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高鐵形體訓練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擴展閱讀
英語畢業知識匯總 2025-02-14 01:35:52

高鐵形體訓練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30 22:47:38

❶ 形體訓練基礎知識

形體訓練基礎知識

形體訓練是一項比較優美、高雅的健身項目,主要通過舒展優美的舞蹈基礎練習(以芭蕾為基礎),結合古典舞、身韻、民族民間舞蹈進行綜合訓練,可塑造人們優美的體態,培養高雅的氣質,糾正生活中不正確的姿態。可以說它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下面來一起了解下形體訓練基礎知識吧。

形體訓練基礎知識1

第一章形體訓練概念

(一)形體

形體是在先天遺傳變異和後天獲得性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身體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徵。形體是指人體結構的外在表現,從一定意義上說,先天的遺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與後天生活條件及科學訓練也有密切關系。女子形體與男子形體具有本質上的區別。男子形體要求肌肉發達勻稱,剛健有力,有陽剛之氣;女子形體強調身體比例勻稱,線條流暢,整個體型呈現女子特有的曲線性。

第二章形體美的評價

(一)形體美

形體美就是人類的身體曲線美,是指人的軀體線條結合人的情感和品質,通過形象、姿態訴諸於欣賞者眼前的一種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骨骼、肌肉、膚色。男子體形應體現勻稱、強壯和粗獷美;女子體形應體現女性特有的曲線美、勻稱美、姿態美、彈性美和外部形態與內部情感統一的和諧美。膚色應是紅潤而有光澤,健康光滑有彈性。只有在四肢、軀干、頭部及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顯示出姿態優美,體型勻稱的整體美。所有這些,只有通過持之以恆的形體訓練及合理的營養和休息才可成就。

(二)形體美的內容

形體美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體形美、姿態美和動作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體形勻稱、協調、健美。健美的身材和體形美需要通過優美的姿態來表現。姿態是指一個人在靜止或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身體姿勢和舉止神情,能突出反映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人除了睡眠之外,不是站著就是坐著,姿態都在每時每刻中變化著。姿態美則是指人體在空間運動和變化的樣式。

體形美、姿態美、動作美,脫離不開形體,體形的完美和正確的身體姿勢可以促進人體外形的完美,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有機體機能的完美程度。健美的體形、端正的姿態還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氣質。

(三)形體美的標准

形體,可謂千姿百態,但並非人人都稱得上美。人是愛美的,特別是青年男女。要想使自己的形體在先天和遺傳的基礎上更加優美,就必須首先了解身體各個部分的比例關系,針對自身的不足,通過合理營養和經常從事科學的形體訓練,才能使自己的身高與體重相稱,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合度,身姿體態更加勻稱、豐滿、柔韌和強健。我國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形體美的標准。

第三章形體美的標准

1.以肚臍為界,肚臍到頭頂與肚臍到腳跟的比例應是5:8(接近黃金分割)。

2.身體的中點應在恥骨聯合處。

3.平伸雙臂,兩中指指尖之間的距離應等於身高。

4.頭高應等於身高的1/8。

5.乳頭與肩胛骨應在同一水平線上。

6.大腿正面的寬度應等於臉寬。

7.跪下的高度應等於身高得3/4。

8.頸圍應等於小腿圍。

9.肩寬應等於身高的1/4減4厘米。

10.胸圍應等於身高的1/2。

11.腰圍應等於胸圍減20厘米。

12.臀圍應等於胸圍加4厘米。

13.大腿圍應等於腰圍減10厘米。

14.小腿圍應等於大腿圍減20厘米。

15.足頸圍應等於小腿圍減10厘米。

16.大臂圍應等於1/2大腿圍。

17.前臂圍應等於大臂圍減5厘米。

18.手腕圍應等於前臂圍減5厘米。

(二)形體美的具體標准

1.坐姿標准:上體正直,兩肩自然下垂,高度相同;頸部梗直微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大腿保持在水平位置,兩腳掌均勻著地。

2.立姿標准:良好的身體形態應該是上體正直,頭部端正,兩眼平視,下頜略回收,雙肩後張下沉以及挺胸、收腹、立腰、立背、緊臀、雙膝伸直,兩腿夾緊,腳跟並攏,兩腳尖外開45°~60°,兩臂自然下垂,兩腳掌均勻著地。

3.行姿標准:一腿自然彎曲向正前方抬器,落腳要正,膝關節伸直,後退綳直,前腳掌蹬地使重心前移,兩臂前後自然擺動,有節奏地向前移重心。上體動作同立姿標准。

第四章、影響形體美的因素

(一)遺傳因素

遺傳是子代從親代那裡繼承下來的形態和機能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遺傳為後天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物質基礎。但後天環境對形體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環境因素

環境是指生存的條件。包括自然條件、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以及所處地域的氣候、溫差等等。環境因素對形體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對形體美也有很大的影響。人的精神狀態、氣質類型,決定了人的性格,而性格對於心理因素來講,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形體美是通過形體的表現力來實現的,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無法適時地展現形體美的風采。穩定的心理素質是通過平時的訓練獲得的。因此,練習者在塑造完美形體的同時,還應重視心理因素的訓練,以期取得更大的的效果。

(四)科學的形體訓練

科學的形體訓練,就是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客觀標准,並根據科學的規律,選擇一些適合自己實際的訓練內容、手段和方法,長期的、系統的、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形體訓練,從而達到塑造完美形體的目的。

(五)營養因素

營養是影響形體美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形體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得到的。如果人體沒有合理充分的營養,就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育;人體不能及時地補充營養,也就無法補充由於訓練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形體訓練得到效果也就無從談起。一個好的形體,必須有科學合理的營養補充,只有在此基礎之上的形體訓練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章、形體訓練的科學基礎

形體訓練是一門科學,要想通過形體訓練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從而獲得一個健美的體型和強壯得體格,首先必須了解人體肌肉的生理解剖知識,懂得人體肌肉的合理結構、功能和特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形體訓練的方法,為更好地安排訓練內容打下基礎。

形體訓練多是靜力性活動和控制能力的練習,它的肌肉用力特點偏重於等長收縮,也就是說通過肌肉的緊張和收縮,使身體固定於某種姿勢上不動。多為周期性練習和非周期性練習相結合。周期性練習指的是形體練習動作比較簡單,按一定順序多次重復,連貫進行;非周期性練習指的是形體訓練中有些動作比較復雜,沒有明顯的連貫性,每個動作可以單獨完成。人體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骨連結(關節)、和肌肉構成,它們約占體重的58%。骨與骨連結構成人體的杠桿系統――骨骼,肌肉附著在骨架上。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人體運動,這種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來實現的。

1.骨骼

骨骼是人體肌肉和臟器等的支架,它賦予人體一定的外形。人體骨骼包括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共206塊,其中軀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及其骨連結是決定體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關繫到人體各部位的比例。骨骼發育完好,比例得當,是體型美的基礎。美學中關於人體比例的觀點,即以人的頭部的長度為尺度來衡量全身,認為標准人體的比例:身高7.5~8頭,下頜到胸下線為1頭,再至股骨頭為1.5頭,從股骨頭到肺部為4頭。這些比例主要由骨骼的長度決定。

形體訓練能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骨的'生長包括骨的長長和骨的長粗。長骨主要為四肢骨,大都呈管狀,中部為骨幹,兩端的膨大為骨骺。長骨的長長依靠軟骨的成骨過程(軟骨內演變成骨),長骨的長粗主要依靠膜內成骨過程(胚性結締組織演變成骨)。

2.肌肉

人體的肌肉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共有600多塊。骨骼肌附在骨骼上,它的收縮牽動骨骼、繞關節,從而產生各種運動。骨骼肌肉分布廣泛,約434塊,成年人的骨骼肌占人體體重的40%(女性35%)左右,是人體最多的一種組織。骨骼肌的活動產生了人的坐、立、走、跑以及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和各種各樣的勞動和運動。

組成肌肉的基本單位是肌纖維,每條肌纖維呈圓柱狀,許多肌纖維排列成束,許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構成一塊肌肉,每塊肌肉中間部分叫肌腹,兩端為肌腱。根據肌肉收縮機能,可分成「慢肌」和「快肌」兩種,慢肌主要決定肌肉的耐力,快肌主要決定肌肉的爆發力。慢肌多的人,體型較纖細苗條,快肌多的人,體型顯得健壯。

肌肉在受到刺激時產生興奮,當興奮達到一定閾值時,肌肉就收縮。形體訓練能促進骨骼肌的正常發育,使全身肌肉及其肌力分布均勻。肌肉分布勻稱是決定人體體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體訓練基礎知識2

舞蹈是形體與情感的表現,基訓的目的是為了形體給人一個最好的印象。而形體美,首先是掌握對自身的控制,舞蹈是在自控靜態形體的基礎上,來表現人體美的藝術。

人類為了用軀體去表現造型的美和運動的美,把人自身當作隨心所欲的物體使用,在時空中找難度更高的平衡,以此來給自己給他人一種思想,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展現。但這些要精心地去訓練人體自身肌肉和神經系統,使之有一定運動能力和反應靈敏的現象思維。肌肉和神經系統的控製取決於心態以及正確的直立方式:呼吸和腦中的思維處在自然平衡和空無的狀態下,神經系統才能鬆弛任由駕駛肌肉,使軀體去做更難的平衡和運動過程中的形體美。

人類的活動幾乎都在直立中進行,但真正地做到直立運動這是很難掌握的。找到了直立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享受。實際上,所有運動離不開直立,直立成為一個最基本的體態,在這一直立體態中,要尋找雙腳重心的直立,還要找到單腿重心的直立,踮起腳尖的直立等等。舞者從靜態到啟動是一個很難把握的過程,因為重心由雙腳轉交給單腳一條腿上還需要上身軀體的配合。運動的美,在於力的表現以及肌肉的控製程度如何,爾後才能感覺到抬起的腿是否有力量,是否有彈性,是否顯示出有生命活力的腿。直立的關鍵,在於關節控製程序如何。保持頭、椎柱、胯、腿的垂直,重心在一條垂直線上,達到物理平衡的標准,這樣方可避免人體的局部因緊張用力而致使運動時受傷和運動的完成欠佳。

在運動中保持直立感,來自於靜態直立的基礎訓練。在藝術學校或業余舞學習班中,這一直立感的訓練常常被忽視,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這一環節。實際上,在伴隨著地面在進行著勾綳開直,尤其是仰躺在地面上的單勾綳腳,單吸抬腿,直的感覺才容易得多。要找到單腿既直又立的感覺,上把訓練是最佳的方式,也是為中間練習和今後的舞蹈練習最重要的一環。在沒找到雙腿直立狀態下就上把桿,過快的學習重心轉移的訓練,結果易導致坐胯。

直立到啟動的困難除重心轉移外,還有關節的控制問題。外開綳腳背,向旁出腿,是一個有難度的動作,是動與靜的配合。在這一轉換過程中,首先不能動胯,一條腿外開綳腳向旁擦出,同時主力腿要保持直立,上身不能晃動;如果動力腿繼續延伸抬起,需要逐步加強主立腿力量和肌肉的力量,同時動的一條腿要綳緊不能晃動。這種動與靜的配合,可借用地面上的訓練找到直立感覺和各關節開合的控制。尤其是外開和旁抬腿,在側卧情況下找方法和感覺是最佳的做法。腿的外開是芭蕾訓練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動作。除站立的五個位置外,舞姿造型需要有外開的腿,這才是芭蕾的完美所在。外開也是很難駕馭的動作,尤其在下蹲時,膝部受力過大容易受傷。找到外開方法,再轉的過程中腳跟才可以靈活駕馭。轉是復合的動作,轉的啟動和穩定程度都建立在直立外開基礎上。故轉的訓練開始於造型的把握,只有找到定型控制的能力,才可能轉起來,完美的去完成它。跳涉及的是腹部肌肉運動和上身靜態控制的配合,輕易的起跳和落下需要直立的軀體和腳背及小腿肌肉的能力。

;

❷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形體訓練的基本要求

形體是一項比較優美、高雅的健身項目,主要通過舒展優美的舞蹈基礎練習(以芭蕾為基礎),結合古典舞、身韻、民族民間舞蹈進行綜合訓練,可塑造人們優美的體態,培養高雅的氣質,糾正生活中不正確的姿態。可以說它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

(1)基本姿態練習

人的基本姿態是指:坐、立、行、卧。當這些基本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會給人一種感覺,如:身體形態所顯示的端莊、挺拔於高雅,給人的印象是賞心悅目的美感(包括日常活動的全部)。由於一個人的姿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也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改變諸多不良體態,如:斜肩、含胸、松垮、行走時屈膝晃體,步伐拖沓等。

(2)基本素質訓練

形體基本素質練習時形體訓練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在練習中可採用單人練習和雙人配合練習兩種形式。通過大量的練習,可對人體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進行訓練,以提高人體的支撐能力和柔韌性。為塑造良好的人體形態,改善形體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形體基本功練習的內容較多,在訓練時,應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和配合者的承受能力,不能超負荷,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3)基本形態控制練習

基本形態控制練習是對練習者身體形態進行系統訓練的專門練習,使提高和改善人體形態控制能力的重要內容。是通過徒手、把桿、雙人姿態等大量動作的訓練,進一步改變身體形態的原始狀態,逐步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體動作的.靈活性。這部分練習比較簡單,個別動作要求比較嚴格,訓練必須從嚴要求,持之以恆。

形體訓練的基本要求

⑴訓練前必須做好准備活動。

⑵訓練時要穿有彈性的緊身服裝或寬松的休閑服、體操鞋、舞蹈鞋或健身鞋。

⑶訓練時不能佩戴飾物,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⑷訓練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切忌忽冷忽熱、斷斷續續。要持之以恆,力求系統的掌握形體訓練的有關知識和方法。

⑸要保持訓練場的整潔和安靜。

⑹在做器械練習時,要有專人指導和幫助,特別是聯合器械的運用,要注意訓練的安全。

⑺在訓練中和訓練後要注意補充適當的水,同時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

❸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通用12篇)

形體是一項比較優美、高雅的健身項目,主要通過舒展優美的舞蹈基礎練習(以芭蕾為基礎),結合古典舞、身韻、民族民間舞蹈進行綜合訓練,可塑造人們優美的體態,培養高雅的氣質,糾正生活中不正確的姿態。可以說它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1

(1)基本姿態練習

人的基本姿態是指:坐、立、行、卧。當這些基本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會給人一種感覺,如:身體形態所顯示的端莊、挺拔於高雅,給人的印象是賞心悅目的美感(包括日常活動的全部)。由於一個人的姿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也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改變諸多不良體態,如:斜肩、含胸、松垮、行走時屈膝晃體,步伐拖沓等。

(2)基本素質訓練

形體基本素質練習時形體訓練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在練習中可採用單人練習和雙人配合練習兩種形式。通過大量的練習,可對人體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進行訓練,以提高人體的支撐能力和柔韌性。為塑造良好的人體形態,改善形體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形體基本功練習的內容較多,在訓練時,應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和配合者的承受能力,不能超負荷,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3)基本形態控制練習

基本形態控制練習是對練習者身體形態進行系統訓練的專門練習,使提高和改善人體形態控制能力的重要內容。是通過徒手、把桿、雙人姿態等大量動作的訓練,進一步清盯改變身體形態的原始狀態,逐步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體動作的靈活性。這部分練習比較簡單,個別動作要求比較嚴格,訓練必須從嚴要求,持之以恆。

形體訓練的基本要求

⑴訓練前必須做好准備活動。

⑵訓練時要穿有彈性的緊身服裝或寬松的休閑服、體操鞋、舞蹈鞋或健身鞋。

⑶訓練時不能佩戴飾物,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⑷訓練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切忌忽冷忽熱、斷斷續續。要持之以恆,力求亮正神系統的掌握形體訓練的有關知識和方法。

⑸要保持訓練場的整潔和安靜。

⑹在做器械練習時,要有專人指導和幫助,特別是聯合器械的運用,要注意訓練的安全。

⑺在訓練中和訓練後要注意補充適當的水,同時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2

扶把動作是藉助把桿進行對身體的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訓練為主。 腰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須柔韌地靈活地運用。在把桿上,我們可以用胸腰、前旁後下腰、單腿前後下腰、跪下腰等訓練項目。

腿的訓練包括胯的開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腳踝關節的柔韌靈活和腳背的綳提。在訓練中,敬虧可以圍繞芭蕾基本元素「開、綳、直」來完成。

開: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腿部運動過程中,從髖關節到膝關節再到腕關節、腳趾尖全部向外轉開,這樣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使整條腿看上去更修長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以用蹲等練習

綳:指腳背有力地綳提。使腳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漂亮。訓練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劃圈、控制等項目練習。

直:指在動作中,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直立穩定。訓練過程中,在沒有特定動作需要下必須要求直,使腿更修長優美,增強了身體的表現力。

另外,扶把動作訓練的應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的音樂。但必須節奏鮮明,使學生易懂,從而增強動作的記憶力。

離把動作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在完全脫離把桿的情況下身體做到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通常都以小組合練習。如離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組合的音樂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採用一些歡快跳躍節奏鮮明的音樂可以增加學生對動作的興趣,促進組合的完成。

技巧訓練

學生在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能力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一定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包括「轉、翻、跳」等特技。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及姿態等方面都要「精」。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能力、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復訓練為主,力求達到穩、准、動作流暢的標准。

l、轉即旋轉,以身體垂直於地面的軸心,給予恰當的動力,沿著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轉運動。旋轉一般有原地自轉,移動轉和空中轉。

2、翻即翻身。以身體的中心線為軸心,翻轉三百六十度。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腰翻身、點翻跟串翻項目進行訓練。

3、跳就是跳躍,即在空中形成一中優美的造型姿態。跳躍一般有三個步驟:

(1)起跳。「起法兒」身體快速離開地面,向騰空做好准備。

(2)騰空舞姿。當人體重心想上最高點時做出的造型姿態。

(3)落地。人體重心向地上掉下時應前腳掌先著地,過度到後腳跟著地,膝關節屈曲,起到緩沖的作用,達到輕巧穩健。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3

很幸運這學期能選上袁焰老師的形體訓練課,袁老師的舞技優美精湛,舞蹈教學經驗豐富,所以,這學期選課時當看到有形體訓練課可選時,我毫不猶豫的選了形體訓練課。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讓我對華爾茲有了初步的了解,讓我對華爾茲慢慢熟悉,產生興趣,喜歡上華爾茲。

每次上形體課都會有不同的體驗,都會帶來不同的驚喜。舞蹈是一種藝術,它傳遞著美的感受。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優美的肢體動作是跳舞的基礎。老師上課總跟我們強調注意個人體態,讓我們保持抬頭挺胸,跟隨音樂的節奏,讓男舞伴「負起責任」,在跳舞過程中主動引導等等。雖然都是小的細節,確實有效的快速進步的方法。通過這些細節處的改善,讓我們初步跳出了舞蹈的感覺,體會到了跳舞時跟隨音樂流動的美感。而且老師上課特別認真負責,每個舞步都帶我們反復練習,加深記憶,一次又一次的給我們做示範。

形體課給我們更多的是腦力與體力上的結合。不光是用身體擺各種動作,還要用五官去感覺,用眼睛用腦想,用耳朵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勞逸結合,讓我們全身各個部位都激活,都動起來。我想每周一節的形體課實在是大大的有必要。這堂課可以培養我們的外在氣質和內在休養,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就記在自己腦中,通過言談舉止表現出來。對於大學生而言,形體訓練的確是一種培養個人氣質的很好的`訓練。將美的形體、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融為一體,使大學生的朝氣與風采呈現出來。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4

在剛聽到形體訓練時,認為形體訓練時是教我們走台步練氣質,教我們舞蹈練身體柔韌度,來提高我們的氣質。但是後來我想我錯了,形體訓練不僅僅來提高我們的素質還提高我們的集體觀念。

首先,我們學到了一些關於舞蹈方面的知識,了解了形體訓練的內容:這個學期學習四個舞蹈,期末考試內容就是這四個舞蹈。他們分別是勾綳腳組合、把桿練習、健美操及俄羅斯宮廷舞。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由以前不靈活變得非常靈活;頭腦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能更好地與同學交流…… 再次,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集體觀念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個或幾個人做錯動作有可能導致集體重新再來一遍,所以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時刻為集體著想,要樹立集體觀念。

最後,在學習中學會放鬆,放下一切煩惱,全身心投入認真學習新動作並記住,說不定在以後會有用。既可活動全身又可起到鍛煉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

在形體訓練這節課上我學到很多很多,對我以後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5

在舞蹈教育的形體訓練中,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能否擁有良好的體形體態,通過身體各部位關節的活動,能否做到靈活、協調地掌握好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相互 作用的運動聯系,從而盡可能地達到舞蹈最基本的柔韌性、控制能力、力量性等身體素質,並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感悟力、想像力、運動能力以及創造力。

對於絕大部分初學舞蹈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身體的自控力相對較差,這個自控力表現在:坐不直,站不挺,蹲不下,跳不起,擺不平,伸不直。這是因為學生對自己 身體部位的感覺還處於「未開發」狀態,不了解形體運動的規律,所以容易造成形體訓練時要麼渾身都用力——僵硬,要麼都不用力——松軟。因此,在形體訓練過程中,我們常說,某些學生不會舞蹈,身體僵硬,四肢不協調。其實這種「僵硬」和「不協調」恰恰是由於學生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對於身體運動規律缺乏意識,對於運動、氣息、力量之間的關系缺乏認識。

1.節奏感差,動作與節奏不合拍。舞蹈中出現這種問題的同學大多缺乏節奏意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選擇節奏感明顯的音樂,先教學生學會喊拍,然後將動作和著拍子慢做,待動作熟練合拍了,再逐漸恢復至正常速度。實踐證明,在平時的形體訓練中,只要學生養成心裡喊拍的習慣。平時,學生要經常聆聽不同節奏的音樂,並用最簡單的肢體動作跟著打節奏,或者做些節奏練習,這樣就會大大提高人的內心節奏感。

2.動作有氣無力,軟綿綿。問題出現原因在於學生缺乏內在力量支撐的意識。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安排學生雙手各持一個2斤左右重的物體,然後分別放在不同的手臂位置去感受不同位置,手和手臂所要付出的力,最後拿走物體,做無實物的同樣的練習,慢慢讓學生找回持實物時的用力的感覺,體會力的源頭,逐步形成內在力量支撐的意識。

3.身體笨拙,動作僵硬。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生沒找准用力點或用力過猛。這時,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學生身體局部的訓練,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逐漸達到自由操作自身脊椎的每一部分、每一塊肌肉的目的,然後再在將來的訓練過程中找到身體放鬆和鬆弛的感覺與狀態。

4.動作不到位。出現這種情況的學生大部分缺少動作的延伸意識。針對這個問題,在訓練中,教師可以多指導學生做拉伸性的動作練習和對抗練習,並在稍緩的動作過程中感受肢體的延伸感覺和內在對抗力量,體會動作力量與氣息控制之間的配合,逐步解決動作不到位的問題。

5.動作平淡,毫無表現力。這是由於學生缺少與動作的結合的內心情感。這時,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注重內心情感的體驗。在舞蹈訓練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心中哼唱音樂的旋律,逐漸讓身心融入音樂的情境並慢慢開啟心靈的想像之門。

以上都是形體訓練中常見的問題,在普通學校尤其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學生中更為常見,有時問題還會多項同時存在。形體訓練不是外部技能的模仿,機械化地使用教材,要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形體運動規律,形體運動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內在意識、氣息、力量合理地控制肢體,這樣才會逐漸達到形體訓練的目的。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6

舞蹈形體訓練課程的研究與實施,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開拓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學生的健美姿態及塑造較完美的體形,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舞蹈形體訓練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近年來在諸多高校針對文理科大學生新辟並興起的一門藝術課程,這門課程一經設置就在感情上贏得了眾多大學生的認可和青睞;在理論上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教研實踐的支持。這一現象表明:舞蹈形體訓練學科本身的准確定位,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健美姿態及塑造較完美的體形,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舞蹈形體訓練課程,無論與基礎性的文化課相比,還是與舞蹈專業課程相比,都有著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規律性,是尚待開發建設和逐步完善的。為推進和深化大學生舞蹈形體訓練課程的教學與研究,筆者擬就舞蹈形體訓練的含義、價值取向、內容形式、實施措施等問題作初步探討。

形體的基本內容包括體形、體態、體態語三個要素。體形是指人體的自然形狀,即人體的外形特徵與體格類型。體態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某種習慣姿勢,即人的站立、行走、坐卧、舉止的身體姿勢狀態。體態語是利用身體的姿勢、肢體動作、面目表情等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輔助性無聲語言。它是人們在長期交際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自然肢體語言,伴隨著有聲語言用於交際中,是對有聲語言的一種強化、補充和豐富。

體形可稱作「靜態形體」,體態可稱作「動態形體」,兩者既有關聯又有區別,在一定程度上又會互有影響。總體看來:體形的狀況更為先天和可觀,而體態的後天可塑性則更大;體形主要反映人體基本狀況,而體態主要反映人的修養及品位。

舞蹈形體訓練是指通過運動訓練對人站、坐、卧、走、跑、跳、支撐等基本動作進行科學的、美的訓練。舞蹈形體訓練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以人體解剖學和人體運動科學為基礎,以體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科學的方法,改變受訓者原始、自然、粗獷的形體動作狀態,提高人的運動機體的柔韌與靈活性,增強肌體的可塑性與形態美,逐步改善受訓者的體態動作美。

2.以基礎的美學原理為指導,培養受訓者的審美情趣,增強其認識美、發現美、表現美,從而創造美的意識,逐步提高受訓者的高雅氣質和運用自如的形體技巧,塑造自我、表現自我優美形體的動作能力。

舞蹈形體訓練是一門科學,它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美學原理為指導,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素質訓練。簡單來說,形體訓練就是美的訓練,即外形美與內在美的訓練,它是改善運動肌體、增強體質、提高形體美與增強審美意識,將人們無意識的肢體活動演變成有意識的強身健美運動,從而獲得更為健美的體格,優雅端莊的體態,勻稱和諧的形體,舉止瀟灑的風度。形體動作訓練是載體,是基礎;美的意識是靈魂,二者不可偏廢;美的意識只能在形體動作中去培養。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7

在運動中保持直立感,來自於靜態直立的基礎訓練。在藝術學校或業余舞學習班中,這一直立感的訓練常常被忽視,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這一環節。實際上,在伴隨著地面在進行著勾綳開直,尤其是仰躺在地面上的單勾綳腳,單吸抬腿,直的感覺才容易得多。要找到單腿既直又立的感覺,上把訓練是最佳的方式,也是為中間練習和今後的舞蹈練習最重要的一環。在沒找到雙腿直立狀態下就上把桿,過快的學習重心轉移的訓練,結果易導致坐胯。

直立到啟動的困難除重心轉移外,還有關節的控制問題。外開綳腳背,向旁出腿,是一個有難度的動作,是動與靜的配合。在這一轉換過程中,首先不能動胯,一條腿外開綳腳向旁擦出,同時主力腿要保持直立,上身不能晃動;如果動力腿繼續延伸抬起,需要逐步加強主立腿力量和肌肉的力量,同時動的一條腿要綳緊不能晃動。這種動與靜的配合,可借用地面上的訓練找到直立感覺和各關節開合的控制。尤其是外開和旁抬腿,在側卧情況下找方法和感覺是最佳的做法。腿的外開是芭蕾訓練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動作。除站立的五個位置外,舞姿造型需要有外開的腿,這才是芭蕾的完美所在。

外開也是很難駕馭的動作,尤其在下蹲時,膝部受力過大容易受傷。找到外開方法,再轉的過程中腳跟才可以靈活駕馭。轉是復合的動作,轉的啟動和穩定程度都建立在直立外開基礎上。故轉的訓練開始於造型的把握,只有找到定型控制的能力,才可能轉起來,完美的去完成它。跳涉及的是腹部肌肉運動和上身靜態控制的配合,輕易的起跳和落下需要直立的軀體和腳背及小腿肌肉的能力。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8

轉眼間,大學的第一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頭看看自己的生活,仍然充斥著空虛,但總歸是做了好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以前想著大學的體育課會怎麼上呢?但居然沒想到會是跳舞!所以心情很激動。很喜歡體育課。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為所謂形體舞蹈就是形體修塑和舞蹈的結合,所謂形體修塑就是伴隨音樂(一般以舒緩優美,但有時也用一些節奏感強、歡快或起伏較大的音樂)做一些針對上肢、頭部、頸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動作 ,使肌肉有彈性,線條更美,動作要求舒展,幅度適當,同時也鍛煉動作的協調性,肢體的動作美感,培養外在和內在的氣質。形體舞蹈的舞蹈要領主要是:舞蹈則是不但要做動作還要表達一定的內涵,就是所謂的舞蹈感覺和肢體語言,二者結合在一起就是形體舞蹈,顯而易見就是動作一定不要很復雜,但又有一定的內涵,重在培養氣質,就是當別人看見你,會給人一種高雅,舒服,很有活力的感覺。

通過學習形體舞,我認為它的作用是:形體是指人體的外在表現,它是一門藝術,人體只有在四肢、軀干、頭部及頭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顯示出姿態美、體態美、線條美和外部形態與內部情感的和諧統一美。 形體舞是一種綜合性的形體訓練舞蹈,具有收腰、健胸、美腿的作用,能讓人在明快、優美的音韻中美化身心、陶冶情操!

同時 形體舞是一種多原化的舞蹈,它是由芭蕾舞、民族舞、現代舞等組合成,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形體訓練舞蹈,為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運動,提高人們素質修養,使人們在優美的音樂中達到收腰、健胸、美腿作用,並可修身養性,增強氣質、風度、儀表,使您在工作的繁忙中擺脫緊張情緒,進入美的環境中。 所也這學期我很幸運,學到了形體舞蹈。做一個完美的女人。

體育課的設計我認為比較好,因為既然是體育課,就應該有一種輕松的氣氛,讓每個人改掉一貫認為上課就必須坐在教室的觀念,至少我改掉了。但是,由於是在中午,所以有時候會感覺很累,而且很困,更重要得是還要跑800米。所以我認為這點需要改進。

過程中我們還穿插了華爾茲,所謂是津津有味。

期間,我很喜歡老師的教學風格。青春、活力、張揚。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9

1,Jazz是很講究展示肢體長度的舞蹈,所以在跳jazz的時候應該保持著身體的挺直,讓自己的形體達到最長最高的效果。

2,做這個練習的一開始是雙腳並攏,然後過渡到另一個動作,把雙腳快速地分開,注意不要高高的跳起來分開,也不要一先一後地分開,這樣很影響動作的利落感覺。在分開完成後雙腳尖各成45度,再把其中一個腳踮起腳後跟,並把身體重心保持在兩腳中間,這樣的pose會使你看起來很高很漂亮。

3,接著是手的動作,jazz有一個標準的手勢,就是把五指最大限度地分開,在雙腿並攏和手掌打開的情況下,把右手伸直,手掌向下放在左腿上。

4,身體其他部位保持不動,手臂開始往上拉,注意要沿著直線,根據一開始放在左腿的那個位置筆直往上拉,直到大臂和小臂成一水平線,手掌始終向下。

5,到這兒會有一個很大幅度的變化,就是把手掌轉為平放然後很快速的往右水平劈出去,同時把並攏的雙腳快速分開成第2步的動作,踮起右腳尖。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劈出去的手一定要在拉到大小臂在同一條平線上再往右劈,手指一直保持分開狀態,而腳分開和手劈是同時進行,手劈到完全伸直時腳也已經分開和踮起了。另一個是力量的控制,可以說前面幾個動作都是很放鬆地進行,到這一步要忽然很用力地去做這個動作,而在完成之後也要保持身體和右手和雙腳的用力綳住,別讓身體變了形。

6,請注意從第3步到第5步是一個連起來的動作,前兩步是對這動作做法的一個要求。從這個動作我們也知道了用右手從左邊劈到右邊而雙腳分開也是踮起右腳,那麼學會這個之後可以試著反過來做,用左手放在右腿上開始做跟上面這個一樣的動作的步驟,掌握之後可以一次右一次左的循環練習。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10

「開」

要求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左右均勻對稱地向外盡量打開,尤其是兩腳和胯應向外打開到180度。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人體的線條,擴大動作范圍,提高身體的平衡力。但是,這個「開」又是芭蕾形體中最難掌握的一個要素。首先,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切忌容易打開的部位使勁打開,不容易的部分就不打開,這樣容易造成身體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韌帶拉傷。要領是:必須從髖關節到膝關節、踝關節、腳趾尖全部打開。

「綳」

要求把肢體的各個部位收緊「綳」起來,尤其指膝關節和踝關節,連帶脊柱和頸椎等關節。芭蕾舞要求舞者從指尖到腳尖的能量的貫穿,進行放射性的舞蹈,只有通過綳才能將能量更好地聚集在肢體末梢,達到輕盈飄逸的舞蹈特徵。一般初學者在綳腳練習中經常會出現綳腳背不綳腳趾或只綳腳趾不綳腳背的現象,這都不符合規范要求。要領是:綳腳必須從踝關節開始把力量一直貫注到腳趾,讓腳趾去找腳心,這樣腳背腳趾綳得越來越緊,膝蓋也會越來越直。

「直」

在芭蕾形體訓練中是一個整體概念,要求學習者背向上挺直,不能塌腰撅臀,也不能挺胸凸肚,也包括在直立的時候腿必須收緊膝蓋。要領是:在意念上尋找頸椎、胸椎、腰椎、尾椎形成一道直線,頭頂找天的感覺,逐步達到提、收、松、挺的正確而優美的體態要求。

「立」

在芭蕾形體訓練中,「立」主要指腰部的立,它會產生向上提升的作用,只有腰部的「立」做到位,才能使整個身心能量內聚,重心上提,更好地在較高的空間層面上發射能量。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11

腹部

腹部脂肪堆積是衰老的信號,最難控制。兩種鍛煉腹部的簡單方法:一種是雙膝彎曲,兩腳平擱在地板上,利用腹部肌肉,往前收縮背部,然後坐直,再將身體放平,躺再地板上,連做8次。另一種是兩腿向前,伸前坐在地板上,雙手擱在身後,身子略向後傾,使背部保持彎曲狀,然後將兩腿抬至離地約30厘米,象騎自行車一樣做踩踏板的動作,注意每次都須將腿伸直,左右腳各做10遍。堅持鍛煉可以修正和保持形體。

胸部

胸部是女性美的突出特徵,要精心保護它的標准曲線。鍛煉胸部有兩種簡單的方法:一種是做在椅子上,兩手握緊桌邊,兩肩盡量撐開,胸部挺起,撐起6秒鍾,重復3~6次。另一種是雙手拿毛巾兩頭,雙臂平伸,用力拉直毛巾,放鬆,再拉直,做10~15次。

手部

模特的手要保持一定柔軟度,所以要不時的勻手,壓手。並且盡量不要讓你的手泡在洗衣粉里,傷害你的皮膚

臀部

模特的臀部、胯是比常人要活絡的部位,很多模特都知道,要練習頂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的達到頂好胯。頂胯是為了胯部的美感和臀部運動的美感。頂胯練習只是更加明了的表現骨骼運動原理。要是達到在自然行走間流露出胯部的美感,基本訓練是少不了的。

胯部

壓胯,壓胯是最大程度讓胯部骨骼打開。很多不會注重胯部的練習,所以胯很難最大程度的打開,在做展示的時候,出現了宣胯部到位,角度部到位。壓胯的基礎訓練能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勻胯,勻胯是訓練腰的靈活度和腿的協調性,勻胯有前後、左右、八字勻法。要求手自然前伸45度角,扶住壓桿,兩腳相隔一個腳面的寬度,定位。盡量大擺動胯部按前後、左右、八字運動。頂胯,頂胯在上面的基礎訓練之後,只有壓胯、勻胯、勻腰到位後才能練習頂胯。因為頂胯不是練習,是考核基本訓練的成績,如果基礎訓練能做到位,那頂胯就不會成什麼問題。要不頂胯這一項很難過關。

腿部:

壓腿,壓腿分正壓、反壓、側壓、下側壓;壓腿的目的時為了腿直、胯開。但是一般模特前期沒有受過訓練,而且年齡都已經過了發育期,骨骼基本成長固定。這樣的情況下,壓腿成了最難過的一關。踢腿,模特訓練中選擇的踢腿,一般選擇後踢,其作用時為了提臀。因為在練習之前,很難找到本身完美的臀部,通過踢腿可以塑造一個很好的臀部,讓多餘的肌肉在鍛煉中消失,提高臀部彈性,並在腿和臀之間畫出很明顯的分割線。一般的模特很難踢到到位,並堅持練習。如果臀部松垮,經過一月的嚴格練習,就會見到成效。

形體訓練的基本內容 篇12

端正肩膀:

芭蕾的站立姿勢,要求頸部保持上挺,肩膀自然下垂。這不僅有助於鍛煉頸椎,預防肩頸不適,也有助於平衡兩肩的高度。

校正駝背

芭蕾訓練中的站姿練習和壓腿練習,特別是後壓腿練習,特別有助於增強背部肌肉力量,校正駝背,幫助肥胖的孩子消減最難減卻的背部脂肪,預防背部臃腫帶來的形體笨拙。

收腹減腰

在芭蕾練習中,每一次還原為預備站姿都必須挺胸收腹,這一姿態使腹部肌肉得到加強,脂肪層變薄,使人看上去更挺拔。

提升臀線

芭蕾基礎練習中有很多臀部緊綳或提臀的動作,如側卧旁吸腿、俯卧後吸腿等,都有助於臀線上提,從而拔高視覺重心,使練習者如小天鵝一樣秀美輕盈。

使大腿修長、小腿纖細

芭蕾中最基本的地面訓練,包括勾腳背練習、盤腿壓胯和仰卧吸腿練習,還有仰卧大踢腿,扶把小踢腿等動作,可以充分伸展、拉長腿部各部位的韌帶,長期練習更可形成條狀肌肉,使腿部看上去更修長有力。

;

❹ 形體訓練的科學基礎

形體訓練的科學基礎

形體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那麼關於形體訓練的科學基礎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形體訓練是一門科學,要想通過形體訓練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從而獲得一個健美的體型和強壯得體格,首先必須了解人體肌肉的生理解剖知識,懂得人體肌肉的合理結構、功能和特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形體訓練的方法,為更好地安排訓練內容打下基礎。

形體訓練多是靜力性活動和控制穗芹能力的練習,它的肌肉用力特點偏重於等長收縮,也就是說通過肌肉的緊張和收縮,使身體固定於某種姿勢上不動。多為周期性練習和非周期性練習相結合。周期性練習指的是形體練習動作比較簡單,按一定順序多次重復,連貫進行;非周期性練習指的是形體訓練中有些動作比較復雜,沒有明顯的連貫性,每個動作可以單獨完成。人體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骨連結(關節)、和肌肉構成,它們約占體重的58%。骨與骨連結構成人體的杠桿系統――骨骼,肌肉附著在骨架上。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人體運動,這種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來實現的。

1.骨骼

骨骼是人體肌肉和臟器等的支架,它賦予人體一定的外形。人體骨骼包括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共206塊,其中軀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及其骨連結是決定體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關繫到人體各部位的比例。骨骼發育完好,比例得當,是體型美的基礎。美學中關於人體比例的觀點,即以人的頭部的長度為尺度來衡量全身,認為標准人體的比例:身高7.5~8頭,下頜到胸下線為1頭,再至股骨頭為1.5頭,從股骨頭到肺部為4頭。這些比例主要由骨骼的長度決定。

形體訓練能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骨的生長包括骨的長長和骨的長粗。長骨主要為四肢骨,大都呈管狀,中部為骨幹,兩端的膨大為骨骺。長骨的長長依靠軟骨的成骨過程(軟骨內演變成骨),長骨的長粗主要依靠膜內成骨過程(胚性結締組織演變成骨)。

2.肌肉

人體的肌肉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共有600多塊。骨骼肌附在骨骼上,它的收縮牽動骨骼、繞關節,從而產生各種運動。骨骼肌肉分布廣泛,約434塊,成年人的骨骼肌占人體體重的40%(女性35%)左右,是人體最多的一種組織。骨骼肌的活動產生了人的坐、立、走、跑以及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和各種各樣的勞動和運動。

組成肌肉的基本單位是肌纖維,每條肌纖維呈圓柱狀,許多肌纖維排列成束,許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構成一塊肌肉猜孫畢,每塊肌肉中間部分叫肌腹,兩端為肌腱。根據肌肉收縮機能,可分成「慢肌」和「快肌」兩種,慢肌主要決定肌肉的耐力,快肌主要決定肌肉的爆發力。慢肌多的人,體型較纖細苗條,快肌多的人,體型顯得健壯。

肌肉在受到刺激時產生興奮,當興奮達到一定閾值時,肌肉就收縮。形體訓練能促進骨骼肌的正常發育,使全身肌肉及其肌力分布均勻。肌肉分布勻稱是決定人體體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3.形體基本素質

形體訓練多是靜力性活動和控制力的練習。所以形體基本素質概括為力量、柔軟性、控制能力、人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最重要的是力量和柔軟素質,它們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形體的控制力和表現力。

(1)力量

力量凱宏是指肌肉收縮或緊張時所表現出來的身體或身體某部位用力的能力。力量好的練習者,練習時動作速度快,身體控制力強,容易掌握較難動作,並且能保持良好的身體形態。力量差的練習者,腿不易伸直,身體控制力差,不能穩健地完成動作,不易確立和保持良好的身體形態。

要想訓練好站立形態,必須要加強腿部和膝關節的支撐力量以及立腰的能力和腹部肌肉收縮的力量。

(2)柔軟性

柔軟性通常稱為「柔軟度」。柔軟性好差是由人體各個關節的運動幅度大小所決定的。影響柔軟性好差有三個因素:一是骨結構。構成關節的關節面之間的面積差大,關節的靈活性就大,反之,關節的靈活性就小;二是關節周圍關節囊的緊密程度和韌帶數量的多少,緊和多者柔韌性相對差些;三是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軟組織的體積大者柔韌性較差些。第一個因素主要是先天形成的,不易改變。第二和第三個因素可以通過形體基本功的訓練獲得改進。

;

❺ 形體基本訓練原則

形體基本訓練原則:

1、目的性原則。

形體練習的積極性來自於明確的目的和端正的動機。因此首先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把形體練習的目的同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和國民形象聯系起來,同促進身體的正確發育和增進健康聯系起來,這一目標的確定,有助於產生積極情緒,自覺地克服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其次,在形體練習的每一階段,要力求達到預期的目的。形體練習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短期內不容易產生明顯的變化,因此每個練習階段都應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這些要求應成為練習者預期達到的目標。例如腿的柔韌練習應以縱、橫劈腿為目標,每個練習組合以掌握動作為目標,從而使練習者對內容產生興趣。興趣本身又會促進練習者積極主動的練習,通過課上課下的結合,體力、腦力的結合,必然會對機體產生良好的影響,並隨之在體型、氣質上有所變化。這樣練習者會感到有所收獲,對調動和者睜判鞏固練習者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2、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根據練習者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身體基礎、不同的練習水平,制定出相應的練習方案,選擇出相應的練習內容。使練習者在參與練習的過程中,即能對身體各部位產生有效的刺激,又不至於產生畏難情緒或是引起過渡疲勞。例如,對待少年兒童應選擇難度偏低的練習組合——以基本素質練習為主,以全面鍛煉為主,並適當選擇游戲性較強的內容;對待有一定基礎的青少年,則應選擇中高難度組的動作——以局部的練習為主,著重雕琢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將扶把、離把練習交叉進行。同時又要將一般要求與區別對待相結合,對同一水平的人的共同點提出一般要求,而對每個人的不同點加以區別對待。例如練習的次數、時間、動作感覺等。

3、堅持經常性原則。

進行形體練習必須堅持經常,持之以恆,使形體練習中各種有效的方法對人體各部位產生持久的影響首改,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使舉手投足都體現出一種「行為美」。青少年進行形體練習,應有足夠的時間保障,有條件的學校每周至少開設二次形體教學課,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有足夠的時間接受全面系統的鍛煉。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在概念上正確理解形體姿態的規范要求,在實際操作上掌握形體練習的方法手段,更有助於生物節律的形成,使人體逐漸適應和有準備的參加練習,進一步提高練習效果,而且對於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4、循序漸進原則。

形體練習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提高教學難度和要求的原則。在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的安排上做到合理有序,應反映形體練習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具體的講,就是課的開始要先進行熱身活動,然後再進行所要練習的內容,這樣可以使練習者以最佳的狀態進入練習,增強接受能力,提高練習效果,同時又能防止傷害事故的出現;課的結束部分要有放鬆整理活動或以早含游戲的形式為主,使練習者盡快消除疲勞並產生快樂的情緒。對於剛參加練習的人來講,應重視基礎練習內容,隨著身體素質以及動作感覺的不斷提高,逐漸提出新的要求,逐漸向高一級的動作過渡。

5、全面性原則。

形體練習應全面發展身體各個部位、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認真細致地「雕琢」人體的每一部位。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形體練習要力求全面影響人體,在各個不同階段又要突出重點,並兼顧其他方面。同時,要把身體形態練習與內在氣質的培養結合起來,使青少年通過形體練習產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即使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又擁有高雅脫俗的氣質,在美好的藝術環境中得到健康成長,使形體練習成為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

形體基本素質練習:

1、腿部力量和柔韌性的練習。

(1)跪坐壓腳背練習。

(2)直角坐於地毯上,勾、綳腳面練習,挺胸收腹。

(3)面對把桿雙手扶把,提踵、落踵練習。

(4)直立體前屈雙手抱膝練習,雙膝伸直。

(5)直角坐於地毯上,向前壓腿練習,雙膝伸直。

(6)大分腿坐於地毯上,向前、向側壓腿練習,雙膝伸直,上體盡量貼近地面。

(7)面對把桿站立向前壓腿練習。保持挺胸收腹,立腰、立背形態,壓腿時,腹部盡量貼近大腿。

每個練習重復6~8次。

2、腰部力量和柔韌性的練習。

(1)跪姿向後下胸腰練習,保持抬頭挺胸形態。

(2)背飛:俯卧在地毯上,頭和雙腿伸直盡量向上抬起。

(3)雙手放肩上坐在地毯上,向左向右扭腰練習。

(4)側卧在地毯上,向前屈膝收腿、含胸,向後伸腿、展胸練習。

(5)雙膝跪地雙手撐地含胸、低頭、弓背,挺胸、抬頭、踏腰練習。

每個練習重復6~8次。

3、胸、腹部力量練習。

(1)俯卧撐。

(2)斜卧撐。

(3)仰卧起坐。

(4)兩頭起:雙手上舉仰卧平躺在地毯上,上體和雙腿同時向上抬起。

(5)收腹剪腿:仰卧平躺,雙腿略抬離地面,兩腿上下交替練習。

(6)仰卧平躺在地上,模擬騎自行車練習。

4、肩部力量和柔韌性練習。

(1)雙臂擺動繞環練習。

(2)壓肩韌帶:面對肋木,兩手臂伸直放在肋木上,上體前傾壓肩。保持抬頭、挺胸、踏腰的形態。

(3)背對肋木站立,雙手體後握肋木,向前下拉肩練習。

(4)雙手持木棍,手臂伸直向前、向後轉肩練習。

形體的基本姿態訓練

形體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徒手或利用各種器械,運用專門的動作方式和方法,以改變人的形體為目的的形體素質基本練習和形體技巧訓練。形體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基本的內容離不開基本姿態訓練、基本形態控制訓練和基本素質訓練。為了增加形體訓練的趣味性,使形體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可採用徒手練習,如:姿態操、健美操、搏擊操、瑜伽功、舍賓形體運動以及各種舞蹈練習,也可以採用不同的運動器械進行各種練習。如:把桿、繩、圈、球、棒、帶、啞鈴、杠鈴、壺鈴以及各種健美聯合器械等。

基本姿態訓練

形體美的訓練首先要從形體姿態開始,他包括站姿、坐姿、走姿,通過站立、就座、行走等形體基本姿態的訓練,使練習者在舉止中呈現出良好的氣質和美好的儀表,形成富有個性、韻味的美感。

1.站立姿勢控制訓練

人的儀態是可以通過優美形體姿態來體現的,而優美的姿態又是有正確的站姿體現出來的。因此,站姿作為儀態美的起點和基礎,應該得到真正重視和有效的訓練。

(1)靠牆立

動作要點:在立正姿勢的基礎上,雙腿夾緊,挺胸收腹,立腰,立背,緊臀,雙肩後張下沉,下頜略回收,梗頸,頭上頂,腳跟、小腿、臀、肩胛骨和頭緊靠牆。

此練習是藉助於牆的平面來培養和訓練站立時上體挺拔,保持頭、軀乾和腿在一條垂直線上的良好習慣,一次控制4×8個拍,反復練習8~10次。

(2)分腿立

動作要點: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雙肘微向前扣,收腹,挺胸,立腰,立背,夾臀,沉肩。

此練習主要訓練臀,腹及上體的正確感覺。

(3)提踵立

動作要點:在正確的立姿基礎上,雙手叉腰,雙踵盡量提高,重心要穩,身體不得晃動。

(4)單腿立

動作要點:在正確的立姿基礎上,一腿支撐,另一腿屈膝上抬綳腳尖,貼於支撐腿,雙手叉腰。

此練習主要訓練腿的挺直與控制力。

(5)前、側、後點地練習

動作要點:在基本站立姿勢的基礎上,雙手叉腰,保持上體形態和重心的穩定性,點地時要求腿伸直,開胯,綳腳尖,前後點地時腳面要外翻,側點地時腳面向側,點地腿的腳尖和主力腿的腳跟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每做一個方向的點地,都是先擦地出去,控制1個8拍後換方向練習,反復練習8~10次。

此練習主要訓練腿的控制能力和重心的穩定性。

(6)移重心站立姿態控制訓練

動作方法:

① 1×8拍第1~2拍,雙腿屈膝向後移重心。

3~4拍成左腳直立,右腳前點地姿態。

5~8拍控制4拍。

② 2×8拍同1×8拍,方法相反。

③ 3×8拍第1~2拍雙膝經二位半蹲向右移重心,成左腳側點地姿勢。

3~4拍向側移重心成左腳直立,右腳側點地。

5~8拍控制4拍。

④ 4×8拍同3×8拍,方向相反。反復練習6~8次。此練習主要訓練在移動時腿的控制能力和身體的正確姿態。

1╳8 3╳8

2.坐姿控制訓練

坐姿是一種重要的動作姿態,也是人體的一種靜態造型,是體態美的重要內容,它能反映出人的氣質、風度和教養。不正確的坐姿使人顯得懶散、無禮,而正確、嫻雅、端莊、穩重的坐姿則給人自然、大方、得體的美感。

(1)端坐式坐姿

收腹挺胸,立腰緊膝,開肩梗頸,雙腿成「V」型並垂直於地面,雙手自然下垂,保持站立的基本姿勢,目視前方,面帶微笑。

(2)雙腿前置式坐姿

兩小腿向前置45度,腳尖不可蹺起,雙手交叉置於腹前,其他姿勢與端坐式坐姿相同。

(3)腳戀式坐姿

兩腳於腳踝處交叉,兩腳前端外側著地,其他姿勢與雙腿前置式坐姿相同。

(4)伸屈式坐姿

兩大腿靠緊,左腿伸出,腳尖綳直,右腳掌著地。其他姿勢與雙腿前置式坐姿相同。

形體芭蕾的基本動作訓練

壓腿:

壓腿不僅是為了舞姿的優美,在健身方面還有許多好處。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的疲勞感、塑造肌肉的`線條等。

調整姿態:

芭蕾的站立姿態,要求肩部下沉,突出胸部和頸部的美好線條;腿部收緊腰部直立,以使姿態挺拔儀態端莊。這個動作除了美觀,對健康和減肥也有直接的幫助。

扶把訓練:

美的舞姿和動作的舒展與重心的平穩有直接關系。扶把練習幫助舞蹈者調態重心。

高級別的訓練重點是對舞蹈的感覺和對音樂的感悟。美感訓練是芭蕾形體高級課最重要的內容和訓練方向。

芭蕾作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的標准,它的高深與博大、唯美與脫俗是無法用言語來簡單的概括的。

形體芭蕾的基本要領

對於一位初學者而言,形體芭蕾的入門課程一般著重於提高學員的基本素質並調整他們的形體姿態。在簡單熱身後開始基本素質的訓練,先從壓腿開始。壓腿其實並不只是為了舞姿的優美,而是它在健身方面還有許多好處,例如: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減輕肌肉的疲勞感、可以塑造肌肉的線條等等。壓腿屬於靜力拉伸,每次壓過之後,還要進行動力拉伸(踢腿)的練習。由於踢腿是比較劇烈的動作,所以還有提高力量和減肥的效果。

芭蕾的站立姿態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要求肩部下沉,從而突出胸部和頸部的美好線條;要求腿部收緊腰部直立,以使姿態挺拔儀態端莊……這個簡單的動作除了美觀,它對健康和減肥也有直接的幫助。一些學員由於不良習慣給形體造成了傷害,例如:很多人喜歡長時間用一側肩膀背包,結果使兩個肩膀發展得不平衡(一肩高一肩低);再如,很多人錯誤理解「抬頭挺胸」的動作,做成了「塌腰撅臀」,結果使得腰肌軟弱無力、腹部日漸突起,而且由於錯誤用力極可能導致腰部過早老化。而芭蕾的站姿則能讓你感覺人長高了幾厘米,可以讓你的身線看上去更柔美。教練會在你練習的時候囑咐你:想像自己是一位公主,很清高,很美麗……通過這樣的「內外兼修」,形體與氣質都練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