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基基礎加固
地基基礎加固,就是因為天然地基軟弱無法滿足地基強度、變形等要求,那麼就需要事先對地基進行處理,利用換填、夯實、擠密、排水、膠結、加筋和熱學等方法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從而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地基處理的目的及意義主要有下面5點: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切強度
地基的剪切破壞表現在:建築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由於偏心荷載及側向土壓力的作用使結構物失穩;由於填土或建築物荷載,使鄰近地基產生隆起;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地基的剪切破壞反映在地基土的抗剪強度不足,因此,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就需要採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
2.降低地基土的壓縮性
地基土的壓縮性表現在建築物的沉降和差異沉降大;由於有填土或建築物荷載,使地基產生固結沉降;作用於建築物基礎的負摩擦力引起建築物的沉降;大范圍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基坑開挖引起鄰近地面沉降;由於降水地基產生固結沉降。地基的壓縮性反映在地基土的壓縮模量指標的大小。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壓縮模量,藉以減少地基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
3.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
地基土的透水性表現在堤壩等基礎產生的地基滲漏;基坑開挖工程中,因土層內夾薄層粉砂或粉土而產生流砂和管涌。以上都是在地下水的運動中所出現的問題。為此,必須採取措施使地基土降低透水性或減少其水壓力。
4.改善地基土的動力特性
地基土的動力特性表現在地震時飽和鬆散粉細砂(包括部分粉土)將產生液化;由於交通荷載或打樁等原因,使鄰近地基產生振動下沉。為此,需要採取措施防止地基液化,並改善其振動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主要是消除或減少黃土的濕陷性和膨脹土的脹縮性等。
地基處理一般有:1、換土墊層法 2、振密、擠密法 3、排水固結法 4、置換法 5、加筋法
6、膠結法 7、冷、熱處理法,7種方法。
『貳』 如何實現地基基礎加固
地基基礎加固主要有錨桿靜壓預制樁加固技術;高壓旋噴樁加固技術;化學灌漿加固技術;深層攪拌樁復合地基加固技術;包柱式新舊基礎連接技術;植筋式新舊基礎邊接技術等。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適用於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於防滲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層沉降等。
壓力注漿的施工工藝:
壓力注漿施工工序:鑽孔→清管→打管→注漿→拔管→清管
a、鑽孔:電動鑽孔機在布孔位置鑽孔,鑽至設計標高;
b、清管:注水清理膠管、無縫鋼管,檢查能否保證注漿通暢;
c、打管:分次按設計要求,將無縫鋼管插至設計標高位置;
d、注漿:灰漿攪拌機攪拌水泥漿,吸入注漿泵內,通過膠管,注入無縫鋼管。
2.樹根樁法
樹根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築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築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鑽孔機具設備的選用:鑽孔機具設備因根據基礎類型、地質條件及場地條件合理選用,對軟粘土可採用清水護壁,對粉砂必須採用泥漿護壁。
3. 錨桿靜壓樁法
錨桿靜壓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上海地區錨桿靜壓樁標准圖集:《鋼筋混凝土錨桿靜壓樁(上海)》2009滬G504
4. 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對於經復核承載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礎,可採用增大基礎底面面積方法提高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土體應力,達到加固基礎的目的。
5. 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當現場含有較多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其它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的具體條件來判斷其適用程度,對地下水流過大及已經涌水的工程,應謹慎使用。
『叄』 在已有的條基上如何加柱子
建議你把承重牆邊緣小心去掉柱子的寬度,然後把承擔柱子重量的地基澆上面積寬點的混凝土磚,然後鑄上立柱,為安全考慮,干後再弄另一邊,完事拆掉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