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311基礎綜合看哪些書好用

311基礎綜合看哪些書好用

發布時間: 2023-06-07 19:24:58

㈠ 教育學考研,311考試需要准備哪些參考書

主要還是原來統考的六本教育學參考書:《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外教育史: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二版或修訂版都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 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最好還要看看袁振國的《當代教育學》

㈡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311參考書目有哪些

1、《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

全書共12章,包括教育與教育學、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師與學生、課程、課堂教學、學校教育與學生生活、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學生評價、教師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與發展。

2、《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2009年修訂以「重寫」為主,力求更新理念與資料,反映教育發展與變革的時代特徵與新的需求;也兼顧「修改」,藉助原《教育學》(新編本)為人熟知的體系、規范與方法。

3、《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劉儒德、陳琦。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和教學需要,在每章之前設立內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點概念;每章之後羅列關鍵術語界定與思考問題等。內容包括學生與教師心理、一般學習心理、分類學習心理、教學心理等。



4、《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本書主要對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5、《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吳式穎。

分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現代教育史三編,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客觀地展示外國古代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發展的軌跡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近代九章和現代十章,論述外國近、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發展與演變。

㈢ 復習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應該選什麼書怎麼復習

教育學原理:全國12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 《教育學基礎》(透明推薦)★袁振國主編的 《當代教育學》 (透明推薦)★
王道俊 王漢瀾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說明:以上三本綜合起來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綱上的點,而且是公認的最權威的書目之一。尤其是《當代教育學》,今年大綱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這本書。但是每本書都不全,而且每本書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著看的東西,所以大家要對照大綱,取其精華。
中外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孫培青編著的《中國教育史》 (透明推薦)★北京師范大學吳式穎編蓍的《外國教育史教程》 (透明推薦)★孫吳的這兩本書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識點,而且標准答案明顯是參考的這兩本書,所以有這兩本書應該是足夠了。如果有時間,以下兩本書也可以看看:王炳照等編寫的《簡明中國教育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王天一等編著的《外國教育史》上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陳奇、劉汝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吳慶麟主編的,《教育心理學》 馮中良、武新春等編著的《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華東師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學》說明:以上幾本內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綱,但各和所長,如果全買的話根本不現實,建議選一兩本買來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有兩個版本,都不錯。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裴娣娜編的 《教育研究方法》(透明推薦)★上海教育出版社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說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詳細,和大綱符合的很好,如果有這本的話以這本為主。
我所列的這些書不需要都買,尤其是現在還沒怎麼准備的同學來說,你們根本看不過來。而且要花費很多錢。選精典的來讀就可以了,最後關頭再買一本大綱解析做為補充。大綱解析較常見的有:華中師范大學許文安編的,還有華東師范大學編的,還有山東李保強編的,金聖才編的等等。
從2008年的真題來看,考的內容越來越細,光靠以前那種掌握大路邊上的知識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所以一定要全面的學習.
08年6月補充:
在看了《參考書目》以後,很多朋友問:這么多的書,到底應該怎麼看?的確,面對如此多的參考書,沒有計劃,沒有方向肯定是不行的。
透明認為:如果只給一本書看,那這本書不會是參考目上所列的任何一本書,而是《大綱解析》(也有的叫指南,寶典之類的),這種書是以《考試大綱》的條目為章節,摘取各本教材的精華編成的,一般有三、四百頁,也就是大綱的擴寫版本。
大家知道:考試題有選擇題(90分)和主觀題(270分)組成,選擇題一般都是比較基礎的東西,通常是記住一個事件,理解一個概念,選出一個人物等,大綱解析上一般都能包括了大部分。而大題死記的東西少,理解論述的東西多,看教材的作用就是弄懂相關的知識,找到論述的思路,不可能是把教材背下來。大綱解析也可以幫助找到這個思路的。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政治,政治也和教育學一樣,教育部給了一本《考試大綱》,沒指定什麼書,大家學慣用的都是各個輔導班老師(如岳華亭、陳先奎等)編的《大綱解析》,很少有人把馬哲、政經、鄧論等各科的教材買來看的。所以,透明有一個很極端的建議,對於只以國家線為目標的同學,可以一本教材都不買,只買兩本不同版本的解析背到爛熟也差不多。
學習的方法就是「收網」:書拿到手以後,要一本一本地看,拿出幾天時間攻完一本再看下一本(最好不要同時交叉看幾本書,不利於形成結構體系),和大綱對應的章節細看,要把概念都弄懂。然後把這些教材上的重點都匯集到大綱解析的空白處,寫不開可以加附頁。 到臨考前的時候,所有的教材都要拋開,手上只能剩下一本書,就是經過你精心整理的濃縮了所有教材精華的這本《大綱解析》。如果臨考試的時候你還扎在十幾本教材里不知道東西南北,那就很可怕了。
另:09年的大綱一般到七月底八月初才會出來,你們現在能找到的《大綱解析》都是07、08年的,現在完全可以拿老大綱解析來學,千萬不要等09大綱,因為變化的東西很少。等新大綱出來後重點看一下變化的東西就行了,八月中旬時買一本新解析時再轉抄一下,還能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