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對學前教育兒童進行有效的分類指導
(1)指導兒童在充分感知物體的基礎上進行分類。 (2)幫助學前兒童學習不同分類活動類型。 (3)指導學前兒童學習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4)幫助學前兒童明確分類標准,並鼓勵他們自己確定分類標准。
B.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物體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
2、用情景的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
2、幼兒每人一個圖形寶寶(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師一套操作材料(二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紅、黃、藍色圖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個。
4、大分類圖一張,√兩個,小分類圖六張。
活動過程:
一、以導游的身份帶幼兒去數學王國――圖形寶寶家。
1、找圖形寶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形狀和顏色。
2、送圖形寶寶回家。重點學會看分類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圖形分類。
二、到數學王國――服裝店。
1、引導幼兒觀察衣服和褲子的顏色。
2、請一位幼兒 整理服裝(其中一件),要做到行色對應。
3、再次學習看分類圖,鞏固對分類圖的認識。
三、給小綠人穿衣。
出示小綠人,老師在分類圖操作√讓幼兒幫忙給小綠人穿衣。
四、幼兒分組進行給小綠人穿衣,每組一張小分類圖。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2
活動名稱:
紐扣分類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紐扣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復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准備:
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紐扣、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紐扣,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紐扣。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紐扣)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紐扣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紐扣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紐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紐扣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紐扣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紐扣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紐扣拼畫。
1、師:紐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紐扣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紐扣。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3
目標:
1、學習按形狀、顏色、大小、分類。
2、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認識過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等。
2、物質准備: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與幼兒人數相等(畫有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圖形);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們想知道裡面藏著什麼秘密嗎?
2、 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圖形娃娃,讓幼兒說其名稱及特徵。
(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
二、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1、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所以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的圖形娃娃,每一組都有,它們想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它們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好朋友,等會兒你們輕輕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組去,想想要用什麼辦法來幫助圖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後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2、 要求:
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靜地操作,不能爭搶。
②幫圖形找到好朋友後,要說出你是用什麼辦法找到的,用了幾種辦法。
3、 幼兒探索、操作,老師巡視,啟發幼兒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來幫圖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幾種辦法?
三、集中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膽地告訴老師和同伴。
四、教師小結:可以找形狀相同的`娃娃做為好朋友,也可以找顏色相同的娃娃做為好朋友,還可以找出大小一樣的娃娃做為好朋友。
五、游戲:《我的朋友在哪裡》
1、 以談話引入:我們也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
2、 介紹玩法及規則:
①玩法: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胸卡四散站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邊拍手邊找和自己胸卡上一樣圖形的幼兒手拉手成為好朋友,音樂結束時,教師檢查幼兒是否都找對了。游戲重新開始。
②規則:要找到形狀或顏色或大小一樣的做朋友。
3、 幼兒游戲三次,教師指導幼兒按形狀、顏色、大小來找好朋友。
4、 小結游戲情況。
六、活動自然結束。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個特徵標記分類並正確記錄其數量。
2、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活動准備
1、圖形拼圖一幅,標記卡、數字卡若干,各種圖形若干。
2、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慣用兩個特徵標記記錄圖形。
(1)出示圖形一。
師:圖上有什麼?(房子、小橋、蝴蝶)
師:用什麼圖形拼搭成的?(長方形、三角形)
師:每個三角形都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2)出示圖二(顏色標記、形狀標記、大小標記)
師:用哪些標記來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師:用哪些標記來表示紅三角形?黃三角形?
幼兒先相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3)按照標記記錄。
師:這兒這么多的圖形,每種圖形各有幾個呢?請幼兒報數字老師記錄。
(4)小結。
請幼兒一起說說這幅圖裡面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分類游戲。
(幼兒分別取自己的圖形卡片)看一看,說一說,你的圖形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看教師出示標記圖,圖形特徵與標記相符的幼兒,舉起卡片站起來。送圖形回家,要求圖形必須符合門牌號。
2、記數活動看圖按標記記錄。
學習記錄後,說說這幅圖里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三、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討論做的是否正確。
反思
此次活動,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抓住幼兒好動的天性,巧妙地創設數學王國這一情境。在活動中,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性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使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特徵進行多次分類,並用數字記錄。
2、使幼兒學會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以及結果。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准備
1、帽子圖、標記卡、數字卡若干,黑色水筆。
2、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慣用標記分類計數。
出示圖形一
師:圖上有什麼?(帽子)
師:一共有幾頂帽子?可以用幾來表示?
師:用什麼標記來表示這里記的是帽子?啟發幼兒說出帽子標記。
師:這7頂帽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講述,教師和幼兒討論用什麼標記來表示。例如:帽子上沒有花的可以在花標記上劃一條斜線表示沒有花。
(2)分類計數。
這些帽子有這么多的地方不一樣,哪每樣有幾個呢?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引導幼兒把數字貼在標記的左面。
(3)小結。
蓋住圖一,現在我們不看這幅圖能不能知道圖上有幾頂什麼樣的帽子?每樣有幾頂?
你怎麼知道的?(看標記的)
引導幼兒一起看標記來說一說。
二、小組活動。
1、看圖按標記印數字。
2、蓋點子游戲。
3、依照樣子塗色。
4、給數目最多的點子打勾。
三、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討論做的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