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到什麼在小康基礎
擴展閱讀
老同學你跑到哪裡了 2025-02-13 03:15:46
手機怎麼登同學的校園網 2025-02-13 03:13:24

什麼到什麼在小康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6-04 04:19:23

⑴ 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問題一: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的基本標准: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志。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後2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可以預計,今後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後20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這幾年,計算機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八是大學入學率20%。目前,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力度的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我國大學入學率到2005年可以達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到2000年,我國達到每千人為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預計每千人超過3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10年就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的95%。

問題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就是現在的小康標准目標。上世紀末我們實現的小康是一個總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所以又稱上世紀末的小康為總體小康,實現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均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到3千美元,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社會和諧等內容的要求,跟總體小康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上世紀末我們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現在我們要實現的是全面小康。 附:小康標準是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 1.小康社會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不是我國自己提出來的? 小康社會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我國自己提出來的。「小康」這個詞從古代就有,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篇:「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輕徭薄賦,予民休息,讓老百姓過上小安康樂的日子。後來小康發展到僅僅是低於「大同」社會的以天下為家,靠禮儀關系維持的社會。到了現代,從1979年 *** 在會見外賓的時候提出來「中國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並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就是一個小康之家。到200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實現總體小康。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因此,從古代小康到總體小康到現在的全面小康,充分反映了中國建設現代化的國情,所以小康的概念是中國自己提出來的。 2.請問如何界定「小康」標準的? 經常有人問:你「小康」了嗎?」其實「小康」標准也是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我們今天的標準是講全面小康的標准,全面小康是一個社會標准,不僅僅是一個個人和家庭的財富標准。所以這次開論壇把全面小康的指標提出來,就是需要社會各界對全面小康的標准有更好的理解,個人小康跟小康社會的標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全面小康實現了,那個人小康肯定能夠實現,但是個人小康實現了,不等於小康社會的實現。全面小康的標準是涵蓋政治、經濟、科教文衛、社會和諧等內容,目前,就這個標准國家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的不同版本,國家統計局聯合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標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早也有相關的小康版本,各地方,比如浙江和江蘇,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康標准,這些標准總體上比原來的總體小康更完善,內容更豐富,社會發展要求更高。但是,這一標准體系還需要繼續地完善和提高。比如,全面小康指標體系隨著時代變化內容?在不同地區如何適用?如何去衡量?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3.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實現小康了嗎?城鄉是否要有兩個小康標准? 我們廣大農村地區還遠遠沒有實現小康,有句話叫做「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農村」,目前我國城鄉差別比較大,城鄉貧富差距較大,收入比已經達到3.3:1。應該說,全面小康只能有一個標准,但是城鄉之間還是有差別,我們的目標就是城鄉往一個標准努力。 4.上世紀我們就說實現小康,現在又說全面小康,是不是說以前的目標沒有實現? 不是的。上世紀末我們實現的小康是一個總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以經濟指標來衡量,所以我們又稱上世紀末的小康為總體小康,實現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均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到3千美元,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社會和諧等內容的要求,跟總體小康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上世紀末我們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現在我們要實現的是全面小......>>

問題三:什麼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問題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供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問題五: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所謂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到本世紀末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生活資料更加豐裕,消費結構趨於合理,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健康水平繼續提高,社會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中外有兩個不同體系的小康生活標准:一是以消費結構為參照系數的標准,即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在50%以下(恩格爾系數);再一個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准。

問題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問題七:全面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問題八: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是小康內涵的界定。小康涵義類似於國際上通用的生活質量的涵義,一般包含三層意思,即物質生活狀況,主要內容為食品、衣著、住房、交通等物質條件;生活環境狀況,主要指空氣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擁擠以及水質和綠化狀況;社會環境狀況,主要內容是社會秩序與安全感、社會道德風尚等狀況;第二是確定小康標准臨界值和指標權重。第三是計算小康進程,國家統計局採用了區間距離實現程度的方法測算。 16個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 (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日攝量75克;(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國際的小康標准 在國際上,小康實際是現代化的概念,它主要按照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准,根據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的分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545美元以下為低收入國家,545-2200美元為中下收入國家,2200-5999美元為中上收入國家,6000美元以上為高收入國家。

問題九: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只要不違反法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為金錢所牽拌,這就 是小康!

問題十: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總體小康)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
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

⑵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選項C 15年
回答來源:十九大報告第四部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⑶ 什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


截取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三段引證: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既面臨諸多有利條件,又必須加快破解各種難題。一方面,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成為全黨共識,為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匯聚強大推動力;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帶來持續牽引力;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為拓展農業農村發展空間增添巨大帶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為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驅動力;農村各項改革全面展開,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不竭源動力。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是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背景下,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是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在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背景下,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是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松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


原文鏈接:http://www.farmer.com.cn/xwpd/btxw/201601/t20160127_1176258.htm

⑷ 什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1、農業是基礎產業,農業的基礎產業地位關繫到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基礎性問題。如果沒有農業現代化,只有科技現代化、工業現代化,那麼現代化是不全面的;如果沒有農業現代化,其他產業的現代化也會受到影響。農業產業關聯很多,與文化、工業都有關聯,所有產業是交織在一起的。農業是一個基礎部門,比如食品,沒有食品的話我們沒法生存。
2、農業現代化對於提高農民收入有非常大的作用。目前,農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農業,如果能把農業建設好對於提高農民收入是有幫助的。
3、發展農業現代化是對農村和農村文化的保護。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農村文化是本國文化的根。如果沒有農村,一個國家就不稱其為國家。很多發達國家非常注重保存、發展農村文化,如果沒有農業就保存不好農村。只有一個好的農業、發展的農業,農村才能保護好,農村文化才能夠保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