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高中生物什麼是基礎
擴展閱讀
幼兒家庭護理知識大全 2025-02-12 13:02:06
兒童營養麥片怎麼泡 2025-02-12 12:59:46

高中生物什麼是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6-09 14:23:24

『壹』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匯總

高中的學生想知道怎麼快速提高生物成績嗎?實際上,生物成績的提高,有賴於基礎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你的基礎打好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的匯總,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1、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3、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 ;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4、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5、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6、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相關概念:

1、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2、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3、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4、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5、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高中生物常考知識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肽鍵:—NH—CO—

NH2—C—COOH

H

3、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

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

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高中生物易錯知識

1、同一個人的肝細胞中不含胰島素基因。

2、血紅蛋白位於內環境中、血漿蛋白位於細胞內。

4、酶都是蛋白質。

3、只有復制過程才有鹼基互補 配對 ,轉錄和翻譯中不存在鹼基互補配對。

5、中午葉片氣孔關閉是由於光照強度太強的原因。

6、減數分裂也有細胞周期。

7、原核生物能發生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9、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0、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1、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2、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3、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4、黑暗中生物不進行細胞呼吸。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匯總相關 文章 :

1.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歸納

2.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歸納

3. 高考必備: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總結

4. 高中生物知識點匯總

5. 高中生物必背的知識點

6.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

7. 高中生物高考知識點匯總

8. 高中生物重要知識點大全

9.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

10. 高中生物知識點整理知識點

『貳』 高中生物中什麼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細胞分化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生物體一般都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如構成植物體的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構成動物體的組織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而組織的形成就是由於細胞分化的結果.
生物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這一個細胞,由這一個細胞分裂構成的生物體許許多多子細胞,必須經過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組織,進而組成各種器官(對於動物體,還要由不同的器官再組成各個系統),來構成復雜的生物體.因此,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是細胞分化。

『叄』 生物學基礎是什麼意思

基礎生物學》課程是工科生物類專業的一門必修學科基礎課程。本課程結合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前沿進展,簡明地闡述生命的化學、細胞、代謝、遺傳、發育、進化、生態、健康與疾病和生物技術等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論。

『肆』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

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歡欣或鼓舞,一個腳印一步成長,深深淺淺,感謝時光,教會了我如何成長,如何去演繹自己的人生,讓我對這個未知世界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它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完美,它和人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礎 知識大全 ,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一

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詞: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它 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語句: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後在線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系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於呼吸作用的計算規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②產生同樣數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6、產生ATP的生理過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應、無氧呼吸(暗反應不能產生)。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形成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葉綠體基粒(光反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二

植物的礦質營養

名詞:

1、植物的礦質營養:是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2、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有13種.其中大量元素7種N、S、P、Ca、Mg、K(Mg是合成葉綠素所必需的一種礦質元素)巧記:丹留人蓋美家。Fe、Mn、B、Zn、Cu、Mo、Cl屬於微量元素,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3、交換吸附:根部細胞表面吸附的陽離子、陰離子與土壤溶液中陽離子、陰離子發生交換的過程就叫交換吸附。

4、選擇吸收:指植物對外界環境中各種離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選擇性。它表現為植物吸收的離子與溶液中的離子數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適時地施肥,適量地施肥。

詞語:

1、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狀態:離子狀態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③、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根細胞表面的陰、陽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吸附;二是離子被主動運輸進入根細胞內部,根進行離子的交換需要的HCO3-和H+是根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水結合後理解成的,根細胞主動運輸吸收離子要消耗能量。④影響根對礦質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為交換吸附提供HCO3-和H+,為主動運輸供能,因此生產上需要疏鬆土壤;b、載體的種類是決定是否吸收某種離子,載體的數量是決定吸收某種離子的多少,因此,根對吸收離子有選擇性。氧氣和溫度(影響酶的活性)都能影響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①吸收部位:都為成熟區表皮細胞。②吸收方式:根對水分的吸收---滲透吸水,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主動運輸。③、所需條件:根對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載體。④聯系:礦質離子在土壤中溶於水,進入植物體後,隨水運到各個器官,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①運輸:隨水分的運輸到達植物體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礦質運輸的利用,取決於各種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體內以離子狀態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轉移,能反復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N、P、Mg在植物體內以不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轉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Ca、Fe在植物體內以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轉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時,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現病態。

4、合理灌溉的依據:不同植物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 種植 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呼吸作用相關,在一定的氧氣范圍內,呼吸作用越強,根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就越多,達到一定程度後,由於細胞膜上的載體的數量有限,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就不再隨氧氣的增加而增加。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三

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名詞: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於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

9、低血糖病:長期飢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喝一杯濃糖水;低於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症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詞語: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三類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澱粉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脫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澱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澱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四

細胞增殖

名詞: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准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系: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復制(染色體數量並沒有增加)後仍連接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後,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復制後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3、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1)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細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記憶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說明是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觀察染色體形態數目最好的時期;記憶口訣:著絲點在赤道板。C、分裂後期: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記憶口訣:著絲點裂體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記憶口訣:膜仁重現新壁成。

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①相同點是染色體的行為特徵相同,染色體復制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②區別: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細胞的兩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將細胞質分裂為二;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質縊裂為二。

5、DNA分子數目的加倍在間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在後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單體的產生在間期,出現在前期,消失在後期。

6、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分子數各期的變化:①染色體(後期暫時加倍):間期2N,前期2N,中期2N,後期4N,末期2N;②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後,著絲點分裂前才有):間期0-4N,前期4N,中期4N,後期0,末期0。③DNA數目(染色體復制後加倍,分裂後恢復):間期2a-4a,前期4a,中期4a,後期4a,末期2a;④同源染色體(對)(後期暫時加倍):間期N前期N中期N後期2N末期N。

7、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五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的運輸。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代謝廢物和有害物質。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並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數法:變數、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數的原則。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數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大全相關 文章 :

1.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歸納

2.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歸納

3.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復習

4.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復習資料

5. 關於高中生物基本學習方法整理大全

6. 高中生物高考知識點匯總

7. 史上最全144條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8. 高考必備: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點總結

9. 高考生物基礎知識點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