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方還沒開挖時,怎麼確認基坑土方的深度。
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進行確認。
基坑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
(1)有基礎樁的單體怎麼看基坑深度擴展閱讀:
基坑土方施工要求規定:
1、大型土方和開挖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認真研究整個施工區域和施工場地內的工程地質和水文資料、鄰近建築物或構築物的質量和分布狀況、挖土和棄土要求、施工環境及氣候條件毀李等。
2、土方開挖纖燃遲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對附近已有建築物或構築物、道路、管線等進行檢查和鑒定,對可能受開挖和降水影響的鄰近建(構)築物、管線,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並在整個施工期間,加強監測其沉降和位段乎移、開裂等情況。
3、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備等,應事先做好檢查和必要的加寬、加固工作。開工前應做好施工場地內機械運行的道路,開辟適當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2. 請問基礎埋深如何確定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確定基礎埋深應考慮地基的凍脹性。地基的凍脹性類別應根據凍土層的平均凍脹率η的大小,按本規范附錄G0.1查取。
式中 zd——設計凍深。若當地有多年實測資料時,也可:zd=h』-△z,h』和△z分別為實測凍土層厚度和地表凍脹量;
z0——標准凍深。系採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曠場地中不少於10年實測最大凍深的平均值。當無實測資料時,按本規范F採用。
注意事項: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做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
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抗滑要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基礎埋深
3. 根據圖紙怎麼確定基坑開挖深度幫忙啊
看標高,室內外高差,一般建施說明上有說,看看立面圖也知道了。基坑墊層底部標高,這個就看結施圖,基礎那張。例如,室外標高-0.200,基坑底標高-2.1,那麼開挖深度就是2.1-0.2=1.9,這時候這邊的定額規定要放坡了,然後就是一個工作面寬度。
機械開挖基坑是使用機械化操作、利用旋轉鑽頭來開挖基坑,相對於上述傳統的人工開挖基坑,機械開挖速度快,規格統一,對路基密實度影響小。機械開挖在土壤中有較大石塊或施工機械不便到達時,使用受限。
(3)有基礎樁的單體怎麼看基坑深度擴展閱讀:
施工機械行駛道路應填築適當厚度的碎石或礫石,箱(板)或梢排等。地下水位應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時應鋪設工具式路基。相鄰基坑(槽)開挖時,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順序,並應及時做好基礎。
在密集群樁上開挖基坑時,應在打完樁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對稱挖土。在密集群樁附近開挖基坑(槽)時,應採取措施防止樁基位移。
建築基坑工程設計階段應由設計方根據工程現場及基坑設計的具體情況,提出基坑工程監測的技術要求,主要包括監測項目、測點位置、監測頻率和監測報警值等。
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應經建設、設計、監理等單位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市政道路、地下管線、人防等有關部門協商一致後方可實施。
4. 怎樣確定基坑開挖深度
一般根據圖紙上的具體數據來確定:
首先要明確圖紙上正負零對應的絕對標高為多少(假設為a),然後可以根據地勘查看你場地的地面標高為多少(假設為b,通常a要大於b),
然後看結構基礎圖紙,看看基礎的形式及基礎底標高(假設為c,有些需要根據基礎厚度去推算這個基底標高),最後b-c基本上就是你要開挖的深度。
(4)有基礎樁的單體怎麼看基坑深度擴展閱讀
基坑是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開挖不深者可用放邊坡的辦法,使土坡穩定,其坡度大小按有關施工規定確定。
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等。
參考資料基坑
網路
5. 樁基礎的土方挖深度怎麼算、都包含那些東西。
你說話的情形假設內容不夠齊全,不好回答;
基坑挖土深度和破樁頭沒有很大關系,一般挖深至墊層底以上30
cm左右,留下部分採用人工挖清,主要是為了盡可能小地減少對基坑底原土的擾動;
至於混凝土灌注樁,通常在挖方前就施工(挖方後再去施工豈不是要耽誤工期,況且得讓基坑暴露那麼長時間,說不準還有地下水干擾),樁頭頂標高一般在原地面以下,灌注混凝土時所用護筒是為了防鑽孔塌陷,主要還不是為加高樁頂標高;假如原地面標高不足的話,為方便施工設計方面須考慮降低樁頂標高,或由施工方將場地墊高;
如果非要等挖完基坑再打樁,那挖留下的基坑底標高絕對應該留在樁頂標高0.5米以上,否則就是自找麻煩,甲方不會因此多給錢;
6. 基坑開挖時 如何確定基坑挖多深
根據基坑的級別確定基坑的深度,不同級別的基坑有不同的深度要求,具體如下:
1、一級基坑: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開挖深度大於10米,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2、二級基坑:介於一級基坑、三級以外的基坑。深度在7米到10米之間。
3、三級基坑:開挖深度小於7米且周圍環境無特殊要求的基坑。
(6)有基礎樁的單體怎麼看基坑深度擴展閱讀:
基坑的特點:
1、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安全儲備較小,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監測,並應有應急措施。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險情,需要及時搶救。 在開挖深基坑時候注意加強排水防灌措施,風險較大應該提前做好應急預案。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如軟粘土地基、黃土地基等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異性很大。同一城市不同區域也有差異。基坑工程的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都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情況進行,外地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簡單搬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個性。基坑工程的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不僅與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有關,還與基坑相鄰建築物和地下管線的位置、抵禦變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圍場地條件等有關。
有時保護相鄰建築物和市政設施的安全是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的關鍵。這就決定了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個性。因此,對基坑工程進行分類、對支護結構允許變形規定統一標准都是比較困難的。
4、基坑工程綜合性強。基坑工程不僅需要岩土工程知識,也需要結構工程知識,需要土力學理論、測試技術、施工技術的綜合。
7. 建築結構圖怎麼看地基基礎深度
在結構圖中,能顯示出結構底標高,它是相對本樓正負零而言。而在立面圖或牆身大樣圖中,能說明室外標高,兩者之差就是基礎埋深。通過室外自然地坪標高就可知道基礎開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