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法如何入門
1、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准備,持之以恆,不可中途懈怠。
2、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准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
3、從大楷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從簡單的大楷練起,逐步進筆,不可好高騖遠,欲速則 不達,要打好書法練習的基礎。
4、碑帖的選擇: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 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成為書法大師。
(1)有書法基礎怎麼進修擴展閱讀:
書法關鍵是學習方法,要學會學習,學會舉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獲取最多的回報,在有限的生命里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楷書是手段,從中學來方法才是目的,從楷書入門書法殿堂是明智的選擇,這是「康莊」大門。
書法的學習在於心悟手悟,心到筆到,即所謂得之於心應之與手,要此妙境非下工夫不可。書法作為一種技能,自然是熟能生巧,無非快慢而已。臨帖就是向不會說話的老師學習,用功就是不斷的學,不斷的體會,不斷的感悟,日久漸積,所習諸家之形質必瞭然於心胸,性情奔然於腕下,心手相稱,游刃自若。
2. 書法的基礎從哪兒開始
你好,我也是剛學習書法沒多久,我報了一個網上書法班,我們的課是從隸書曹全碑開始的,然後是多寶塔,再是九成宮,顏勤禮碑,小楷靈飛經,行書蘭亭序,篆刻。。。
想要學好書法,需要把基礎夯實牢固,推薦你一個B站的視頻,推薦你一個視頻,隸書曹全碑講解的很詳細,感興趣的可以看看。https://b23.tv/HaYz20
3. 書法入門自學
書法入門自學
書法入門自學,中國的書法文化有著非常長遠的歷史,古時候就有許多書法大家的筆墨流傳到現在,所以現在有非常多書法的類型,對於初學者來說順序很重要,下面是書法入門自學的順序教學。
書法入門自學1
一、以先賢書論為寫字依據
歷來書論皆是歷代書家總結的經驗教訓,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書家實踐,流傳於世的書論皆是經典不二之法則,以免重蹈舊轍。
二、先寫字,再書法
書法的本體還是寫字,剛開始入門建議從實用方向努力學習,包括漢字的基本字法、筆順,以及書寫內容的典雅通順,藝術欣賞方面為輔切忌本末倒置。
三、臨帖始終貫穿
歷來書家成功者無不是臨帖大家,古人之法帖均是書法之准則,筆法、結體都應有來歷,方能入雅,長久不懈的臨帖兼創作,是最有效最直接跡近古人的一條捷徑。當然,這里的「帖」值得是值得效法的法書,古人碑帖眾多,需有慧眼,擇優而學。
四、宜從楷書入門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隸、篆種類多樣,從何入手最為合適呢?歷來書家(書論家)各持言辭,認識不一。我以為,相對而言,楷書是基礎,從楷書入手更為妥帖:
1、初學書法,應先重規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確軌道。
楷書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挑、折)齊備,最為嚴格,以此繩之,可算嚴師嚴教,定能精進。楷書筆勢穩健,如慢動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規范有致。其點畫和結構,非常精細,最能訓練基本功夫,最能培養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門的正道。近人潘天壽說得好:「開始學書法,必須求法則,要正規,要從正楷開始。」
2、初學書法,應遵次序,先靜後動,方能提高效益。
楷如立,氣象穩靜。行如行,草如跑,氣象飛動。學過楷書,再學行書和草書,正是先靜後動,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轉換。所以宋朝蘇東坡很有哲理地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
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庄語,而輒放言,無足道也。」唐人張敬玄甚至義正詞嚴地說:「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若不先學真書,便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真體,難成矣!」
3、初學書法,應從方便之處入手,方能早見成果。
在漢字書體形成和演變的時序上,楷書是最後定型的字體,是今天我們使用最廣和最普及的字體。我們對它的面目更感到熟悉可近,從此入手,比起從篆、隸、草(行)入手,減少了識辨方面的困難。而且學了馬上益於日常實用,又多了一項成果,何樂而不為呢?
五、筆法是學書的關鍵
「筆法是寫字點畫用筆的方法」(沈尹默《論書論》)。「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 《蘭亭十三跋》)。
「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康有為《廣藝舟雙揖》)。
對於筆法,古人都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極大的重視,因為它是書寫的關鍵。寫字因用筆不同,或稱刷字,或謂填字,或叫塗鴨……,其效果大徑相庭。
筆法,在運用過程中,表現為提、按、絞、翻或使、轉、緩、疾等等,而在寫出的筆跡(墨跡)上,則表現為輕、重、圓、方或連、斷、潤、躁等等。
這正是藝術風格的展現處,正是藝術語言的深邃處,差之毫釐,則異之千里。筆法的精湛、豐富和復雜,最不容忽視,也很費功夫。掌握了各種筆勢的寫法,點畫才更富變化,書寫才更加生動。若能運用自如,出手入化,可以說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
六、注意修行字內功
古代書法家無不是文人,而今人「書法家」可謂泛濫矣。學習書法到了一定階段最終決定書者高度的還是學養,學養的豐厚與否決定此人的藝術高度。所謂字內功是指國學、藝術等等有關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需努力打造。
七、堅持不懈地學習
米芾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學書不可一曝十寒,古人有日課三千之說,日日臨帖更是提升自身藝術水準的必要之路。
八、水到渠成
何紹基說:書家須自立門戶,其旨在熔鑄古人,自成一家。學好傳統最終的目的是要轉化和活用。這種「轉化」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過程,非刻意而能為之。
書法入門自學2
書法基礎入門教程
書法中書寫工具的使用
毛筆的分類,分為:狼毫,羊毫,兼毫,分別介紹了三者的具體寫什麼字。並且教學如何開筆,分別一個筆的好壞。墨汁的使用方法。書法中使用的紙張的,生宣和熟宣,半生紙張的區別,硯台和墨碟使用。
執筆方法和如何空中進行練習運筆
介紹執筆筆法的影響因素,形,筆,手,相互之間的配合,握筆姿勢五指及三指的分別拿筆姿勢。空中運筆主要給大家進行示例。畫圈和畫八字的方法練習。
藏鋒是什麼藏鋒如何寫
書法中經常介紹,藏鋒起筆,那麼什麼是藏鋒呢,如何控制毛筆寫藏鋒,起筆藏鋒,和收筆藏鋒等。
認識中鋒和側鋒,如何進行練習和學習
主要讓大家啊認識什麼是中鋒,中鋒運筆,側鋒,側鋒運筆,在不同的時候兩者不同的應用。
起筆練習及練習方向
學習書法最開始就是要學會起筆,那麼如何進行起筆,起筆的.各個方向的練習。這節課主要給大家介紹起筆及方向的練習。
書法入門自學3
先從大字開始
衛鑠: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
衛鑠也就是衛夫人,是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她在《筆陣圖》里說,初學書法要先學大字,不能從小學開始。
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初學的時候對字的用筆和結構不容易把握,先從大字開始可以讓初學者很直觀地理解用筆細節,對打造結構也是很有幫助的。
等有了基礎後,再慢慢過渡到小字,小字其實是很考功夫的,你要在瞬間完成非常復雜的動作,就如同武功高手一樣,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裡麵包含著非常多的小動作,初學者是不容易看出來的。所以嘉強也建議初學書法的朋友從寫大字開始,最好能買放大本來仔細觀察用筆和結構。
蔣和在《書法正宗》里也有過類似的說法,分享如下:
初學先宜大書,勿速作小惜,從小楷入手者,以後作書皆無骨力,蓋小楷之妙,筆筆要有意有力,一時豈能逮到,故宜先從徑寸以外之字盡力送之, 吏筆筆皆有準繩,乃可以次收小。
從點畫入手,反復臨摹
王羲之在《筆勢論》里說:
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鍵,不得計其遍數也。
初學書法時,當然要以臨摹為主,開始時並不能一下子掌握其整體形勢,所以要先從點畫開始。嘉強有時就是把一個字拆得非常散讓學生練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九」字,先不要寫整個字,先拆成兩個甚至三個筆畫進行訓練,然後再組裝訓練,從局部到整體,這樣對這個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王羲之說,不能計算臨摹的次數,沒臨好就得繼續臨,一遍一遍進行修正,直到得其神韻可以自己寫出類似的神采為止。
切勿直取俗字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說:
夫書先須引入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
這句話對書法入門很重要,特別是自學書法的朋友,初學書法時取法很關鍵,取法就是你要走的方向,你方向錯了,很努力卻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王羲之說學書法要先引入八分章草到隸字中,所謂八分,就是那時的隸書,他所說的隸字,就是楷書。也就是說學楷書要有古法,要把篆隸筆意融入到楷書中來。
王羲之後面還強調,不要直取俗字,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不要取法乎下,特別是很多人學書法一開始就直接學現代人寫的字,這是取法乎下的典型做法。
隸書的源頭在秦漢,楷書和行草書在魏晉已經很成熟了,所以嘉強也一直提醒初學書法的朋友,要多從源頭去取法,正所謂「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要高級,要豐富,要深厚,就必須從源頭開始,也就是要取法乎上。
結語
古人的書論非常豐富和深邃,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和研究,以上嘉強就簡單分享三條關於初學書法的書論,對自學書法的朋友來說,先熟讀一些經典書論,對學好學快是很有幫助的,可以避免走彎路,讓學習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