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是基礎經濟性
擴展閱讀
歌詞你有什麼用 2025-02-12 14:01:06
為什麼要進行超前教育 2025-02-12 13:43:10
王同學兼職怎麼樣 2025-02-12 13:33:31

什麼是基礎經濟性

發布時間: 2023-06-08 15:28:06

⑴ 經濟基礎是什麼意思

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是同物質生產力一定發展階段譽數相適應簡虛改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攔判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⑵ 什麼是經濟基礎什麼是上層建築二者的關系如何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經濟基礎。

生產力決定了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它包括階級關系(基礎關系)、維護這種關系的國家機器、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對立統一。

關系: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具體表現在: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由於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因而它必然在上層建築領域也占統治地位,並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2、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這種反作用集中表現在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從服務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護和促進自己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對自己的對立物。從服務的方式看,上層建築通過法律、經濟、思想等手段的調控來為經濟基礎服務。

(2)什麼是基礎經濟性擴展閱讀:

兩者矛盾:

1、當一種新的上層建築剛剛建立起來,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同自己的經濟基礎基本上相適應,但也有不完善的環節和方面;

2、經濟基礎是變化的,當它處在相對穩定的階段,在量變和部分質變的時候,也要求上層建築發生相應的變化和進行局部的調整;

3、當某種社會形態已經走向腐朽,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就會同生產力發展所引起的經濟基礎的變革的客觀要求形成尖銳的對抗。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對上層建築加以根本的變革,建立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

⑶ 經濟結構與經濟基礎

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它有多重含義。經濟結構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復合體。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經濟可能性之上。結構合理就能充分發揮經濟優勢,有利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經濟結構狀況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經濟發展趨向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狀況差異甚大。
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是同物質生產力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⑷ 經濟基礎是指什麼通俗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其中,決定這個社會性質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是與生產關系相對應的概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規律。經濟基礎是與上層建築相對應的概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名詞解釋
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只有社會主義經濟(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所有制)才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
2.經濟基礎是指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
3.市場經濟的基礎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經濟基礎主要是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生產的基本狀態,即人們衣食住行的狀況。
4.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傳統解釋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繫上實現了由「對立論」、「補充論」向「共同發展論」的轉變
5.在對經濟基礎的理解中,有人認為經濟基礎只是生產關系,這是片面的,經濟基礎是指社會的基礎或人的基本活動,不可能僅由生產關系來構成。與經濟基礎相對的上層建築,它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和法律,是在經濟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為經濟基礎服務。
6.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或生產方式),即社會的生產關系的總和。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藉以豎立其上的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1]
7.一般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教科書中,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基礎,文化觀念同樣是占統治地位的文化觀念。由此就引出一系列問題:一是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基礎變了,不佔統治地位的文化觀念是否會變,會如何變。
8.網路與上層建築的革新同一定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稱為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具有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帶來上層建築的變革。網路技術通過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作用,也在影響著上層建築的變革。
9.認為這兩種經濟基礎的定義都有片面性,本文的經濟基礎定義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與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具有非對抗矛盾的各種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系統)
10.「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是社會的某一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即生產關系的總和。
1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里,生產關系就是經濟關系,經濟關系就是利益關系,三者是同義語。
12.有些同學只答「生產關系的總和」,大致的意思是知道的,但認真推敲,這里的生產關系不是指任何一種生產關系,而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才可稱為經濟基礎。
13.這一概念強調任何法律的本質屬性是它的階級性,而這種階級性的具體內容是由該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也稱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14.經濟基礎「是指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的總和」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是「同物異名」,相對於生產力而言,叫作生產關系。相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被稱為經濟基礎
15.社會經濟結構直接決定社會政治結構和社會文化結構構成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的現實基礎故又稱為經濟基礎.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是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因此又稱為政治的上層建築和觀念的上層建築。
16.我們把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各方面的總和稱為經濟基礎,而把其他生產關系稱為「經濟基礎現象」。
17.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又把作為生產關系總和的社會經濟結構稱為經濟基礎。」根據以上論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經濟基礎這三個概念的內在聯系了。

⑸ 經濟基礎是什麼意思

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它指的是在凳謹蔽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

經濟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與「上層建築」相對。是社會結棗州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由於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因而它必然在上層建築領域也占統治地位;晌逗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