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模電 數電需要高等數學基礎嗎
數電需要邏輯思維,高數不怎需要用到。模電的話在頻率響應這一塊就需要高數知識,模電的難點也在這一知識點。這里我跪了。
B. 學習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之前要學什麼是電路基礎還是電路分析基礎
模電可能要用到微積分的知識 數電的話主要是 邏輯上的問題 其實單純的電路學習是不需要很高深的數學基礎的 但是 在深層次的電路設計中 需要較深的數學功底 比如高頻電路中 需要理解 電磁方程 信號的處理中 你還應該知道 傅里葉變換的過程 看你學到什麼程度了
C. 如何快速入門數電模電
快速入門數電模電:
1、首先,在應用上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別是兩者的工作邏輯不同。一般來說,數字電路設計做好數字邏輯就差不多了。一個純粹的數字電路設計完成,就是邏輯設計的完成,或者說,數字電路的設計大致上是個邏輯數學與電路程相結合的問題。但到PCB設計時,就得看你的模電功夫和耐心了。大家學習PCB設計時,可能都看到過74374之類的邏輯器件可能在布線時不一定要按照器件引腳名順序排列去和別的電路同序連接。原因在於追求布線簡練,這看上去似乎不是什麼事,其實這是模擬所要解決的電磁兼容問題。為了做好這點,將原來的邏輯連接做一些修改是常有的事。從這點上看,電路設計軟體分成logic(schematic)和PCB「兩個部分」不無道理。
2、模電,說大了是個全局的問題(從學習上說就是基礎問題)。說簡單點,是個基本功問題。
數字電路的模擬「部分」可以從外圍元件設計和PCB設計上得以體現。模擬則遠不止於此,特別是一個系統的電磁兼容,是極其重要的。而元件間、電路板間、設備間、主控室(器)與現場間、通訊線路的電磁兼容以及外來電磁場所的干擾、系統對環境的電磁「污染」都要考慮其中,甚至雷電、靜電問題也不能稍有忽略。這些都是模擬所要解決的問題。
單板子的裝置,到了PCB設計階段,元件間的引腳連接、排列、整體布局、散熱設計、電源、強電弱電元件(功率元件與信號元件)安置、出入埠、人性化設計、機殼設計甚至多方案(備用方案)融合的考慮等等都會立馬突現出來。這些問題的解決,決不是數字功夫到家就能解決的,必須建立在適當的模擬功底為基礎的下進行。
3、模電的難處
在哪?上面說到了一點。模電作為全局的知識和技能與要求。不能不說的有許多邊角要求,也實在有大多的邊角要求你去「打掃」。這就象一家之主,什麼都要你管,再煩也沒有辦法!!
模電大體可以認為是去解決信號與干擾之間矛盾的問題。它所要考慮的不止是電路的邏輯問題,不要解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和環境條件的問題,一般也要涉及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問題。
在邏輯關繫上,它通常是定量的;在相互關系問題上,它通常是與干擾(電干擾、電磁干擾、溫濕度干擾、漂移、絕緣<氣體粉塵>、電泄漏等)做斗爭的、考驗人們意志的「戰斗」,這恐怕是真正的難處所在。
可見,由於涉及面比較廣博,要說模電難大抵如此,要成就自己的真功夫當然要下苦功夫,積累是主要的,突擊的做法,難免有所缺漏。
最後,有一個關於測試的問題,這是與數字很不同的:使用標准儀器時,要求你預熱xx小時後再做。這種要求也從一些方面反映出模電的某些難處,只是一般人難於碰到或少碰到罷了。
4、不可割裂知識間的聯系
時下流行的說法是「現在搞數電的比模電賺錢,搞軟體的比硬體的牛」。軟體與硬體的關繫到個人專業與擇業問題,不談也罷。不過,不會一點軟體也做不成什麼好的硬體。這樣的「人才」也難找。何況許多人的成就都不一定是在自己原有的專業上取得而是在知識重新取向後取得的。我個人的很大部分知識,也是被實踐需要「逼」出來的。各位可有同感?
說「搞數電的比模電賺錢」,倒是一種誤會。到如今,哪個人只會模電也就大大制約自己用武之地了----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同樣,只會數電,怎樣設計出好的板子來,實在難以想像。
模電---數電---軟體,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是一體的,不可割裂看待。在學習階段,不要隨意偏廢。以防實際需要時束手無策。至於如何側重,實際情況非常復雜,就不說了。
模擬,數字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你說少了那條走路舒服?我的想法是模擬數字都上,「全面發展「。當然會有人說這是「魚和熊掌兼得了,不實際。」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作個選擇的話,我認為不要以哪個更重要為判斷的准則,而是一個人的經歷興趣來挑選。
模擬和數字都是有發展方向的。模擬上,現在的模擬集成電路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各項電器性能均達到了實用程度,相信以後的模擬集成電路會大展異彩。眾所周知,模擬人才要靠實踐經驗的積累,而現在的學生模擬電子線路方面都很差(比於數字電路),所以這方面的人才很受歡迎,需要提及的在甚高頻,微波更高頻率方面的人才就更缺乏了。
數字方面,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數字電路在現代電子系統的比重越來越大,數字電路建立了根本是信號的數字處理,這門學科現在發展的很快,隨之,數字電路的設計理念也日新月異,可以說現在設備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數字處理能力的抗衡,是數電工程師在推動系統的變遷,他們是系統的核心競爭力量。現在的超大規模集成晶元已經向系統級晶元的方向發展,FPGA以經可以達到ASIC的水平(如XILINX的V2 pro),所以工程師們有了更大發揮空間。
D. 學習 模電數電 之前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當然學要高數。模電方面必要知識:微分,積分,拉普拉斯變換(積分變換),電路基礎或工程電路分析,
數電:只要你學過模電的BJT,MOS管的基礎知識似乎不需要什莫,但個人覺得離散數學有點用
模數電對高中物理沒什莫需要。
E. 學習數電與模電需要哪些知識要物理的知識
學習數電與模電需要物理學方面的電路知識。
學習數字電路的關鍵在於分析反相器,反相器(也就是非門,輸入高電壓,輸出低電壓;輸入低電壓,輸出高電壓)是利用一個電壓來控制一個開關。這些器件的伏安特性完全不同於電阻。通過反相器,你還會發現,真正的電路的迴路,比如每個晶元都需要的電源、地,都沒有畫在電路邏輯圖裡面。邏輯圖裡面只是反映了輸入輸出引腳。著這些晶元或門的輸入和輸出,中間根本不是直接連接的。
F. 模電的學習需要哪些電路的知識
電路這門課里運算放大器的基礎要懂(虛短、虛斷)。模電這東西比較難懂,幾個重要的模型(二極體、BJT、JFET等)要會、最重要的是要懂反饋的知識,因此要加倍努力。
《模擬電子技術》是 201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永強、魏金成、吳昌東 。該書是21世紀高等院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規劃教材,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信息類及相關專業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電路:由金屬導線和電氣、電子部件組成的導電迴路,稱為電路。在電路輸入端加上電源使輸入端產生電勢差,電路即可工作。有些直觀上可以看到一些現象,如電壓表或電流表偏轉、燈泡發光等;有些可能需要測量儀器知道是否在正常工作。按照流過的電流性質,一般分為兩種。直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直流電路」,交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交流電路」。
G. 自學數電和模電之前要先學什麼,需要哪些基礎
,你買的那兩本書很好。學數電模電你必須先扎扎實實地把電路理論基礎學好,數電對電路理論知識要求不高,模電就必須在學好電路的基礎上去學習,不然無從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