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會展基礎設施規模化指哪些
擴展閱讀
廣東經典涼茶是什麼 2025-02-13 22:45:07

會展基礎設施規模化指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31 08:02:03

基礎設施有哪些

操作方法
01
社會基礎設施
顧名思義,社會基礎設施自然是服務於社會的基礎設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比如為我們提供餐飲服務的商業機構,為人們看病的醫療衛生結構,救助傷殘的社會福利救助中心,改善並防護人們財產安全的金融保險機構等,這些都是社會基礎設施,它們直接作用於我們的生活。

02
文化教育設施
文化教育設施有很多,我們常見的就是博物館和展覽館,還有就是學校中的圖書館、檔案館,在一些地方還有會展中心以及展示現代高端科技的科技中心等,這些都是文化教育設施,對增長人們的見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03
通訊設施
談起通訊設施,很多人都知道是和通訊有關,比如我們打電話、看電視、上網開視頻等等。而這些都需要衛星網路、信息網路、無線網路的支持。而衛星網路、信息網路、無線網路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訊設施了。

04
交通運輸設施
從小學到大學,很多人對交通運輸已經十分熟悉,坐汽車走公路,坐火車走鐵路,坐飛機走航空通道,坐船走水路,一些地方運輸貨物還離不開隧道、港口、橋梁等。而這些我們見過的地面和天上的服務設施也就是我們說的交通運輸設施。

05
環保環衛設施
想要保持我們的生活環境干凈、舒適,就離不開環保環衛設施。生產使用的廢水需要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再循環利用,生活垃圾需要進行垃圾場專業處理,而養殖廠中的糞便也需要化糞池來處理。而在這些環節中涉及的污水處理廠、垃圾場、化糞池以及專業的生活廢水處理再循環利用措施等都是環保環衛設施。

06
電力生產與配送設施
我們使用的電需要發電廠的支持,而發電前提是需要將水、煤氣等能源轉換為電能,再由變電站通過升降電壓方式把電能輸送到各地,供人們生活使用。在這過程中,需要高壓電傳輸線進行傳輸,更需要電力控制中心的各項系統的配合和保護。而發電廠與變電站以及生產電力並配送電力的各項設施正是電力生產與配送設施。

07
休閑設施
現在很多年輕的大媽都會跳廣場舞,而這就需要一個寬敞的平台,我們常見的她們使用的休閑設施就是公園和廣場了。

08
公共建築設施
公共建築設施自然是為人們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的建築物。比如,教授我們知識的學校,幫人看病治療的醫院,幫助群眾辦事的政府,解決信件傳輸問題的郵局,解決人事糾紛的法庭,供我們娛樂消遣的電影院等場所的建築物。

❷ 基礎設施指的是什麼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2)會展基礎設施規模化指哪些擴展閱讀:

基礎設施的特點:

(1)先行性和基礎性。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所有的商品與服務的生產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這些公共服務,其他商品與服務(主要指直接生產經營活動)便難以生產或提供。

(2)不可貿易性。絕大部分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幾乎是不能通過貿易進口的。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融資和引進技術設備,但要從國外直接整體引進機場、公路、水廠是難以想像的。

(3)整體不可分性。通常情況下,基礎設施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時才能提供服務或有效的提供服務,象公路、機場、港口、電信、水廠等這樣的行業,小規模的投資是不能發揮作用的。如電站大壩不能只建到河中間、機場跑道不能留半截不修完、連接兩城市的輕軌不能只建一半等等。

(4)准公共物品性。有一部分的基礎設施提供的服務具有相對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類似於公共物品。

❸ 「基礎設施」有哪些主要類別

基礎設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質劃分如下:
農村基礎設施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村生活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直接生產部門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它對生產單位尤為重要,是其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條件之一。總的來講,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包括:
1.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2.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3.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4.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5.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6.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項目
一般講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1)工程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六大系統:
A.能源供應系統: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暖氣等;
B.供水排水系統:包括水資源保護、自來水廠、供水管網、排水和污水處理;
C.交通運輸系統:分為對外交通設施和對內交通設施。前者包括航空、鐵路、航運、長途汽車和高速公路;後者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地鐵、輕軌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停車場、輪渡等;
D.郵電通訊系統:如郵政、電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互聯網、廣播電視等;
E.環保環衛系統:如園林綠化、垃圾收集與處理、污染治理等;
F.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如消防、防汛、防震、防颱風、防風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2)按服務性質分為三類
A.生產基礎設施。包括服務於生產部門的供水、供電、道路和交通設施、倉儲設備、郵電通訊設施、排污、綠化等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設施;B.社會基礎設施。指服務於居民的各種機構和設施,如商業和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住宅和公用事業、公共交通、運輸和通訊機構、教育和保健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等;C.制度保障機構。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部門等。基礎設施水平隨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種類更加增多,服務更加完善。
(3)社會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設施。
(4)城市基礎設施一般應具備以下特點:
A.生產性
B.公用性和公益性
C.自然壟斷性
D.成本沉澱性
E.承載性
F.超前性
G.系統性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與城市的自然附屬物包括土地、水體、礦床等有緊密聯系,它是在原有的自然附屬物的基礎上,經過人們的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受自然的制約;建設和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時,必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在形態上具有固定性,實物形態上大都是永久性的建築,供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長期使用,不能經常更新,更不能隨意拆除廢棄。
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長株潭城市群在「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在一體化規劃的引導下,確定三市組團式、串珠式發展,基礎設施網狀互聯,共同構建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群,並致力於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長株潭城市群按照適度超前、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則,引導項目建設,為新型發展構築強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平台。提出「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的「新五同」建設。長株潭城市群要建成布局合理、高效利用的現代化交通網路、安全可靠的能源體系、「三網融合」的信息平台、綠色生態體系和完備的湘江防洪設施體系,形成支撐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群的強大網路,率先為國家探索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管模式做出貢獻。
基礎設施發展模式
是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經濟增長戰略時,安排基礎設施建設與直接生產部門發展順序的過程。主要的代表性理論有羅森斯坦-羅丹主張的「大推進」式的「優先發展論」和赫希曼的「壓力論」。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主要分為超前型、同步型和滯後型三類。
超前型是指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於直接生產活動超前一個時期,代表國家如英國;
同步型是指基礎設施與生產消費引起的需要相適應,直接生產部門與基礎設施的形成和擴大同步發展,代表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瑞典;
滯後型指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於直接生產部門,代表國家如前蘇聯、東歐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