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確定淺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擴展閱讀
雅思零基礎怎麼背 2025-02-12 03:55:09
各種教育費用一般多少 2025-02-12 03:53:04

確定淺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11 13:32:39

Ⅰ 確定淺基礎埋深時應遵循哪些原則,應主要考慮哪幾方面

遵循原則:
1)滿足基礎最小埋深的要求,保證基礎不受地表不穩定土的影響、季節性凍賬的影響。河流沖刷的影響。2)選擇力學性質較好的持力層。
3)盡量將基礎置於地下水位以上,降低施工難度。
考慮因素:
1)建築物的結構條件和場地環境條件;
2)地基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3)季節性凍土地基的最小埋深。

Ⅱ 確定基礎埋置深度的條件有哪些

確定基礎埋置深度的條件有哪些
答:5.1.1確定基礎埋置深度,應按下列條件確定:
1 建築物的用度,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 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
5 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5.1.2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第21頁上.

Ⅲ 確定基礎埋置深度應考慮哪些因素

1、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

5、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3)確定淺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注意事項

小橋涵基礎埋深還應考慮,沖刷深度和冰凍深度。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做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抗滑要求。

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採取地基土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的措施。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的岩層上,施工時應在基坑開挖後立即鋪築墊層。

當存在相鄰建築物時,新建建築物的基礎埋置深度不宜大於原有建築基礎。當埋置大於原有建築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原有建築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土質情況確定。

當上述要求不能滿足時,應採取分段施工,設臨時加固支撐,打板樁,地下連續牆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築物基礎。

二、防凍害措施

1、對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礎,基礎側面應回填非凍脹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應小於10cm。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採用樁基礎、自錨式基礎(凍土層下有擴大板或擴底短樁)或採取其他有效措施。

2、宜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築場地。對低窪場地,宜在建築四周向外一倍凍深距離范圍內,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

3、防止雨水、地表水、生產廢水、生活污水侵入建築地基,應設置排水設施。在山區應設截水溝或在建築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流。

4、在強凍脹性和特強凍脹性地基上,其基礎結構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和基礎梁,並控制上部建築的長高比,增強房屋的整體剛度。

5、當獨立基礎聯系梁下或樁基礎承台下有凍土時,應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當於該土層凍脹量的空隙,一防止因土的凍脹將梁或承台拱裂。

Ⅳ 確定淺基礎埋深應考慮哪些因素基礎埋深對地基承載力,沉降有什麼影響

影響基礎埋深選擇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1
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設施,基礎和形式和構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
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
5
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基礎埋深是指從基礎底面至室外設計地坪的垂直距離。
室外設計地坪分為自然地坪和設計地坪。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現在地坪,而設計地坪指按設計要求工程竣工後室外場地經整平的地坪。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Ⅳ 基礎的埋置深度主要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一.原則及基本要求
在滿足承載力的條件下盡量淺埋
基本要求:
除岩石以外,D大於50cm(表土擾動,植物,凍融,沖蝕)
基礎頂距離表土大於10cm,保護
橋要求在沖刷深度以下
二.其他控制因素
1、建築物的用途、結構類型及荷載性質與大小
地震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的筏形和箱形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地下管道(上下水,煤氣電纜)應在基底以上,便於維修.
基礎埋深不同時
(1)主樓與裙房,高度不同,分期施工設置後澆帶
(2)台階式相連,如山坡上的房屋
新舊及相鄰建築物有一定距離.否則要求支護,並且要嚴格限制支護的水平位移
2、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盡量在地下水位以上,否則開挖降水,費用大
有承壓水時,防止承壓水頂破基底
根據土層分布情況確定
3、地基土的凍脹
發生凍脹的條件
(1)土的條件:一般是細顆粒土
(2)溫度條件:低於凍結溫度
(3)水力條件:含水量,具有開放性條件,如粉土凍脹最嚴重.
考慮凍脹的基礎埋深
其中:設計凍深,
容許殘留凍土層最大厚度

Ⅵ 常用的淺基礎有哪些類型各自的特點是什麼確定淺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淺基類型有: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板式基礎;
特點是:獨立基礎主要承受集中荷載,如柱下獨基;條形基礎一般用於承擔線荷載,如牆下條基,但條形基礎還可承受集中荷載,也就是當上部柱子荷載大,柱下獨基不能滿足要求時,便可採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承擔柱子;當地基承載力很低,用條形基礎也滿足不了牆體或柱子傳來的荷載時,可將基底面積擴大連在一起形成滿堂基礎即筏板基礎。
影響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基礎頂面最淺是按照規范中構造要求對非抗凍區為50cm,抗凍區需至於凍土層下;基底需要置於根據地勘資料確定的基礎持力層上,埋置深度與持力層土層埋置深度有關

Ⅶ 影響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1、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4、相鄰建築物的基礎埋深;

5、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基礎埋置深度是指基礎地面至地面(一般指設計地面)的距離。基礎埋置深度的確定對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工期和建築物造價影響很大。因此,合理確定基礎埋置深度是基礎設計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對大量中小型建築物一般都採用淺埋基礎。

但考慮到基礎的穩定性、基礎大放腳的要求、動植物活動的影響、耕土層的厚度以及習慣做法等因素,基礎埋深一般不宜小於0.5m,且基礎頂面宜低於室外設計地面0.1m,還要考慮便於建築物周圍排水溝的設置。對於岩石地基,則可不受此限制。

(7)確定淺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小橋涵基礎埋深還應考慮,沖刷深度和冰凍深度。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做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

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抗滑要求。

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採取地基土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的措施。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的岩層上,施工時應在基坑開挖後立即鋪築墊層。當存在相鄰建築物時,新建建築物的基礎埋置深度不宜大於原有建築基礎。

當埋置大於原有建築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原有建築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土質情況確定。當上述要求不能滿足時,應採取分段施工,設臨時加固支撐,打板樁,地下連續牆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築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