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正確的理論指導,有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觀點都是有一個正確的大綱在指引著,核心不變就不會讓教育走上歪路,下面分享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1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2
(一)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二)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三)自主發展——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2、勤於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四)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五)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六)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3
第一,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
有人認為,「核心素養」一詞可有可無,因為核心素養只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概念的另外一種表述方式,唯一的不同是,「核心素養」的表述好像更為時髦、更有國際范兒、更能吸引眼球,但本質上是換湯不換葯、新瓶裝舊酒。
把核心素養等同於全面素養,顯然是錯誤的。從詞義上看,核心素養必須是「核心」的素養,核心素養之外,還應該有「非核心素養」。否則,所有的素養放在一起,就不是「核心」的素養了。核心素養不是面面俱到的素養「大雜燴」,而是全部素養清單中的「關鍵素養」。從此意義上講,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中間的「關鍵少數」素養,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的「聚焦版」。
那麼,如何聚焦?如何從眾多素養中找到「關鍵的」素養?必須根據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確定核心素養。
第二,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
在以人為本的權利時代,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發展的需要,為個體過上成功的生活做准備。但是,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環境。21世紀對於學生素養發展的要求,與我國古代或者西方古希臘時期大相徑庭。個人的核心素養應該適應、促進21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社會進步。
從產生背景看,1996年經合組織正式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1997年經合組織開始發起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顯而易見,核心素養的研究是為了應對21世紀特別是知識經濟的挑戰。經濟是基礎,經濟形態的變革會帶動社會其他維度發生相應變革。伴隨著兩大陣營對壘的解除,伴隨著WTO的跨國界影響,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神速進展,世界在21世紀進入了知識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這種變局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素養是對這個大變局的應對,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全球化特徵。
核心素養框架的確定必須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組織、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核心素養指標的選取上都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強調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社會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素養,這些指標內容雖不盡相同,但都是為適應21世紀的挑戰。
從這個意義上看,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素養」,只有具備這些素養,學生才能成功地適應社會,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發展。
第三,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不是「低級素養」,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
學生生存與發展,需要多種素養。但是,面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的重要性並不是平列並重的。需要有優先順序。這些優先選項是什麼呢?創新能力、信息素養、合作能力、社會責任、交流技能等排在前列,這些素養事關個體能否更好應對21世紀的挑戰,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我們的「應試教育」也培養了一些素養,如死記硬背(記憶)的素養、題海戰術(應對考試)的素養等,在新的世界大勢下,這些素養都是低級素養,沒有競爭力。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學生的發展需要這些高級素養,國家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這些高級素養。中國的國民素質和學生素質需要更新換代,中國的教育目標需要升級換代,核心素養為更新換代指明了方向。
核心素養之所以是「高級素養」,還有兩個原因:(1) 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的,高於學科知識;(2) 核心素養是綜合性的,是對於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與超越。
核心素養作為「關鍵少數」的高級素養,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例如,身體素質對於人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視為基礎素養。但因為「太基礎」了,國外的核心素養框架中幾乎都沒有將之列入。另外,傳統的「讀寫算」等基礎素養,也未被納入其中。
第四,核心素養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體現「本土性」的要求。
我國的核心素養「熱」,顯然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學生核心素養的范圍會有一定的甚至相當的共性,如對信息素養的要求;但因為國情的差異,特別是各國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同,核心素養的釐定和培育也需要有內容差異和程度差異。就我國而言,有兩個核心素養必須被大力強調。一是創新能力。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不夠,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不能適應國際競爭的要求。在一些地區和學校,我們的教育是在培養「會考試的人」,而不是「會創造的人」。二是民主素養。中國社會走向全面進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進程,進而要求培養學生的民主素質。
就我國而言,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的聚焦強化版和升級轉型版。核心素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點更突出、焦點更集中的教育目標,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政府和學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Ⅱ 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是什麼
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是指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每一個方面都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認識並且學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一定要正確地認識核心素養。
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第二,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