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物探方法是以什麼理論為基礎
擴展閱讀
繼續教育得分在哪裡查 2025-02-14 04:15:37
教育學主要考什麼 2025-02-14 04:05:44
文豪野犬是什麼動漫里的 2025-02-14 04:01:46

物探方法是以什麼理論為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5-30 09:23:22

① 物探方法及物質基礎

總的來說分州派為:重、磁、電、震、測井五大方法

1、地震勘探,就是通過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冊檔賀層中的傳播情況,以查明地下的地質構造,為尋找油氣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務的一種物探方法。
2、電法勘探,以岩(礦)石間電磁學性質及電化學性質的差異作為物質基礎,基於觀測和研究電磁場空間和時間規律,探索地球的內部構造、資源勘查的一類物探方法。
3、地球物理測井,是用各種專門儀器放入井內,沿井身測量剖面上岩層的各種物理參數隨井深的變化曲線,並根據測量結果進行綜合解釋來判斷岩性,確定油氣層及其他礦藏的一種勘探方法。
4、磁法勘探,是通過觀測岩(礦)石或其他探測對象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進而研究地質構造和尋找礦產資源的一種物探方法。
5、重力勘探,是通過觀測地球重力的變化來研究地球的構造,勘查礦產資源,預測地蠢前質災害的一種物探方法。

說的夠詳細了吧,定義里都講到物質基礎了,自己再琢磨琢磨。
這可是我手敲的啊,追加點分吧 大哥!

② 水文地質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水文地質物探是根據地質結構或地下水本身存在的物性差異,利用物理方法來間接勘查地質、水文地質體及地下水本身的一種手段。由於物探方法成本低,速度快,用途廣泛,因此,物探是水文地質調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勘查手段。

物探方法之所以能夠探明某些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主要是因為不同類型或不同含水量的岩石,或不同礦化程度的水體之間存在著物性上(包括導電性、導熱性、熱容量、溫度、密度、磁性、彈性波傳播速度及放射性等)的差異。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各種物蠢正探測試儀器,測定出某一方向、某一深度或某一范圍內岩石或水體的某些物理特徵值的變化,從而分析、推斷出某一方向和某一深度或范圍內的岩性、構造和岩層含水性能的變化。例如,許多岩漿岩和石灰岩的視電阻率ρS(在探測電場分布范圍內,各種岩石電阻率的綜合效應和影響,稱視電阻率,以符號ρS表示),常常可達n×(102~103)Ω·m,而泥岩、粘土的視電阻率(ρS)值只有n(1~10)Ω·m。

水是一種良導體,因此岩石的含水量及水本身的礦化度,對岩石的視電阻率值有很大的影響,可大大改變岩石的導電性能。因為岩石的空隙中因含有良導電的地下水,電流通過岩石時,岩石的電阻是由岩石本身的電漏檔散阻(R)和返氏地下水的電阻(R)組成的「並聯線路」的總電阻,根據並聯原理,電流絕大部分在水中通過,由於R遠大於R,則岩石的電阻基本上由水的電阻(R)所決定。所以在影響岩層視電阻率的諸因素中,岩石的富水程度和地下水的礦化度起決定性的作用。例如,厚層石灰岩的無水地段的ρS值常常大於500Ω·m,比有水地段(ρS=10~100Ω·m)高很多。

在磁性方面,不同種類的岩石之間也有較大差別。如許多岩漿岩中的金屬元素含量相對較豐富,磁性較強;多數沉積岩的磁性均較弱。因此,當磁法剖面跨過這兩種岩石時,便會有顯著的磁力差異。

在放射性強度和熱輻射強度方面,不同類型的岩石,以及岩石中富水和貧水地段之間,也常有較大的差異。據此,可進行放射性測井和熱測井等。

③ 「物探」在區域地質調查中的選擇及應用效果

1.物探方法選擇時的受制因素

一般是依據工作區下列三方面的情況,結合各種物探方法的特點而選定:

地質特點 礦體產出部位、礦石類型(是決定物探方法的依據)、礦體的形狀和產狀(是確定測網大小、測線方向、電極距離大小與排列方式等的決定因素)。

地球物理特性 利用岩禪鬧礦物性統計參數分析地質構造和探測地質體所產生的各種物理場的變化特點,如磁鐵礦的粒度、品位、礦石結構等對磁化率的影響,及方法有效性。

自然地理條件 地形、覆蓋物的性質、厚度、分布情況、氣候和植被土壤情況等。

2.主要物探方法的應用及地質效果

在區域地質調查中,主要物探方法的應用及地質效果列表(表9-2),供物探方法選擇時參考。

表9-3 電法勘探在區域地質調查中的應用范圍簡表

4.聲波探測

聲波探測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探測技術,現就該技術做一簡單介紹。

用聲波儀測試聲源激發的彈性波在地質體中的傳播情況,藉以研究地質體的物理性質和構造特徵的方法,稱為聲波探測。它和地震勘探一樣,也是利用岩石彈性的物探方法,而且都以彈性理論作為本方法的理論基礎。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聲波探測所利用的是其頻率大大高於地震波的聲波或超聲波,其頻率一般為一千赫茲以及幾兆赫茲。

與地震勘探相比,由於聲波的頻率高、波長短豎襲閉、受地質體的吸收和散射比較嚴重,因此聲波探測對岩體的了解較為細致而探測范圍較小,但具有簡便、快速、經濟、便於重復測試,以及對測試的地質體無破壞作用等優點。所以聲波探測和工程地質勘探已作為一整套不可缺少的綜合測試手段,以配合工程地質勘察不同階段的測試工作。

聲波探測分為主動測試和被動測試兩種。主動測試所利用的聲波由聲波儀的發射系統或槌擊、爆炸方式產生;被動測試的聲波則是岩體遭受自然界的或其他的作用力時,在變形或破壞過程中由它本身發出的。主動測試包括波速測定、振幅衰減測定和頻率測定,其中最常用的是波速測定。

目前在工程地質勘探中,採用岩體聲波探測解決的地質問題有,根據波速等聲學參數的變化規律進行工程岩體的地質分類;根據波速隨岩體裂隙發育而降低及隨應力狀態的變化而改變等規律,圈定開挖造成的圍岩鬆弛帶,為確定合理的襯砌厚度和錨桿長度提供依據;測定岩體或岩石試件的力學參數如楊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利用聲速度及聲振幅在岩體內的變化規律進行工程岩體邊坡或地下硐室圍岩穩定性的評價;探測斷層、溶洞的位置及規模,張開裂隙的延伸方向及長度等;定量研究岩體風化殼的分帶;開挖補破及補強灌漿的質量檢查;利用聲速度、聲振幅及超聲電視測井的資料劃分鑽井剖面岩性進行地層對比,查明裂隙、溶洞及套管的裂隙等;劃分淺層地質剖面及確定地下水面余裂深度;天然地震及大面積塌陷災害的預報。

④ 地球物理方法介紹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簡介【1】

地球物理勘查簡稱物探.是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以物理學理論為基礎,以地球為主要調查研究對象;具有快速、遙測、信息量大等特點,較易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是深部地質調查的基本方法,也是礦產資源勘查、評價不可缺少的手段。基於物理學的原理、方法和頃態散觀測技術,物探方法一般劃分為:磁法、重力法、電法(含電磁法).彈性波法(含地震法和聲波法).核法(放射性法)、熱法(地溫法)與測井等7大類,和地面,航空、海洋,地下4個工作空域。

地震勘探技術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具有高精確度、高解析度,探測深度一般為數十米到數千米。目前的石油、天燃氣和煤探井孔位的確定均以地震勘探資料為重要依據,在水文工程地質調查、沉積成層礦產的勘查、城市活斷層探測以及地殼測深等工作中,地震勘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對於不規則塊狀硫化物金屬礦體,採用散射波地震方法能夠開展非沉積型金屬礦勘查。

地震勘探的物理基礎是岩石的彈性差異。地震勘探就是通過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層中的傳播情況,查明地下地層和構造的分布,為尋找礦產資源、探測城市活斷層及其它勘探目的服務的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比較復雜,其基本原理可用回聲測距來說明。當我們前面不遠處有一座直立的高山時,為了解我們到高山的距離,簡單的辦法是大喊一聲,測定我們從發聲開始到耳朵聽到回聲的時間,根據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已知速度,就可以計算出高山離我們的距離。用地震勘探方法探測埋藏在地下的目標,其原理大體也是這樣,只不過是地下岩層和土壤要比空氣不均勻的多,因而地震勘探也遠比回聲測距困難復雜的多。

根據地震方法的特點,地震勘探需要在背景比較平靜的環境下開展,為使該方法技術能夠在城市強干擾條件下開展工作,物化探所研究開發出了抗干擾高解析度地震勘探技術,解決了常規地震勘探方法無法解決的地質問題。

物化探所長期從事彈性波場探測和復雜條件下地震方法技術的研究和勘查工作,擁有先進的地震儀器配套設備和專用地震數據處理軟體。主要研究和服務領域包括:城市活斷層探測、重大基礎建設工程選址勘查、水文工程地質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金屬礦勘查、煤田和淺層油氣地震勘雀氏探等。

電法勘探技術

電磁法勘探技術,是以天然電磁場/人工建立電磁場為源場,採用相應的觀測儀器和工作手段,實現對地下介質電性特徵的探測,並結合地質背景,經綜合分析,最終達到對探測目標(如斷裂構造、多金屬礦資源、地下水及地熱資源、油氣資源等)信息資料的獲取。

由太陽、磁層、電離層、大氣層與地球間相互耦合作用等自然條件所形成的電磁場為天然電磁場,而通過發射裝置所建立的電磁場為人工電磁場。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通過觀測天然及人工電磁場進行資源勘查和解決地質問題的方法有: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AMT)、大地電磁測深法(MT)、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CSAMT)、瞬變電磁法(TEM)、激發極化法(IP、SIP、CR)、甚低頻法(VLF)、自然電位法(SP)、大地電場岩性測深技術等。不同的電磁法技術從不同側面來獲取

地下地質體的電性信息(電阻率信息、激電信息等),在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資源勘查,應採用多方法技術相結合,以獲取由淺至深的電磁法多參量數據信息,為資源勘查提供詳實的地球物理資料。

電磁法勘查技術,在儀器研製、數據處理、反演解釋上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如國外開發了GDP32、V8、TEM67等多功能電磁法系統,物化探所研製了天然與人工電磁場結合互補的陣列電磁法綜合探測系統(DEM-Ⅲ)、瞬變電磁系統(IGGETEM-20)等,並開發了實用的一、二維正反演解釋技術。電磁法勘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多金屬礦資源、地下水地熱資源、油氣資源的勘查工作中,並取得顯著的應用效果。

磁法勘探技術

地球表面和周圍存在的磁場,稱為地磁場。地球物理勘查中的磁力勘查或磁法,是涎生最早、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類物探方法。它是閉芹以地下岩(礦)石的磁性(磁化率和剩餘磁化強度)為基礎,通過觀測研究其恆穩磁場(靜磁場)的空間分布,變異特徵,獲取有用信息;進行地質調查、找礦勘查,預報地震等。根據其數據採集的空域,又分為地面磁法和航空、海洋.井中磁測。在我國金屬礦物探中,大都把磁法作為直接找礦或間接找礦綜合物探方法中的一種,特別是在磁測精度提高之後。磁法的應用和發展主要以數據採集和處理、反演技術的進步為基礎。在數據處理、反演技術方面,我國基本和國外同步發展。我所成立初期,研究創立的適合我國中低緯度地區的斜磁化條件下磁測資料解釋理論,當時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其中斜磁化條件下旋轉和三軸橢球體磁異常理論曲線圖冊,是我國物探使用計算機的開端。此外,對於復雜磁異常的處理解釋,和空間域、波數域位場資料處理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反演方法,人機交互任意形體可視化正、反演技術等研究,有許多創新和發展。

物化探所現擁有自行研製的Y12航空物探(電/磁)綜合站系統、CZJ-1井中質子磁力儀,和多台GSM19T質子磁力儀、G-858銫光泵磁力儀,並成功的開發了磁法資料三維解釋技術。可承擔地面、航空磁法勘查和調查的各類科研、生產等技術服務工作。

重力勘探技術

地球的引力和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其合力稱為重力。地球物理勘查中的重力勘查或重力法,主要是研究反映地下岩(礦)石密度橫向差異的重力變化,用以提供構造和礦產等地質信息,進而作出定性、定量的解釋推斷。這種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變化,稱之為重力異常;其規模、形狀和強度,取決於具有密度差的物體大小,形狀及深度。

重力法可應用於油氣、煤炭、金屬非金屬礦及地下水勘查和區域、海洋、深部及環境調查等領域。需採用靈敏度高、精度高、適合復雜工作環境的專門儀器進行採集數據。

我所重力法的應用研究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承擔過多項礦產勘查和地質調查任務,參與了「區域重力資料整理、處理和成圖自動化系統」研究,編制出版了1:250萬和l:400萬全國重力圖;研製成功淺海重力測量系統;開展過航空定點重力測量系統試驗。在重力異常分離、增強及處理方面,提出了:小波變換多尺度分析、三度體重力歸一化總梯度演算法、優化濾波等方法,並基本完成了自動迭代三維反演與體視化成像技術。現擁有Lacoste-G型、CG-5、CG-3型高精度重力儀,和海底高精度重力測量系統;可承擔地面、淺海重力勘查和調查的`各類科研、生產等技術服務工作。

EH4電磁系統和高密度電法聯合找礦效果好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某單位運用EH4和高密度電法儀,短短三年間在覆蓋區和危機礦山深部,成功探獲黃金資源量100餘噸。

EH4全稱StratagemEH4電磁系統,是基於電磁原理的一種地球物理探礦手段,垂直探測深度超過1000米,用於確定礦化系統深部宏觀的構造格架和產狀。可直接對野外測量數據進行二維處理及EMAP修正。EH4測量的低阻異常帶反映的是導礦、容礦通道。

StingSwift高密度電法儀,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高密度電法儀之一,可同時進行充電率參數、激發極化法測量,其解析度更為細致,主要用於探明170米深度以上地質體的三維空間形態,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地下電性分布斷面,為工程驗證提供可靠的設計依據。

不同地質體之間的電性差異,提供了EH4、高密度電法儀測量的物性前提。通過典型剖面實驗與實際地質剖面對比,提取岩石、礦石的電阻率和充電率,參照該地區物性資料庫有關參數,建立礦區物探數據/圖像地質解釋的地質—地球物理模型。 2006年,針對哈西金礦區8號脈僅限於地表淺部工程式控制制,對其深部延伸情況不甚了解的情況,他們通過EH48條剖面、高密度電法5條剖面的測量工作,證明在兩條規模較大的高阻帶F1、F2中間夾有一條連續性較好的相對低阻帶F3,沿走向貫穿測區東西,深度在500米以上,推測為低阻破碎蝕變帶。F1規模大,產狀較陡,延深400米~1000米以上,地質上對應為硅化較強、夾石英脈的奎依汗斷裂位置,與EH4測量吻合較好。另外,與F3對應有連續性較好的充電率高值異常J1,推測為破碎蝕變帶和成礦的有利部位。

綜合地球物理勘查結果認為,哈西金礦區8號脈產出於-400線~1100線之間破碎帶夾石英脈及硅化較強F1相對高阻帶中,經地質工程驗證,證實了F3破碎蝕變帶的存在,采樣化驗Au品位16×10-6。

高密度電法和EH4測量技術具有互補性和相互驗證性,對深部地質體的物理屬性具有強大的探測能力,通過與地質研究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開展隱伏礦定位預測。

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及應用【2】

一、物探的工作地位和作用

為了加速經濟建設,特別是基礎建設,國家對各種礦產資源、水資源的需要量是巨大的,而且每年都在增長,同時人類活動對於資源和環境的改造和破壞也是驚人的。查明地下資源,合理的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是當前緊迫而又繁重的任務。工業、國防、城市供水、礦區排水工程等對地質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國家的各種基本基礎建設項目——鐵路、公路、水壩、水電站、橋梁、港口、廠房及國防設施皆要求快速的、可靠地提供地質資料以及建設工程質量評價。因此,必須加速地質和環境的工作步伐,為促進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好偵察兵。實踐證明,大膽地、合理地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多、快、好、省地解決有關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工程質量中的許多問題。

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就是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簡稱為「物探」,傳統的表述是用物理方法來勘探地殼上層岩石的構造與尋找有用礦產的一門學科。它是根據地下岩層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藉助一定的裝置和專門的探測儀器測量其物理場的分布狀況,通過分析和研究物理場的變化規律,結合有關的地質資料推斷出地下一定深度范圍內地質體的分布規律,為鑽探工作提供重要依據。物探正日益廣泛的應用在各種工作中,並佔有顯著地地位。

根據所研究的天然和人工物理場的不同,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又分為幾個大類:根據需要和可能,其物理場的探測空間又是十分廣闊的,包括遙感、航空、地面、地下海洋物探等。常用的物探方法有:

研究岩土彈性力學性質的地震勘探、聲波、超聲波探測技術,可統稱為震波勘探;

研究岩石電學性質及電場、電磁場變化規律的電法勘探;

研究岩(礦)石磁性及地球磁場,局部磁異常變化規律的磁法勘探; 研究地質體的引力場特徵的重力勘探;

研究岩(礦)石的天然或人工放射性的放射性勘探;

研究物體熱輻射場的特徵的紅外探測方法,等等。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新理論、新方法正在不斷地被引進物探領域,如無線電探測技術、遙感技術、地質雷達、瞬變電磁、微重力、層析CT技術等等,為地球物理勘探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技術水平以及它在地質工作中應用的地質效果和經濟效果是衡量地質工作現代化的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物探的任務、分類及在工程中的應用

為解決和普查石油天然氣和煤田、金屬礦床有關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物探工作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因此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物探完全有可能很好的吸收和利用石油物探和煤田、金屬礦床物探的技術成就和先進經驗針對自身的特點,迅速的發展起來工程質量檢測與評價和環境物探是現在社會發展所提出的,上世紀80年代提出,其發展趨勢非常迅猛。

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數理基礎和較系統的地球物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或相關的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球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掌握地球深部構造、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礦產資源勘察等研究與開發的基本技能。

主要課程

地球物理學(地震學、重力學、地磁學、地電學)、高等數學、概率論,數學物理方程,線性代數,地球物理觀測、地質學、連續介質力學、計算機及信息處理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習,如測量學實習等。野外地質實習、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12周。學習時間為期四年。

⑤ 物探方法的分類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用物理方法找水、找礦的一種重要的地質勘探手段。它是以地下岩(礦)石間存在物理性質差異為基礎,用物探儀器觀測天然或人工物理場的分布,用以研究地質構造,尋找地下水源和礦產,以及解決其他地質問題的一門學科。不同的岩(礦)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例如磁鐵礦具有很強的磁性,金屬硫化物礦具有明顯的良導電性和電化學活動性,各類岩(礦)石間都存在密度差異等。這些物理性質的差異能引起天然物理場(如磁場、電場等)或人工物理場的分布差別(稱為物探「異常」)。用物探儀器測得異常,並研究物探異常與被探測對象間的內在聯系,從而能解決一系列找水和地質問題。

由於岩(礦)石物理性質的多樣性,用於地質研究的物探方法很多。根據岩(礦)石的物理性質,可對物探方法進行分類。主要水文物探方法的分類與應用見下表。

主要水文物探方法的分類與應用簡表

續表

續表

對表中幾種主要水文物探方法的實質解釋如下。

(一)電法

電法勘探在水文工程地質調查中應用廣泛,效果良好。電法勘探是利用岩(礦)石間電學性質的差異,觀測和研究人工或天然電磁場的空間和時間分布規律稿培團,進行找水、找礦、解決其他地質問題的一類物探方法。岩(礦)石的電學性質主要有導電性(電阻率ρ)、電化學活動性(激發極化特性和自然電位躍變)、介電常數(ε)和導磁性(磁導率μ)。電法具有利用的物性參數多、場源和裝置形式多、觀測要素多以及應用范圍寬等特點。針對不同的地質任務中碰,為適應不同地質條件,電法勘探形成了許多分支和變種。

(二)地震法

地震勘探是以岩石間的彈性差異為基礎,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傳播規律,用以查明地質構造和解決水文工程地質問題的一種物探方法。地震波由震源點出發向下傳播過程中,遇到有波阻抗差的分界面時產生反射和折射,並傳播到地面。用地震儀按時間序列記錄返回地面接收點的地震波,用計算機計算彈性波在地層中傳播的速度,計算岩層的產狀和埋深,並推斷地質結構。地震勘探在水文工程地質勘查中,主要用來研究地質剖面和構造,確定含水層的分布和岩土物理力學性質等地質問題。地震勘探廣泛用於尋找油、氣和煤田構造。

(三)放射性法

放射性探測是基於岩(礦)石的天然和人工放射性強度,來尋找有用礦產、找水、研究其他地質問題。岩(礦)石或多或少地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在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經地下水的長期作用,將發生遷移和富集;不同地質體在人工放射線照射下的反應也不同。這些都為放射性測量尋找有用礦產、探測地下水源以及研究其他地質問題提供了物理前提。

(四)地熱法

地熱能由地球內部源源不斷地向地表傳導,形成天然地熱場。地熱探測法以岩石熱傳導性質的差異為基礎,通過測量並研究天然熱場的分布規律,來推斷地質構造和解決水文地質問題。岩石中溫度異常的形成取決於岩石的溫度特性和構造,並在很大程度上與地下水的運移特性有關。充滿於空隙和裂隙中運動著的地下水,能加速地熱能的對流和遷移,從而形成熱異常,地溫測量是一種有效的水文地質調查方法。

(五)磁法

自然界岩石和礦石常常具有不同的磁性,使得電磁場在局部地區產生變化,出現磁異常。利用磁法勘探,發現並研究磁異常,可以尋找有用礦產、推斷地質構造。磁法勘探可以追索圈定賦水花崗岩風化裂隙帶和斷層破碎帶。微磁測量可以尋找擋水岩脈,圈定火成岩體強風化殼的分布范圍。磁法勘探主要用來預測與區域水文工程地質有關的地質構造和深部斷裂。

(六)重力法

重力勘探是以岩(礦)石的密度差異為前提,用高精度重力儀測量地面的重力異常,來調查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局部地質體的密度與圍岩有差異時,重力分布與區域正常重力分布產生偏差,它與地殼上層構造和有用礦產有關。重力勘探可用於尋找金屬礦產、預測油氣及煤田構造、尋找地熱與地下水。在有利的條件下,高精度重力測量可以推測溶洞的位置。重力勘探主要用來預測與區域水文工程地質有關的地質構造和深部斷裂。

(七)遙感法

遙感技術屬於特高頻電磁法,以攝像方式為主,目前主要應用航空照片(簡稱航片)和衛星圖片(簡稱衛片)進行判釋,信息量豐富、視域廣闊、效率較高。它對水系分布反映清晰,對地貌反映清楚,對岩脈和破碎帶都有清晰的反映。因此,遙感方法適用於圈定山前沖洪積扇並分析河網與古河床的范圍,以及劃定裂隙位置,便於尋找裂隙水。

按照不同測量空間,物探分為地面物探、地下物探、航空物探等。地下鍵橘物探主要在鑽孔和坑道中觀測。在鑽孔中進行的各種物探測量總稱為地球物理測井,其主要任務是研究井壁周圍岩層的狀態和性質,劃分鑽孔地質剖面和了解地下水的活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