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一教厲害還是全真教厲害
正一教和全真教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因此是沒有辦法區分高下的。
正一道和飢轎北方全真道在義理和修行方法上都有不同。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主要區別:
一、全真道
1、創建時間:金末
2、主要經典有:《道德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和《孝經》(主張道、佛、儒三合一)
3、主要特徵:重內丹修煉,不尚符_,不事黃白之術(冶煉金銀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
4、戒規: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不得蓄妻室,並制定嚴格的清規戒律
5、傳播地區:全國道教宮觀大部及北方地區道教屬全真派
二、正一道
1、形成時間:元代
2、主要經典:《正一經》
3、主要特徵:以行符_為主要特徵(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
4、戒規: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宮觀,清規戒律也不如全真道嚴格
5、傳播地區: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灣省。
(1)正一基礎怎麼樣擴展閱讀:
道教概況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源。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
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葯,外丹等,煉氣與導爛昌肆引,內丹修煉迅大,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
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煉者。
B. 正一教與天師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派別不同。
正一道:正一道就是正一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萬。
天師道:天師道是早期道教的一派,因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名。又因道徒尊張道陵為天師,故又稱「天師道」。
2、創立人不同。
正一道:由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並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天師家學,為後期道教發展打下了基礎。
天師道:由祖天師張道陵其孫張魯改革教團,待曹操拜其為鎮南將軍後,道教開始向北方傳播。
3、發展不同。
正一道:清代、民國年間,正一道逐漸衰落。只在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師張元旭在上海籌建正一派的全國性教會組迅森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僅成立了上海分會。
天師道:北魏寇謙之修道嵩山三十年,為適應歷史潮流,對天師道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革,使道教擺脫了原始宗教的粗陋淺薄的風貌,從而得到北魏朝廷的承認,此後,道教不斷得到歷代道教大師的豐富、發展,完善了道教的思想體系和基昌森齋醮儀式,使道教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 全真和正一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區別在於修行方式不同核粗局。
1、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飲酒,不持葷戒,也可以結婚生子和全真派不同。
2、正一派很多都是有後代傳承道法,平時主要以齋醮和符籙為主,多進行祈福禳災和全真派不同。
3、除上殿誦經、作法事必須獨居素食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胡須,發式隨俗和全真派不同。
全真派和正一派的歷史:
道教自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整頓後到北宋末年,呈現新改讓的變化,符籙派結合內丹,形成「內煉成丹,外用為法」的雷法系統。王重陽以內丹修煉為基礎,提倡三教合一,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出家修行;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
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由天師道以"治"為單位凳州,天師為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信道教眾,組織相當嚴密。祖天師張道陵為天師道的創建人。據道書記載,太上老君以漢元帝永壽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蜀中鶴鳴山,傳授道陵經籙科法,令其為天師傳播教法。後道陵之孫張魯在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其官職封賞,隨其到了內地,天師道道徒幾萬戶被曹操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
D.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麼不同
1、從起源上來講,正一源於漢朝,全真源於金朝掘山。
2、從地理上講,正一較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而全真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在南方地區也有所穿插(全真南宗)。
3、從地位上講,正一在古代(金元兩朝除外稍可匹敵)一直處於受統治者承認的正統地位。近代隨著茅山派的消失,正一派的式微,全真占據了茅山和正一的傳統影響范圍。
4、從修行方式上講,龍虎主修符_,尚外丹,多為火居道士(即可吃葷娶親)但也有居宮觀的居觀道士,但無論如何戒律的執行還是十分嚴格的,在歷史的長期演變之下,正一不在重視關於玄學(道教哲學)的研究。全真尚內丹,主性命雙修。
5、從派別分化上講,正一在元以後就沒有什麼大的分化變動,宗龍虎天師祖庭(現祖庭暫移台灣)。全真自創立之初便不斷分化出大大小小許多派別,其中猛棚,最大的,也是最主流的是龍門派。
(4)正一基礎怎麼樣擴展閱讀:
全真派簡介:
1、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開宗祖師王_,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
2、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3、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_、丹葯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
正一派簡介:
1、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_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_道派組成的一個符_大派。
2、進入當代,自1991年恢復對海外弟子授_,1995年恢復對內地弟子授_以來,基本上繼承了傳統規儀,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所授_牒,皆以「萬法宗壇」為正宗,2010年開始授_的「有牒無_」現象得到了改善,真正從意義上完成了傳統的授_,是正一派歷史性的轉變和長枝散則足的進步。
E. 道教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兩者有何不同
道教最早的創立者叫張道陵,也就是初代張天師,創教時間在漢順帝時襲纖期。在張陵天師得了老君授予的三五都功經籙之後創教,當時叫做天師道,也叫五斗米道,正規叫法叫做正一盟威道。這是最早的正一。
後期正一門派開始衍生,在原有的天師道基礎之上,以天師道為首,上清,靈寶三宗合稱正一,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符籙三宗。
而茅山,實際上就是上清派。創始人是陶弘景,陶弘景不僅僅是個道士,更是歷史上有名的養生學家和中醫。之所以分為南茅和北茅是因為地理位置和一些法門的區別。南茅的地址在廣東羅浮山;而北茅則是江蘇鎮江茅山~但是今天的茅山不可和過去的茅山派相比,因為多了一些養小鬼的法門,這不和正法~
王重陽這個人如何,我不做評價,但是確實是北派全真的創始人。北派也叫丹鼎派,以內功和武術修煉為主,並且主張苦修。所以在《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當中明確記載了,全真弟子是要結廬而居的。就是說必須住在一個草廬搭的茅草房裡居住修煉。而且全真要求必須出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吃肉,不吃葷腥,不許有家室,換句話說就是不允許有老婆孩子,不可以結婚,總的來說就是要六親不認~
然後全真還不可以沾染金錢,因為要求出家么,六根清凈,因此不可以做生意,這也在《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等塌棗多部全真經文裡面記載了~因此這是苦修,那麼錢哪裡來,只能接受善信供養~
F. 正一教和全真教的根本區別
全真教不尚符籙,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的內丹修煉;主張功行並重、清凈恬淡、無私寡慾;重視儒家的倫理道德實踐,強調忠君孝親。提倡苦行忍辱,苦己利人。道士必須出家住觀,不能擁有妻室,蓄發,戒律嚴格。
正一教傳教形式以行符籙為主要特徵,即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神福禳災,並崇信鬼神。在戒律方面,正一道士可以有家室,不住宮觀,可以不蓄發,宮觀清規不如全真道嚴格。
全真教的主要經典有《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
拓展資料:
五斗米道又叫天師道,亦稱正一握悄卜道。
天師道由道教創始人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並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後期道教發展打下了基礎。隨後,又由其孫張魯改革段穗教團,待曹操拜其為鎮南將軍後,道教開始向北方傳播。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又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龍虎山,至此道教也開始向中國的東南地區發展。
天師道,是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立。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後與巫鬼群體發生了大規模宗教沖突。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而被趕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敗,在大巫師張修的帶領下,急跌天師道的教理,創立五斗米道。
根據後漢書.靈帝紀可知,張修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創立使道教開始以教的形式出現,區別於以前的巫教,奉道為最高崇信,奠定了幾千年的道運缺教歷史。
網路-正一教
網路-全真教
網路-道教
G. 全真教和正一教哪個厲害
全真教厲害。
道教自南北朝物做寇謙之、陸修靜改革、整頓後,歷隋唐五代宋的漫長歲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現頹勢。以符籙派為主流的道教,支派爭流,一些道流徇末遺本,流弊時現。在這種歷史陸螞敗條件下,王重陽創立了全真道教。王重陽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對道教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進一步把老莊清靜無為的思想貫徹到教義中。
據載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棄家外游,在甘河鎮遇異人,授以修煉真訣,於是悟道出家。在南時村築墓,住在墓穴中兩年多,自稱為「活死人墓」。
金大定七年(1167),離開陝西,前往山東傳道度人。先後收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為徒,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今蓬萊)、萊州(今掖縣)建立三教七寶會、金蓮會、三光會、玉華會等。因王重陽在山東寧海自題其庵名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稱為全真道士。
全真道初傳時期,遵行「以無為為主」的教旨,即注重個人修煉,而不注重發展教徒、營造宮觀,組織規模和力量也比較小。自劉處玄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丘處機於金泰和四年(1204)相繼掌教以後,始逐漸重視創立宮觀和收徒活動。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全真道組織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它在魯、豫、秦、冀等地,具備了相當深厚的早顫組織基礎。
H. 道教正一問題
1、2、須履行拜師手續,去正一的道觀找師父拜師。
加入道教有兩種形式:一是成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為道教居士。
成為正式的道士,也有兩種情況,一是成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為正一派道士。
二者均須履行拜師手續,但前者必須到道教宮觀出家,後者則不需出家。
要成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宮觀辦理皈依證即可。
3、正一的不需出家,故可以結婚生子。
其他問題等你拜師後,師父會教你的,我也不太清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