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砼基礎
是以混凝土為主要承載體的基礎形式,有無筋和有筋2種。
基礎又稱地基,在名詞上是一個意思,只是在具體上的分別不同。
地基和基礎是兩個含義。地基不是建築結構一部分,但基礎是。地基大多泛指建築物下面的土質部分。建築是通過基礎將荷載傳導至地基。
混凝土,簡稱為"砼(tóng)":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
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
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② 什麼是基礎,什麼是地基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基礎是指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
1、基礎的要求是基礎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載。因此,基礎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穩定地將荷載傳遞給地基。同時,基礎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礎在上部結構之前就被破壞了,就很難進行檢測和加固,也會影響建築物的使用壽命。
2、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證建築物的耐久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從現場施工的角度看,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2)什麼是基礎的定義擴展閱讀:
地基處理的對象是軟土地基和特殊地基。《中國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明確規定「軟基是指以粉土、粉土、沖填土、雜填土或其他高壓縮性土為主的地基」。
地基處理在建築中是非常重要的。上層建築是否牢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座建築物的地基不夠好,上層建築很可能倒塌。可以說,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地基處理方法改善地基條件。
③ 地基與基礎的定義
基礎用來直接承受建築物上部荷載,並把它傳遞給地基.它是建築物的一部分,有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箱形基礎、筏形基礎等.
地基則是用來承受基礎傳遞過來的荷載,有天然地基,也有經過人工加固過的地基.
④ 什麼是基礎
基礎是指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築物的牆或柱子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築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荷載,並把它們連同自重一起傳給地基。
1、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2、按埋置深度可分為:不埋式基礎、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3、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4、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滿堂基礎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
基礎的具體要求:
基礎的要求基礎承受著房屋的全部荷載,因此基礎應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穩定地把荷載傳給地基,同時基礎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礎先於上部結構破壞,檢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難,而且還會影響房屋建築的使用壽命。
基礎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叫做基礎的埋置深度。圖3.2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埋深大於5m時,稱為深基礎。基礎的埋深不超過5m時,稱為淺基礎。影響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建築物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及基礎的形式及構造等。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地基土凍脹時,會使基礎隆起,冰凍消失又會使基礎下陷,久而久之,基礎就會被破壞。基礎最好深埋在冰凍線以下200mm。濕陷性黃土性地基遇水會使基礎下沉,因此基礎應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濕。
⑤ 1.何為基礎何為地基兩者之間的關系
基礎是房屋的基礎,地基是土地的基礎。地基一般是用於勘察報告上,而基礎是房屋實實在在的基礎部分
⑥ 請問什麼是磚基礎啊
磚基礎是以磚為砌築材料,形成的建築物基礎。
磚基礎主要指由燒結普通磚和毛石砌築而成的基礎,均屬於剛性基礎范疇。這種基礎的特點是抗壓性能好,整體性、抗拉、抗彎、抗剪性能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簡便,造價較低。
適用於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七層和七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基礎工程。
(6)什麼是基礎的定義擴展閱讀:
技術要求:
1、磚基礎一般做成階梯形,即大放腳,大放腳有等高式和間隔式。
2、砌築時,灰縫砂漿要飽滿,嚴禁用沖漿法灌縫。磚基礎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每皮磚要掛線,它與皮數桿的偏差值不得超過10mm。
3、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並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於磚基礎底的高度。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當不能同時砌築時,應留置斜槎。
4、基礎牆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宜用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分類:
1、按材質分:粘土磚、頁岩磚、煤矸石磚、粉煤灰磚、灰砂磚、混凝土磚等。
2、按孔洞率分:實心磚(無孔洞或孔洞小於25%的磚)、多孔磚(孔洞率等於或大於25%,孔的尺寸小而數量多的磚,常用於承重部位,強度等級較高。)
3、空心磚(孔洞率等於或大於40%,孔的尺寸大而數量少的磚,常用於非承重部位,強度等級偏低。)
4、按生產工藝分:燒結磚(經焙燒而成的磚)、蒸壓磚、蒸養磚。
5、按燒結與否分為:免燒磚(水泥磚)和燒結磚(紅磚)。
⑦ 地基和基礎的定義兩者有什麼區別與聯系呢誰能用畫圖幫我解釋一下!謝謝
地基,簡而言之就是「地下的基礎」,一般來說建築物超過某一定高度就要打地基,以抵抗所受到的風力與地震力,因為建築物其實是比較怕風而不是怕地震,基礎在地下,就叫地基了. 通俗的說:地基就是地,原本的土地。基礎就是房子最下面的構件,與土地連接的部分。 基礎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基礎下面的土層,它承受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地基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礎按構造形式不同,可分為:
(1)條形基礎-是指呈連續的帶形基礎,包括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
(2)獨立基礎-是指基礎呈獨立的塊狀,形成有台階形、錐形、杯形的等。
(3)筏板基礎-是一塊支承著許多柱子或牆的鋼筋混凝土板,板直接作用於地基上,一塊整板把所有的單獨基礎連在一起不僅使地基上的單位面積壓力減小,也使整個地基的承載力增大。
(4)箱形基礎-主要是指由底板、頂板、側板和一定數量內隔牆構成的整體剛度較好的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對於抵抗地震荷載的作用極為有利。
(5)樁基礎-由設置於土中的樁和承接上部結構的承台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