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基礎房心土回填一般問題有哪些
擴展閱讀
車的基礎保養包含什麼 2025-02-14 07:20:08
兒童頭暈眼花怎麼回事 2025-02-14 07:18:38

基礎房心土回填一般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29 21:26:38

❶ 土方回填應注意哪些填築要求急

土方填築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基坑回填之前應清除坑底的混凝土塊、雜物、垃圾及積水。
2)所用的回填土為素土和2:8(3:7)灰土。用作灰土的熟石灰應過篩,其猜搭粒徑不得大於5mm,熟石灰中不得夾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塊,也不得含有過多的水分。
3)素土、灰土施工時,應當控制含水量。檢驗方法為用手將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濕潤、增加夯實遍數等措施。
4)灰土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拌好後及時鋪好夯實,不得隔日夯打穗州拿。
5)回填土的鋪設厚度為25cm,夯實採用蛙式打夯跡叢機,夯實3~4遍,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
6)填土分段施工時,不得在轉角處接縫。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階梯的高寬比為1:2.上下二層土的接縫距離不得小於1000mm,接縫處應充分夯實。

❷ 土方回填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

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 檢驗土質 → 分層鋪土、耙平 → 夯打密實 → 檢驗密實度 → 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鬆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於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

5、回填上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窮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採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後再在外側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並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項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2)基礎房心土回填一般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1、施工方法:

(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於400毫米。澆築時,應先鋪一層8~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後,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築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於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如果是在鋼筋混凝土基礎內放置毛石,可以先用綁絲將毛石吊在鋼筋上再澆灌混凝土。

(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於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於15厘米。

(3)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築層,並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於混凝土表面。

2、基礎工程施工

(1)磚基礎施工

磚基礎砌築前,應先檢查墊層施工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然後清掃墊層表面,將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凈。砌基礎時可依皮數桿先砌幾皮轉角及交接處部分的磚,然後在其間拉准線砌中間部分。若磚基礎不在同一深度,則應先由底往上砌築。在磚基礎高低台階接頭處,下檯面台階要砌一定長度(一般不小於500mm)實砌體,砌到上面後和上面的磚一起退台。

(2)毛石基礎施工

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一般用在基礎工程的多。如毛石混凝土帶形基礎、毛石混凝土墊層等。也有用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為了減少水泥用量減少發熱量對結構產生的病害,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入一定量毛石。澆築混凝土牆體較厚時,也參入一定量的毛石,如毛石混凝土擋土牆等。

毛石混凝土施工中,參入的毛石一般為體積的 25%左右,毛石的粒徑控制在200以下;具體操作先放漿再放入毛石、保證漿體充分包裹住,毛石在結構體空間中應保證其布置均勻。

(3)毛石混凝土施工

施工准備。毛石應選用堅實、未風化、無裂縫、潔凈的石料,強度等級不低於MU20;毛石尺寸不應大於所澆部位最小寬度的1/3,且不得大於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銹,應用水沖洗干凈。

參考資料:網路-土方回填

❸ 基坑回填土要求是什麼

主要要求:

1.材料要求

土:宜優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大於50mm。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機具要求

有木夯、蛙式打夯機、手推車、篩子(孔40~60mm)、木耙、鐵鍬(尖頭及平頭)、2m靠尺、膠皮管、小線和木摺尺等。

3.作業條件要求

(1)回填前,應對基礎、箱型基礎牆或地下防水層、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並要辦好隱檢手續。其基礎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規定的要求,方可進行回填土。

(2)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主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參數應通壓實試驗來確定。

(3)房心和管溝的回填,應在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裝或管溝牆間加固後再進行。並將溝槽、地坪上的積水和有機物等清理干凈。

(4)回填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5)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淺基坑標高時,再與淺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6)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

(7)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時,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並應由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8)回填土每層填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梵谷出允許偏差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❹ 回填土施工有哪些要求

回填土施工要求如下:

1、回填前,對基礎、箱型基礎牆或地下防水層、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並辦理隱檢手續。

2、將基坑內的雜物、積水等清理干凈。

3、房心、管溝的回填應在上下水道的安裝完成以後進行。

4、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設置。在基槽邊上釘水平撅,在基礎牆表面劃分層線。

5、做好技術交底。


回填土簡介:

回填土,指的是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礎等地面以下工程後,再返還填實的土。回填土是指基礎、墊層等隱蔽工程完工後,在5m以內的取土回填的施工過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回填土

❺ 回填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回填土的材料要求

(1)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輾壓時),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及施工規范規定要求方可使用。

(3)鹽漬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鹽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莖,並符合《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的可以使用。

(5)基礎房心土回填一般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基是建房之本,建築之源,如果基礎回盯槐填土方時沒做好,不僅會導致地面不均勻沉降、地面凹陷,還會扒則中在牆體產生裂縫,房屋發生沉降,所以,基礎回填土很重要。

基礎回填土方是建築工程的填土,主要有地基填土、基坑(槽)或管溝回填、室內地坪回填、室外場地回填平整等。回填方法有人工填土方法、機械填土方法、壓實方法,壓實土方又包括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

注意事項:

(1)春山基底為耕植或鬆土時,先將基底碾壓密實後再進行回填;

(2)如果基底為軟土,可採用換土或拋石擠淤等方法,或軟土層厚度較大時,採用砂墊層進行加固;

(3)回填土建議用房屋周圍的同類土回填,不能採用含有生活垃及和腐蝕性成分,含水量很大的土回填;

(4)填好土如果遇到水浸,把稀泥鏟除後,土含水量不大於10%,符合要求後再進行壓實施工;

(5)冬季回填土方時,每層鋪設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粒徑不大於150mm,不得有凍土塊。

❻ 基礎回填有什麼樣的要求

首先,基礎的土方回填有三種方法:人工填土法、機械填土法(推土機填土)和汽車填土法。
壓實土方也有三種方法: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
像碾壓法和振動壓實法這兩種適用於大工程,咱們農村一般都是採用夯實法。
施工方法
基底清理
01
填土之前一定要先將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樹根雜物清理干凈!
檢驗土質
02
土料的含水率不能大於10%,如果太高,可採用翻鬆、涼曬等措施,如太低,可採用預先澆水潤濕等措施。
填土分層鋪土厚度和壓實遍數
03
如採用蛙式、柴油打夯機,分層厚度200-250mm,每層壓實3-4遍,如採用人工打夯,分層厚度大於200mm,每層同樣壓實3-4遍。
分層鋪土
04
鋪土的厚度平整度可用於小皮樹干進行控制,每10-20m設置一處,對鋪土厚度檢查時,可用插針進行。
長平驗收
05
填方全部完成之後,表面進行拉線找平,對於超高的應鏟除,不足的應填補夯實。
注意
1、基底為耕植或鬆土時,先將基底碾壓密實後再進行回填。
2、如果基底為軟土,可採用換土或拋石擠淤等方法,或軟土層厚度較大時,採用砂墊層進行加固。
3、回填土建議用房屋周圍的同類土回填,不能採用含有生活垃及和腐蝕性成分,含水量很大的土回填。
4、填好土如果遇到水浸,把稀泥鏟除後,土含水量不大於10%,符合要求後再進行壓實施工。
5、冬季回填土方時,每層鋪設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粒徑不大於150mm,不得有凍土塊。
在農村建房只要這些做好了,房屋絕對牢固!

❼ 土方回填質量通病有哪些

(一)施工准備控制:
1、施工人員機具准備
挖掘機械、器具到場,並經檢驗能正常工作;人員到位。
2、現場准備
(1)土方工程應在定位放線後施工。在施工區域內,有礙施工的已有建築物和構築物、 道路、溝渠、管線、墳墓、樹木等,應在施工前妥善處理。
(2)施工前應檢查定位放線、排水和降水系統,合理安排土方運輸車輛的行走路線和棄 土場地,做好施工場地內的臨時道路。
3、技術准備控制
(1)施工單位依據擬建建築物、周圍管線構建築物的布置、工程地質條件、氣象條件編 制施工方案報監理及甲方審批→監理編制控制細則→建設單位審批備案→現場交底(監理、 甲方參加)。
(2)設置平面控制樁和水準點,作為施工測量和工程驗收的依據 (3)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質量扒舉滑、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臨時性挖方邊坡值 土的類別 邊坡值(高:寬) 砂土(不包括細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黏土 硬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軟 1:1.50 或更緩 碎石類土 充填堅硬、硬塑黏性土 1:0.50~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
①設計有要求時,應符合設計標准。
②如採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應計算復核。 ③開挖深度,對軟土不應超過4m,對硬土不應超過8m。
(答衡二)施工過程式控制制
1、測量放線
依據規劃設計要求的建築物位置定位,測量放處開挖的上下邊線。分層開挖的要放出該 層開挖的底邊線。
2、機械開挖
按施工方案確定的開挖順序進行開挖,在開挖的過程中要對開挖的位置、標高進行控制, 避免超挖或少挖而引起基地撓動、坡度過大、坡度過小、無操作面等問題的發生。
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平面控制樁和水準控制點應採取 可靠的保護措施,定期復測和檢查。 必須遵循由上至下的開挖順序,嚴禁先切除坡腳
3、基坑四周應當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醒目的警示標志,並用有效的擋春臘水和排水設施,防止水沿坑壁流入基坑。
4、雨季施工
(1)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挖方時並應預留20~30cm 厚 度,待施工墊層前挖除。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
(2) 雨季施工中應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的技術措施,並應隨時掌握氣象變化情況。
(3) 雨季施工前,應對施工場地原有排水系統進行檢查、疏浚或加固,應增備排水設備及 設施,保證水流暢通。在施工場地周圍應防止地面水流入場內。在傍山、沿河地區施工,應 採取必要的防洪措施。
(4) 雨季施工時,應保證現場運輸道路暢通。道路路面應根據需要加鋪爐渣、砂礫或其他 防滑材料,必要時應加高加固路基。道路兩側應修好排水溝,在低窪積水處應設置涵管,以 利泄水。
5、 冬季施工
(1) 冬季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 當地氣候條件確定,一般不小於 0.3m。如基礎墊層不能緊跟施工,應將基坑(槽) 復蓋,防止 基土結凍。
(2) 破碎凍土採用的機具和方法,應根據土質、凍結深度、機具性能和施工條件等確定。 當凍土層厚度較小時,可採用鏟運機、推土機或挖土機直接開挖。當凍土層厚度較大時,可 用鬆土機、破凍土犁、重錘沖擊、劈土錐(楔)或爆破法破碎。
(3) 冬期開挖土方時,如可能引起臨近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地基或其他地下設施產生凍 結破壞時,應採取防凍措施。
(4) 在挖方上側棄置凍土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的距離,應為常溫條件下規定的距 離再加上棄土堆的高度。
(5) 冬期施工時,運輸機械和行駛道路均應採取防滑措施,以保證安全。因凍結可能遭受 損壞的機械設備和降低地下水位設施等,應採取保溫或防凍措施。
6、在整個施工中過程要對邊坡及周圍建築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及時發現問題。
五、質量標准:
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標准 項 序 項目 允許偏差或允許值 (mm) 檢驗方法 樁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場地平整 管溝 地(路) 面基層 人工 機械 主控項目 1 標 高 -50 ±30 ±50 -50 -50 水準儀 2 長度、寬度(由設 計中心線向兩邊 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經緯儀,用鋼尺量 3 邊 坡 設計要求 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 一般項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 尺檢查
2 基底土性 設計要求
六、成品保護:
1、施工場地周圍應做排水溝,或做成一定排水坡度。
2、邊坡坡腳做好排水設施,防止水滲入。
3、基坑(槽) 的邊坡坡度,一定要符合要求。
4、土方不應堆在基坑邊緣。材料堆放應距坑沿1m以上的距離。
5、重物距土坡安全距離:汽車不小於 3m;馬車不小於 2m;起重機不小於 4m;土方堆 放不小於1m,堆土高度不超過1.5m。
6、當基坑較深或晾槽時間較長時,為防止邊坡失水鬆散或地面水沖刷、浸潤影響邊坡 的穩定,應採用薄膜或砂漿覆蓋,或砌石、草袋裝土堆壓、掛鐵絲網抹水泥砂漿等方法保護。
7、坡頂避免堆放超過限額的靜載物質,同時避免外力的震動。在基坑(槽)回填並穩定 前要保持對基坑邊坡位移及沉降的觀測。
8、基坑(槽) 挖至設計標高後,對原土表面不得擾動。
七、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場地積水(場地范圍內局部積水)
產生原因:
(1) 場地周圍未做排水溝或場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 測量偏差,使場地標高不一。
防治措施:
(1) 按要求做好場地排水坡和排水溝。
(2) 做好測量復核,避免出現標高錯誤。
2. 挖方邊坡塌方(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後,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塌陷或滑塌)
產生原因:
(1) 基坑(槽)開挖較深,未按規定放坡。
(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基坑(槽),未採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 坡頂堆載過大或受外力震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導致塌方。
(4) 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土層土質情況採用適當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開挖范 圍內有地下水時,採取降水措施;坡頂上棄土、堆載,使遠離挖方土邊緣 3~5m;土方開挖 應自上而下分段分層依次進行,並隨時做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腳,造成坡體 失穩;相鄰基坑(槽)開挖,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順序。處理方法,可將坡腳 塌方清除,做臨時性支護(如堆裝土草袋設支撐護牆)措施。
3. 超挖(邊坡面界面不平,出現較大凹陷)
產生原因:
(1) 採用機械開挖,操作控制不嚴,局部多挖。
(2) 邊坡上存在松軟土層,受外界因素影響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窪不平。
(3) 測量放線錯誤。
防治措施:
機械開挖,預留0.3m厚採用人工修坡;加強測量復測,進行嚴格定位。
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載力降低)
產生原因:
(1) 開挖基坑(槽)未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採取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基底開挖面以下。
(3) 施工中未連續降水,或停電影響。
防治措施:
開挖基坑(槽)周圍應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降低地下水位,使 水位降低至開挖面以下0.5~1.0m。
5. 基底產生擾動土
產生原因:
(1) 基槽開挖時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積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況下進行施工,土很 容易被擾動。
(2) 土方開挖時超挖,後又用虛土回填,該虛土經施工操作後亦改變了原狀土的物理性能, 變成了擾動土。
防治措施:
(1) 認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應待基礎回填土完成後,方可停止。
(2) 土方開挖應連續進行,盡量縮短施工時間。雨季施工或基槽(坑)開挖後不能及時進行 下一道工序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開工前再挖除。 採用機械挖土時,應在基底標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時,還應注意基 底土不要受凍,下一道工序施工前應認真檢查。禁止受凍土被隱蔽覆蓋。為防止基底土凍結, 可預留鬆土層或採用保溫材料覆蓋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鬆土層或去掉保溫材料 覆蓋層。
(3) 嚴格控制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發生超挖,嚴禁用虛土回填。處理方法應徵得設計單 位的同意。

❽ 回填土需要注意些什麼

1、混凝土、磚、石砌體擋土牆,必須在混凝土或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後才能回填土方,否則要作護壁支撐方案,以防擋土牆變形傾復。

2、管溝內填土,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填土超過管頂0.5m厚時,方准用動力打夯,但不宜用振動輾壓實。

3、對有壓實要求的填方,在打夯或輾壓時,如出現彈性變形的土(俗稱橡皮土),應將該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含砂石較大的土回填。

4、採用機械壓實的填土,在角隔用人工加以夯實。人工填土,每層填土厚度為150mm,夯重就為30~40kg;每層厚度為200mm,夯重應為60~70kg。打夯要領為「夯高過膝,一夯壓半夯,夯排三次」。夯實基坑(槽)、地坪行夯路線由四邊開始,夯向中間。

5、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應按設計要求賀激加固地基,並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及暗塘等。填方基土為軟土,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地基處理。如設計無要求時,應按現行規范的規定施工。

6、每層填土壓實後都應做干容重試驗,用環刀法取樣,基坑每20~50m長度取樣一組(每個基坑不少於一組);基槽或管溝回填,按長度20~50m取樣一組;室內填土按100~500m2取樣一氏拍冊組;場地平整按400~900 m2取樣一組。

(8)基礎房心土回填一般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回填土工程量規則:

1、場地回填:回填面積乘以平均回填厚度;

2、室內回填:主牆間凈面積乘以回填厚度;

3、基礎回填:挖土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基礎體積(包括基礎墊層及其他構築物)。