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土建基礎如何布置

土建基礎如何布置

發布時間: 2023-06-02 13:17:28

㈠ 土建做基礎的施工順序是什麼啊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是: 土方開挖—墊層澆築—施工放線—基礎鋼筋。 模板安裝—基礎澆築—基礎模板拆除—基礎柱。 基礎牆放線—磚基礎施工—基礎柱地圈樑鋼筋。 模板安裝—基礎柱地圈樑砼澆築—模板拆除—基礎驗收—土方回填。

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施工佔用場地、節省材料,但由於地面需要養護時間及採取保護措施,使牆面和頂棚抹灰時間推遲,影響工期。後種在做地面前必須將頂棚和牆面上的落地灰和渣子掃清洗干凈後再做面層;否側,會影響地面面層同砼樓板的粘結,引起地面起鼓。

(1)土建基礎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作業面施工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防水層的基層表面應將塵土、雜物等清理干凈;表層必須平整、堅實、乾燥。

2、找平層與突出屋面的物體(如女兒牆、煙囪等)相連的陰角,應抹成光滑的小圓角;找平層與檐口、排水溝等相連的轉角,應抹成光滑一致的圓弧形。

3、遇雨天、雪天和五級風及其以上必須停止施工。

㈡ 地基基礎設計應滿足哪些原則

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有建築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定。

2、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築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

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築物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作變形驗算。

①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小於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築。

②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③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④相鄰建築距離近,可能發生傾斜時。

⑤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地基種類

從現場施工的角度來講地基,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礎下面承壓的岩土持力層。天然地基是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其節約工程造價,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為不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礎的天然土層。分為四大類: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㈢ 土建地基與基礎施工工藝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土建地基與基礎施工工藝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灰土地基施工工藝標准
1、范圍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基坑、基槽、室內地評、管溝、室外台階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墊層)
2、施工准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土:宜優先採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機雜物,使用前應先過篩,其粒徑不大於15mm.含水量應符合規定。
2.1.2石灰:應用塊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應充分熟化過篩,不得含有粒徑大於5mm的生石灰塊,也不得含有過多的水分。
2.1.3主要機具有:一般應備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篩子(孔徑6~10mm和16~20mm兩種)、標准斗、靠尺、耙子、平頭鐵鍬、膠皮管、小線和木摺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基坑(槽)在鋪灰土前必須先行釺探驗槽,並按設計和勘探部門的要求處理完地基,辦完隱檢手續。
2.2.2基礎外側打灰土,必須對基礎,地下室牆和地下防水層、保護層進行檢查,發現損壞時應及時修補處理,辦完隱檢手續。現澆的混凝土基礎牆、地梁等均應達到規定的強度,不得碰壞損傷混凝土。
2.2.3當地下水位高於基坑(槽)底時,施工前應採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經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內不得受水浸泡。
2.2.4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設計壓實系數,土料種類、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數等磨亮旅參數。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2.2.5房心灰土和管溝灰土,應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裝或管溝牆間加固等措施後,再進行。並且將管溝、槽內、地坪上的積水或雜物、垃圾等有機物清除干凈。
2.2.6施工前,應作好水平高程的標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溝的邊坡上每隔3m釘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內和散水的邊牆上彈上水平線或在地坪上釘好標高控制的標准木樁。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檢驗土料和石灰粉的質量並過篩→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層鋪灰土→夯打密實→找平驗收
3.2首先檢查土料種類和質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然後分別過篩。如果是塊灰悶制的熟石瞎凳灰,要用6~10mm的篩子過篩,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篩子過篩,均應確保粒徑的要求。
3.3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應用體積比,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為2∶8或3∶7.基礎墊層灰土必須過標准斗,嚴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時必須均勻一致,至少翻拌兩次,拌合好的灰土顏色應一致。
3.4灰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工地檢驗方法是:用手將灰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大或不足時,應晾乾或灑水潤濕。
3.5基鍵迅坑(槽)底或基土表面應清理干凈。特別是槽邊掉下的虛土,風吹入的樹葉、木屑紙片、塑料袋等垃圾雜物。
3.6分層鋪灰土:每層的灰土鋪攤厚度,可根據不同的施工方法。
項次夯具的種類重量(kg)虛鋪厚度(mm)備注
1、木夯40~80200~250人力打夯,落高400~500mm,一夯壓半夯
2、輕型夯實工具?200~250蛙式打夯機、柴油打夯機
3、壓路機機重6~10t200~300雙輪
各層鋪攤後均應用木耙找平,與坑(槽)邊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標准木樁對應檢查。
3.7夯打密實:夯打(壓)的遍數應根據設計要求的干土質量密度或現場試驗確定,一般不少於三遍。人工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縱橫交叉。
3.8灰土分段施工時,不得在牆角、柱基及承重窗間牆下接槎,上下兩層灰土的接槎距離不得小於500mm。
3.9灰土回填每層夯(壓)實後,應根據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灰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才能進行上一層灰土的鋪攤。
用貫入度儀檢查灰土質量時,應先進行現場試驗以確定貫入度的具體要求。環刀取土的壓實系數用dy鑒定,一般為0.93~0.95。
次土料種類灰土最小質量密度(g/cm3)
123輕亞粘土亞粘土粘土1.551.501.45
3.10找平與驗收:灰土最上一層完成後,應拉線或用靠尺檢查標高和平整度,超高處用鐵鍬鏟平;低窪處應及時補打灰土。
3.11雨、冬期施工:
3.11.1基坑(槽)或管溝灰土回填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施工中應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內,以免邊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壞。
3.11.2雨天施工時,應採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剛打完畢或尚未夯實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則應將積水及松軟灰土除去,並重新補填新灰土夯實,受浸濕的灰土應在晾乾後,再夯打密實。
3.11.3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凍土塊,要做到隨篩、隨拌、隨打、隨蓋,認真執行留、接搓和分層夯實的規定。在土壤鬆散時可允許灑鹽水。氣溫在-10℃以下時,不宜施工。並且要有冬施方案。
4、質量標准
4.1保證項目:
4.1.l基底的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1.2灰土的干土質量密度或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2基本項目
4.2.1配料正確,拌合均勻,分層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表面無鬆散、起皮。
4.2.2留槎和接槎。分層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確,接槎密實、平整。
4.3允許偏差項目。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12頂面標高表面平整度±1515用水平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檢查
5、成品保護
5.1施工時應注意妥善保護定位樁、軸線樁,防止碰撞位移,並應經常復測。
5.2對基礎、基礎牆或地下防水層、保護層以及從基礎牆伸出的各種管線,均應妥善保護,防止回填灰土時碰撞或損壞。
5.3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配備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或配合比錯誤。
5.4灰土地基打完後,應及時進行基礎的施工和地坪面層的施工,否則應臨時遮蓋,防止日灑雨淋。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未按要求測定干土的質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時,切記每層灰土夯實後都得測定干土的質量密度,符合要求後,才能鋪攤上層的灰土。並且在試驗報告中,註明土料種類、配合比、試驗日期、層數(步數)、結論、試驗人員簽字等。密實度末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均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6.2留、接槎不符合規定:灰土施工時嚴格執行留接槎的規定。當灰土基礎標高不同時,應作成階梯形,上下層的灰土接槎距離不得小於500mm.接槎的槎子應垂直切齊。
6.3生石灰塊熟化不良:沒有認真過篩,顆粒過大,造成顆粒遇水熟化體積膨脹,會將上層墊層、基礎拱裂。夯必認真對待熟石灰的過篩要求。
6.4灰土配合比不準確:土料和熟石灰沒有認真過標准斗,或將石灰粉花灑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勻,均會造成灰土地基軟硬不一致,干土質量密度也相差過大。應認真做好計量工作。
6.5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過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墊層過厚或過薄,造成地面開裂、空鼓。認真檢查灰土表面的標高及平整度。
6.6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適當考慮修改設計。否則應編好分項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時嚴格執行施工方案中的技術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凍脹等質量返工事故。
7、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施工區域內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7.2地基釺探記錄。
7.3地基隱蔽驗收記錄。
7.4灰土的試驗報告。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土建地基與基礎施工工藝的內容,建中達咨詢為您帶了更多相關解讀。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㈣ 建築基礎放線怎麼弄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總平面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者「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2、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的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所有軸線定位樁都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在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其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的開挖。基礎軸線的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的定位樁破壞了,用來作補救。

3、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根據軸線的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該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都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4、挖基槽

挖基槽時要將灑出的石灰線當中心線,如果基槽挖1米,則從石灰線左右兩邊各挖0.5米。

(4)土建基礎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施工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

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㈤ 建築基礎的選用原則和施工方法

高層建築的基礎選型:

  1. 基礎的總沉降量和差異沉降量滿足規范規定的允許值

  2. 滿足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承載力及樁基承載力的要求

  3. 地下結構滿足建築防水的要求

  4. 預先估計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對毗鄰房屋或市政設施的影響,並盡可能避免或減輕這種影響和干擾

  5. 應考慮綜合經濟效益,不僅考慮基礎本身的用料和造價,還應考慮土方、降水、施工條件和工期等因素。

  6. 注意:地震區的高層建築宜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地段,避開不利地段,當條件不允許避開不利地段時,應採取可靠措施,使建築物在地震時不致由於地基失穩而破壞,或者產生過量下沉或傾斜。


建築基礎工程施工方法如下

  1. 基礎墊層施工。基槽驗收合格後,用經緯儀把基礎軸線引測到基坑內,並釘上小木樁,標出軸線位置和標高,安裝模板澆築墊層混凝土。

  2. 施工順序及方法:基層處理→操標高、模板上彈水平控制線→混凝土攪拌→鋪設混凝土→振搗→找平→養護

  3. 基層處理:基槽驗收合格後,用經緯儀把基礎軸線引測到基坑內,並釘上小木樁,標出軸線位置和標高。大面積墊層先採用每6米寬設砼縱向筋柱,上表面同墊層平,以此作基準用長尺方刮平。基坑四周安模板並彈上墨線,模板採用鋼模板或木板。

  4. 混凝土攪拌(商品混凝土)

  5. 根據配合比(其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核對後台原材料,檢查磅秤的精確性,作好攪拌前的一切准備工作。後台操作人員認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盤投料順序為石子→水泥→砂→水。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攪拌時間不少於90s。

  6. 按《建築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要求製作試塊。

  7. 鋪設混凝土:混凝土墊層厚度不應小於100mm。為了控制墊層的平整度,利用事先做好的砼筋柱用長尺方或滾筒輾平。大面積墊層利用做好的筋柱分倉進行澆築。鋪設混凝土前先在基層上灑水濕潤,然後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鋪設。

  8. 振搗:用泵送混凝土人工鋪設,厚度略高於筋柱和標准線,隨即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厚度超過20cm時,應採用插入式振搗器,其移動距離不大於作用半徑的1.5倍,做到不漏振,確保混凝土密實。

  9. 找平:混凝土振搗密實後fdcew.com,以模板上水平標高線和筋柱為准檢查平整度,高的鏟掉,凹處補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應按設計要求的坡度做。

  10. 養護:已澆築完的混土墊層,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養護。

㈥ 土建做基礎的施工順序是什麼啊

范圍太大了,樓主要去仔細看看施工手冊才好。
1、打樁——樁基礎有:預制混凝土樁(施工方式有錘擊、液壓等)、人工挖孔樁、深層攪拌樁、灰土樁等等,樁不同,施工工藝不同。
2、基坑開挖——基坑開挖分:淺基坑,深基坑。開挖方式分為:盆式開挖,中心島式開挖,順位開挖等等。一般基坑開挖程序一般是:測量放線→切線分層開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預留土層等
3、模板工程——模板分:木模板,剛模板、及磚模。其中,柱模板和梁模板及板模板施工也是不同。柱模板施工工藝流程
柱模就位安裝→閉合(組拼)柱模並固定介面螺栓→安裝柱箍→安設支撐或纜繩→校正垂直度後固定柱模→搭腳手架→澆築混凝土→拆除腳手架、模板→
清理模板、刷脫模劑
樓主的問題太大了,很難回答全,如果想了解這個最好是多多翻翻書,施工手冊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