等。
(9)基礎或外壁底邊尺寸怎麼看擴展閱讀:
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開挖深度大於10米,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開挖深度超過5m、或開挖深度未超過5m但現場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工程均應實施基坑工程監測。
建築基坑工程設計階段應由設計方根據工程現場及基坑設計的具體情況,提出基坑工程監測的技術要求,主要包括監測項目、測點位置、監測頻率和監測報警值等。
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應經建設、設計、監理等單位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市政道路、地下管線、人防等有關部門協商一致後方可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