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生入門知識-色彩
新生入門知識-色彩
1.色彩基礎知識色彩的概念
光從物體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種視覺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義上理解可分為色和彩,所謂色是指人對進入眼睛的光並傳至大腦時所產生的感覺;彩則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對光變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詞
三原色
繪畫色彩中最基本的顏色為三種即紅、黃、藍,稱之為原色。這三種原色顏色純正、鮮明、強烈,而且這三種原色本身是調不出的,但是它們可以調配出多種色相的色彩。
間色
有兩個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黃調藍得綠、藍調紅得紫。
復色
將兩個間色(如橙與綠、綠與紫)或一個原色與相對應的間色(如紅與綠、黃與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復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為色彩純度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詞
對比色
色相環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種顏色。
同類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傾向的系列顏色被稱為同類色。如黃色中可分為檸 檬 黃、中黃、橘黃、土黃等,都稱之為同類色。
互補色
色相環中相隔180度的顏色,被稱為互補色。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互為補色。補色相減(如演練配色時,將兩種補色顏料塗在白紙的同一點上)時,就成為黑色;補色並列時,會引起強烈對比的色覺,會感到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如將補色的飽和度減弱,即能趨向調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種光源發出的光(室內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長短、強弱、比例性質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稱之為光源色。一般在物體亮部呈現。
固有色
自然光線下的物體所呈現的本身色彩稱之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固有色會產生變化,對此初學色彩者要特別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體的灰部呈現。
環境色
物體周圍環境的顏色由於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體色彩的變化稱之為環境色。特別是物體暗部的反光部分變化比較明顯。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顯著的特徵,是不同波長的色彩被感覺的結果。光譜上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七種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的差別,它取決於反射光的強弱。它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指一種顏色本身的明與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間存在著明與暗的差別。
純度
也稱彩度、艷度、濃度、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凈程度。
5)色彩的調和
光源色調和
在帶有明顯光源色的影響下,統一染上光源色所構成的色彩調和。
主調調和
某類物體色彩占統治的成分所構成的調和。
中性色調和
黑、白、灰、金、銀五色為中性色。無論它們與任何色彩之間,都能獨立承擔起各色之間的緩沖與補色平衡的角色。在任何不協調的色彩之間,只要間隔一條黑線或銀等中性色線條,立刻就能將整幅畫的色彩統一起來
6)色彩的對比關系
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它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系,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明度對比
因明度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檸 檬 黃明度高,藍紫色明度低,紅色和綠色屬中明度。
純度對比
一種顏色與另一種更鮮艷的顏色相比時,會感覺不太鮮明,但與不鮮明的顏色相比時,則顯得鮮明,這種色彩的對比便成為純度對比。
冷暖對比
由於色彩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綠與紫介於期間,另外,色彩的冷暖對比還受明度與純度的影響,白光反射高而感覺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覺暖。
補色對比
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具有補色關系的色彩彼此並置,使色彩感覺更為鮮明,純度增加,稱為補色對比。
7)色調
色調指得是一幅畫中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不同顏色的物體或被籠罩在一片金色的陽光之中,或被籠罩在一片輕紗薄霧似的、淡藍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黃金色所籠罩;或被統一在冬季銀白色的世界之中。這種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籠罩著某一種色彩,使不同顏色的物體都帶有同一色彩傾向,這樣的色彩現象就是色調。色調是畫面色彩構成的總體效果。色調,
也是作畫者在寫生過程中,將對象的色彩,從色相、明度、純度及面積大小分布等幾個方面,在畫面上進行組織、加工、調整後形成的,因此帶有主觀性,它並非是對客觀對象的照搬。
色調的作用和對色彩的重要意義
在當今美術高考色彩中,色調是精髓部分。一張好的色調作品是讓你邁向高分的關鍵一步。色彩構成對現代設計和繪畫起到巨大的作用如室內裝飾,服裝,國畫等等。
(1)影響色調的因素
光源色
色彩是不穩定的,它會因光線的變化而變化,受光面與背光面的色彩呈現出互補色的關系,這也是陽光下的風景色彩的一個基本特點。室內自然光線下景物的色調就普遍偏向冷色,但如果在有色燈光的照射下,光源顏色的冷暖決定靜物的冷暖。
主題色彩決定畫面色調走向
主體物顏色
主體色彩是決定畫面色調走向的主要色彩,它可能是畫面面積最大的一塊色彩,也可能是畫面純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塊色彩。主體色的主要性體現在畫面其他色彩都要以它為中心而展開,依據主體色的純度、明度調整自身的色彩,共同形成統一和諧的畫面色調。
個人用色習慣
個人用色習慣與色彩感覺如何影響色彩,作畫者都有自己的習慣,畫面色調的確定與個人用色習慣有直接的關系,比如梵高就喜歡用純度較高的色彩,反差大,形成充滿旺盛生命力的視覺效果。而有些畫家則喜歡用單純而含蓄的色彩,比如維亞爾,他喜歡用土黃、赭石、熟 褐 一類色相較近的色彩,追求色彩間的微差正是他色彩語言的特點。
每個人的色彩感覺有很大的差異,對色彩感覺敏銳的人來說,豐富多變的色彩從自然中拿來即可,像莫奈這樣的色彩大師就具有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而且難以模仿。而對於色彩感覺不太好的人或初學者,則可以通過對技術的合理運用、對色彩的理性控制使色彩關系合乎規律。
(2)色調的分類
色調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類:1.以明度來分類:亮調、灰調和暗調。2.以純度來分類:鮮調、中純度色調和灰調。3.以色性來分類:冷色調、暖色調和中性色調。4.以色相來分類:紅、黃、橙、藍、綠、紫、赭。
(3)色調與色彩的關系
色調與色彩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色彩關系有序、合理,畫面色調感就強;色彩關系凌亂無序,畫面就缺少色調感。換句話說要想獲得畫面的整體色調,就必須建立和諧統一的畫面色彩關系,推敲用色的純度、明度,並對色彩進行適當的歸納與概括。對現實的色彩進行歸納與概括,或者說准確把握一幅畫面的整體色彩關系,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必要條件。如果在落筆前就能明確表現出對象的整體色調,那麼局部色彩也會隨之變得明確而容易把握,色彩的整體關系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這時,色調就成了作畫者對繽紛的自然色彩進行歸納和概括的有效手段。
(4)色調中的大體色彩關系
色彩關系:兩者或者兩者以上,前後、左右、上下之間或物體本身之間的冷暖、明度、純度關系。
明度:前亮後灰
純度:前純後灰
冷暖:暖光下,受光部位偏暖,暗部偏冷。冷光下,受光部位偏冷,暗部偏暖。
色相相同,便從明度、冷暖去找物體之間的變化。
(5)對比色調中的色彩關系
和諧之美
和諧的原則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協調,在差異中趨向一致的視覺效果。和諧的原則是構建畫面氛圍的重點之一。
對比變化
對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條件,對比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純度、明度上的差異,以及色塊的大小、曲直、虛實、動靜、強弱、清濁、冷暖、聚散、斷續、陰陽、簡繁、疏密等都是藝術的重要對比關系。恰當的運用對比手法,強化對比效果,可以提高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主次原則
畫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畫面基調的色彩是主體色,比如藍色調中大面積的藍色,襯托色和點綴色是次要色彩,它們對畫面的色調不起決定作用,通過對比,它們能達到豐富畫面的作用。
均衡原則
畫面的均衡包括兩層意思,一種是畫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種是色彩對比上的相對穩定感,要使畫面均衡、統一,一定要避免一邊倒或頭重腳輕的情況出現。均衡的畫面是以畫面的偏中心為基準,向上下,左右或對角線作重量來調整的,穩定的色彩關系使畫面有舒適、優雅的視覺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現。
節奏原則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節奏感,才能產生統一中有變化的美感。如果畫面中都是比較極端的顏色,如大紅、大紫似的,就會令人煩 躁 不安;畫面全是灰色就會顯得消沉,沒有活力;只有將純色、中間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經營位置,推敲用色,才能獲得富有節奏感的畫面效果。
(6)組織色調的方法
主體色配方法
主體色是形成畫面色調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主體色在畫面應是最醒目的。
概括歸納法
概括歸納法簡單地來說就是把色彩作簡化處理不等於隨意,而是對自然色彩進行符合整體特徵的歸納。掌握概括歸納法的關鍵是在於要對色彩作準確觀察,在繪畫中,觀察也是一種思考,思考的結果就是提煉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特徵色彩。
微差法
微差簡單地講就是過渡和對比微弱,不明顯。微差可以營造一種和諧統一的色調感。這種微差效果的運用,需要圍繞畫面的中心部分展開,將畫面的色彩關系向豐富的方向引導。
微差的運用涉及主體色與點綴色雙方的面積對比,如果大色調已經確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積的色彩與主調形成較大反差也不會影響主色調,相反恰當的對比會使畫面色彩更具張力。
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種製作感較強的色調組織方法。其作畫步驟是:先在整個畫面薄塗一種基色,然後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積覆蓋,而是適當露出底色,形成兩層或多層色彩層次感的透氣效果。
;㈡ 色彩基礎理論知識
色彩基礎理論知識
色彩本身並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是視覺色彩引起人們對冷暖感覺的心理聯想。下面是我分享的色彩基礎理論知識,一起來看一下吧。
色彩基礎理論知識 篇1
1、色彩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是指紅、黃、藍,從色彩原理上講,這三種顏色能調出大部分顏色,而其他顏色則不能調出這三種原色。由於三原色不能調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三原色外還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顏色。
2、色彩混色。
紅黃相混得橙,紅藍相混得紫,黃藍相混得綠,若進一步相混可得到更多的顏色。要驗證這個結論,只需在彩色列印機上列印一張顏色構成較全面的彩色圖紙便可,在10倍放大鏡下就能大致看到各原色的分布情況。
3、十二色相環。
通過下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各色相混所產生的色彩變化,中心的三角形中是三原色,其中任意兩色分別相混得到外圍的紫、綠、橙色。再用三原色與紫、綠、橙組合又得到另外的一些顏色,這些混色與三原色一起構成最外圍的十二種顏色,即十二色相環。如果再進一步組合,則會產生更多的、色彩變化更細微的顏色。
4、對比色。
色相環中直徑兩端相對的兩種顏色,因為色彩差別最大,所以把它們互稱為對比色。把這兩個顏色並列放在一起,它們會相互讓對方的色彩完全顯現出來,以紅綠為例,紅則更紅,綠則更綠。但把這兩者等量相混,就說不出是個什麼色了,色彩學中通常把這種顏色說成臟色。
5、彩度與明度。
色彩的鮮艷度叫彩度,明暗度叫明度。色相環中的任何一個顏色其彩度都是高的(很鮮艷的),欲降低其彩度可加黑色、白色或灰色(黑白灰稱作無彩色),通常白色能增加顏色明度但同時會降低顏色彩度,黑色和灰色則既降彩度也降明度。
6、混色量對色相的影響。
上面色相環中的混色都是理論上的等量混色(色料顆粒大小一致,數量一致),在現實中不可能都按此方法調色,比如紅色和藍色等量相混得到圖中的紫色,而3份紅色和1份藍色相混則得到圖中的紫紅色,如果再用紫紅色和紅色等量相混,那麼藍色就只佔八分之一而紅色佔八分之七,這個混色就應該叫淺紫紅色了,如果再照這種比例相混下去,混色中藍色的影響力就將越來越弱,直到不足以影響紅色。
7、色彩差異。
在現實中,沒有人規定什麼顏色要達到什麼樣的彩度和明度才能叫特定的顏色名,就拿最基本的三原色來說,由於生產工藝和原材料的不同,每個原色都存在著若干不同彩度或不同明度的個體原色,與之相應的混色在色相上肯定也有差異了。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想用同一色系不同色相的兩種原色來分別與另一色系的顏色相混而得到相同色相的顏色,依靠的往往是調配者的感覺而非科學的量比關系。
色彩基礎理論知識 篇2
培養孩子敏銳的色彩觀察力和對色彩的意識,意識形成後,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及對色彩有意和無意的觀察,眼睛對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為孩子未來從事與色彩相關的工作提供一個視覺基礎。
現將基本的色彩知識總結如下,希望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為孩子對色彩的辨析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1、原色
理論上指不能調和出來的色彩叫原色。三原色指:大紅、檸檬黃、鈷藍;原色又稱為第一次色,或稱為基色。原色的色純度最高,最純凈、最鮮艷。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他顏色不能調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過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顏色。能配合成各種顏色的基本顏色。也叫基色。這三種顏色的組合,幾乎形成幾乎所有的顏色。
(2)光線會越加越亮,兩兩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間色:yellow黃,cyan青,magenta品紅(或者叫洋紅、紅紫)。三種等量組合可以得到白色。
顏料中的原色是紅、黃、藍,藍和黃可以配成綠,紅和藍可以配成紫,黃和紅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紅、綠、藍,紅和綠可以配成黃,紅和藍可以配成紫。
2、間色
任意兩個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稱「間色「。紅+黃=橙,藍+黃=綠,紅+藍=紫,等量相加產生的橙、綠、紫為標准,但三個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間色也隨之產生變化(當我們把三原色中的紅色與黃色等量調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紅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得出紫色,而黃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則可以得出綠色。在專業上,由三原色等量調配而成的顏色,我們把它們叫做間色。當然三種原色調出來就是近黑色了。間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調配出來的顏色,是由2種原色調配出來的。紅與黃調配出橙色;黃與藍調配出綠色;紅與藍調配出紫色,橙、綠、紫三種顏色又叫"三間色"。在調配時,由於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產生豐富的間色變化。
3、復色
任意兩間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稱之為「復色「。橙+綠=黃灰,橙+紫=紅灰,綠+紫=藍灰,等量相加得出標准復色;兩個間色混合比例不同可產生許多純度不同的復色。
4、色彩的對比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於相互影響的作用顯示出差別的現象,稱為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的重點,是認識色彩對比的特殊性。色彩的千差萬變形成了色彩的多種對比關系。
因明度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明度對比。
明度對比,明度對比為主構成的色調。由於明度對比程度的不同,這些調子的視覺作用和感情影響各有特點,一般為:高明度基調給人聯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曇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妝品等。這種明亮的色調給人的感覺是輕快、柔軟、明朗、嬌媚、純潔。如應用不當會使人感覺疲勞、冷淡、柔弱、病態。中明度基調給人以樸素、穩靜、老實、莊重、刻苦、平凡的感覺。如運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貧窮、無聊的感覺。低明度基調 給人的感覺沉重、渾厚、強更剛毅、神秘。也可構成黑暗、陰險、哀傷等色調。
明度對比強時如:「高長調、低長調、中間長調「給人的感覺光感強,體感強,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銳利,明白。明度對比弱時 如:「高短調、中間短調、低短調「給人的感覺光感弱,體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強,形象不易看清楚。明度對比太強時如最長調有生硬、空洞、簡單化的感覺。
5、同種色
顏色產生不同明度變化,稱同種色。如將翠綠色加白或加黑出現的許多深淺不同的綠色,這深淺不同的綠色為同種色。
6、同類色
兩種以上的顏色,其主要的色素傾向比較接近,如紅色類的朱紅、大紅、玫瑰紅,都主要包含紅色色素,稱同類色。其他如黃色類中的檸檬黃、中鉻黃、土黃,藍色類的普藍、鈷藍、湖藍、群青等,都屬同類色關系。
7、類似色
在色環上任意90°角度以內的顏色,各色之間含有共同色素,故稱「類似色」。
8、鄰近色
在色環上任一顏色同其毗鄰之色稱為「鄰近色「。鄰近色也是類似色關系,僅是所指范圍縮小了一點。從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含義來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採用此類色彩配合給人以統一而調和的感覺。
9、補色
色環中任何兩色混所得的新色與另一原色互為補色,也稱余色。如綠與紅、黃與紫、藍與橙,皆屬補色關系,綠的補色是紅色,紅的補色是綠色。
10、冷暖對比
用冷熱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
冷暖本來是人體皮膚對外界溫度高低的觸覺。太陽。爐火、火炬、燒紅的鐵塊,本身覺度很高,它們射出的紅橙色有導熱的功能,其光所及,將使空氣、水和別的物體溫度升高,人的皮膚被它們射出的光照所及,亦能覺得溫暖。大海、蒼天遠山、雪地等環境,是藍色光照最多的地方,藍色光會導熱,而大海、蒼天。雪地有吸熱的功能,因而這些地方的溫度比較低,人們在這些地方會覺得冷。『這些生活印象的積累,使人的視覺、觸覺及心理活動之間具有一種特殊的,常常是下意識的聯系。視覺變成了觸覺的先導,無論光源色還是物體色,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會由於意識的慣性而引起相應的條件反應。
日本色彩學家曾作過一個實驗:將一個工作場地塗上青灰色,另一個工作場地塗上紅橙色。然後比較工作場地的客觀溫度條件,即使物理上的溫度相同,勞動強度也一樣,但色彩影響了人的生理與心理,兩地的感覺反應就不一樣。在青灰色工作場地工作的員工,於華氏59「時感到冷,但在紅彩色工作場地工作的員工們,溫度自65F降到52F時。仍然不覺得冷,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由此,人們產生一個對冷暖色彩比較抽象。似是而非,不易言傳的概念,同時又把冷曖看作是萬能的,把握色彩技巧的鑰匙。
從色彩心理學來考慮,我們把桔紅的純色定為最暖色,它在色立體上的位置稱為曖極,把天藍的純色定為最冷色,它在色立體上的位置稱為冷極,並用冷暖兩極的關系來劃分色立體上茶餘備色的冷暖程度與冷暖差別。凡近暖極的稱暖色;近冷極的稱冷色。與冷極距離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與暖極距離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與兩極距離相等的各色,稱為冷暖的中性色。由此可知,紅、橙、黃等同暖色,藍綠、藍、藍紫等同冷色,黑。白、灰。彩、紫等色,都屬中性色。
如果根據冷暖關系把色立體劃分為十幾個階段,那麼,凡差別十個階段以上的稱冷暖強對比,差別三個階段以內的稱冷曖弱對比,其餘的稱中等程度的冷暖對比,兩極色的對比稱冷暖最強對比。
從色彩心理學來說,還有一組冷曖概念。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因此,在色立體上接近白的色塊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塊有暖的印象。一般的色彩混人白色會傾向冷,加黑會傾向曖。
平常說的色彩冷暖,一般並非指單一的橙藍之冷曖,也非指單一的黑白之冷暖,而是二者的綜合。但是,二者的綜合不是均等的,似以橙藍之冷暖為主導。因此冷暖對比的對比越弱,冷暖的傾向趨平緩,對比越強,刺激力量愈強。
11、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種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純度
A、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光源色來說可以稱為光度。
對物體色來說可稱亮度,深淺度等。在無彩色類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間存在一個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為九級。靠近白色的部分稱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稱暗灰色。在有彩色類中,最明亮是黃色,最暗的.是紫色,這是因為各個色相在可見光譜上,振幅不同,對於眼睛的知覺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黃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環中,成為劃分明暗的中軸線。任何一個有彩色滲入白色,明度會提高,滲入黑色明度則會降低,滲入灰色時,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應的明度色。
B、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色彩的相貌是以紅、橙、黃、綠、青、藍、紫的。
光譜色為基本色相。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長給人的一種感覺。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環形式體現,稱為色環。色環分別可作為六色相環,九色相環,十二色相環,二十色相環等多種色彩秩序。
C、純度
純度指色彩的鮮、濁程度。純度也稱為艷度、彩度、鮮度或飽和度。
凡有純度的色彩,必有相應的色相感。各色相最高純度、色的知覺度。
不同,明度也不同。高純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將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賜教也會降低這它們的純度。如果加適當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應地降你色相的純度。美國色彩家孟謝爾的純度色標把色相的純度、明度分別用數字加以標定,這樣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純度差別。
色彩基礎理論知識 篇3
色彩基本理論 知識
色彩分類:分為三原色、間色、復色。
色彩屬性:分為色相、明度、純度。
色彩對比:分為色相對比,冷暖對比。
相信這些系統的知識對你的色彩起步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
一、顏色 的分類
1、三原色:
繪畫色彩中最基本的顏色為三種即紅(品紅)、黃(檸檬黃)、藍(湖藍),稱之為原色。這三種原色顏色純正、鮮明、強烈,而且這三種原色本身是調不出的,但它們可以調配出多種色相的色彩。
注意: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現在給大家講的是顏料的三原色!!
顏料中的原色之間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調配出各種不同的色彩,而顏料中的其它顏色則無法調配出原色來。
2、間色(二次色):
三原色中任何的兩種原色作等量混合調出的顏色,叫間色,亦稱第二次色。
(紅+藍=紫色、黃+紅=橙色、黃+藍=綠色)
童鞋們注意啦!!如果兩個原色在混合時的分量不等話,又可以產生其他種種的顏色哦。如黃和紅混合,黃色成分多則的中絡黃、但珞黃等的黃橙色等其他顏色。童鞋們也可以用顏色調來練習下,熟練准確的調色也會為你的色彩加不少分的哦。
3、復色(三次色):
任何兩種間色(或一個原色與一個間色)混合調出的顏色則稱復色,亦稱再間色或第三次色。
(黑色的深灰黑色,所以任何一種顏色與黑色混合得到都是復色。即凡是復色都有紅、黃、藍三原色的成分。)
二、顏色 的屬性
1、色相:
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顯著的特徵,是不同波長的色彩被感覺的結果。光譜上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七種不同的基本色相。
2、明度:
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的差別,它取決於反射光的強弱。它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指一種顏色本身的明與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間存在著明與暗的差別。
3、純度:
指色彩色素的純凈和渾濁的程度,也稱色彩的飽和度。純正的顏色無黑白或其他顏色顏色混入。純度底顏色,給人灰暗、淡雅或柔和之感。純度高顏色,給人鮮明、突出、有力,但是感覺單調刺眼,而混合太雜則容易感覺臟,色調灰暗。
三、顏色 的對比
1、同類色(相鄰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傾向的系列顏色被稱為同類色。如黃色中可分為檸檬黃、中黃、橘黃、土黃等,都稱之為同類色。
2、對比色(對沖色):
對比色是人的視覺感官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是視網膜對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環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間的兩種顏色,稱為對比色。
3、互補色:
色相環中相隔180度的顏色,被稱為互補色。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互為補色。補色相減 ( 如顏料配色時,將兩種補色顏料塗在白紙的同一點上 ) 時,就成為黑色;補色並列時,會引起強烈對比的色覺,會感到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如將補色的飽和度減弱,即能趨向調和。
;㈢ 色彩的基礎知識
一,色彩的分類
一般的色彩分類
1.無彩色系:它是指黑色、白色及深淺不同的灰色
2.有彩色系:它是指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以及各色所衍生的其他色彩,均屬於有彩色
色環中的色彩分類
色環中的色彩分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聯想與感覺而來的
1.冷色系:色環中的藍色、藍紫色等使人感到寒冷,因此稱為冷色
2.暖色系:色環中的紅色、橙色、黃色等使人感到溫暖,因此稱為暖色。
色彩的冷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存在的,同一色相也有冷、暖之分。如檸檬黃色與藍色相比,它是暖色,而與中黃色相比則顯得較冷。
二,色彩的三要素
認識各種不同的顏色的前提是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每種色彩都具有三種重要的性質,即色相、明度及純度,它們被稱為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以區分不同色彩的名稱。光譜上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六種顏色,通常用來當作基礎色相。
但是人們能分辨出的色相,不只這六種顏色,還有紅色系中的紫紅色、橙紅色,綠色系中的黃綠色、藍綠色等。
①原色:原色也被稱為第一次色,是指能調配出其他一切顏色的基礎色。 顏料的三原色為紅色、黃色和藍色。將這三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調配,可以混合出無數的色彩。
②間色:間色也被稱為第二次色,是由兩種原色混合而成的。如紅色與黃色能混合成橙色,黃色與藍色能混合成綠色,紅色與藍色能混合成紫色。
③復色:復色是用原色與間色相調配或用間色與間色相調配而成的「三次色」。色彩相加得越多,得到的色彩越多。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淺程度。
一種顏色, 按其光度的不同可以區別出許多深淺不同的顏色。
由深到淺按不同明度依次排列稱為「色階」
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和紫色這七種色彩的明度依次為:黃色的明度最高,橙色和綠色次之,然後是紅色和青色,明度最低的為藍色和紫色。
3.純度
純度,是指色彩的鮮艷、飽和度及純凈程度
任何一個純色都是純度最高的,即色彩的飽和度最高
色彩越純,飽和度越高,色彩越艷麗
向純度高的色彩中加入白色,將降低它的純度,提高它的明度;加入黑色,則降低它的純度,也降低它的明度。
三、色彩的搭配
1.色調
色調也稱為色彩的調子,是將色相、明度與純度結合在一起考慮的色彩性質。
是指色彩的基本傾向,它又是色彩外觀的重要特徵。色調是構成色彩統一的主要因素。
如果色調不明確,也就不存在色彩的和諧統一了 。
從色相上劃分,有紅色調、黃色調、橙色調等。
從色彩明度上劃分,有亮色調、暗色調、灰色調。
從色彩純度上劃分,有鮮色調、濁色調。
從色彩色性 上劃分,有冷色調、 暖色調。
色彩的形成不是由以上某個單一成分決定的, 而是上述各個成分的綜合表現。
2.同類色
同類色是指在色環中,取任何一色加黑色、加白色或加灰色而形成的色彩,所構成的一系列色彩稱為同類色。
同類色在配色上是一-種穩定、溫和的組合色。
3.鄰近色
鄰近色是指在色環中處於30°~60°的左右鄰近色。
在色環中,取任何一色為指定色,凡是與此色相鄰的色彩,即為此色的鄰近色。
鄰近色在配色組合上給人穩定、和諧與安定的感覺。
4.對比色
對比色是指色環中處於120° ~ 150°的任何兩種顏色。
原色對比較強烈,若想緩和兩種顏色的對比效果,可將其中一色的純度或明度進行適當的調整,或由面積的大小來調整兩色的對比效果。
在配色上,對比色給人活潑、明快的感覺。
5.互補色
位於色環直徑兩端的色彩,即為互補色。
兩種顏色距離正好處於180°的位置,是色彩中對比最強烈的顏色。
若將互補色的兩種顏色並排在一起,容易產生炫目、喧鬧的不協調感。但若能調整好互補色之間的純度或明度的對比,在相互襯托下,可以獲得清晰、飽滿、亮麗的色彩組合效果。
四,色彩給人的心理感覺
1.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是心理感覺,與實際溫度並無直接關系。
紅色、橙色、黃色近似火焰的顏色,看到|這些顏色時,就會聯想到火、太陽、血、紅花等。因此,在心理上往往會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而對於藍色、可色,則多見於海洋、天空,所以給人以寒冷的感覺。
顏色的冷暖是相對的。例如,紫紅色、綠色等,與暖色的橘紅色相對照時屬於冷色,而與藍色、青色對照時又屬於較暖的顏色。在同一色相中,由於純度、明度及光照的不同,也會形成冷暖差異。
2.前進感與後退感
亮色與暖色有凸出向前感,稱為前進色;暗色與冷色則給人後退感,稱後退色
3.輕重感
一般來說,明度越高,給人的感覺越輕;
明度越低,給人的感覺越重。
在無彩色中,黑白色具有堅硬感,暖色具有柔和感。
4.色彩的味覺感
大多是由人們對生活中所接觸過的事物聯想而來的。在以往的經驗中,食物、蔬菜等的色彩會讓人在味覺上形成一種概念性的反應。人們往往會先以食物外表的色彩來判斷它的酸、甜、苦、辣、澀。
[酸]:會使人聯想到未成熟的果實,因此酸色即以綠色為主。從在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的顏色變化進行理解,黃色、橙黃色、綠色等,都帶有微酸味的感覺。
[甜]:暖色中的黃色、橙色最能體現甜的味道感,明度、純度較高的色彩也有此感覺,如粉紅色、象牙白色的冰激凌就較具有甜味感。
[苦]:以低明度、低純度且帶有灰色的濁色為主,如灰色、黑褐色等,這些顏色易讓人聯想到咖啡的苦澀。
[辣]:由紅辣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聯想到辣味,因此,以紅色、黃色為主,其他如綠色、黃綠色的芥菜色也是具有辣味感的色調。
[澀]:從未成熟的果子得到了澀味的聯想,所以帶濁色的灰綠色、藍綠色、橙黃色等給人以澀味感。
㈣ 什麼是色彩知識,色彩的對比有哪幾種
色彩知識是指色彩產生、接受及其應用規律的科學,它以光學為基礎,並涉及心理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美學與藝術理論等知識。色彩對比分為兩種:一是冷暖對比,二是色相對比。
一,冷暖對比:冷暖對比是將色彩的色性傾向進行比較的色彩對比。冷暖本身是人皮膚對外界溫度高低的條件感應,色彩的冷暖感主要來自人的生理與心理感受。
二,色相對比:色相對比分為零度對比,調和對比,強烈對比。
(1)零度對比: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 如黑與紅、灰與紫,或黑與白與黃、白與灰與藍等。對比效果感覺既大方 又活潑,無彩色面積大時,偏於高雅、莊重,有彩色面積大時活潑感加強。
(2)調和對比:鄰近色相對比 色相環上相鄰的二至三色對比,色相距離大約30度左右,為弱對比類型。如紅橙與橙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感覺柔和、和諧、雅緻、文靜,但也感覺單調、模糊、乏味、無力,必須調節明度差來加強效果。
(3)強烈對比:對比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120度左右,為強對比類型,如黃綠與紅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感雜亂、刺激、造成視覺疲勞。一般需要採用多種調和手段來改善對比效果。
(4)什麼是色彩基礎知識擴展閱讀:
色彩應用:
現代的科學研究資料表明,一個正常人從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是以上是由視覺器官輸入大腦的,來自外界的一切視覺形象,如物體的形狀、空間、位置的界限和區別都是通過色彩區別和明暗關系得到反映的,而視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對色彩的感覺。
設計師要運用嶄新的觀念去表現色彩的特色,設計和組合上都要帶給其他人清新的感覺,引導觀眾進一步發掘色彩背後的意義。
另一方面,設計大多是為商品宣傳服務,所以設計師要為客戶打算,考慮有什麼可運用的資源,客戶預備在這個設計上投資多少等,當然最重要是這個色彩可否增加商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